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探究螞蟻的行爲教案

探究螞蟻的行爲教案

探究螞蟻的行爲教案

實驗目的

探究動物的社羣行爲,認識羣體內資訊交流的渠道。

實驗原理

一個羣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回產生某中行爲反映應,然後依次傳遞。

實驗器材

選擇一個羣體:螞蟻、一些食物殘渣、紙、筆等。

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將資訊傳達給同伴的?

2.作出假設:假設螞蟻是透過氣味將資訊告訴同伴的。

3.制定計劃:

1)在院子或樹叢旁邊,尋找一個螞蟻的巢穴,將食物殘渣,撒在螞蟻巢穴的附近。

2)儘量不要影響螞蟻的覓食行爲,找一個合適的位置,認真觀察。

3)當發現偵察螞蟻發現目標回巢搬部隊時,在偵察蟻返回路上事先放好一張紙片,讓它從上面爬過去。待大批工蟻出洞時,取走或挪走紙片,觀察工蟻的行動。或者用多張小紙片事先鋪滿偵察螞蟻要走的路上,當偵察螞蟻走過後,將小紙片轉動方向或重新排列,並將食物放在紙片中間,觀察螞蟻的行動。

4.根據觀察結果分析:

如果發現螞蟻門的行途斷處徘徊不前,經四處尋找後找到紙片後按照紙片所指的途徑前進時,說明螞蟻是透過氣味留下資訊。如果在紙片排列圖形外,許多螞蟻都透過紙片進入食物區,說明他們時間的資訊是透過紙片上的氣味而獲取的。

實驗結果

透過對該實驗的探究,瞭解螞蟻的羣體資訊交流方式。在你的探究過程中還會出現其他的有趣現象,將你觀察到的現象和同學們互相討論,分析原因。

一、觀察法

(多媒體展示閱讀材料:一直致力於動物行爲研究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貝科夫博士,在研究喜鵲的行爲中目睹四隻喜鵲在爲一位死去的同伴舉辦“葬禮”。他描述“葬禮”的場景:一隻喜鵲發現了同伴死去了,它飛走了,取來了一些草葉,“獻”在“遺體”旁。一會兒,又有一隻喜鵲以同樣的方式“獻”上“花圈”;最後,有四隻喜鵲靜靜地“默哀”幾分鐘,然後,一隻一隻地黯然離去。)

請這位同學朗讀這個材料,其他同學仔細閱讀,思考問題。

提出問題:1、由材料你想到了什麼?(喜鵲具有同情心,爲死去同伴舉行葬禮)

2、貝克夫在研究喜鵲行爲中是怎麼做的?(看或觀察,老師進行點撥,觀察比看更要有計劃,有目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3、他是否改變喜鵲自由自在的生活條件?對動物的生活及行爲施加了影響嗎?(沒有)那麼貝克夫對喜鵲的行爲研究方法主要採用了觀察的方法

(板書:觀察法)

請同學們閱讀P33法布爾對昆蟲研究,並完成自主學習一,然後請同學回答。

(要求學生回答出觀察法都具有的不施加的影響措施,不改變了被研究對象(動物)的生活環境和條件並糾錯)

二、實驗法

在冬天,我們會看見家鄉的天仙湖邊有一羣羣的野鴨在嬉戲,大家都知道小野鴨出生以後會受到成年野鴨的餵養和保護,而成年野鴨也就成了小野鴨的學習對象,小野鴨會跟隨成年野鴨後面學習游泳、捕食魚蝦好小蟲。如果我們不讓剛孵化出來的小野鴨接觸成年野鴨,會怎麼樣呢?同學們請看屏幕。(多媒體展示勞侖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爲的研究的圖片)請同學們根據圖片提供的資訊討論並回答下列問題:

1、小野雁出殼後首先接觸的是哪個?是哪個餵養小雁並保護他們?小雁學習的對象是哪個?(勞侖斯)

2、勞侖斯的研究對小野雁有哪些影響和控制?(在小野雁行爲發展的重要時期,讓它失去母親,並自己替代了它母親)

那麼勞侖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爲的研究方法主要採用了實驗法

(板書:實驗法)

請同學們閱讀P33弗裏施對蜜蜂色覺研究和廷伯根對銀鷗幼雛求食行爲研究,並完成自主學習二,然後請同學回答這兩個研究分別採用了什麼研究方法?爲什麼?

(要求學生回答出實驗法都具有的根據實驗目的人爲施加的影響措施,改變了被研究對象

(動物)的生活環境和條件,並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