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論讀書及其他感想

讀書及其他感想

論讀書及其他感想

很久沒有寫一寫了,就最近想到的、看到的表達一下吧。

一個人穿得漂漂亮亮的,但是他的家裏可能是亂七八糟的。不過若不去他家裏,你會被一個人的光鮮亮麗所征服。然而這正是一個人注重穿衣打扮的作用之一:它使人看上去很好。這並不是表裏不一。在社交生活中,有些時候這正是必要的。君不見一些招聘類節目,一個人如果穿得過於隨便就會被嘉賓們牴觸和反感。而同樣的,如果一個人僅僅是在之前請一個稍有經驗的指點一下穿着和站姿就會給嘉賓們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當然如果你能“表裏如一”更好,那不在今天討論之列。

之所以說這個例子,我是想說在涉及到智力的領域,我們也通常會被第一印象操控,一如我們被一個穿着漂漂亮亮的人操控一樣。現在讓我們來想另外一個類似的問題。

當你在看一個出色的演講,或者一篇寫得很好的文章的時候,你是否會一下就被演講者和作者吸引,你甚至有可能會產生一種崇拜的感覺,更有甚者我們會腦補爲這些人是全知全能的,或者至少他們在智力上出類拔萃,那種程度可能不是我們普通人達到的。我承認這樣的人可能存在,但絕對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多。更可能的是他們只是事先做了準備和演練,而不是真正的出口成章,下筆千言如有神助。

這個道理其實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就比如說年會節目。爲什麼排練的時候要保密?主要目的是爲了增加新鮮感,使你呈現出來的一面是出其不意的。大腦喜歡新鮮的刺激。那些演講或者寫文章的人也一樣,他們口吐蓮花,或者妙筆生花,背後是刪繁就簡和枯燥的演練。如果你知道背後的那一套,你也會像看電影提前被劇透一樣感到索然無味。反向理解一下,聰明人就可以悟出來:你可以選擇性地展示那些你想展示的部分,而不必把一切都展示給人看。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比較讓人能接受的表述: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好了,該說乾貨了。我們所熟知的李敖,年少時我非常佩服他。常常被他的博學所折服。我想象中的他應該是天縱英才,大腦比一般人強大很多,隨時隨地引經據典,有着無與倫比的記憶力。普通人可能因爲天資的問題,努力一輩子也許也達不到人家的1%。

但是,後來我改變了看法。就李敖寫作時引經據典這一項來說,李敖在他的作品裏,公佈了他的獨門祕籍。這個方法其實門檻並不高,如果我們現在開始,很快你就會有自己的語料庫。李敖在《把時間當成朋友》一書中對此做了引用,我全文摘錄下來:

李敖讀書方法摘錄

“我李敖看的書很少會忘掉,什麼原因呢?方法好。什麼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書給分屍掉了,就是切開了。這一頁我需要,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類別分開來。那背面有用怎麼辦呢?把它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把兩本書都切開以後整理出來,把要看的部分分類留存。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分屍掉了。這就是我的看書方法。

那分類怎麼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夾子,夾子我寫上字,把資料全部分類。一本書看完以後,全部進入我的夾子裏面。我可以分出幾千個類來,分得很細。好比說按照圖書館的分類,哲學類,宗教類;宗教類再分佛教類、道教類、天主教類。我李敖就分得更細了,天主教還可以分,神父算一類。神父還可以細分,神父同性戀就是一類,神父還俗又是一類。修女同性戀是一類,修女還俗這又是一類。

任何書裏有關的內容都進入我的資料裏來。進入幹什麼呢?當我要寫小說的時候,需要這個資料,開啟資料,只是寫一下就好了。或者發生了一個什麼事件,跟修女同性戀有關係,我要發表對新聞的感想,把新聞拿過來,再把我的資料開啟,兩個一合併,文章立刻就寫出來了。

換句話說,我這本書看完之後,被我大卸八塊,五馬分屍。可是被我勾住了,這些資料我不憑記憶來記它,我憑細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緊,放在資料夾子裏。我的記憶力只要及這些標題好了。標題是按照我的習慣來分的。基本上都翻譯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來,偶爾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領告訴大家,李敖知道的那麼多,博聞強記,記憶力那麼好。我告訴大家,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記憶力一開始就是你不要偷懶,不要說躺在那裏看書,看完了這本書還是乾乾淨淨的,整整齊齊的,這不對。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就大卸八塊,書進了資料夾,纔算看完這本書。

今天我問大家特別亮一手,把如何看書的招告訴大家。不要以爲這本書看完了,乾乾淨淨的新的算看過。那個不算看過,因爲當時是看過,可是浪費了。你不能夠有系統地扣住這些資料,跟資料掛鉤。可是照我這個方法,可以把你看過的書,都把它的精華抓出來,扣在一起。這就是我的這種土法煉鋼的治學方法。”

李敖讀書方法摘錄

你看到沒有?李敖給你呈現出來的那個讓你腦補,讓你自卑的李敖背後是這樣下笨功夫的!

今天我們擁有非常多的記錄這些東西的工具,比如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等,都附帶標籤和檢索功能。那麼你在看到一個有用的東西的時候,順手給存到筆記上,然後加上合適的標籤,那麼你寫文章的時候就可以順手去把這些當初打動你的例子檢索出來應用。

這裏我多囉嗦一句,有些人可能讀書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寫書評或者感想之類的。大體上的思路和李敖這個差不多。都是讀到你感興趣的,你就把他們摘出來。然後寫東西的時候,就在摘出來的段落和句子上作加工就行,就算你再沒有感想,你摘錄出來的東西,在第一瞬間還是擊中你了。這些能一下擊中你的地方,相信我,他們也會使他人產生共鳴或者共情。

回頭來看,當我們知道那些你所羨慕的人物,他們所呈現出來的一面,並非百分百都是靠天資,那麼你是否有了一點信心:其實我下一點笨功夫,也可以看起來像他們一樣。你悟到這個道理後,我覺得不妨開始試着做一點改變。事實上這個簡單的道理恰好可以解釋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爲什麼你自認爲不如你的那個人卻越來越把你甩到了後面。

因爲他們比你更早懂這個道理,他們不自暴自棄,不自我設限,重要的是他們一直直面問題,不逃避,一直在努力下笨功夫。而生活中大部分的問題,只要有足夠的耐心下點笨功夫,還真能解決不少。這正是“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的真諦。

標籤:感想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