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送考》教案範文及課後練習

《送考》教案範文及課後練習

《送考》教案範文及課後練習

《送考》教案

教學目標:

1、透過人物形象的分析,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

2、領會作者在《送考》一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3、瞭解豐子愷的人生態度和爲文態度。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新課匯入:

介紹豐子愷生平:

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在浙江省桐鄉縣。由於是同輩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

1914年,豐子愷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所學校裏,豐子愷結識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僅給予他音樂和美術上的啓蒙,也在爲人處世上爲他作了榜樣;而後者所提倡使用生動活潑的白話文、如實地表現自己真實的感受的主張,則始終被他奉爲圭皋,成爲他以後散文創作中的最可親可愛的特點。在這兩位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師那裏,豐子愷找到了伴隨他一生的三樣東西--文學、繪畫和音樂。

1918年,李叔同出家爲僧,豐子愷自此與佛教結緣。

1919年學校畢業,組織發起"中華美育會"。創《美育》雜誌。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圖畫、音樂、手工藝各科的藝術師範學校--上海專科師範學校。

1926年,豐子愷參與發起和創辦開明書店。

1927年11月,從弘一法師皈依佛門,法名嬰行

1933年,故鄉新居"緣緣堂"落成,自此專心譯著

文革中遭迫害,1975年逝世。

一、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並說說你認爲本文着重表現什麼。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豐子愷的《送考》,請同學先默讀課文並思考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個場景,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場景的內容。(5分鐘閱讀、思考,可以同桌討論)設想:文中一共出現了四個場景,分別是:1、村民與自然奮鬥,學生們只顧埋頭讀書2、考試之前氣氛緊張3、等候消息焦慮不安,放榜如同晴天霹靂4、連夜啓程來杭入學

二、探討文章的主要思想

1、在這四個場景中,出現的人物最多的第一個場景。其中出現的人物是我、村民和一羣學生。這村民和學生所關心的事有什麼不同?我是如何看這一現象的呢?(學生散讀並體會) 設想:村民:“運河兩岸,水車同體操隊伍一般排列着,咿啞之聲不絕於耳。村中農夫全體出席踏水……有的車上,連老婦人、老太婆和十二三歲的孩子也都出席。這不是平常的灌溉,這是人與自然的奮鬥!”村民關心的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

學生們:“但那班投考的孩子們對此如同不聞不見,只管埋頭在《升學指導》、《初中入學試題匯觀》等書中。……但他們的眼向兩岸看了一看,就回到書上,依舊埋頭在書中。後來卻提出種種問題來考我:‘穿山甲喜歡吃什麼東西?’…… 旱災是發生在浙西一帶,那兒本是江南水鄉,但現在那兒都發生旱災了,說明情況的嚴重,但學生對這些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都漠不關心,所學的知識都是和生活毫無關聯的。 “我惱羞並不成怒,笑着,倚在船窗上吸菸。” “笑”表明了作者對學生們不關心生活,只知讀些無用的書的無奈。

他們關心的事情各有不同,這些主要是透過他們的語言、行動體現出來的。

2、文章的另外三個場景主要是以寫學生爲主的,我們再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描寫這些場景中的學生的。(他們關心的事情各有不同,這些主要是透過他們的語言、行動體現出來的。)(可分四人小組討論,但每個同學可以針對自己最有感觸的片段來討論) 考試前:“乘進火車,他們又拿出書來看;到了旅館裏,他們有拿出書來看。……我五點鐘就被他們吵醒……有幾個十二三歲的女孩,愁容滿面的上車,好像被押赴刑場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憐。” 考試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我看到這些覺得他們很可憐 考試後:“到了傍晚,許多孩子活潑地回來……有的臉上表示滿足,有的臉上表示失望。” 孩子們的天性還是很活潑的,但考試對他們的心理的影響太大。 “從考畢到發表的幾天之內,投考者之間的空氣非常沉悶。有幾個女生簡直是寢食不安,茶飯無心。他們的胡思夢想在談話中反反覆覆地吐露出來。……但從他們的屈指計算髮表日期的態度上,可以窺知他們並不絕望。……然而有時他們忽然覺得這太近於夢想,問過了‘發表還有幾天’之後,立刻接一句‘不關我的事’。” 這些孩子已經被考試折磨得失去了童真,他們此時的心理已經被扭曲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來。有的人伸長了脖子向他的去處張望,有的人跨出門檻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處就變成了十目所視的地方,凡有來人,必牽惹許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長衫的人尤加觸目驚心,幾乎可使他們立起身來。久待不來,那位先生竟無辜地成了他們的冤家對頭。有的女學生背地裏罵他‘死掉了’,有的男學生料他’被公共汽車碾死’.……一聲叫後,全體肅靜,許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脣上,聽候發落。這數秒間的空氣的緊張,是我這支自來水筆所不能描寫的啊!” 學生在等候消息的坐立難安的焦慮的心情 “從先生的嘴脣上判決下來,他的每一句話好像一個霹靂,我幾乎想包耳朵。受到這種霹靂的人,有的臉色慘白了,有的臉色通紅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無措了,有的哭了,但沒有笑的人.……不期說過之後,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滿足的人似乎有些懷疑了。 考試的結果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小結:從孩子們的表現中可以看出考試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讓他們失去了這個年齡該有的童真。

