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認識多邊形》的教學反思

《認識多邊形》的教學反思

《認識多邊形》的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節教研課《認識多邊形》,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透過數邊的條數判斷多邊形的方法。我一開始定的目標有4條:1能回憶起已經認識的圖形,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認識邊。2.透過觀察、比較等方法,認識四邊形,能作出正確判斷。3.透過自主分類,認識五邊形、六邊形,知道多邊形的命名方法。4.參與圖形的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等實踐活動,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在週五那天組裏面一商量就把第4條改了,因爲學習了崔教授“有效教學”講座後就覺得第4條太空洞了,沒有可評價性。改了後的第4條是這樣的:透過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等操作活動,靈活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圖形間的相互轉化。課後想一想,其實所謂“圖形間的相互轉化”就是“圖形的變換”,或許那樣更確切。

針對4個目標我設計了3個板塊,因爲覺得目標1和目標2在教學時比較難分開。第一板塊認識邊和認識四邊形,第二板塊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知道多邊形命名方法,第三板塊就是鞏固練習。整節課上下來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就是感覺許多細節之處處理的比較粗糙。就象旅遊,有的人是慢慢欣賞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處;而有的人只管拍照留影,表示到此一遊,匆匆而過,根本沒有駐足片刻。而我今天的課就屬於第二種。

 1.急

學生急,當老師出示題目要求後,他們就急着動手操作,其實有的人根本沒有搞清到底要我們做些什麼,以至於錯誤百出。老師急,每次交流時,學生說是幾邊形就是幾邊形,根本沒有全班一起來數一數,因爲有些反映慢的學生只是聽反映快的人喊出來就跟着喊了,其實自己一點都不知道;當有的學生說不出來時,老師就自己全部說出來了,沒有請其他學生再來說說,其實學生講的可能要比老師好;在用小棒搭五邊形時,其實可以讓學生用許多根小棒來搭,讓他們多次嘗試,那樣一來水到渠成的理解“至少”,而我怕時間不夠就直接要求學生至少用幾根小棒,那樣的話學生會不能真正理解這兩個字的含義。

2.攏

上課一般都是預設好的,會出現許多種情況老師都會有所準備,當然有些是無法預設的,那就需要足夠多的教學機智。因爲是教研課,我怕順着學生的思路就不能按着我之前的設計去進行課,更準確的說是怕找不到契機轉到我的設計上。因此在學生還沒有認識多邊形卻已經能說出五邊形、六邊形的名字時,我就沒有抓住這個機會生成出一些精彩。當然我還有一種想法是:畢竟大多數的學生是還不知道的,我要爲了班裏大多數學生進行教學。所以我一直沒敢放手,一直是牽着學生,使他們聚攏在我的設計裏。

我想我還是太不自信了,缺乏勇敢嘗試的精神;我還是思考的太少了,還應該更全面的考慮問題,更深入地瞭解學生的學情。總之,要上好一節課,還要花許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就想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準備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