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篇一:壓強教學設計

介紹壓力定義 開 始

【教學流程圖】:

演示:壓力計實驗

觀察、總結出壓力與重力在什麼情況下大小相等 課件

展示駱駝和人在沙地上深淺不同的腳印

提出問題,進行猜想

提問式引導

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 分組實驗 實驗彙報交流 互相探討 總結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將普遍轉化爲特殊,未知轉化爲已知

討論得出兩種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方法:f/s和s/f 介紹壓強概念、公式、單位 解釋關於腳印深淺的疑問

思考怎樣切磚塊能使它對地面壓強變小、不變、變大 課堂小結 結 束 學生活動 開始結束 教師活動

篇二:壓強教學設計

《壓強》

——教學設計

吉林師範大學

物理學院 劉 馨

【教學設計思想】

1.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本節課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這樣將會大大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和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播放留在沙灘上的腳印和趣味實驗的不同現象將學生帶進了壓強的學習之中。在學生探究出了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係後,讓學生在課堂上嘗試進行趣味比賽,使學生對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意義有了深刻的感知。利用課件展現學生倍感親切的生活場景,這些會使學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那麼的生機勃勃、趣味盎然。在課後,又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訊,運用本學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這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能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

2.自由開放,自主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節課,在設計實驗驗證猜想的環節中,打破傳統實驗教學“照單抓藥”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自由探索發現的空間。其表現在:一是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器材,二是對同一探究問題,探討出多種實驗方案,擺脫了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探究的過程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和矛盾的過程,又是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解放學生的雙眼去觀察,解放學生的雙手去實驗,將誒放學生的大腦去思考,解放學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發揮,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略探究過程的美好和和諧,體驗探究問題成功時的喜悅,呈現出一種開放的、自主的學習格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授之以漁,終身受用

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本節課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這一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弄清了原來未知的知識------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這與科學家的創新發明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兩樣。在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同時,還對學生滲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控制變量、類比、對比、分類、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丟掉“柺杖”,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獲取過程中去,這些方法將成爲學生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

【教材分析】

壓強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經常用到。這一節內容着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它是在學習了力學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比較大的綜合。在本節教學內容中,“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是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麼是壓強”是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怎麼樣增大和減小壓強”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壓強的概念,瞭解壓強的應用。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着密切的聯繫,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了社會的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繫。

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爲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初中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是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和壓力總等於重力的誤區,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所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什麼是壓力,瞭解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掌握壓強的概念及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符號及單位,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及由來。

4.瞭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透過探討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3.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具備運用壓強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了觀察、實驗及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透過探究性物理學習,初步掌握控制變量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瞭解壓強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精神,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1.壓強大小的決定因素

2.壓強公式的意義和壓強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壓強大小的決定性因素和生活中的應用。

1.探究法 2.比較歸納法 3.控制變量法 【教學資源】

帶釘子腿的小桌、玻璃缸、小米、砝碼、鉛筆、釘板、水汽球、多媒體

【教學設計圖示】

課後反思

提出問題 假設猜想

設計實驗 進行實驗 分析論證

視頻播放

提出問題 得出結論 趣味實驗

【教學過程】

篇三:壓強優秀教案

9.1 壓強

湖北省大冶市還地橋鎮中學 劉順才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課標解讀】1.透過實驗,理解壓強。課標將該知識點定位在“理解”層次,要求學生透過實驗,理解壓強。對於壓強知識,學生幾乎是一無所知,雖然壓強的概念學生非常陌生,但壓強的實例在生活中卻很廣泛,素材非常豐富。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特點來看,只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和理解壓強都將變得容易。也爲後面液體﹑氣體壓強和流速與壓強的學習打下基礎。

2.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屬於“瞭解”層次,是鞏固壓強概念和深入學習的需要,同時更是爲了讓學生能把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 【教學內容】

其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壓力、會用控制變量法透過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會運用壓強公式和相關影響因素進行運用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計算。 【教材分析】

