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精選21篇)

教案後的教學反思簡短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精選21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精選2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

本次活動《趣味拉力車》起源於幼兒自發玩蛇皮袋。利用幼兒的興趣點以及玩蛇皮袋的經驗,對拉蛇皮袋的玩法進行深挖和再創。

熱身環節,將傳統的“紅綠燈“遊戲,進行調整,從一個人玩的小汽車、到兩人開的卡車、發展到多人開的客車給了孩子們更多更全面的心理準備。從孩子的投入程度以及後面遊戲的效果看,此次環節給孩子們的身體、心理都得到了充分的預熱。

將蛇皮袋賦予拉力車的情景創設,可以調到幼兒遊戲的情景性和積極性。在遊戲中孩子探索合作玩趣味拉力車的玩法,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在自由嘗試階段,我發現孩子們完全沉浸在趣味中,對於遊戲前的規則擱置一邊,如有些組司機與乘客一直未換,以至於司機手部力氣透支還繼續拉,有幾部拉力車的乘客已經摔到地面,車輛沒有及時停車等。在進行集中交流提出探索要求後,進行帶有目標嘗試階段,孩子們遊戲的目標性更加明顯,規則意識和競爭意識也隨之增強。隨着遊戲要求的提出幼兒一輪輪的嘗試、孩子們發現趣味拉力車的多種玩法,也對比發現了幾種“又快又省力”玩法,體驗了合作的樂趣。

多人合作是在兩人一組的拉力車遊戲基礎上對幼兒又一次的挑戰,如何與同伴進行協商,進行一些合理分工,是孩子們在遊戲中將要面臨的問題,從今天的活動情況看,相互協商對於孩子們還是存在些難度,尤其出現幾個主意時孩子們互不謙讓,表現強勢。正是由於孩子的自我中心,所以更加體現出多人合作遊戲的必要性,讓孩子在摩擦中學會謙讓,學會相互配合。合作環節執教教師,以及配班教師保育員要及時關注孩子們的配合情況及時參與、及時撤出,在確保遊戲順利進行時,不包辦注重孩子能力的發展。

放鬆環節相互幫助同伴按摩,進行肌肉放鬆的同時增加同伴情感。收拾場地環節,使得孩子們變成活動的主人,養成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的良好習慣。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2

在“秋天的童話”主題活動中,我帶領幼兒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兒對地上的落葉十分感興趣,有的幼兒撿起樹葉當扇子扇,有的幼兒說:“我要把樹葉帶回去送給姐姐,讓她夾在書裏當書籤。”有的幼兒乾脆把樹葉丟進河裏,興奮的說:“你們看,樹葉小船。”……原來,樹葉會給幼兒帶來如此豐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詩“落葉”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想象力豐富而美麗、動態感強。透過欣賞教學,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詩中語句簡短而有重複,也是仿編的好教材.

活動《落葉》是我們很少接觸到的詩歌欣賞。由於最近都在上有關樹葉的主題活動,小朋友們對身邊的落葉都很熟悉,所以孩子們對活動比較感興趣。特別是最後的仿編詩歌,我發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袁帥說:“樹葉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蟲爬過來,躺在上面,把它當做搖籃。”、汪涵說:“樹葉落在草地上,小豬拿起來,把它當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於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裏,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興奮,編的就更起勁了。

雖說到最後活動將近半個小時,但時間好象還是太短。於是,我就請小朋友活動後找個好朋友一起編,或編給老師聽。活動後我想,孩子對仿編詩歌的興趣這麼高,何不請他們把編好的句子讓爸爸媽媽寫好帶到幼兒園來,再編成新的詩歌,貼在班級裏,孩子們肯定會更開心的。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3

大班階段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的理解能力增強,對周圍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能夠積極地運用感官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現在的幼兒大多生活在城市當中,他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較爲熟悉,對於農村孩子的生活知之甚少,但卻具有強烈的好奇。《我砍倒了一顆山櫻花》這個讀本運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優美的語言、有趣的情節,向人們講述了“我”的童年生活。本活動有利於在閱讀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

