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知識問答

地殼和岩石圈的區別和聯繫

例如:青藏高原的厚度在70千米以上,是地殼最厚的部分。大洋地殼較薄,一般厚度在5-8千米,例如太平洋的最薄處還不到5千米,該洋中部是世界上地殼最薄的地方,說明地殼下介面也是起伏不平的。就成分和結構看,根據地殼化學組成的差異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在大陸地殼深度爲22千米左右處存在有一個較爲明顯的間斷面,即康拉德不連續面,把地殼分爲上下兩層,即硅鎂層和硅鋁層。

地殼和岩石圈的區別和聯繫

岩石圈則是包括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上地幔頂部,由岩石所組成。在莫霍面到1000千米深處的上地幔的上部(地面下約60-250千米之間),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蛻變生熱,溫度很高,使岩石接近物質熔點處於塑性狀態,叫軟流層。一般認爲這裏可能是岩漿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此層也是個顯著的地震波低速層。人們把軟流層以上的上地幔頂部劃入岩石圈的範圍。可見她殼僅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地殼的地質結構

上層化學成分以氧、硅、鋁爲主,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似,稱爲花崗岩層,亦有人稱之爲“硅鋁層”。此層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區,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連續圈層。

下層富含硅和鎂,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稱爲玄武岩層,所以有人稱之爲“硅鎂層”(另一種說法,整個地殼都是硅鋁層,因爲地殼下層的鋁含量仍超過鎂;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鎂含量極高,所以稱爲硅鎂層);在大陸和海洋均有分佈,是連續圈層。兩層以康拉德不連續面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