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短文兩篇巴金

短文兩篇巴金1

教學設想:

閱讀文學作品,關鍵是要培養學生對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並創設一種良好寬鬆的學習環境和討論環境,誘發學生對課文的不同理解,並鼓勵他們表達出來,老師在這中間起一種引導和點撥作用,適值巴金老人百歲壽辰之際,引導學生對文學做一點積極的思考、質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別的賀禮吧。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理解作品內涵;

2、瞭解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時代性和目的性,理解託物言志(象徵)手法的運用。

3、培養學生積極的文學思考和欣賞能力,能大膽發表對作品的獨到見解;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傳說;

2、閱讀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教學流程設計:

一、匯入 :

20xx年11月25日,一個特別的日子。世紀老人巴金度過了他的百歲壽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對老人的遲到的問候。

標題課件飛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會想到什麼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達對光明的熱愛和追求呢?

請大家聽讀課文《日》。

二、聽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討論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達對光明的熱愛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爲着追求光和熱,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並且,對飛蛾、夸父這兩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懷念的態度。看來,日球確實讓我們感受那噴薄而出的熱情和希望。

三、閱讀探究《月》

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月的細膩幽靜吧。千百年來,在月亮身上,人們寄託最多的是什麼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詩歌爲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於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是的,一輪明月,兩地相思。所有行走他鄉的遊子,當他擡頭一望,思念就會潮水般一瀉千里。那巴金對月亮的思考是不是僅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讀課文,提煉出作者對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涼月,冷光,死的光。既然,這是一個沒有生機的星球,那爲什麼還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呢?巴金在文中給出了什麼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麼

2、引用資料,閱讀質疑《月》

說到嫦娥奔月,我們從小聽說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變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學生講述嫦娥奔月的傳說

要求:語言流暢簡潔

4、老師點撥

看來,將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爲嫦娥妄想改變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這樣想,可不可以呢?上學期我們是否也學過類似的文章呢?即在某個對象身上賦予一種特定的內涵,以抒發自己的個人理想。

《愛蓮說》中的蓮、牡丹、菊,那裏的蓮象徵的君子,牡丹-富貴者,菊-隱士,不也是周敦頤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種方式嗎?包括《日》中的飛蛾和夸父,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飛蛾之所以會撲火,是因爲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卻不僅把它們當成簡單的生物和遠古神話中虛無飄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賦予了他們新的內涵,這纔有了爲了追求光和熱,寧願捨棄自己生命的壯舉。

因此,文學有其現實性,是爲了服從作家表情達意的需要,同時也是和時代合拍的。

五、簡介作品的時代背景

本文創作於四十年代初期,那時正是抗戰最艱苦的相持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勝利的到來,做爲一個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發內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爲什麼要歌頌光明,讚美那些爲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當然也包括爲什麼賦予嫦娥新的理解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品味文章中的語言魅力吧。

六、分組品味欣賞作品語言

兩大組分別欣賞日、月。誰先拔得頭籌?另一組誰來挑戰?有沒有誰來捍衛本組的勝利?

讀懂了巴金的文章,我們不妨來看看前些日子,媒體主辦的說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網絡調查。

七、文學思考:

與此前動輒上萬人蔘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評選相比,最近,某些媒體主辦的說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網絡調查,卻顯得有些冷清,參加評選的網民只有1000多人,與巴金的地位、影響相比反差較大,在大衆對純文學關注較少的大背景下,身爲作協主席的巴金也難免受到忽視,對於這種現象,你是怎樣看待的?

