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我熟悉的人》教學設計

《我熟悉的人》教學設計

《我熟悉的人》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瞭解王老師

1、學生猜王老師有什麼特點。

2、請王老師的學生來介紹有關王老師的一件事。(錄音:王校長和我們比“享受”)

3、學生聽後,談王老師的特點。

交流板書:

一件事 講

特點

語言、行動 反映

過渡:同學們瞭解了王老師,老師也想了解同學們,怎樣瞭解呢?大家講同學的一件事,把某個同學的一個特點介紹出來,介紹時不講出同學姓名,講完後讓大家猜猜他是班裏的哪位同學。

二、嘗試介紹同學

1、學生口頭準備。(三分鐘)

2、指名介紹同學。

3、聽完介紹,同學猜一猜,評一評。

教師小結過渡:怎樣透過人物的語言來反映人物的特點是難點,我們共同來解決。

三、回顧欣賞範文

回顧本單元三篇課文中的幾個精彩片斷,欣賞作者是如何透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來反映人物特點的。

1、投影:

(1)鐵人激動地批評她說:“鑽工作在……孩子哭?……”

(2)“寫字第一要靜”鍾先生擺着老先生的架勢,語重心長地說,“第二要認真,不把心思全集中在字上,字就沒有精神”,他神態自若……

(3)焦裕祿迎着大風雪,向前邁着大步,棉帽子的耳巴在風雪中忽閃忽閃地抖動,……踏着積雪,一邊走,一邊還高唱《南泥灣》

2、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斷說說是怎樣介紹人物的特點的?

四、共同討論片斷練習

1、學生填寫“習作內容(1)”

趙書傑平時是不發脾氣的,可要是誰弄壞了他的書,那可不得了。有一次,他的女兒小敏不留心把一包餅乾放在他的書上。不一會兒,書面上滿是油跡,趙書傑見了狠狠地批評小敏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趙書傑每次買書回來,總要先____________,然後把桌子擦得一塵不染,再______________,最後才一頁一頁認認真真地讀。所以,他的書總是嶄新的。

2、先共同討論填寫的“行動”的句子。

3、重點共同討論填寫的“語言”的句子。

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對歸納的`三種表達方式比較優劣。

投影:

(1)你怎麼能把餅乾放在書上,弄得書上滿是油跡?太不講衛生了!

(2)你呀,這麼不小心,你看書多髒,以後你可得愛惜書啊!

(3)你,你怎麼搞的,你知道我平時最愛惜書了,再說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能使人知識豐富,思想高尚,你怎麼能這樣不愛惜它呢?

4、想象一個趙書傑批評時的神態。

5、小結: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都要圍繞人物的特點,符合上下文的意思,有能想當然。

第二課時

一、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在掌握瞭如何透過人物語言、行動、神態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後,寫一寫自己最熟悉的同學。

要求:寫一件事,透過他的語言、行動、神態來反映他的特點。仍要求不寫出姓名,交流時讓大家猜一猜他是誰。

二、指名交流,集體討論修改。

三、學生自改作文,郵寄給王老師。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