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第六單元優化測控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第六單元優化測控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第六單元優化測控

三 峽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闕( )湍( )澗( )曦( ) 嘯( )溯( ) 漱( ) 嶂( )襄( )奔( )屬( )

2.填空題。

①《三峽》選自《 》,三峽是 、 和 的總稱,在重慶市 和湖北宜昌之間。作者 ,字 , (朝代) 學家。

②《三峽》一文中總寫三峽地貌的句子是:是:,,。,,, 。

③故漁者歌曰:“ , 。”

3.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 ②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

③絕巘多生怪柏( )( ) ④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 )

⑤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 ⑥猿鳴三聲淚沾裳( )

⑦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 ⑧自三峽七百里中( )

4.區別下列加點字的古義和今義。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義: ,今義:

②或王命急宣 古義: ,今義:

③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古義: ,今義:

5.解釋下列詞句:

①重巖疊嶂: ②素湍綠潭:

③清榮峻茂: ④林寒澗肅: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⑦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二、閱讀

(一)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6.解釋詞語含義。

①略無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寫出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8.結合有關語句,說一說三峽兩岸山有什麼特點。(試用兩個字概括)

9.“重巖疊嶂”和“隱天蔽日”兩句寫景角度有什麼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二)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內容的大意。

12.試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樣描寫夏天水勢特徵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寫作思路。

14.作者寫三峽秋景抓住了什麼事物?突出了什麼氣氛?

15.《三峽》一文中有“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兩句,由此我們可以聯想起李白的一首詩,這首詩的內容是什麼?請在下面默寫出來。

16. 作者寫三峽四季景色時,爲何沒有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而先寫夏季景色。

(三)

①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迴雖途逕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②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鬆曰:“二灘相去二里。人灘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鬚髮皆具,因名曰‘人灘’也。”

17.上文兩段文字都出自酈道元的《水經注》,試給第一段加上標點(在原題上加標點即可)

18.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①逕狼尾灘 ②負刀牽牛 ③雖途逕信宿 、 ④猶望見此物

⑤相去二里 ⑥悉作人面形 ⑦或大或小

19.試把第二段文字譯成現代漢語。

20.找出第一段中與行者歌謠相呼應的語句。(用波浪線標出)

21.用現代漢語說出第二段文字中“人灘”何以得名的原因。

22.試比較上面兩段文字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點。

參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經注疏 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 奉節 酈道元 善長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峽七百里中 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 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

③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3.①真、實在②通“缺”,中斷③極高的山峯④順流而下、逆流而上⑤飛奔的馬 快⑥幾⑦消失⑧從、在

4.①如果 自從 ②有時 或者 ③即使 雖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層層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 ③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④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⑤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⑦即使騎上馬、駕着風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無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這裏指太陽 7.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8.連和高

9.重巖疊嶂,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視所得;而隱天蔽日,以天和日襯其高,是仰視所見。

10.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三峽的特點。

(二)11.①段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 ②段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③段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淒涼。

12.先從正面落筆,後分兩層來寫:以“沿溯阻絕”概括水勢險惡;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給人具體印象。又加上奔馬和疾風的比喻,則給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寫俯視江中所見,後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最後作者總結,狀寫了四種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悽清肅殺的氣氛。

15.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6.答案要點:作者是爲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爲盛,故將“夏水”爲首來寫。

(三)17.……東,……逕黃牛,……灘,……曰“黃牛灘”。……起,……人,……牛,……黃,……高,……回,……宿,……物。……曰:“……牛,……牛,……暮,……故。”

18.①經過 ②背 ③即使 住兩夜 ④還 ⑤距離 ⑥全、都 ⑦有的

19.江水又向東,流經狼尾灘,又越過人灘,袁山鬆說:“兩灘相距二里。人灘的水流十分湍急,灘南岸有青色石塊,夏天淹沒冬天露出,那些石塊棱角清晰,分佈在幾十步中,都像人面的形狀,有的大有的小,其中特別清楚的連鬍鬚和頭髮都具備,因此叫做‘人灘’。”