是的,歷史不會忘記他,讀者不會忘記他,出示表現巴金成果的幻燈片,在過去的20xx年,楊利偉、鍾南山的名字爲每個中國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筆下春秋見證了百年曆史,他用真誠感動了中國,成爲感動中國20xx十大年度人物,最後讓我們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國一起感動吧: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間的愛,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結果我依舊得到痛苦。但是我並不後悔,我還要以更大的勇氣走我的路。

生的目標是什麼?是豐富滿溢的生命。一個人的生命應該爲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爲他人犧牲自我犧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開花。

因爲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纔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這個社會聯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八、拓展練習設計:(課後完成)

1、請你試着寫一種植物,用以寄託你的人生信條。

2、下週推薦閱讀:巴金《家》,散文集《龍虎狗》

補充資料:

版本一:相傳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裏,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待后羿率衆徒外出狩獵,蓬蒙手持寶劍,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吞了下去。身子立時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版本二:嫦娥原來是一個美麗善良的村姑,不料,心術不正的河神河伯見到,要強搶嫦娥入水。正在這危急關頭,后羿來到了,拈弓搭箭,嗖地一聲,射瞎了河伯的一隻眼睛。

後來,天空出現了十個太陽,后羿便決心要射掉那多餘的九個太陽。他天天苦苦練習射術。可是,河伯對他恨之入骨,不斷地前來騷擾,發誓要報一箭之仇,更要搶到他一直貪戀着的美女嫦娥。爲此,后羿十分煩躁分心。

有一天,一位大仙給了后羿一丸仙藥,如若吃了這丸藥,便可擺脫人間的一切磨難和煩惱,升入月宮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獨寂寞的煎熬。后羿聽後,心緒不寧地回到家中,將大仙的話如實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了。

嫦娥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心裏非常痛苦。她絕不願他遭受任何磨難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還肩負着射掉九個太陽的重任,河伯對於丈夫的威脅,都源於自己。爲了讓河伯對她死了心,爲了讓丈夫排除一切雜念和干擾,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個太陽爲民服務,她決心犧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藥,吞了下去。嫦娥冉冉上升,飛進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廣寒宮,做了月中仙女。

版本三: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裏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后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爲生。

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是,后羿覺得對不起受他連累而謫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裏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好讓他們夫妻二人在世間永遠和諧地生活下去。與嫦娥約定,在結婚週年的日子共享靈藥。可嫦峨過不慣清苦的生活,經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誘惑,趁羿夜出待獵,獨自吞下了藥丸。奇蹟果真發生了,嫦娥漸覺身子失重,雙腳離地,不由自主地飄出窗戶,冉冉飄升。上哪兒去呢?嫦娥思忖着:我背棄了丈夫,天庭諸神一定會責備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宮暫且安身。嫦娥飄至月宮,才發現那兒出奇的冷清,空無一人。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隱《嫦娥》)

短文兩篇巴金2

一、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2.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

4.積累有關日月的詩句。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位文章詩化的語言。

2.難點: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日》和《月》是兩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詩,散發着作者憂鬱而熱情的青春氣息。文章誦讀起來很有一種音韻的美感。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理解課文的主旨,培養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討論點撥法。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點撥文意,爲學生創設寬鬆的討論環境,誘發對課文的不同理解,並鼓勵他們表達出來。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預習,備課。

五、教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設計:

(一)1.激趣匯入,明確目標:

1.匯入設計:同學們,對於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我們耳熟能詳。在當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詩《日》和《月》中,則賦予了它們別樣的深意。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兩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靈的無限風光。(板書文題、作者)。

2. 明確目標(略)

(二)自主學習(一)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範讀,學生朗讀並思考下列問題:

(1)《日》一文中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試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月》一文中的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文中的哪些詞句表現了這點。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簡介作者及歷史背景。(略)

2.再次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日》文中寫飛蛾、夸父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什麼寫法?

(2)、《日》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繫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3)、《月》文中的句子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月》文中嫦娥奔月的目的是什麼?根據文意回答。

(5)、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兩篇文章所表現的主題相通嗎?爲什麼?