3、在這幾個場景中,作者對這種考試的態度又是如何的呢? “我在心中暗笑,孩子們的心,原來是這麼脆弱的啊!教他們吃這種霹靂,真是殘酷!” 我對孩子們的同情,對這種教育制度的不滿 “然而大多數的投考者和送考者的觀念中,都把杭州的學校這樣地排列着高下等第.……萬一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省立學校的‘省’字彷彿對他們發散着無限的香氣。大家講起了不勝欣羨的。” “考取了學校的人都鼓着勇氣,跑回家去取行李,僱人挑了,星夜啓程跑到火車站,乘車來杭入學。考取省立學校的人尤加起勁,跑路不嫌勞苦,置備入學的用品也不惜金錢。似乎能夠考得進去,便有無窮的後望,可以一輩子榮華富貴、用不盡似的。”學生們都把這考試當作今後榮華富貴的踏板,從中也流露出了我對考試製度的弊端的憎惡 “不久,所有的學生都撈得了一個學校。” 考試本來應該是很嚴肅的事情,而“撈”卻是很隨便的,說明無論考得如何,每一個學生都有學校可去,但學生還是對考試很緊張,他們看待考試的性質決定的,這也表露出了作者對考試製度的不滿。

4.總結:孩子們被殘酷的考試摧殘得已經失去了許多童年該有的歡笑和純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個好學校就是今後有好的生活的開始的觀念。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而作者對此雖有不滿,但也只能無奈地付之一笑。

三、總結課文。

這是豐子愷先生描繪30年代考試衆生相的一篇散文,此文延續着他樸實、率真、細膩、生動的文筆。作者是虔誠的佛教徒,他以悲天憫人的眼睛和心靈見證了“考試”對孩子幼小純真的心靈所造成的深深創傷。

如果說對童真世界的追求弘揚的是“真”的話,那麼,慈悲爲懷的佛家教義倡導的是“善”。童心之“真”與佛理之“善”融合而爲豐子愷的審美理想。天真爛漫、質樸無華的童心是豐子愷追求的“自然境界”,深厚微妙的佛理則是他景仰的“天地境界”,他一生的精神追求遊移於這兩種境界之間。童年生活作爲人生理想的感性體驗,張揚的真摯、樸素與成人社會的矯飾、僞善是水火不容的。成人的蠅營狗苟、處心積慮在孩子們的率真自然面前,顯得卑瑣而渺小。孩子們敢說、敢做、敢哭、敢笑,無拘無束、童趣盎然,充分體現了人類掙脫羈絆、自由發展的天性。佛家教義是豐子愷確立人生理想的理性背景。佛教的堅忍篤行、超然達觀、寬厚仁慈使他能淬去多餘的煙火氣、塵俗氣而達於“清”的境界。以宗教家的大悲懷,諦視人類的苦難與命運,諦視生命在執行過程中的種種遭際與變故。

然而,他畢竟不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徒,他以“出世”的超然態度苦苦執着於“入世”的事業,以童心與佛理融合的理想世界作爲自己的精神家園,這個家園裏,“天下如一家,人們如家族,互相親愛,互相幫助,共樂其生活,那時陌路就變成家庭”。世事無常,萬物皆流,豐子愷一顆真誠、善良的赤子之心將永遠散發着美的光輝。

關注兒童的生活狀態,神往童年時代,表達自己永不磨滅的童心,是作家這一時期的思想反映和創作追求,從一個側面表達了作家對成人世界(現實世界)的厭惡與鄙棄。

作者說“在這羣率真兒童的生活中見了自己過去的幸福,覓得了自己已失去的童心”,“企慕他們生活天真,豔羨他們的世界廣大”。

四、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1.敘寫、抒情、議論三者水乳交融。

2.心理、細節等描寫生動傳神。

3.語言自然隨意,樸實無華。

江蘇省新沂市棋盤中學《送考》導學案

高 二 年級第二學期 語文 學科 總第 一 課時教案

課題 送考

使用時間: 主備人: 毛善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透過人物形象的分析,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

⑵領會作者在《送考》一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重點:

⑴透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

⑵領會作者在《送考》一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⑴抓住人物言行,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

教學方法:

誦讀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使用:

導學案

共案部分

個案部分

教學過程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課前:

⒈文題一般能告訴讀者寫作對象、中心事件、時間、地點等內容,那麼本文文題告訴我們什麼內容?

⒉本文寫作順序是什麼?先後交待什麼內容?

⒊本文主要運用什麼描寫方法來刻畫學生心理的?運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塑造這羣考生形象的?

⒋作者在文首和文尾提及抗旱情景和考生活動,目的是什麼?作者對考生的表現流露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⒌本文探討的什麼話題?我們應該怎麼做?