本活動的主目標定位於“閱讀繪本,分享故事中“我”的童年趣事,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與無限樂趣;嘗試自主閱讀,能用熟練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體驗童年生活的樂趣”。因爲學前閱讀的重點是閱讀畫面,理解畫面傳達的資訊,讓幼兒更多地從畫面中獲取資訊。幫助幼兒概括、提升、拓展經驗,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

活動主要運用參與式的閱讀方式,既有集體閱讀(ppt),又有幼兒自主閱讀(人手一本小書),環節清晰,過渡自然,環環相扣,重點突出,具有可操作性。教師以讀本中主人公“我”的身份,帶幼兒走進“我”的童年時代,激發了幼兒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

活動的開始部分以“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你看到的這個小山村是什麼樣的?”。透過觀察講述、調動幼兒已有經驗。接着教師以讀本主人公的身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這是我小時候住過的地方,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在這裏度過了快樂的童年,還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情。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我童年的故事”。

集體閱讀環節,教師仔細研究讀本,對繪本進行適當調整,製作成PPT。抓住重點畫面,設計核心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觀察畫面,把“說”的機會留給孩子。生動有趣的畫面,讓幼兒體會“我”的童年生活的自由與快樂,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幼兒自主閱讀環節,給幼兒留有探索的空間,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4

在備這篇課文時,我有了活躍的思維字課文的處理上我打破了順流而下的順序,我從當時的社會的風尚談起,然後再去發現作者立論的勇氣與智慧。這樣的處理,我想學生更能夠理解文字的實在內容,更能夠解讀文字的價值。只是在處理文字時,我忘記了應該把難點放在哪個問題上,而課堂之上,我是否引領學生去理解這個難點?這個是我收穫到卻又常常忘記的備課要點。

另外,文與言,要應該怎樣處理?言經常阻礙了學生對文德理解。在沒有掃除障礙的時候,文的理解就變得仰視,變得像水中月鏡中花。當然,如果時間充足,那麼我想兩者的關係會更好處理一些。我的遺憾在於,這篇課文,我的理解可以說比較到位了,也比較有深度,真正用自己的知識讀出了文章的品味,但是,由於一節課的時間,我的學生對與文章的語言和內容沒有較充分的熟識過程,雖然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講從師之事,與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連接,但是,在連接之外,由於語言表述的陌生學生並不能真的理解文意,更重要餓是學生該如何看待一定要有老師這樣的觀點?一定要有老師是從狹義的角度啦理解的,其實文章真正的要義在於重塑學習風氣,提倡人人應該謙虛地相互學習,從根本上糾正當時對謙虛求學的錯誤看法。但是,語言的難度讓學生沒有理解到這個通俗的確永遠具備真理性的話題,理解上的差距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了生硬的理解。而我沒有抓到學生這個理解的差距,在學生生硬理解的基礎之上把學生引到韓愈所體現出來的魅力、勇氣與智慧,又把學習提拔到對人與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上來,這樣就脫離了文字。就算沒有脫離文字,首先就脫離了學生的現有水平,沒有真正地從他們具備的基礎出發。這是我課堂的失敗,也是課堂效果沒有我預期的那麼好的原因。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5

面對《師說》這樣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老課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較傳統,沒有深入開掘其蘊含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同時,由於過分強調背誦的當堂落實,把對課文嚴密結構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的思維密度降低。即便有論證方法和邏輯思路的講述,也僅僅是爲背誦服務,並沒有提到文學欣賞的高度,在提升學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講課時過分依賴事先的設計和講究各個環節的無縫連接,沒有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使他們沒有機會對課文內容和觀點質疑求異,後來有位同學在寫《師說》讀後感時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認爲,“小學而大遺”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的意思,而應該理解爲:“小孩讓他學習,大人反倒不學習”。如果我當時提供給他一個機會,相信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對探索氛圍的創設乃至對求索精神的弘揚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6