討論交流明確:(1)寫飛蛾、夸父的目的是爲了寫人,寫那些爲着追求光和熱,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的人。這是託物言志(借物寫人)的寫法。

(2)《日》和《月》都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中華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怕犧牲。作者以飛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熱,象徵志士仁人爲祖國轟轟烈烈的獻身,讚美那些爲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3)作者在前面已經用了很多語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於是在這裏纔會說出這句話,他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嚮往和渴求。

(4)目的是想改變這個冰冷的星球,改變那冰冷的月光。

(5)兩者是相通的。冷和熱是一種極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纔會更加明顯突出,這就是爲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爲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裏,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四)自主學習(二) 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再次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爲優美的句子,並用下列的句式進行賞析。我認爲 這句子很美,它美在

(五)質疑問難,鞏固拓展

1. 再讀課文,讓學生提出還有疑問的地方,並解答或探討。

2. 推薦讀物:(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2) 《做一個戰士》(八年級(下)自瀆課本)。

短文兩篇巴金3

師:後面坐的老師是我們領雁工程的老師,做爲東海小主人,我們歡迎一下,你們的課本來是第四節,換成第二節沒問題吧。

生:沒問題

師:我們這裏鈴聲不是很清楚,大家下課可以示意一下,可以嗎?

生:可以

師:大家先看一下資料,沒有的同學互相看一下

師:上課!因爲話筒有點問題所以希望大家回答問題時儘可能大聲講話,第一次給大家講課,給大家送一個禮物(出示巴金手門把的幻燈片 )

師 :這是什麼?

生: 是巴金的手

師 :你怎麼知道是巴金的手?

生 :我在文學作品中看過

師 : 去過北京的現代文學館嗎?

生 :沒有

師 :太遺憾了 ,應該去一下,這個手是巴金文學館的,是巴金的手印門把,大家一到那推進時這個門會自動開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巴金的《短文兩篇》,大家先把文章標上段,

老師想和大家合作朗讀,老師讀第一段,還需要五位同學把文章讀完整。大家舉手示意。

生:老師寧隨便叫

師:老師希望你們自己舉手

(有六位學生舉手、

師:老師需要五位,那另外的同學等下給你機會

師:朗讀我希望來點音樂有點感覺。拿着話筒,等老師讀好時,請同學接上來上臺來讀,其它的同學思考一下一個問題“在巴金的筆下日和月有怎樣的特點?分別用一個字來概括。

(朗讀的同學一個一個上去,學生、老師深情朗讀,其它同學思考)(學生鼓掌)

師:讀的真不錯,我讀的不錯,同學們比我讀的更好。那在朗讀的過程中大家發現有什麼字需要更正嗎?

(沒有學生回答)

師:那老師說一下,有一個字大家讀的很好,本來我以爲會讀錯“撮“,我覺得大家讀的不錯。但在《月》當中果然有一個字大家讀錯了”奔“第四聲,不知道大家剛纔有沒有聽到。

師:怎麼樣的“日“怎麼樣的”月“有想法了嗎?有的話把頭擡起來,目前我不知道大家的名字,那我就隨便叫一下。

師:那請這個男同學來,你選哪個?

生:死了的月

師:爲什麼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

生:淒涼的月

師:爲什麼非常淒涼還有嗎?

生:月還是寒冷的,在第四自然段可以找到

師:我們看到了一句話:“侵入我的身體“,什麼叫侵入,我給它改一個字”進入“好嗎?

生:不好

師:爲什麼呢?

師:侵入無孔不入,有滲透的感覺,我不要你進來,你非要進來,可見寒冷不可抵禦,還有其它地方讓你感覺寒冷嗎?

生:悲愁、一種思念、淒涼

師:大家記得蘇軾的一首詞《水調歌頭》嗎?,還有李白的《靜夜詩》

師:巴金筆下的月有類似的感覺,這是作者的一種感覺。那作者真的看到霜了嗎?

生:沒有

師:月給人的感覺是寒冷

師:那日呢?

(學生一起回答)

生:火熱(學生齊讀這一段)

師:面對火熱的日和寒冷的月巴金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你有什麼感覺?下面大家熱身一下,有想法大家討論一下,每個人說一個儘可能不要重複。

(學生小組討論)

師:差不多了,組內已經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請舉手,很多同學沒有發表哦,那怎麼就沒發表意見啊,那沒有發表意見的我們先照顧一下怎麼樣?