閱讀本文,思考回答導學案上的問題。

課中:

㈠作業點評:

㈡互動探討:

問題2:

①、村民與自然奮鬥,學生們只顧埋頭讀書

②、考試之前氣氛緊張

③、等候消息焦慮不安,放榜如同晴天霹靂

④、連夜啓程來杭入學

問題⒊:語言描寫;對比:考生之間對比,作者與考生對比。

問題4:目的是突出考生所學所考嚴重脫離現實,教育脫離現實的事實,批判這種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考試製度。作者對這種現實流露出不屑不滿。

㈢學法指導和檢測:

⒈“我惱羞並不成怒,笑着,倚在船窗上吸菸。”中的“笑”字表明作者對考生什麼樣的現實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表明了作者對學生們不關心生活,只知讀些無用的書的無奈。

⒉閱讀本段以後幾個場景,想想:作者對考生除持無奈態度之外還有什麼情感?

明確:同情(考前愁容滿面,如上刑場,看了真有些可憐。第一次聽到省立學校錄取結果後,作者有“孩子們的心,原來是這麼脆弱的阿!叫他們吃這種霹靂,真是殘酷年!”這樣的話)對考生對省立學校的盲目崇拜的不以爲然

⒊"旱災比我們來時更進步了”中的“進步”是什麼意思?文章最後一句中的似乎一詞表明作者對學生的行爲持什麼態度?

明確:嚴重。否定或不以爲然。

㈣總結本文,明確人物形象分析的方向:人物做什麼事?怎麼說?怎麼做?在遇事時露出什麼樣的姿態和神態?抓住作者對人物言行的措詞,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找適當的詞語來評判人物形象。

㈤發放當堂檢測

小組討論問題2,爭取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容。分組選代表展示答案。

小組進一步討論問題3中的表現手法,說出手法的具體表現。各小組選代表展示。

小組討論笑考生什麼及作者對其情感,用簡潔的語言組織答案,選代表展示。

小組討論作者在後文流露出對可考生的情感態度。

結合語境斷定詞語的含義及作者的情感態度。

明確分析人物形象的途徑和方向。

完成練習

課後:根據導學案預習《看社戲》。

結合導學案,預習《看社戲》。

板書設計

送考

文題:交待文章的中心事件

四個場景:①、村民與自然奮鬥,學生們只顧埋頭讀書

②、考試之前氣氛緊張

③、等候消息焦慮不安,放榜如同晴天霹靂

④、連夜啓程來杭入學

目的:批判脫離現實的教育制度和考試製度

笑:對考生漠視現實僅關注脫離現實考綱的無奈

態度:同情 不以爲然

進步:嚴重 似乎:不以爲然

人物形象分析:事 言行 姿態和神態 適宜措詞 生活體驗

教學札記

三、其他補充教學資料(各位教師根據各班教學特點選擇補充資料,可另附紙)

高 二 年級第二學期 語文 學科 總第 1 課時導學案

課題 送考

使用時間: 主備人: 毛善勝

一、 學習目標:

二、知識構成:

⒈文題一般能告訴讀者寫作對象、中心事件、時間、地點等內容,那麼本文文題告訴我們什麼內容?

⒉本文寫作順序是什麼?先後交待什麼內容?

⒊本文主要運用什麼描寫方法來刻畫學生心理的?運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塑造這羣考生形象的?

⒋作者在文首和文尾提及抗旱情景和考生活動,目的是什麼?作者對考生的表現流露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⒌本文探討的什麼話題?我們應該怎麼做?

三、學法和自檢:

⒈“我惱羞並不成怒,笑着,倚在船窗上吸菸。”中的“笑”字表明作者對考生什麼樣的現實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⒉閱讀本段以後幾個場景,想想:作者對考生除持無奈態度之外還有什麼情感?

⒊"旱災比我們來時更進步了”中的“進步”是什麼意思?文章最後一句中的似乎一詞表明作者對學生的行爲持什麼態度?

課題 送考

四、達標檢測

1、在這四個場景中,出現的人物最多的第一個場景。其中出現的人物是我、村民和一羣學生。這村民和學生所關心的事有什麼不同?我是如何看這一現象的呢?

⒉“然而大多數的投考者和送考者的觀念中,都把杭州的學校這樣地排列着高下等第.……萬

一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省立學校的‘省’字彷彿對他們發散着無限的香氣。大家講起了不

勝欣羨的。”該段反映考生什麼心理?考生爲什麼有此心理?作者對這一現象持什麼態度?

五、學習小結和課外作業:

1、學習小結:

2、上本作業:

⑴本文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從文中選出兩例並分析其所傳的神。

⑵本文主要用什麼手法抒發作者什麼感受?