本次活動我創設了“綠毛蟲來和我們玩遊戲”這樣一個情境貫穿始終,使幼兒們興趣盎然。依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以及他們天真活潑、好動好奇、模仿性強的特點,我出示了自己根據音樂結構特點設計的形象可愛、富有卡通色彩的綠毛蟲模樣的圖片。讓孩子們能邊聽音樂邊看圖片模仿着綠毛蟲可愛的模樣進行韻律活動。

如果在傾聽的環節,教師根據律動四個部分的不同特點能說明的再清楚些,孩子們理解和記憶就更清楚,爲表演做好鋪墊。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7

美術教學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善於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美術學習的喜愛。美術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廣泛的學科,這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要涉及方方面面的領域,我的主要做法是:結合教學內容講一些趣事或故事,如,《爲祖國爭光》,這一課是以我國運動員在重大賽場上爲國爭得了榮譽,高舉獎盃站在領獎臺的動人情景。

我給同學講了世界乒乓球冠軍郭躍華從小刻苦訓練乒乓球中的趣事,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再如,國畫課《虎》,我講了一個五代著名虎畫家歷歸真的故事,歷歸真爲了畫出虎的本性,虎威,隻身一人躲進老虎經常出沒的老林,認真觀察虎與山羊斗的驚心動魄的場面。鼓勵學生要有爲事業獻身的精神。學生對此頗歡迎。另外,對技能性較強的內容,我用兒歌的形式進行總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染紙圖案》,將內容、材料、方法、注意事項等融入詩歌中:吸水白紙裁成方,摺疊定式有文章;邊沿點塗水要足,細心展開莫心慌。

在學生做作業時,總是沒東西可畫,我的另一個做法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來當教師,我要求學生互相交換作業,看看在對方的作業中你還能添畫些什麼?給他提些建議,或幫助他修改一下,學生都有善於表現的一面,他批改別人的作業比自己畫的都認真,這樣透過幾個回合的補充,完善,學生的作業都豐富起來了。用此辦法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美術興趣和審美能力。不但幫助了別人同時也提高了自己。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8

《解方程》這部分內容,是數與代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代數”教學的起始單元,對於滲透與發展學生的代數思想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開課時,透過複習哪些是方程,鞏固方程的含義,爲後面教學作鋪墊。

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說出推想過程,一邊板書,一邊指出解題的想法,然後着重講解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並在後面的鞏固練習當中加入口答檢驗,根據課本上的“注意”強調說明雖然不要求每題都寫出檢驗,但都要口算進行檢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出示概念時,先讓學生自學了概念。自學完概念後,應讓學生對兩概念講講自己的理解,自己勾畫出重點字,然後纔是教師對概念重點的強調,這樣更能區分兩概念不同的含義,對難點的突破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將易混易錯的地方,清楚理解後,明確兩概念的區別,這點在課上忽略了。

在後面的反饋練習時,因前面例題的格式講的還不夠明確,所以練習時有點反覆,但在後面的練習中學生已完全掌握。鞏固練習的層次很好,由易到難,對學生的學習有突破,學生完成的正確率也很高。

這節課整體來說我比較滿意,對於細節上的處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使教學更加嚴謹,也會更注意教材的研讀,爭取上一節完美的好課。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9

《蘭花花》的歌唱教學,是在欣賞了兩節課的陝北民歌信天游之後進行的。在之前,學生透過;兩節課的欣賞已經對陝北民歌信天游的風格特點和這首歌曲的內容梗概有了大致的瞭解,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不像以往對傳統民間歌曲的牴觸,而是有了進一步學唱的願望,這是一個好的起點。

我認爲這節課上下來,最大的亮點在於: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嘗試用陝北方言的發音來演唱歌曲,這樣一來歌曲的韻味,濃濃的陝北腔就立馬凸顯出來。學生覺得自己也能像個歌唱家一樣,原汁原味的區表現歌曲了。在全班嘗試用陝北方言演唱了歌曲兩段歌詞後,學生的驚訝和喜悅是顯而易見的,課堂氣氛也在這一刻達到高潮。

