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課文《牧童》教學設計

課文《牧童》教學設計

課文《牧童》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牧童》是唐代詩人呂岩的作品。這首詩形象、鮮明的表現了郊野遼闊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文字淺近,用意卻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設計理念】

古詩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怎樣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進入古詩那優美的意境呢?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思路:“淡化詩意,品析詩句,反覆誦讀,領悟詩情。”着力體現三個方面。

【教學目標】

1、會認“笛”這個字。

2、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和註釋瞭解詩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體會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透過反覆誦讀古詩,達到熟練成誦,讓學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體會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一、淡化詩意,品析誦讀,領悟詩情

教學中,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藉助註釋、工具書理解即可,教師不應當把教參或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但是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裏行間,要讓他們透過體會這些詞語,並且有感情地誦讀纔會和作者產生共鳴。達到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才能使學生領略古詩詞獨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讓學生體會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個難點。教師深情並茂的範讀、生動的課件、誦讀時的古樂,都是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進入古詩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學習,培養詩趣

古詩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透過古詩拓展,爲他們的課外閱讀開啟新的視窗。讓學生了解我們今天所學的詩僅是古詩滄海中的一粟,作爲炎黃子孫應當更廣泛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料,從而開闊視野,體會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聲畫結合,引入詩境

1、出示課件:

牧牛晚歸圖。背景音樂:絲竹曲。

2、同學們,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什麼?感受到什麼?

學生自由說。

3、唐代詩人呂岩和大家一樣被牧童那自在的生活所吸引,用短短的28個字生動地表達出來了。

4、教師誦讀《牧童》。

(課件出示古詩及配樂。)

二、初讀古詩,感受韻律

1、學生自讀古詩:

讀準字音,把詩讀流利,認一認雙橫線中的生字。

2、大家都讀得特別認真,把這首詩讀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讀得好,大家表揚他;讀得不夠好的,大家幫助他。

3、反饋:

⑴ 出示生字卡“笛”,指名讀,讀準字音。

⑵ 指名讀詩,提示學生讀準字音;並請同學評讀,糾正讀音。

⑶ 齊讀古詩。

三、品讀古詩,再現意境

1、指導第1、2行,進入情境:

同學們讀得真好!讓我們再次走近牧童,去看看他那悠然自得的村居生活吧!

⑴ 出示課件: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的圖、文。

請同學們說說看到什麼。

你從詩中哪個詞可以體會到綠草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學生回答後,相機引導理解“鋪”、“弄”的意思及“六七”、“三四”在詩中的妙用。)

師述詩意:

的確,廣闊的原野上,鋪滿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閒地放着牛,吹響了短笛,幾聲悠揚的笛聲和着徐徐的晚風傳來。多美的風光,多自在的牧童啊!

⑵ 請學生讀,師生點評,引導學生讀出古詩的節奏與情感。

⑶ 教師範讀,請學生評議。

⑷ 學生練讀,再指名讀、齊讀。

2、指導第3、4行,與詩情對話:

師述詩意:牧童回到家裏已到了黃昏,晚飯吃得飽飽的。連蓑衣都沒脫,就躺下來,有滋有味地觀賞那漸漸升起的明月(課件顯示圖) 。這正是“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課件顯示文)。

請同學們自由讀這句詩,注意讀讀書中的註釋:

⑴ 讀了這句詩,你知道了什麼?

⑵ 設題引猜:

從文中的插圖和註釋,我們知道蓑衣是──

(學生答:──),那決不是一件漂亮舒適的衣服,牧童爲什麼不脫蓑衣而躺在院子裏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樣想的?

可能會答:

① 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來不及脫下蓑衣。

② 他是很自在瀟灑的,沒有想那麼多。

③ 他可能想用蓑衣當被蓋吧!

……

⑶ 師述:以地爲牀,以天爲帳,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無牽無掛,自由自地,是多麼可愛的牧童啊!請你們用自己的喜愛之情,再讀這句詩。

⑷ 指名讀。

⑸ 男女生賽讀。

3、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齊讀整首詩。全班齊讀。

四、誦讀古詩,昇華感情

1、看來,這位天真爛漫,純樸自然的牧童已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

(學生試背)

2、師生合作背。

3、指名配樂背。

4、配樂齊背。

五、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山村迷人的暮色,認識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實古代有不少詩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寫入詩裏。你知道這樣的詩嗎?

指名讀。

(課件出示相應的詩和情境圖。如《所見》、《小兒垂釣》、《清明》、《村晚》……)

2、同學們課後,再收集這樣的詩,我們開一個“詩歌展示會”,讀一讀,背一背,畫一畫,唱一唱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