3、補充練習:

補全句子:

⑴世事洞明皆學問, 。

⑵問渠哪得清如許? 。

⑶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⑷不畏浮雲遮望眼, 。

⑸不識廬山真面目, 。

⑹ ,哪得梅花撲鼻香。

⑺積土成山,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 。

⑻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功在不捨; ,金石可鏤。

⑼山不辭土石, ;海不辭水, 。

⑽舉頭紅日近, 。

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四隊中學《送考》教案5(蘇教版選修)

送考

教學目標:

1、透過人物形象的分析,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

2、領會作者在《送考》一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3、瞭解豐子愷的人生態度和爲文態度。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新課匯入:介紹豐子愷生平:

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在浙江省桐鄉縣。由於是同輩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

1914年,豐子愷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所學校裏,豐子愷結識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僅給予他音樂和美術上的啓蒙,也在爲人處世上爲他作了榜樣;而後者所提倡使用生動活潑的白話文、如實地表現自己真實的感受的主張,則始終被他奉爲圭皋,成爲他以後散文創作中的最可親可愛的特點。在這兩位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師那裏,豐子愷找到了伴隨他一生的三樣東西--文學、繪畫和音樂。

1918年,李叔同出家爲僧,豐子愷自此與佛教結緣。

1919年學校畢業,組織發起"中華美育會"。創《美育》雜誌。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圖畫、音樂、手工藝各科的藝術師範學校--上海專科師範學校。

1926年,豐子愷參與發起和創辦開明書店。

1927年11月,從弘一法師皈依佛門,法名嬰行

1933年,故鄉新居"緣緣堂"落成,自此專心譯著

文革中遭迫害,1975年逝世。

文字研讀:

一、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並說說你認爲本文着重表現什麼。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豐子愷的《送考》,請同學先默讀課文並思考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個場景,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場景的內容。(5分鐘閱讀、思考,可以同桌討論)

設想:文中一共出現了四個場景,分別是:

1、村民與自然奮鬥,學生們只顧埋頭讀書

2、考試之前氣氛緊張

3、等候消息焦慮不安,放榜如同晴天霹靂

4、連夜啓程來杭入學

二、探討文章的主要思想

1.這四個場景中,出現的人物最多的第一個場景。其中出現的人物是我、村民和一羣學生。這村民和學生所關心的事有什麼不同?我是如何看這一現象的呢?(學生散讀並體會)

設想:

村民:“運河兩岸,水車同體操隊伍一般排列着,咿啞之聲不絕於耳。村中農夫全體出席踏水……有的車上,連老婦人、老太婆和十二三歲的孩子也都出席。這不是平常的灌溉,這是人與自然的奮鬥!”

——村民關心的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

學生們:“但那班投考的孩子們對此如同不聞不見,只管埋頭在《升學指導》、《初中入學試題匯觀》等書中。……但他們的眼向兩岸看了一看,就回到書上,依舊埋頭在書中。後來卻提出種種問題來考我:‘穿山甲喜歡吃什麼東西?’……

——旱災是發生在浙西一帶,那兒本是江南水鄉,但現在那兒都發生旱災了,說明情況的嚴重,但學生對這些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都漠不關心,所學的知識都是和生活毫無關聯的。

“我惱羞並不成怒,笑着,倚在船窗上吸菸。”

——“笑”表明了作者對學生們不關心生活,只知讀些無用的書的無奈。

——他們關心的事情各有不同,這些主要是透過他們的語言、行動體現的。

2.文章的另外三個場景主要是以寫學生爲主的,我們再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描寫這些場景中的學生的。

(他們關心的事情各有不同,這些主要是透過他們的語言、行動體現的。)

(可分四人小組討論,但每個同學可以針對自己最有感觸的片段來討論)

考試前: “乘進火車,他們又拿出書來看;到了旅館裏,他們有拿出書來看。……我五點鐘就被他們吵醒……有幾個十二三歲的女孩,愁容滿面的上車,好像被押赴刑場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憐。”

——考試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我看到這些覺得他們很可憐。

考試後:“到了傍晚,許多孩子活潑地回來……有的臉上表示滿足,有的臉上表示失望。”

——孩子們的天性還是很活潑的,但考試對他們的心理的影響太大。

“從考畢到發表的幾天之內,投考者之間的空氣非常沉悶。有幾個女生簡直是寢食不安,茶飯無心。他們的胡思夢想在談話中反反覆覆地吐露出來。……但從他們的屈指計算髮表日期的態度上,可以窺知他們並不絕望。……然而有時他們忽然覺得這太近於夢想,問過了‘發表還有幾天’之後,立刻接一句‘不關我的事’。”

——這些孩子已經被考試折磨得失去了童真,他們此時的心理已被扭曲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來。有的人伸長了脖子向他的去處張望,有的人跨出門檻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處就變成了十目所視的地方,凡有來人,必牽惹許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長衫的人尤加觸目驚心,幾乎可使他們立起身來。久待不來,那位先生竟無辜地成了他們的冤家對頭。有的女學生背地裏罵他‘死掉了’,有的男學生料他’被公共汽車碾死’……一聲叫後,全體肅靜,許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脣上,聽候發落。這數秒間的空氣的緊張,是我這支自來水筆所不能描寫的啊!”

——學生在等候消息的坐立難安的焦慮的心情。

“從先生的嘴脣上判決下來,他的每一句話好像一個霹靂,我幾乎想包耳朵。受到這種霹靂的人,有的臉色慘白了,有的臉色通紅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無措了,有的哭了,但沒有笑的人.……不期說過之後,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滿足的人似乎有些懷疑了。

——考試的結果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小結:從孩子們的表現中可以看出考試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讓他們失去了這個年齡該有的童真。

3.在這幾個場景中,作者對這種考試的態度又是如何的呢?