不足之處是:我在接下來的拓展環節播放了《蘭花花的故事》變奏曲,要求學生在每個變奏出現的地方隨樂哼唱主題,很多學生哼唱得不錯,但是在最後問及這首鋼琴曲有幾個變奏的時候,只有寥寥的幾個人答對了。其實應該在聆聽之前先複習一下變奏曲的曲式特點,然後再去聆聽,這樣在聆聽哼唱得同時,學生也能對變奏曲這一曲式特點加深印象。另外,這首曲子在上學的時候我也曾經彈過,如果事先再加練習,課堂上不用音像資料,而是我直接在鋼琴上彈奏出來,那麼這節課的效果肯定會更好,更加拉近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0

爲了能使學生體會春天到來時的明媚氛圍,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的感情,我在課前讓學生們利用星期天的時間自己留心觀察動物和植物的變化,提前預習課文,並蒐集有關驚蟄和冬眠動物的資料,並向家人請教《二十四節氣歌》的含義。我確信這一預習作業的佈置,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對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能做好鋪墊。我設想的是美好!真可惜,這節課,除了把課文讀流利,生詞讀準確了,稍微感覺了喜悅外,孩子們都沒有享受到。時間不允許了,孩子們的精力不允許了。我和孩子們匆匆忙忙膚淺的感受了課文,理解了重點的詞語和句子,很快就到了下課。由於我的死背教案,由於我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忽視,由於我對課堂把握的失控,自以爲是,纔沒有達到更好的效果。其中的每一點都是致命的,但歸根結底是我教學思想的不成熟。尤其是孩子們進行分角色朗讀很開心,而且入情入境,但是對這方面的練習較少,孩子們的情緒沒有完全調動起來,課堂氣氛略顯枯燥。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1

《石榴》一課以季節變化爲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我讓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馳名中外”是什麼意思,你能換個詞語嗎?

學生立刻想到“世界聞名”和“舉世聞名”。接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家鄉棗莊的石榴園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名氣?激起了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於是,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逐步瞭解了那裏石榴樹枝、葉、花、果的特點,感受到了這裏的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接着讓學生逐段朗讀,體會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學習課文最後一節時,我出示石榴實物,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本課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這些詞單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學時,我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後交流感受。有學生說:“石榴子一頭紅,一頭白,這就叫‘紅白相間’”。有學生說:“它們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這就是‘緊偎’”。還有學生說:“我看到了石榴子兒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寶玉一樣,好看極了,這就是‘晶瑩透亮’”……接着,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後,問他們味道怎麼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透過觀察和品嚐,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加深朗讀。在學完這一節後,我引導學生按照課文中描寫石榴果的順序來觀察自己帶來的水果,然後仿照這一節的寫法寫下來,同學們因爲有了切身的感受和體會,寫得都不錯。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2

《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是一個寓言故事,本文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

本節課圍繞識字寫字和學習課文兩大環節進行了教學,這堂課總的來說,還不錯。準備非常充分:教具的製作非常用心;課堂調控得很好;師生互動很融洽;教學各個環節銜接得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方法多樣化;語言表達很清楚明瞭;板書設計很合理。尤其是生字的教學,很紮實,學生不但記住了字形,瞭解了字義,還會學會了正確書寫。學習課文中,青蛙和小鳥的前兩次對話在閱讀、感悟方面學生掌握的很好,第三次對話由於時間關係,處理的有點倉促,感覺不完美。課文拓展“青蛙跳出井口以後看到的、想到的。”學生回答的很單一,語言表達單一,語言表達不完整,需要長期積累。在指導閱讀上還存在一些欠缺,如: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自信的語氣,表現出自以爲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地擺事實、經道理的語氣,表現出實事求是的誠懇態度。教學中,沒有做到細緻的指導,整個課堂顯得有點失色。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3