《壓強》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壓強與浮力》的.第一節。

本節教材的主要內容有:什麼是壓力,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思想因素有關,什麼是壓強,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關”,是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麼叫壓強”是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強的概念,瞭解壓強的應用。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繫。 【學情分析】

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爲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和壓力總等於重力的誤區,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什麼是壓力,瞭解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2.理解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瞭解壓強的概念,會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4.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透過科學探究,歸納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2.透過參與科學探究,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1.透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2.透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日常

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並理解壓強概念。 【教學難點】1.理解壓力和壓強的概念。

2.比值定義法定義壓強。

【設計理念】

1.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2.注重科學探究,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過程與知識並重。 【教具準備】

教師演示實驗器材:多媒體課件、雞蛋、縫衣針、砝碼、磁條等。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氣球、短鉛筆、海綿、橡皮泥、小桌、鉤碼等。

【板書設計】

篇四: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壓強和液體壓強》教學設計

巨城中學 趙彥軍

【設計思想】

帶領學生複習學過的知識爲中考做準備,意在讓學生明確考試重點,爲中考做準備。

【教學內容】

複習第九章第一節壓強和第二節液體壓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壓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並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和液體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並會用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透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複習基礎知識,然後學生練習、討論和教師講授,形成講練結合的學習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複習中,體會到客觀規律的可認識性和有效的利用規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

【學情與教材分析】

1.學情分析

對於初中三年級的農村學生在知識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這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好奇 好動 好勝心理特點,且大多思維活躍,可塑性強。

2.教材分析

教材的編寫採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路。 壓力和壓強的計算以及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本節的教學重點,而液體壓強是固體壓強的推廣。

【教學方法】

提問法、練習法、討論法、歸納法、講授法。

1

2

3

4

5

篇五:八年級物理下冊 壓強教學設計 (2012新版)新人教版

《壓強》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本設計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滲透以人爲本的培養理念,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課堂,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民主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教學中透過引導學生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並透過實驗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在教學方法上採用了觀察法、探討法、演示實驗法、訓練法,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教學內容】

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壓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壓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並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論證、概括出規律性結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究實驗中,體會到客觀規律的可認識性和有效的利用規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

【學情與教材分析】

1.學情分析

對於初中二年級的農村學生在知識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這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好奇 好動 好勝心理特點,且大多思維活躍,可塑性強,學習積極性高,平時由於注意激發學生的認識需要,使學生對物理有興趣,學習有信心,且課堂氣氛好,師生配合融洽。

2.教材分析

壓強的概念是貫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後三節的基礎,教材的編寫採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路. 壓力和壓強的概念及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用壓強知識解釋和解決問題和制定計劃、設計實驗、分析、論證、交流、評估、最後概括出規律的方法的掌握, 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鋼直尺、砝碼盒、鉤碼盒、氣球、小桌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展示兩幅圖片:

1.啄木鳥

2.鴨子

請同學們從圖片中總結出各自的特點

示問:如果把啄木鳥的嘴換成鴨子的嘴、

把啄木鳥的腳換成鴨子的腳,

會出現什麼現象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道理。

二、新課教學。

1、展示本節課學習目標

2、對物體受力分析得出壓力

①小孩對地面的壓力(如圖)

結論:小孩垂直壓在地面上

②圖釘對牆壁的壓力(如圖)

結論:圖釘垂直壓在牆面上

③木塊對斜面的壓力(如圖)

結論:木塊垂直壓在斜面上

總結三條結論:

小孩垂直壓在地面上的力

圖釘垂直壓在牆面上的力

木塊垂直壓在斜面上的力

得到壓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3、練習畫出壓力的示意圖並與重力進行比較

對比項

名稱 施力 受力物體 物體 方向 兩者關係

重力

壓力

分析歸納:課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桌面受到壓力的施力物體是課本。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壓力的方向是垂直於接觸面的。