“我在心中暗笑,孩子們的心,原來是這麼脆弱的啊!教他們吃這種霹靂,真是殘酷!”

——我對孩子們的同情,對這種教育制度的不滿。

“然而大多數的投考者和送考者的觀念中,都把杭州的學校這樣地排列着高下等第.……萬一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省立學校的‘省’字彷彿對他們發散着無限的香氣。大家講起了不勝欣羨的。”

“考取了學校的人都鼓着勇氣,跑回家去取行李,僱人挑了,星夜啓程跑到火車站,乘車來杭入學。考取省立學校的人尤加起勁,跑路不嫌勞苦,置備入學的用品也不惜金錢。似乎能夠考得進去,便有無窮的後望,可以一輩子榮華富貴、用不盡似的。”

——學生們都把這考試當作今後榮華富貴的踏板,從中也流露出了我對考試製度的弊端的憎惡。

“不久,所有的學生都撈得了一個學校。”

——考試本來應該是很嚴肅的事情,而“撈”卻是很隨便的,說明無論考得如何,每一個學生都有學校可去,但學生還是對考試很緊張,他們看待考試的性質決定的,這也表露出了作者對考試製度的不滿。

4.總結:孩子們被殘酷的考試摧殘得已經失去了許多童年該有的歡笑和純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個好學校就是今後有好的生活的開始的觀念。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而作者對此雖有不滿,但也只能無奈地付之一笑。

三、總結課文。

這是豐子愷先生描繪30年代考試衆生相的一篇散文,此文延續着他樸實、率真、細膩、生動的文筆。作者是虔誠的佛教徒,他以悲天憫人的眼睛和心靈見證了“考試”對孩子幼小純真的心靈所造成的深深創傷。

如果說對童真世界的追求弘揚的是“真”的話,那麼,慈悲爲懷的佛家教義倡導的是“善”。童心之“真”與佛理之“善”融合而爲豐子愷的審美理想。天真爛漫、質樸無華的童心是豐子愷追求的“自然境界”,深厚微妙的佛理則是他景仰的“天地境界”,他一生的精神追求遊移於這兩種境界之間。童年生活作爲人生理想的感性體驗,張揚的真摯、樸素與成人社會的矯飾、僞善是水火不容的。成人的蠅營狗苟、處心積慮在孩子們的率真自然面前,顯得卑瑣而渺小。孩子們敢說、敢做、敢哭、敢笑,無拘無束、童趣盎然,充分體現了人類掙脫羈絆、自由發展的天性。佛家教義是豐子愷確立人生理想的理性背景。佛教的堅忍篤行、超然達觀、寬厚仁慈使他能淬去多餘的煙火氣、塵俗氣而達於“清”的境界。以宗教家的大悲懷,諦視人類的苦難與命運,諦視生命在執行過程中的種種遭際與變故。

然而,他畢竟不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徒,他以“出世”的超然態度苦苦執着於“入世”的事業,以童心與佛理融合的理想世界作爲自己的精神家園,這個家園裏,“天下如一家,人們如家族,互相親愛,互相幫助,共樂其生活,那時陌路就變成家庭”。世事無常,萬物皆流,豐子愷一顆真誠、善良的赤子之心將永遠散發着美的光輝。

關注兒童的生活狀態,神往童年時代,表達自己永不磨滅的童心,是作家這一時期的思想反映和創作追求,從一個側面表達了作家對成人世界(現實世界)的厭惡與鄙棄。

作者說“在這羣率真兒童的生活中見了自己過去的幸福,覓得了自己已失去的童心”,“企慕他們生活天真,豔羨他們的世界廣大”。

四、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1.敘寫、抒情、議論三者水乳交融。

2.心理、細節等描寫生動傳神。

3.語言自然隨意,樸實無華。

《送考》教學反思

在我教豐子愷的散文《送考》時,我用“生活化”作指導思想,做到了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效果挺好。我的設計如下:

首先,我讓學生回憶自己的考試經歷,何人送考?當時情景給你留下最深的一點是什麼?思考三分鐘,口語表達。上了高中的學生當然參加過多次考試,這樣他們有生活基礎,大部分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於是,很多學生細緻入微、情真意切地再現了當時情景,可謂來了個開門紅。

然後,我話題一轉提出了新的問題,咱們看看豐子愷《送考》中所寫與我們的經歷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們用心閱讀,畫出他們認爲關鍵的句子。小組交流,共同探究,推選代表陳述,得出了大家認可的答案:作者是以家長的身份寫的,而咱們是以當事人的身份寫的,作者的內容更詳實,寫了考前的情況,考試結束時的情況,錄取案發表時的情況。這樣,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感知。

接着,我們重點研讀考試結束時一段和錄取案發表時的一段。先看考試結束時:

“到了傍晚,許多孩子活潑地回來了。一進房間就湊作一堆講話:哪個題目難,哪個題目易;你的答案不錯,我的答案錯。議論紛紛,沸反盈天。講了半天,結果有的臉上表示滿足,有的臉上表示失望。然而嘴上大家準備不取。男的孩子高聲地叫:‘我橫豎不取的!’女的孩子恨恨地說:‘我取了要死!’”