生:好

生:老舍

師:是巴金

生:我覺得飛蛾撲火和夸父追日表現追求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師:你一下說了兩個飛蛾撲火夸父追日說的不錯,那你選擇期中一個講講你讀出了什麼

生:我選擇夸父追日,我讀出了他的追求目標和理想

師:我打斷一下,你從文字裏面看,然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從第二段看出夸父逐日是追求目標

師:我覺得僅僅是夸父追日的這種追求理想和目標話還不夠,大家再讀一下描寫夸父逐日這段(學生齊讀)

師:巴金如何評價夸父追日

生:懷念

師:什麼叫懷念?什麼樣的人值得懷念?

生:尊敬的人

師:我們要抓住這一點。那爲什麼尊敬呢?

師:我們其實知道夸父追日是《山海經》裏面曾經記載過,但大家可以看出《山海經》裏的夸父逐日和文中的夸父逐日有出入,那大家進行比較一下

(看教師發給的材料)

生:《山海經》裏夸父是道渴而死,而書上夸父是死在了—暘谷,

師:是寫錯了嗎?爲什麼用說死在暘谷而不是道渴而死,有什麼區別?

生:暘谷說明理目標很近了,說明了已經爲自己的的目標奮鬥過,雖死猶生

師:很好。兩段不同的文字哪一段你覺得悲壯?

生:文中的

師:我們讀到的是還有懷念、崇敬在文章裏面,那說明作者是故意這樣寫的。

師:作者對飛蛾撲火是什麼態度?

生:讚美的

師:是認同所以去讚美。大家覺得飛蛾撲火有意義嗎?

生:有意義

師:你覺得是有意義嘛!我覺得沒什麼意義啊!小時候我看到飛蛾向着那火撞去,最後死了我覺得沒有意義。

生:有!巴金在讚美它。

師:巴金懂得飛蛾撲火的意義,甘願做人間的飛蛾

師:甘願是什麼意思呢?

師:甘願的意思是心甘情願

師:我們接着看甘願裏的內容,雖然明知道自己化做灰,它願意,你覺得巴金要說什麼?

生:對光明的追求的信心

師:那《月》呢?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你有什麼感覺?

生:想到了“姮娥奔月“

師:你回答很好那爲什麼低頭。我給大家提個要求我希望我用什麼表情對大家大家也怎麼對我行嗎?

生:行

師:大家看下我發給大家的資料,大家發現嫦娥奔月有三種版本,巴金的是哪個版本?

(無人舉手)

師:沒有人提出抗議,找到了歸屬嗎?這個需要討論嗎?

生:不需要

師:那怎麼舉手的人不多,大家好了嗎?如果好了要不舉手要不擡頭看我

生:我覺得和版本三符合,

師:那請說明原因

生:我認爲是有人召喚她告訴她月亮很美好,所以她想奔月

生:我反對,我覺得版本二符合

師:我明白了,他考慮的是環境,有寒冷的說法

生:我覺得是版本三,巴金作品中認爲姮娥奔月是沒有意義的

師:誰認爲?

生:巴金

生:第三個版本有貶義而巴金也是對姮娥奔月帶有貶義

師:還有嗎,這個男同學在沉思,想說嗎?

生:是被迫奔月我認爲是版本三

生:我覺得爲什麼不叫嫦娥要教姮娥呢?

師:你的意思是你的解釋和註解一樣

師:雖然我們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思考的內容是一樣的

師:剛纔有同學講到啊,我們知道姮娥無法改變這個寒冷的世界啊,但是爲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她能改變這個寒冷的世界嗎?

生:不能

師:不能啊!那她就沒有意義啊!

生:姮娥做法招人鄙夷但也是對理想的追求

師:大家還是被思維給困住了,大家能不能那跳出去

生:我覺得都有出入

師:那巴金的想法是什麼?

生:我是憑感覺

師:從文章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爲什麼姮娥要奔月呢?有價值存在嗎?