20.此巖既高……猶望見此物。

21.因爲灘南岸有石塊,都像人面形狀,其中清楚的,連鬍鬚和頭髮都具備。因此叫做人灘。

22.都寫了岸邊的石的形狀,都用了比喻手法和引用說明。不同點:①段寫法由近到遠,抓住一塊岩石去寫。②段由遠到近,從大到小,寫了一些石塊給人的總的印象。

短文兩篇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寥寥數語( ) 秣陵( ) 夕日欲頹( ) 沉鱗競躍( )( )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 懷民亦未寢( ) 水中藻荇交橫( )( )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答謝中書書( ) ②五色交輝( )

③四時俱備( ) ④曉霧將歇( )( )

⑤夕日欲頹( )( )⑥沉鱗競躍( )

⑦念無與爲樂者( ) ⑧相與步於中庭( )( )

⑨積水空明( ) ⑩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

3.填空題。

①《答謝中書書》作者 ,字 ,號 ,有“ ”之稱。謝中書即 。

②蘇軾,與其父 、其兄 合稱“三蘇”。他們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餘五位是宋代的 、 、 ,以及唐代的 、 。

4.翻譯下列語句。

①清流見底 ②五色交輝

③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④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⑤庭下如積水空明 ⑥水中藻荇交橫

二、閱讀

(一)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5.本文第一句話“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6.全文抓住哪一個字去寫?共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7.文中所提到的“康樂”是指誰?作者舉他有什麼深意?

8.文中哪些語句寫山,哪些語句寫川,請在原文上用波浪線畫出。

9.劃分層次並概括各層大意。

10.找出文中的議論句,並說說其作用。

(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1.作者爲什麼會想着夜裏去寺廟遊玩?

12.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結合有關語句去回答。

13.文中對月夜的描寫有何特點,能夠給人以怎樣的感受?

14.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畫出)。

15.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16.本文可分三個層次,從表達方式看,作者先 ,再 ,最後 。

參考答案:

一、1.liáo mò tuí lín yuè yù qǐn zǎo xìnɡ

2.①回覆信 ②交相輝映 ③全、都 ④早晨 消散 ⑤將要 墜落 ⑥(借代)魚 ⑦考慮,想到 ⑧共同、一起 在 ⑨形容水的澄澈 ⑩只是 清閒的人

3.①陶弘景 通明 華陽隱居 山中宰相 謝微 ②蘇洵 蘇轍 王安石 曾鞏 歐陽修 韓愈 柳宗元

4.①清澈的河流現出河底 ②形容石壁色彩斑斕 ③早晨的霧氣將要消散(的時候),猿和鳥兒不住地啼叫 ④還沒有能夠欣賞這種奇山異水的人 ⑤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⑥(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二、(一)5.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寫景、議論。

6.“美”字。山峯,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鳥,魚兒;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7.謝靈運;說明能夠欣賞領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寫山:高峯入雲、兩岸石壁、青林翠竹;寫水:清澈見底,沉鱗競躍。

9.……共談‖高峯……仙都‖…… ①層:引子,引出寫景 ②層:具體寫景 ③層:議論、抒情,點明中心。

10.最後一句;表明能欣賞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二)11.月色美,觸景生情。 12.“庭下如積水空明”發揮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

13.月色皎潔。空靈。 14.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5.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16.敘事 描寫 議論。

觀 潮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京尹( ) 雷霆( ) 艨艟( )( ) 奔騰( ) 乘騎( ) 如履平地( )

倏爾( ) 一舸無跡( ) 善泅者( ) 羅綺( ) 倍穹( ) 僦賃( )( )

2.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方其遠出海門( ) ②吞天沃日( )

③則一舸無跡( ) ④乘騎弄旗標槍舞刀( ) ( )

⑤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 ⑥則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閒也( ) ( )

⑦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 ( ) ⑧倏爾黃煙四起( )

⑨江干上下十餘里間( ) ⑩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 ( )

3.在括號內填入恰當的動詞。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 )發( )身,手( )十幅大彩旗,( )先鼓勇,溯( )而上,( )於鯨波萬仞中,( )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②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③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④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閒也。

二、閱讀

(一)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爲郭,江橫玉繫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爲火所焚,隨波而逝。

5.第一段首句和最後一句在全文結構和內容上各起什麼作用?