我先讓學生範讀,讓其他學生標出重點詞句,反覆研讀。“活潑”告訴我們什麼?寫他們的議論時用了什麼手法?很快學生們達成共識:“活潑”告訴我們孩子們的天性是活潑的,考試的壓力讓他們壓抑,考後恢復天性。“你的”、“我的”、“有的”、“有的”,這些是從整體方面寫的;“男的高聲”、“女的恨恨”,是從個體方面寫的。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手法,並且能抓住人物特徵。分析完後,讓學生回憶自己每次考後的情形,利用點面結合的手法,寫一段文字。讓學生朗讀交流。而錄取案發表一段,則抒發了作者對孩子們的同情,對教育制度的不滿。對此,我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你對現今的考試製度有何看法?有什麼建議?學生們積極參與,踊躍發言,課堂上掀起一波一波的高潮。

綜觀以上,這一課對學生來說,有生活體驗,迸發出很大的熱情。參與過程中,訓練了讀、說、寫三方面的能力。

我希望教材多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課文,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從而教學過程生活化,激發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熱情。

蘇教版高二選修《現代散文選讀》教學案:第7課《送考》課堂學案

……[課堂 學 案]……

一、文字探究

(一)整體感知

1. 選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個場景,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場景的內容。

【提示】文中一共出現了四個場景,分別是:

(1)村民與自然奮鬥,學生們只顧埋頭讀書

(2)考試之前氣氛緊張

(3)等候消息焦慮不安,放榜如同晴天霹靂

(4)連夜啓程來杭入學情況。

2. 概況一下“送考”的過程,看看隨着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心理髮生了什麼變化?

【提示】《送考》按時間順序,先寫趕考路上的情形,再寫學生考試的情形,發榜前後的情形。隨着情節的發展,人物心理髮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出發時是樂觀輕鬆,開考前是無比興奮激動,發榜時是寢食難安、有的得意有的失望,看榜時是緊張焦急,錄取後是驕傲滿足。

(二)細節探究

1. 文章1~2兩小節對全文來說,起什麼作用?

【提示】文章首段交待送考的時間,地點。

第二段看似閒筆,說因爲送考的人多,自己沒有什麼責任,能夠以閒散的心情旁觀學生投考。但這種隨意自然的文筆,實則是作家的匠心所在。正是這種閒散心情的旁觀,才讓作家能夠全方位地觀察兒童的生活,仔細觀察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爲下文的描繪提供了契機。

2. 在四個場景中,出現人物最多的是第一個場景,有我,村民和學生,這些村民和學生所關心的事有什麼不同?“我”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

【提示】村民:“運河兩岸,水車同體操隊伍一般排列着,咿啞之聲不絕於耳。村中農夫全體出席踏水……有的車上,連老婦人、老太婆和十二三歲的孩子也都出席。這不是平常的灌溉,這是人與自然的奮鬥!” ——村民關心的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

學生們:“但那班投考的孩子們對此如同不聞不見,只管埋頭在《升學指導》、《初中入學試題匯觀》等書中。……但他們的眼向兩岸看了一看,就回到書上,依舊埋頭在書中。後來卻提出種種問題來考我:‘穿山甲喜歡吃什麼東西?’…… ——旱災是發生在浙西一帶,那兒本是江南水鄉,但現在那兒都發生旱災了,說明情況的嚴重,但學生對這些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都漠不關心,所學的知識都是和生活毫無關聯的。

“我惱羞並不成怒,笑着,倚在船窗上吸菸。” ——“笑”表明了作者對學生們不關心生活,只知讀些無用的書的無奈。

——他們關心的事情各有不同,這些主要是透過他們的語言、行動體現的。

3.從選文中找出作者對考試的態度,並分析。

【提示】“我在心中暗笑,孩子們的心,原來是這麼脆弱的啊!教他們吃這種霹靂,真是殘酷!”

——我對孩子們的同情,對這種教育制度的不滿。

“然而大多數的投考者和送考者的觀念中,都把杭州的學校這樣地排列着高下等第.……萬一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省立學校的‘省’字彷彿對他們發散着無限的香氣。大家講起了不勝欣羨的。”

“考取了學校的人都鼓着勇氣,跑回家去取行李,僱人挑了,星夜啓程跑到火車站,乘車來杭入學。考取省立學校的人尤加起勁,跑路不嫌勞苦,置備入學的用品也不惜金錢。似乎能夠考得進去,便有無窮的後望,可以一輩子榮華富貴、用不盡似的。”

——學生們都把這考試當作今後榮華富貴的踏板,從中也流露出了我對考試製度的弊端的憎惡。

“不久,所有的學生都撈得了一個學校。”

——考試本來應該是很嚴肅的事情,而“撈”卻是很隨便的,說明無論考得如何,每一個學生都有學校可去,但學生還是對考試很緊張,他們看待考試的性質決定的,這也表露出作者對考試製度的不滿。

4. 在這篇作品中作者還寫了對土地的眷戀,爲什麼要寫?