師:我們某一個人爲了目標在努力奮鬥但結果沒有成功你對這個人怎麼看?

生:敬佩

師:所以姮娥奔月也有意義,雖然不能使月球再生但還是飛過去

師:巴金用的姮娥奔月的版本都不是上面這些,而是自己的版本

師:大家學過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也改變了牛郎織女的版本,兩個版本進行對比,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師:文章也一樣

師:大家再齊讀這一段

師:現在知道了嗎,其實姮娥奔月到底有什麼意義?

師:他想盡自己的努力,她想執着去努力。

師:當巴金寫日和月時,我覺得兩篇文章有共同點,有什麼共同點?

生:失敗了還是要追求,它們什麼是相通的

生:剛開始的目標和最後的堅持是相通的(學生有點緊張)

師:這位同學有點激動但是答案是對的

師:我把日和月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明字,是一種爲了理想而放棄一切,不屈不撓的力,一種希望和信念

師:巴金就把希望寄託在夸父和姮娥上面

師:大家注意某某人、某人指的是誰

生:是抗戰的人

師:包括巴金

師:大家看一下寫作背景或許更能夠了解(介紹當時巴金寫這篇文章的背景)

師:當時巴金我們看一下,正值盛年,所以剛纔同學說的很對,某某人是所有爲中華民族獨立而奮鬥的人。巴金也是其中的一員

師:巴金尤其讓我敬佩的是在80歲高齡寫下了回憶錄《隨想錄》

(教師板書,字寫錯,學生糾正)

師:寫錯了,不好意識

師:《隨想錄》是巴金對十年xx的一種反思,它裏面有些話讓我很感動

(教師展示部分《隨想錄》的片段)

師:我想這幾段話大家也一起來讀一下: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間的愛,追求我理想中(學生齊讀)

師:巴金就是這樣有一位真誠的、讓人敬佩的老人,在給大家的資料上我選了三篇文章,我建議大家課後去讀一下

(出示巴金和《隨想錄》)

師:今天上課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但課後的閱讀是無限的

師:最後老師給大家佈置一項課後作業要求大家背一篇我選的三篇中的任何一篇,一定要背;第二、寫一篇你的讀後感。

師:下課

個人觀點:語文課堂的魅力首先需要教師有一個很好的基礎,幹老師具備了;漂亮、有親和力、動聽的聲音。而語文課堂的靈動在於教師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幹老師也具備了,我想這樣魅力和靈動兼具的課堂應該是很生動的。但語文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正因爲有了這種遺憾和欠缺才讓我們的語文和語文老師像陳年的老酒:越釀越醇。越釀越香。

1、在字詞的理解和文字的閱讀上,老師用了字詞對比理解和文字互讀的方式,這能讓學生透過字詞的對比以及資料與文字的互讀深入理解文字的內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

2、這次的課幹老師就是想借助文字來讓學生感受隱藏在其背後的作者本身的那種人格魅力,這表明了老師在預設文字時的目標是很明確的。我想這一點老師在設計時是努力做了因爲在開篇匯入的巴金手門把和最後巴金的《隨想錄》,這或許能讓學生對巴金的人格魅力有一種表面上的感知,但或許僅透過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我想或許離老師最初預設的對巴金人格魅力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即時是素質很好的學生或許也無法真正達到老師預設的目標。在文字具體的閱讀中,好像幹老師一直很想把學生拉到自己的一種預設的設計中,而我思考的是能否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她們進行思索,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她們自身深入文字,因爲不管你老師對文字挖的多深但如果僅限於教師自身的話,那學生還是一無所得。

3、對於朗讀,這堂課老師涉及的並不多,即使涉及到了也是片段性的截取,沒有一次是對文字整體的朗讀,而這是否會讓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是否支離破碎呢?其實這兩篇文章需要學生好好的朗讀。

4、課堂上的學生激勵其實是一門藝術,但幹老師雷厲風行的話語似乎少了女老師的那份柔情,好像對學生的激勵語言也少了很多,其實對借班上課的老師來說這很重要,女教師母性似的表揚或許能讓孩子更容易接近你。