本節課透過錄音把課本的例題生動地呈現出來,在學生理解情境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學生動手演示的過程,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同學演示的過程中,體會相遇問題的特點,從感性認識,抽象出相遇問題的特徵: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經過師生共同對知識的梳理,進一步深化對相遇問題的理解。教學中較爲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明確問題的產生,經歷嘗試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到成功的體驗。

本節課也存在不足:

1、本節課在引導學生髮現相遇的數量關係時,學生回答有困難,我就應該適時出現線段圖,引導學生直觀地發現數量關係。

2、教學到後面漏了一個環節,在求出麪包車行駛了20千米,小轎車行駛了30千米後,應讓學生驗證一下同學們估計的相遇點是否正確。

3、環節之間的過渡語及課堂用語不夠嚴密。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4

在這堂課的設計上,我以圖匯入,讓孩子觀察同書圖片看看圖上都有那些景色來帶動孩子們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興趣,以此引出課題《山村》。緊接着我甩出一個疑問,讓孩子回答他們是怎麼識字,將孩子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傾聽他們的辦法後,讓他們的好朋友丁丁和鼕鼕帶來了金鑰匙,教孩子指讀得方法,讓孩子更能接受知識,掃清生字障礙並以摘蘋果的遊戲鞏固識字。接着開始課文的誦讀,全班讀,個人讀,小組讀。在讓孩子熟讀成誦後,指導孩子書寫一、二、三、十,明白中國漢字的書寫規則是先橫後豎,先上後下。

但是作爲一名新老師,剛剛接觸課堂實踐,教學經驗顯得較爲不足。《山村》是一年級小朋友第一次接觸到的古詩,本課的重點應該放在詩中認字和指導書寫上。而我在實踐教學中,認字和指導書寫環節方式顯得單一,同時沒有發揮教師良好的示範作用,以多媒體的朗讀和動畫書寫代替了教師的言傳身教。聽取各位老師的寶貴的建議,讓我發現我的堂課中的不足還有: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特點。一年級的小朋友的觀察力還沒有那麼廣闊,教師讓孩子觀察圖片時,應該明確方向,問題更有針對性。學生的素質是參差不齊的,有些孩子在幼兒園識字多,基礎好,而有些孩子還一知半解,對於很多的生字寶寶還不認的。讓全班回答或者讓全班朗讀課本之類,不能真實地向老師放映出學生的掌握情況。二、控制課堂,把握課堂節奏。一年級的小朋友,還不能一整節課都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在課堂的中途間出現小動作,講話現象。而老師如何去調節,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透過各位老師的悉心指教,讓我受益匪淺。很多老師跟我分享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方式,例如,識字上製作小卡片,以開火車的方式讓孩子一個個打通關。寫字上,讓孩子觀察田字格後馬上讓孩子寫,讓個別孩子上黑板寫字在田字格上,以孩子的書寫情況放映課堂教學質量。感謝這些老師不吝敕教。在我教師的成長之路上播撒雨露。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好好加油,繼續反思自己,不斷改進課堂,在教學上不斷進步。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5

《山雀》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一個有趣的動物故事,作者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寫“我”堵住樹洞裏的小山雀,而另一隻山雀站在樹枝上不時地尖叫。“我”想象它是爲了救它的朋友而掩護和傳送“資訊”。這是兩隻多麼友好、聰明、有趣的山雀呀!

由於課文篇幅很長,且對話形式多樣,所以課前,我佈置學生回去認真預習,把課文讀通、讀熟。在教學課文時,爲了能讓學生體會到山雀之間友愛互助的精神,我主要指導學生朗讀對話。我先讓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透過朗讀自由山雀和被拘禁山雀的對話,來讓學生從中體會山雀的友好、聰明。學生透過課文的學習,從中體會了山雀的聰明、可愛,激發了學生對動物的喜愛與保護之情。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6