【提示】這些不是閒筆,而是大有深意的安排。父親的形象是與荒涼貧瘠而又美麗無邊的鄉土分不開的;父親的性格,是衍生於那片土地的。土地是父愛的背景。曲折地參與了對父愛心態的刻畫。在此前提下,父親對我未來的憂慮不安的心情顯得更加真實動人。

蘇教版高二選修《現代散文選讀》教學案:第7課《送考》課前預案

第二專題 難以忘懷的故事

第7課 送考

引人入勝

天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但是小鳥已經飛過。人生有生即有情,豐子愷的一生就像天上寫過的一道微風那樣平淡樸實,這樣的人生難道不就是美麗的人生嗎?讓我們一起同豐子愷在淡淡的香茗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吧!

……[課前 預 案]……

一、文字資訊

1.作品資訊

這是豐子愷先生描繪30年代考試衆生相的一篇散文,此文延續着他樸實、率真、細膩、生動的文筆。作者是虔誠的佛教徒,他以悲天憫人的眼睛和心靈見證了“考試”對孩子幼小純真的心靈所造成的深深創傷。關注兒童的生活狀態,神往童年時代,表達自己永不磨滅的童心,是作家這一時期的思想反映和創作追求,從一個側面表達了作家對成人世界(現實世界)的厭惡與鄙棄。

2.作家剪影

豐子愷(1898—1975年)漫畫家、作家、翻譯家、美術教育家。浙江崇德(現屬桐鄉)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繪畫。1921年東渡日本,學西洋畫。回國後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和上海立達學園任教。1925開始文學創作並發表漫畫。1928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以漫畫著名藝壇。文學創作以散文爲主。主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等。漫畫有《子愷畫全集》。譯著有日本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俄國屠格涅夫的《初戀》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等。出版有《豐子愷文集》(7卷)。

二、基礎知識

(一)正字音

1.易讀錯的字

豐子愷(kǎi) 不勝(shèng) 寢(qǐn)食不安 吐露(lù) 僥(jiǎo)幸

窺(kuī)知 門檻(kǎn) 踱(duó)步 霹靂(pīlì) 咿(yī)呀

碾(niǎn)死 欣羨(xiàn)

蘇教版高二選修《現代散文選讀》教學案:第7課《送考》課後練案

……[課後 練 案]……

一、基礎知識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門檻(kǎn) 僥倖(jiǎo) 窺(kuī )知 寢食不安(qǐn )

B.期年(jī) 吐露(lòu) 霹靂(pīlì) 踱步(duó )

C.輾轉(zhǎn) 欣羨(xiàn) 檻車(jiàn) 寧可(níng)

D.嫌棄(xián) 咿呀(yī) 灌溉(gài) 調劑(diào)

【答案】A [B.吐露(lù)C. 寧可(nìng)D.調劑(tiáo)]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閒散 冤家對頭 肅淨 茫然若失

B.理倸 手足無措 啓程 老羞成怒

C.譁然 心灰意懶 廢解 榮華富貴

D.船艙 觸目驚心 繳費 談笑風生

【答案】C(A.肅靜B.理睬C.費解 )

3.下列各句中, 標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幾個十二、三歲的女孩愁容滿面地上車,好像被押赴刑場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憐。

B.男的孩子高聲地叫:“我橫豎不取的!”女的孩子恨恨地說:“我取了要死!”

C.我在心中暗笑,孩子們的心,原來是這麼脆弱的啊!教他們吃這種霹靂,真是殘酷!

D.這時候在旅館聽到談話都是“我們的學校長,我們的學校短”一類的話了。

【答案】A(應爲“有幾個十二三歲的女孩愁容滿面地上車”)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一句是( )

A.在旅館裏我們又遇到了幾個另外朋友的兒女,他們也是來報考的,於是大家合作起來。

B.但聽說後來的緩和得多,因爲小膽兒嚇過幾回,有些兒麻木了的原故。

C.在先生去了約一刻多鐘之後,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來。

D.明知省立學校難考取,要十個人裏頭取一個,但寧願多出一塊錢的報名費和一張照片,去碰碰運氣看。萬一若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

【答案】B(A語序不當,“另外”與“幾個”調換C“約”與“多”重複D“萬一”與“若”重複)

二、閱讀理解

閱讀課文選段,完成5~8題。

從考畢到發表的幾天之內,投考者之間的空氣非常沉悶。有幾個女生簡直是寢食不安,茶飯無心。他們的胡思夢想在談話之中反反覆覆地吐露出來:考得得意的人,有時好像很有把握,在那裏探聽省立學校的制服的形式了;但有時聽見人說“十個人裏頭取一個,成績好的不一定統統取”,就忽然心灰意懶,去討別個學校的招生簡章了。考得不得意的人嘴上雖說,“取了要死”,但從她們屈指計算髮表期的態度上,可以窺知她們並不絕望。世間不乏僥倖的例,萬一取了,她們好比死而復生,其歡喜豈不更大麼?然而有時她們忽然覺這太近於夢想,問過了“發表還有幾天?”之後,立刻接上一句“不關我的事”。

