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方差的教學設計示例

方差的教學設計示例

方差的教學設計示例

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實踐,不僅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例1 (用幻燈出示)已知兩組數據:

甲:9.9 10.3 9.8 10.1 10.4 10 9.8 9.7

乙:10.2 10 9.5 10.3 10.5 9.6 9.8 10.1

分別計算這兩組數據的方差.

讓學生自己動手計算,求平均數時激發學生用簡化公式計算,找一名好學生到黑板計算.

解:根據公式②(取 ),有

從 知道,乙組數據比甲組數據波動大.

4.標準差概念

在有些情況下,需要用到方差的算術平方根

並把它叫做這組數據的標準差.它也是一個用來衡量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重要的量.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方差與標準差的區別與聯繫:

計算標準差要比計算方差多開一次平方,但它的度量單位與原數據一致,有時用它比較方便.

課堂練習 教材P165中(1)、(2)

(四)總結、擴展

知識小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對於一組數據,有時只知道它的平均數還不夠,還需要知道它的波動大小;而描述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量不止一種,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標準差.方差與標準差這兩個概念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方法小結:求一組數據方差的方法;先求平均數,再利用③求方差,求一組數據標準差的方法:先求這組數據的方差,然後再求方差的算術平方根.

佈置作業

教材P173中1,2(1)(2)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示例2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方差、標準差的意義,會計算一組數據的方差與標準差.

2.使學生了解樣本方差、樣本標準差、總體方差的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方差、標準差、樣本方差、樣本標準差、總體方差的意義.

難點:樣本方差、樣本標準差的計算.

三、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有哪些方法?

引入新課

在很多實際問題中,只知道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這組數據的波動大小.如何瞭解數據的波動大小?這正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新課

引例 兩臺機牀同時生產直徑是40毫米的零件.爲了檢驗產品質量,從產品中抽出10件進行測量,結果如下(單位:毫米):

表中數據表成如下形式:

可在此處讓學生用公式②分別計算這兩組數據的平均數(還可提問學生a取什麼值最好,這樣學生能在教師的啓發下得到a=40最合適).當學生算出如下平均數:

讓學生思考,兩組數據的平均數都等於規定尺寸40毫米時,甲、乙兩機牀性能是否都一樣好?提出問題讓學生議議後,再引導學生看圖1,讓學生認識到“機牀甲生產的零件的直徑與規定尺寸編差較大,偏離40毫米線較多;機牀乙生產的零件的直徑與規定尺寸的偏差較小,比較集中在40毫米線的附近.”這說明,在使所生產的10個零件的直徑符合規定方面,機牀乙比機牀甲要好.

這反映出,對一組數據,除需要了解它們的平均水平以外,還常常需要了解它們的波動大小(即偏離平均數的大小).

在此處要告訴學生:描述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可以採用不止一種辦法.本課介紹“方差”即是一種方法.即:

來衡量這組數據的.波動大小,並把它叫做這組數據的方差.

要強調“一組數據方差越大,說明這組數據波動越大”.條件許可時,還可介紹③式可表示爲:

接下來可以請兩個學生計算引例中機牀甲、乙兩組數據的方差.

從0.026>0.008可以比較出,機牀甲生產的10個零件直徑比機牀乙生產的10個零件直徑波動要大.(接下來教師再給出如下例題.)

例1 已知兩組數據:

分別計算這兩組數據的方差.

講此例後,要強調求解步驟爲:

(1)求平均數;(2)求方差;(3)比較方差得出結論.

此後接前面問題說,用來衡量一組數據的波動的方法還可用一組數據的標準差,即

公式④(即標準差)也是用來衡量一組數據波動大小的重要的量.

在本節引例中,兩組數據的標準差,可讓學生算一下,得出:

說明:計算標準差要比計算方差多開一次平方,但它的度量單位與原數據一致,有時用它比較方便.

小結

1.本課學了計算一組數據的方差的公式③.

2.本課在方差的基礎上又學了計算一組數據的標準差的公式④.

練習:選用課本練習題

作業:選用課本習題.

四、教學注意問題

要注意透過例題講好求方差題目的解題格式.

教學設計示例3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方差、標準差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利用簡化公式計算一組數據的方差的方法.

3.使學生會根據同類問題兩組數據的方差(或標準差)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情況.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簡化計算一組數據的方差公式.

難點:利用方差(或標準差)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情況.

三、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1.什麼是一組數據的方差、標準差?

2.一組數據的方差和標準差應如何計算?

引入新課

我們看到,用公式③計算一組數據的方差比較麻煩.那麼,有否較簡便的計算方法呢?

新課

教師應在黑板上進行如下推導:

推導上述公式後,可讓學生仿①~④四個公式的方法歸納推理出如下結論:

一般地,如果一組數據的個數是n,那麼它們的方差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 在這時,教師要強調:當一組數據中的數較小時,用公式⑤計算方差比公式③計算少了求各數據與平均數的差一步,因此比較方便.

例2 計算下面數據的方差(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後第1位):

3 -1 2 1 -3 3

教師可讓學生共同來完成此例.

接下來教師按教材指出,當一組數據較大時,可按下述公式計算方差:

其中x1=x1-a,x2=x2-a,…,xn=xn-a,x1,x2,…,xn是原已知的n個數據,a是接近這組數據的平均數的一個常數.

標籤:教學 方差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