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關於松鼠教學反思

關於松鼠教學反思

關於松鼠教學反思

《松鼠》教學反思

昨天成老師來觀摩了我們三年級備課,讓我受益匪淺。

我自己準備的是《松鼠》這一課,之前準備了很多資料,也很緊張。在成老師點評完於老師的單元備課後,我又修改了自己的教案。作爲一名新教師,需要學習,需要成長。

下面我就總結一下,昨天成老師進行指導之後,我自己的收穫。

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

在教學中,我也發現,自己班的孩子遇到“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類似問題,總是不知道從何說起,要不就是把課文從頭到尾複述一遍,要不就是兩個字結束,經過成老師昨天的指導,原來小動物可以從活動特點啊,習性等等來概括,而景物最重要的是抓住它的特點,對於人就是抓住寫了一件什麼事,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而我在教學中,就沒有像孩子們傳遞這種概念,孩子們沒有一個框架,當然也就不能回答出老師想要的答案。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的指導朗讀。

在我展示的備課中,成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讀出小松鼠的機靈和美麗的不同呢?其實這也是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每次觀摩課,觀看優質課的視頻,也知道老教師們的指導朗讀很優秀,可是究其根,依舊不知其淵源。成老師昨天的指導讓我恍然大悟,對於朗讀,第一層就是要求孩子們字音,詞語都準確,第二層就是要有節奏,斷句,語調等等,第三層就是要加入感情。對於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針對性,才能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問題,如何讓朗讀恰當應對,這也是昨天從成老師研討中學到很重要的一點,不同的問題需要有不同的朗讀方式。這也是青年教師在教學中欠缺的,在我自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於朗讀,訓練的少之又少,讀,如何讀,怎樣讀,什麼是好的朗讀,什麼樣又是正確的回答式朗讀,我並沒有給孩子們滲透過。所以年輕教師對於指導朗讀這一板塊很薄弱。自己也需要在實踐中多摸索,在觀摩課的同時,思考老教師們到底是怎樣指導的。

第三個問題就是對於寫作的針對性。

關於《松鼠》和《翠鳥》兩篇的對比,我只是想到兩篇課文比較相似,都是透過一定的順序來描寫的,而兩篇的不同點在哪裏,讓孩子從兩篇的對比中學到什麼,這個是我思考欠缺的地方。成老師昨天告訴了我們,這些都是有針對性的,對於外形描寫,作者想表達她的美麗,纔會去寫大尾巴向上翹着,爲了寫機靈,纔會寫松鼠的小眼睛,如果要描寫動物的安靜,就不可以這樣寫了,這就是所謂的針對性,要讓孩子們想一想你想描寫什麼樣的小動物,描寫什麼樣的特點,針對這個特點,在外形裏面哪一種更能突出這個特點,慢慢地這樣有針對性的訓練,孩子們就會逐漸明白如何讓自己的外形描寫更貼題,更有趣,更生動了。

第四個問題就是這幾篇的寫作對比。

可以用一個小階梯,用同一動物不同的寫法,逐步訓練,第一個仿寫《松鼠》,層次比較淺顯,按照它的外形,活動特點,搭窩,覓食等等,第二個就是仿寫豐子愷的《白鵝》,從不同的方面來描寫,最後指向的只有一個特點,最後仿寫的就是老舍的《貓》,老舍對於貓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既可愛又可恨,像包容一個孩子一樣,愛這隻貓的所有。這樣一步一步,完善描寫一個動物的作文,相信孩子們在以後的學習中,遇見這類題材的作文,不會再抓瞎,最起碼孩子的腦海中會有一個最起碼的框架了。

作爲一名新教師,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以前知道很多不足的地方,可就像大海撈針一樣,究其根,我還是不明白要學習的哪個細節。老教師講課優秀,是很優秀,可是年輕教師要怎樣學習,爲什麼有一些地方老教師能講給學生聽明白,而年輕教師卻講不懂。成老師來指導,雖然內心害怕,但收穫還是大於緊張。只能說不足的太多太多,像一隻蝸牛一樣慢慢地爬,一次解決好一個小問題,日積月累,慢慢地也會像老教師一樣,不求做一個多麼多麼優秀的教師,只想每一屆教過的孩子們都學到了東西,對於每一屆的孩子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