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你要拿什麼來證明你自己

你要拿什麼來證明你自己

你要拿什麼來證明你自己

08年春晚有個黃宏、鞏漢林等人主演的小品,黃宏請開鎖公司的人給他開啟一個箱子,人家問他要相關的身份證明,可他偏偏沒有,都鎖在箱子裏了。好歹妻子回來了,他對人家說,這是我太太,我們住在一起,是兩口子,可人家說,住在一起的不一定是兩口子!無奈之下,箱子的主人只好自己把鎖砸開,拿出了自出生以來幾十年間足有一尺高的幾十個相關的證件(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能夠證明他們是兩口子的結婚證),並且深有感慨地說,我就不信,這麼多的證兒,就證明不了我這個人兒!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可如今,甭管你怎麼遛,如果沒有相關的證明,是騾子是馬就不好確定。

活在世上,身份需要證明,學歷需要證明,職稱需要證明,婚姻需要證明……一個人的能力需不需要證明呢?有沒有一個數學或物理的“量”來證明某某人的能力相當於多少TNT炸藥呢?這恐怕臨時還做不到,將來也很難說。袁隆平的品牌是1000億人民幣,這只是一個粗略的'估計。建國之初,錢學森從美國回到了中國,美國人對其能力或作用作了一個不是很準確的評估——“抵五個步兵師”。但這也只是粗略的打了個比方,沒發給相應的證件,中國政府不可能根據這個評估發給他薪水。這好像扯遠了,人家錢老可不是爲了拿薪水纔回國的。事實也證明,美國人低估了這位有着一腔熱血的愛國科學家。

話再說回來,給一個人開出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能力證明就像給一個婚姻開出一個愛情質量的證明一樣困難。結婚證能夠證明兩個人的關係是夫妻,不能證明兩個人的愛情質量有多高;職稱能夠證明一個人能夠從事某項工作,並不能夠證明他就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有許多人靠着虛假的證件,獲取了相關的職稱,工作實績並不一定比別人好。說白了,一個人是騾子是馬不是遛出來的,而是“證”出來的。大家都知道這其中的弊端,可是,沒辦法,這是一個重“證”據時代!你就是氣破肚皮也沒有用,只能發發牢騷而已。

記得有部電影叫《誰說我不在乎》,由馮鞏扮演男主人公顧大夫,由呂麗萍扮演女主人公謝老師。他們一起下鄉,在人民公社登記結婚,爲了返回城裏,結婚五年沒敢要孩子。說起那段往事,13歲的女兒顧小文直埋怨父母不讓她早點出生,不然她就18歲了,可以找男朋友了。

他們一家三口本來過得挺幸福,可是他們和社會上許多這個年齡段的夫妻一樣,出現了感情危機。愛情裏,幸福的成分越來越少,能證明他們婚姻關係的結婚證偏偏又找不到了,女主人公爲此事整天嘮嘮叨叨,耿耿於懷,用他們女兒的話說,爸爸雖然是心理醫生,可是對媽媽卻毫無辦法。

後來,他們去婚姻登記機關補辦結婚證,人家告訴他們,得到原來的登記機關才能補辦。

他們又來到鄉下,可是,原來的人民公社解散了,當年登記的檔案也找不到了,當初給他們辦理登記手續的白大爺也於三年前去世了。結婚證補辦不成,他們之間關係越來越糟糕,他們商量着離婚,可是,沒有結婚證,人家又不給辦離婚手續。

這麼一個毫無意義的“證”,搞得他們過不下去又分不了手,足見這“證”的重要。還有,就在他們夫妻去辦離婚手續時,他們的女兒氣急敗壞地打碎了父母的合影,從像框的背面掉出了父母的結婚證。女兒把父母的結婚證藏好,並且作爲她永遠的祕密,似乎藏好了這個證,這個家就能保全。

其實,細分析就會看出他們離不了婚的原因並不在“證”,而在於他們原來的感情基礎以及現在共同擁有的女兒;另外,女兒離家出走了一段日子,促使他們再也不提離婚。

《誰說我不在乎》這部電影主要是反映家庭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性,以及離婚可能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從一個孩子對家庭的認識角度呼籲社會人羣重視孩子的感受,珍惜自己的家庭。當中關於結婚證丟失而捎帶出來的一系列情節倒也耐人尋味:結婚證的作用不僅僅是證明顧謝二人的婚姻,對他們而言,那是一個類似於歷史文物的物證,證明着他們下鄉的艱苦歲月和幸福愛情;補辦結婚證而不得,人民公社的解散、白大爺的去世,意寓時光的一去不返;曾經以爲可以到地老到天荒的愛情也會使人感到疲憊……

我們在社會上努力打拼,忘記了年齡,忘記了季節,忘記了親人,忘記了家,除了那些證件能夠證明我們的年齡和身份之外,偶爾閒下來時,是否會產生“今夕何夕,我又是誰”的疑問?除了那些證件,還有沒有別的東西可以證明我們的存在?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