6.第一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對海潮進行描寫?

7.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來。

8.第二段文字主要寫 這一場面,其描寫扣人心絃,那麼你認爲其精彩之處表現在哪裏?

9.一場複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 ”的靜景上,這是運用了 的寫法,這種寫法有什麼作用?

(二)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以此誇能。

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閒也。

10.第一段描寫突出了“弄潮兒”的 、 、 等特徵。“ ”一句是對弄潮兒本領最高妙的稱頌和讚歎。

11.概括兩段內容。

12.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壯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們的高超本領?

13.上文第二段文字與寫海潮和水上表演有無聯繫?能否刪去這一段文字?爲什麼?

參考答案:

一、1.yǐntínɡ ménɡchōnɡ bēnjì lǚ shū gě qiú qǐ qiónɡ jiù lìn

2.①當……時 ②用水淋洗 ③船 ④馬 樹立 ⑤加倍高 ⑥租用 即使 ⑦巨浪 浪頭高

⑧忽然 ⑨江岸 ⑩城牆 連接 3.披 文 持 爭 迎 出沒 騰身

4.①當潮遠遠地從海口起來的時候,僅像一條銀線。②不久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③出沒在洪濤巨浪之中。④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塊席子大的地方也沒有閒着。

二、(一)5.首句總括全文,點明題旨 最後一句對上文作形象概括,呼應首句,又爲下文作鋪墊。

6.形、色、聲、勢 7.比喻:僅如銀線,玉城雪嶺,聲如雷霆。誇張:際天而來,吞天沃日。

8.水軍演習 船隻衆多,陣勢變化多樣,水兵技藝嫺熟,戰鬥激烈、聲勢浩大,撤退迅速。

9.煙消波靜 動靜相襯 爲下文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二)10.勇猛 矯健 靈活 旗尾略不沾溼。 11.①段寫吳地健兒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寫觀潮的熱鬧場面。

12.披髮文身,手持大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

13.有聯繫,這是從側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刪去,表現不夠充分。

湖心亭看雪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更( )定 擁毳( )衣 崇禎( ) 霧凇( )沆碭( )( )

與餘舟一芥( ) 鋪氈( )對坐 強( )飲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①更定 ②湖中人鳥聲俱絕 ③餘拿一小船 ④擁毳衣爐火

⑤獨往湖心亭看雪 ⑥霧凇沆碭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⑨客此 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選自《 》,作者 字 ,號 , 山陰人,明亡後不仕。

②大雪三日, 。 ③是日更正, , ,獨往湖心亭看雪。

④ ,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二、閱讀

(一)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4.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採用明朝 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5.“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麼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6.“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麼表達作用?

7.“天與雲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麼景象?

8.上文畫線句子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特點?

(二)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9.補出下列語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餘同飲

10.“強飲三大白而別”“拉餘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出人物什麼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話有何用意?

12.“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麼心情?