我除了早晚聽他們紛紛議論之外,白天統在外面跑,或者訪友,或者覓畫。省立學校錄取案發表的一天,奇巧輪到我同去看榜。我覺得看榜這一刻工夫心情太緊張了,不教他們親自去看,同時我也不願意代他們去看,便想出一個調劑緊張的方法來:我和一班學生坐在學校附近一所茶店裏了,叫他們的先生一個人去看,看了回到茶店裏來報告。然而這方法緩和得有限。在先生去了約一刻鐘之後,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來。有的人伸長了脖子向他的去處張望,有的人跨出門檻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處就變成了十目所視的地方,凡有來人,必牽惹許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長衫的人尤加觸目驚心,幾乎可使他們立起身來。久待不來,那位先生竟無辜地成了他們的冤家對頭。有的女學生背地裏罵他“死掉了”,有的男學生料他“被公共汽車碾死”。但他到底沒有死,終於拖了一件牛夏布長衫,從那去處慢慢地踱回來了。“回來了,回來了。”一聲叫後,全體肅靜,許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脣上,聽候發落。這數秒間的空氣的緊張,是我這支自來水筆所不能描寫的啊!

“誰取的,”“誰不取,”一一從先生的嘴脣上判決下來。他的每一句話好像一個霹靂,我幾乎想包耳朵。受到這種霹靂的人有的臉色慘白了,有的臉色通紅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無措了:有的哭了,但沒有笑的人。結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氣,開始想法子來安慰哭的人。我胡亂造出些話來把學校罵了一頓,說它辦得怎樣不好,所以不取並不可惜。不期說過之後,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滿足的人似乎有些懷疑了。我在心中暗笑,孩子們的心,原來是這麼脆弱的啊!教他們吃這種霹靂,真是殘酷!

5.作者既然是去送考的,爲何學生考試時自己卻“白天統在外面跑,或者訪友,或者覓畫”?聯繫全文,說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開頭說到,送考的還有好幾個人,因此自己也就沒有什麼重要責任,頗有閒散心情,可以旁觀學生們投考。

6. “‘誰取的,’‘誰不取,’一一從先生的嘴脣上判決下來。”爲什麼作者用“判決”一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判決”一詞表明錄取形勢的嚴峻,表達了作者對學生的同情。

7.“我覺得看榜這一刻工夫心情太緊張了,不教他們親自去看,同時我也不願意代他們去看,便想出一個調劑緊張的方法來……”作者僅僅是因爲緊張就不讓學生去看,自己也不願代學生去看嗎?作者是如何寫出這種學生的緊張表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不讓學生自己去看,自己也不願代學生去看,固然有緊張的一面,但並不僅僅因爲這個原因。考試是殘酷的,作者不想讓學生經受失敗的折磨。寫學生的緊張一是從他們的神情上寫:先生去了沒多久,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來,有的伸長了脖子向張望,有的跨出門檻,凡有行人經過都會成爲注目的焦點。而是從語言上寫學生們緊張急切的心情,久等不來,就把先生當成冤家對頭,言語頗有不敬。

8.爲什麼說“孩子們的心,原來是這麼脆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孩子們的喜憂都寫在臉上。面對考得不好的孩子,作者想安慰他們,便編瞎話罵學校,不料在言語上有漏洞,無意中讓考得好的學生產生了懷疑,足可見他們的心靈是多麼脆弱。

三、語言表達

9.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句話。(只填序號)

①椰林一眼望不到邊,林中遍生青草。

②在林的另一端,有一條瑩潔的小河。

③映在水中,連水也是濃綠色。

④飯後在椰林中散步。

⑤兩岸的樹木鬱鬱蔥蔥,綠得很濃。

⑥水平如鏡,水上有獨木舟靜靜地橫着。

【答案】④①②⑥⑤③

10.請你給下面這則寓言寫一段“畫外音”,揭示它蘊含的人生哲理。(標點之外,不超過40字)

小駱駝問媽媽:爲什麼我們的睫毛這麼長?媽媽說:爲了擋風沙。小駱駝又問:爲什麼我們的背那麼駝呢?媽媽說:爲了儲存水和養料。小駱駝繼續問:爲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媽媽說:爲了在沙漠里長途跋涉。小駱駝很高興,但它又問:“可是媽媽,爲什麼我們呆在動物園裏,而不是去沙漠遠足呢?”

__________

【答案示例】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關鍵是找到一個能充分發揮潛能的舞臺。或:只有在適當的環境中,才能展現一個人的才能。或:如果沒有施展才能的環境和機會,天才、人才和庸才就沒有區別。

11.在下面這段文字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語意。

白春禮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寫YOUTH進行了巧妙的解釋:Y像小樹,意味着青少年正處於發育發展期,需要不斷茁壯成長;O __________, __________;U __________, __________;T像一個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獲得了學士帽,碩士帽,博士帽,但學位的獲得只是一個開端,我們不能被榮譽壓彎了腰,還要直立行走;H像一個單槓,希望青年在工作之餘,保持良好的體魄,更好地爲國家民族作貢獻。

__________

【答案示例】O像太陽,青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朝氣和活力;

U像一個空水杯,我們要不斷吸取營養,同時要謙虛謹慎。(形式上採用比喻,內容上緊扣青年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