4、練習

5、分析壓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圖片,學生活動:從課桌上的器材中,做出能夠說明壓力作用效果的實驗。

6、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情預設:學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針對實際情況做好引導工作,爲引入演示實驗做好鋪墊。)

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大小有關,或猜想還與其他什麼因素有關。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兩個因素有關。所以,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受力面積相同,研究壓力大小對作用效果的影響;再控制壓力相同,研究受力面積大小對作用效果的影響。

學生自行實驗:利用桌上的實驗器材

教師演示實驗,選用器材:小桌、砝碼盒、鉤碼盒和一海綿。

〔設計意圖:把砝碼盒和鉤碼盒分別放在小桌所產生的壓力大小不同,但小桌的受力面積相同,因此,可以比較出壓力的大小對壓力效果的影響;把反放能保證壓力相同而受力面積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積對

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

課件回顧實驗,學生分析

分析論證: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學生活動:判斷壓力作用效果的明顯程度,進而轉入壓強的學習。

7、壓強的學習

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壓強的計算公式爲:

P= 。(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壓強的單位是由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單位組成的複合單位,寫作“N/m”,物理學中稱爲帕斯卡。帕斯卡是非常小的單位;我們把三粒芝麻壓成粉,均勻地分佈在1cm的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強約爲1Pa。

實際應用:比較芭蕾舞演員和大象所產生的壓強。

例題:比較圖中芭蕾舞演員足尖對舞臺的壓強和圖中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哪個大?

已知:(1)對演員來說

F1=G1=475N,S1=9.5cm2=9.5x10-4m2

(2)對大象來說

F2=G2=60000N,S2=600cm2x4=0.24m2

求:芭蕾舞演員對地面的壓強P1,大象對地面的壓強P2.

比較可知,芭蕾舞演員雖小,但是她對地面的壓強卻遠大於大象對地面的壓強。

〔設計意圖:透過對壓強的相關計算進行練習,加強對於壓強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應用.〕

交流與討論:

3.壓強的增大與減小。

提出問題:怎樣才能增大壓強?怎樣才能減小壓強?

分析歸納: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壓強。 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

應用:(1)把兩個核桃同時放在一隻手上捏,由於兩個核桃互相擠壓,其接觸面積非常小,產生的壓強很大,很容易把核桃壓開。

(2)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它的科學道理是什麼?

答: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應用:釘子、箭頭、刺刀、長矛等。

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應用:建築物的地基、載重汽車的輪子比普通汽車的輪子多、學生的書包做成雙肩背且揹帶做得比較寬。

三、課堂反饋。

判斷下列事例是增大壓強還是減小壓強,並指出各是採用什麼方法?

22

1、用來割麥子的鐮刀用久了要磨鋒利纔好使

2、建房時要先築起比牆寬的牆基

3、把圖釘按在牆上時要用力壓

4、載重汽車要用多個輪胎

5、在固定螺絲的螺母時墊一個較大的墊圈

四、課堂小結。

一、壓力:

1、定義: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壓力的作用效果:

(1)與壓力的大小有關(2)與受力面積有關

二、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

3、單位

4、增大和減小壓強

五、現實問題考慮

如何自救:

一小孩在冰面上行走時,突然發現冰面將要破裂,這時他應該如何自救呢?請你們一起幫他想想辦法。

【設計思路】

1.本節從學生常見的但沒有思考過的現象引入新課,意圖引起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再介紹壓強的鋪墊重點知識壓力,透過對四個圖例的分析來理解壓力的的概念;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用演示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爲了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壓強的概念;之後對壓強的相關計算進行練習,並口頭解釋壓強現象,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尋找增大與減小壓強的方法,突出物理學是描述自然現象,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學科。

2.在教學過程中總是鼓勵學生積極動腦,透過演示實驗的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科學的樂趣,瞭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精神。

3. 本節課學生透過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培養了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對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