先教給學生賞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反覆讀,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義,但要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力求透過品讀、積累成誦等多種方式的閱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完成全程的閱讀。在課堂中完成一篇課文的學習,不應是閱讀的結束,而應是閱讀的開始。帶着課文的學習興趣去閱讀新的作品,對課堂內容進行延續發展,纔是真正意義的語文學習。那我的這節課就引着學生從課文中的文字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學裏,不僅是朗讀、感悟能力的培養,也是其他能力的訓練。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同時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我的這節課在語文素養的訓練上還需要加強,要讓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運用落到實處。課文中有很多美的詞語、句子,特別是優美的意境課堂中學生好象並沒真正感受到,一堂課下來,雖然讀了,想了,說了,但顯得很空洞。我只是着重考慮要讓學生欣賞美文,對語言文字考慮較少,但該如何在教學中不牽着學生鼻子走,又讓他們真正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自主的感悟語言文字美?這是我這節課存在的困惑。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7

《山雨》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及大自然的喜愛,同時感受語言的優美是本課的重點。

由於時間緊,我在教學語言和板書注意“精”講,要使學生明白,還不能哆嗦,否則,學生的注意力會受到影響,出現精神分散現象。所以教學此課時,我首先提出問題: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這場山雨介紹給我們的,主要介紹了山雨的哪兩個方面?然後,着重讓學生帶着以上問題去讀懂課文。板書也是突出以上問題設計的。最後,我還安排了仿寫,加強寫法的引導。這篇文章的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這篇文章也是學生習作的優秀例文。我在教學中,賞讀課文後,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了作者的>寫作技巧——善於透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揮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聯想,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仿寫作文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8

課堂上,學生髮言的積極程度超過了我的想象,以至於到了下課才勉強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也沒有對各組發言的情況進行總結就匆匆下課。

雖然同事們對我的課也進行了肯定,但是,我對這堂課卻進行了反思:首先,同學們的感悟都大致相同,但是每一個同學爲了小組之間的評比都急於發言,而我也不想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而導致了落課的現象。其次發言積極的集中在少數人身上沒有充分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仍有一些同學沒有參與進來。

接下來如何改變這些現象也是我努力的重點,我想:駕馭課堂也像放風箏一樣,真正的高手會做到收放自如。

儘管課不是很成功,有許多瑕疵,但最起碼,我追求課堂改革,追求學生參與,追求學生解放,追求高效課堂。我是在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相信未來會更好。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19

我備課時教學設想是讓學生首先學會這首歌曲,然後進行歌表演。表演時爭取人人蔘與到歌曲表演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及創造力。

然而對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瞭解,這給上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當我上課時發現學生已經會唱這首歌了,我的心理就更緊張了,心想:如果再上一遍學生肯定是沒有興趣的,那重點只能讓學生進行歌表演了。於是我讓學生把歌曲唱了一遍,把學生在歌曲中存在的休止符問題解決了,把歌曲複習演唱後就讓學生分組表演。當第一組學生表演歌曲時,其他組的小朋友就參與這組小朋友的表演活動,幫助他們思考需要哪些角色,然後幫他們演唱並且參與點評,儘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近來了。

這次大比武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透過這次比賽我發現了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這也督促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反思,我想只有在平時紮實認真的對待每一節課,在關鍵時刻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20

我把“以人爲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讀書,並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以“太陽公公”的身份說出來,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藉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時,我認爲還可以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使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

教案後的簡短教學反思21

課後,我對學生的小練筆進行批改時,發現全班學生的練筆寫得都不錯,不僅將月亮的特點說得很清楚,而且條理清晰。有的學生將“嫦娥奔月”這一傳說寫進了自己的練筆中,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還有一個學生在寫到月亮的體積時,不僅與地球進行了比較,還透過自己的演算,與太陽進行比較,更進一步說明了月亮的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得到了體現。從練筆的整體結構看,學生用詞很準確,在寫到月亮與地球的距離時,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這一傳說與月亮的實際資料過渡時用上了“確實”、“的確”等詞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透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說話權交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態度由“厭學”變爲“願學”,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我還覺得將課文中的內容提煉爲學生練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讀”與“寫”融會貫通,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