5、幹老師說最後運用巴金的《隨想錄》是想得到一種思想的昇華,但教師所出示的這段話似乎好像離文字較遠,沒有更多內在的聯繫,思維跳動太快。從巴金的日和月馬上升華到巴金的人格魅力,這似乎有所脫節。

很感性的真誠的說出了自己一些並不專業的話語,似乎感覺自己並沒有任何的資格來評說幹老師的課,畢竟我離你們太遠了,但是,當真實的想法積蓄在內心有一種想表達的衝動時,我想這就是一種思想的碰撞了,即使有分歧、即使我沒有達到那種高度,但至少我認真的思考着、努力的實踐着,所以我今天縱然着自己的膚淺和淺薄希望來日能真正的飛出鳥籠飛向廣闊的藍天。

短文兩篇巴金4

今天講授巴金的《短文兩篇》---《日》、《月》,巴金是我國著名作家,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講授此課我首先介紹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寫作背景、寫作時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其次我透過本文的關鍵詞語來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在文章中有一些關鍵詞語,如“日”“飛蛾”“夸父”“月”“姮娥”等,他們的含義不能僅僅按照本義來理解,而要在通讀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礎上來把握。這些人和物都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神話故事,進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講課中,由於教師過於着急,對這些內容講解較少,而又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多說,所以此環節處理不好。

“讀”和“寫”是兩項最基本的訓練,充分朗讀可以讓自己的讀音更準確,也可以深入的瞭解、感受課文,欣賞本文的鏗鏘之美,因此授課中我注意朗讀,讓學生多讀,在讀中讀準生字,瞭解內容。

其實我們教師明明知道爲了更好的突出課堂效應,加強課堂有效教學,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培養能力,但真正做起來就忘到了腦後,課堂上總怕學生掌握不好,而自己就爲學生包辦一切,講個沒完。講完這一課我還是有這樣的體會,因此,今後的課堂我還是要多反思,認真備課,以更好的進行有效教學。

短文兩篇巴金5

一、《談讀書》

1、思路清晰:

這篇隨筆的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範圍相當廣泛,談了知識的價值,談了求知的目的,談了學習的態度,談了讀書的方法……但思路很清晰,且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就是一個觀點。大體上可以分爲三個層次。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先開門見山,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讀書的好處。而後從反面指出讀書中的三種偏向,並用比喻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係: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最後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第二層(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指出讀書要仔細思考,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僅限於文字推求。主張對不同的書採用不同的讀法,或選讀,或瀏覽,或通讀,或精讀,有的書只讀摘要。在分析讀書、討論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後,提倡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

第三層(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先說明各種學科的書籍,閱讀後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鼓舞人們去讀書;再說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2、筆法靈活:

作者的筆法很靈活,說理方法多樣,語言生動。

第一,運用比喻說理。例如用“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一組比喻,來證明“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的觀點。這樣寫,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論述語言生動形象。

第二,運用排比論述。如“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資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等,這些語句列舉同類事物或比較不同事物,使相同點或不同點更加明顯,使論辯有力,氣勢貫通。

第三,運用歸納論證。例如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一部分,先列舉六門具體學科的作用:“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最後引用名言歸納出論點:“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由於前邊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最後得出的論斷就很令人信服。

二、《不求甚解》

這篇雜文是一篇駁論,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自己的主張。文章全面解釋了陶淵明的原話,揭示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並以此爲根據,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在批駁過程中闡述的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的正確主張,也就順理成章地立起來了。

1、主要內容和思路。

第1段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2段,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

第3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首先,要養成“好讀書”這個習慣。只有“好讀書”,才能談到“求甚解”這個問題。其次,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而“會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淵明每有“會意”就十分高興。

第4段,說明因爲“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虛心,因爲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不求甚解”。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固執一點,而是瞭解大意。

第5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以普列漢諾夫爲例,他自以爲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今天我們讀經典著作,一定要虛心讀,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第6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度讀書的。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務於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瞭解問題更全面。

