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四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使物體發出聲音。

這部分的教學活動是從“使物體發出聲音”開始的,學生在前節課感受各種聲音的基礎上,想辦法讓本來沒有發出聲音的物體發出聲音,教學中要力圖體現與前面教材之間的聯繫。教材提示可以用敲擊鑼、鼓,使它們發出聲音,可以撥動鋼尺或橡皮筋使它們發出聲音。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邊引導學生想辦法發出聲音,思考這些物體在我們沒有敲擊或撥動時候它們沒有發出聲音,而當我們敲擊或撥動它們之後,纔會發出聲音,這其中有什麼規律和道理。

第二部分:觀察發聲的物體。

我們要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比較一組組發聲和不發聲的物體,找到發聲物體有什麼共同點。教材先安排讓學生對比觀察發聲的鑼鼓和不發聲的鑼鼓有什麼不同之處。我們可以在鼓面上放幾粒豆子或粉筆頭,這樣學生就可以明顯觀察到發聲的鼓面在振動,沒有發聲的鼓面沒有振動。

教材還安排了學生對比觀察發聲的尺子和不發聲的尺子有什麼不同之處,發聲的橡筋和不發聲的橡筋有什麼不同之處。透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髮現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沒有發聲的物體沒有振動。最後可以讓學生試試使物體停止振動,它們還能夠發聲嗎?敲擊鼓面快速捂住鼓面等。

第三部分:觀察音叉的振動。

本部分是在學生已經察覺到物體的發聲與物體的振動有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音叉的'振動。先是觀察大小不同的音叉的振動,找出它們發聲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再是比較不同力度擊打音叉的實驗。

然後引導到將音叉放入水中,透過水的波紋觀察音叉振動。再去感受人的聲帶振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到各種自然現象都是有規律的,對聲音的現象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記錄、學會與同伴合作。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的重要性。

2、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出解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發展他們的實驗能力。

3、透過本課的教學,需要學生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重點:理解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各種聲音之間都是有共同的規律。

教學準備:橡筋、鋼尺、小隊鼓、音叉、水、錄音機、錄音帶和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感受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今天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種動物的聲音讓大家來聽一聽,聽的時候請你想一想,你想到了哪些問題?

教師課件演示蟬和蚊子的聲音,請學生判斷哪種聲音是蟬發出的、哪種聲音是蚊子發出的,提問:你想研究哪些問題?

經過引導,確定要研究的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課件出示要研究的問題)

小結:看來大家對聲音這種現象的研究興趣很濃,這節課咱們一起來研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使物體發出聲音

分組實驗一:

談話:研究聲音,必須讓物體發聲,我們用什麼方法使鑼、鼓發出聲音?

學生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讓鑼鼓發出聲音。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實驗。

分析:哪些情況下能夠發出聲音?―――――敲擊、拍打等。

哪些情況不能發出聲音?――――――按、壓等。

討論:用力按壓鑼、鼓,鑼、鼓並不發出聲音,這是爲什麼呢?

分組實驗二:

談話:我們用什麼方法使鋼尺發出聲音?

學生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讓鋼尺發出聲音。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實驗。

分析:哪些情況下能夠發出聲音?―――――撥動、拍打等。

哪些情況不能發出聲音?――――――用力彎曲等。

討論:用力彎曲鋼尺並不發出聲音,這是爲什麼呢?

分組實驗三:

談話:我們用什麼方法使橡筋發出聲音?

學生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橡筋發出聲音。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實驗。

分析:哪些情況下能夠發出聲音?―――――輕輕撥動等。

哪些情況不能發出聲音?――――――用力拉等。

討論:用力拉橡筋並不發出聲音,這是爲什麼呢?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2、觀察發聲的物體。

請學生對比觀察:

(1)、觀察發聲的鑼鼓有什麼特點?

比較發聲的鑼鼓和不發聲的鑼鼓有什麼不同?(可以提示將粉筆或泡沫等放在鼓上敲擊)

將發現記錄下來:

發聲的鑼、鼓 不發聲的鑼、鼓

特點

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

(2)、觀察發聲的尺子。

觀察發聲的尺子有什麼特點?

比較發聲的尺子和不發聲的尺子有什麼不同?將發現記錄下來:

發聲的鋼尺 不發聲的鋼尺

特點

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

(3)、觀察發聲的橡筋。

觀察發聲的橡筋有什麼特點?

比較發聲的橡筋和不發聲的橡筋有什麼不同?將發現記錄下來:

發聲的橡筋 不發聲的橡筋

特點

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

(4)學生討論感知這些物體發聲時都在發聲振動。

(5)、反推法驗證:

我們觀察到這些物體發聲時都在振動,如果當他們發聲時,我們馬上讓它們停止振動,它們還能夠發出聲音嗎?

小組實驗:想辦法讓鑼、鼓、尺子、橡筋等發聲後,馬上停止振動,觀察它們是否還能夠發出聲音?

討論:從中你們有哪些發現?

3、觀察音叉的振動。

(沒有條件的可以採用演示實驗)

(1)、比較不同大小的音叉,振動的時候是怎麼樣子的。

相同的地方:可以讓每個學生摸摸,都有手都有發麻的感覺。

不同的地方:聲音有高低。

(2)、同一個音叉分別用輕而短促的力和用較大的力擊打,觀察音叉的振動。

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

(3)將音叉擊打後快速放入水中,請學生觀察現象。(可以在投影上演示)觀察音叉是怎樣把振動傳入水面的。

(4)請學生用手輕輕地放在喉嚨處,感覺自己講話時聲帶的振動。

從而重複證明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三、拓展延伸:

1、聽聽鋼琴、風琴、吉他的聲音,觀察它們什麼地方在振動?(課件)

2、爲什麼蟬、蜜蜂、蚊子會發出聲音?(解決前面的問題)

3、課件出示人的耳朵的構造。(將知識進行提升)

人爲什麼會聽到聲音?

分析人能聽到聲音的原因,是由於鼓膜的振動。

4、討論共享: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四、課後作業

分析錄音機等爲什麼會發出聲音。收集各種聲音傳播的資料。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