13.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

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結束 ②消失 ③撐,劃 ④鳥獸的細毛 ⑤獨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瀰漫的樣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3.①陶庵夢憶 張岱 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鳥聲俱絕 ③餘拿一小船 擁毳衣爐火④霧凇沆碭 天與雲與山與水 ⑤莫說相公癡 更有癡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檢 懷念故國的深情

5.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爲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6.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不同凡響),爲下文作伏筆。

7.顯示了天空、雲層,山巒湖水混濛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8.連用三個“一”字,與“上下一白”相呼應。寫法上,作者未站在一個固定點上,而是不斷變換角度寫景寫人。

(二)9.餘 客 客 於 客

10.“強”表現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拉”表現客人的喜悅心情。

11.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穫頗大,印象極深。

12.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13.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

詩四首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字詞注音。

草盛( ) 荒穢( ) 草木長( ) 燕( )然 候騎( )

雞豚( ) 叩( )門蕭( )關 簫( )鼓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①晨興理荒穢( ) ②帶月荷鋤歸( )

③道狹草木長( ) ④但使願無違( )( )

⑤使至塞上( ) ⑥單車欲問邊( )

⑦江入大荒流( ) ⑧仍憐故鄉水( )

3.填空。

①《歸園田居》選自 ,共有 首,本詩是第 首。作者 ,我們曾經學過他寫的詩前序 。成語“ ”就出自他的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 出使邊塞時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 詩人,蘇軾曾評論他的詩“ , 。”

③《遊山西村》選自 ,作者 ,字 ,號 , (朝)著名詩人。

4.填寫詩句。

① ,帶月荷鋤歸。 ②衣沾不足惜, 。

③ ,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 。

④山隨平野盡, 。 ,雲生結海樓。

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簡樸古風存。

二、閱讀

閱讀下列各首古詩,回答詩後問題。

(一)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5.全詩表達了作者陶淵明什麼思想?

6.“但使願無違”一句中,“願”具體指什麼?

7.說一說“帶月荷鋤歸”一句寫出了什麼意境?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麼感情?

8.體會一下全詩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二)使至塞上

王 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9.本詩從體裁上看,是一首 詩。

10.本詩首聯交代了 和 。

11.說一說本詩中寫得最精彩的是哪兩句?寫出了什麼意境?你能用畫筆描繪出來嗎?

12.找出本詩中的對偶句,並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

(三)渡荊門送別

李 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3.本詩首聯交代了遠渡的 和此行的 。

14.頷聯寫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是從什麼角度來寫景的?

15.在頷聯中,有兩個字用得好,找出來談談它好在何處?

16.頸聯描寫長江的近景,請談談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意境。

17.從尾聯來看,這首詩是否是爲朋友送行?抒發了作者什麼感情?

(四)遊山西村

陸 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8.全詩緊扣一個“ ”字,按 推移展開敘述。

19.首聯寫出了什麼內容?

20.“古風存”一句用來讚美農民的什麼品格?

21.本詩中哪兩句流傳最廣?含有什麼哲理?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請結合自己的體會談一談。

參考答案:

一、1.shènɡ huì zhǎnɡ yān jì tún kòu xiāo xiāo

2.①野草 ②扛着 ③生長 ④只,違背 ⑤出使 ⑥慰問 ⑦廣闊無際的原野 ⑧愛

3.①《陶淵明集》 五 三 陶淵明 《桃花源記》世外桃源 ②王維 山水田園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③《劍南詩稿》 陸游 務觀 放翁 南宋

4.①晨興理荒穢 ②但使願無違 ③徵蓬出漢塞 長河落日圓 ④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⑤山重水複疑無路 簫鼓追隨春社近

二、(一)5.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思想。 6.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7.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裏;洋溢着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8.用語平淡自然,而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二)9.五言律 10.出使原因 目的地

11.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衝霄漢,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云翳,顯得格外圓而且大。

12.對偶句: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三)13.地點 目的 14.山勢隨着平原漸漸消失,江水向遼闊的原野緩緩地流淌。此聯寫遠景。

15.“隨”、“入”二字,能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16.明月倒映入流速緩慢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天上的雲彩,層層疊疊,構成海市蜃樓。

17.不是。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四)18.遊 時間 19.寫出了豐收的年景和農民熱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20.用農民服飾的簡樸盛讚他們性格的淳厚質樸。

2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生出許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