第7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從反面說,“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很不認真,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

第8段,緊接上一段的`意思,說明陸象山的語錄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與“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後一段,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因爲許多書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讀懂的。

2、寫法特點:

細膩翔實的道理論證。作者爲了闡述自己的觀點,不惜用大量的文字進行細緻的分析。在第8段引宋代理學家陸象山的語錄,來印證“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是可取的。

正反兩面的舉例論證。第5段從反面列舉普列漢諾夫自以爲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的事例,來告訴人們要有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第6段從正面列舉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的事例,介紹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態度讀書的經驗。

平易簡約的語言。和培根的《談讀書》中生動的語言相比,本文語言更顯得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

豐富多彩的段式。全文的段落模式非常豐富,基本上是一段一個模式:第1段──擺現象+亮觀點;第2段──引言+闡述;第3段──並列式;第4段──總分總式;第5段──反面舉例+正面闡述;第6段──觀點+例子;第7段──反+正;第8段──例子+闡述;第9段──分總式。

短文兩篇巴金6

太陽落了,月亮升起;月亮落了,太陽升起。因爲有太陽、有月亮,所以世界總有光明。儘管烏雲暫時遮住了那些光,但一想到太陽會升起、月亮會升起,我們的未來就充滿了光明。太陽和月亮早已點燃我們的心燈,這盞燈足以照亮我們漫漫的旅程。

飛蛾破繭而出,在那黑夜一樣的繭裏,它盼望着光明。終於感覺到光和熱了,它睜開眼睛、展開翅膀。一盞燈亮着,燈火在默默燃燒着,但是飛蛾聽見火的聲音,聽見火在呼喚——讓我們一起燃燒吧,燃燒是最美麗的飛翔、最美麗的舞蹈。於是飛蛾振翅欲飛,滿心的激動讓它全身發抖,但是一感覺到光和熱落在自己的身上,它便不再緊張,它飛了起來,看吧!它飛向那燈火。火焰在舞蹈,迎接着飛蛾;飛蛾在舞蹈,和火焰擁抱。它們抱在一起,熊熊燃燒,飛蛾就是火焰、火焰就是飛蛾。

天空漸漸明亮,燈火輕輕地熄滅。夸父一夜未眠,那飛蛾和火的舞蹈,點燃了他心中的祕密,他要像飛蛾一樣,去擁抱那燃燒的太陽。因爲他聽見,東山之上有一個聲音在呼喚着他的名字,看着窗外東山的桃花盛開,他知道是桃花想念自己了。他奔上東山,太陽也在這兒,太陽也喜歡桃花,看見夸父來了,太陽說:“咱們賽跑吧,桃花喜歡英雄,誰能勝利誰就是英雄!”

“太陽,正如我敬重天空,所以我不能不敬重天空中的你一樣。我愛大地,所以我就不能不愛大地上的桃花。我相信我會勝利,我會拉住你的手,讓你感覺到我是怎樣愛的。”夸父接受挑戰,太陽是我們的兄長,他帶給我們光明,讓我們看清世界的模樣;他帶給我們溫暖,幫我們驅趕嚴寒;今天,他要教會我們去面對挑戰。

桃花送給夸父一柄桃木手杖,這手杖是桃花祖輩的骨頭製成的,夸父感覺到一種溫暖在全身彌散。比賽開始,太陽在天空中奔跑,天空多麼平坦;夸父在大地上奔跑,大地上有重重高山。太陽總在夸父前面不遠的地方跑着,像一個車輪子在天空中滾動。夸父緊追不捨,太陽累得掉下山,夸父渴死在那座山的腳下。夸父是一位英雄,他終於明白自己和太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奔跑的火。奔跑也是最美麗的飛翔、最美麗的舞蹈。那柄桃木手杖,在土裏生根,成爲一片美麗的桃林,陪伴着夸父的英魂。多少年後,人們詠唱着“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火一樣的花兒灼灼開放,在風中舞蹈,這舞蹈地火焰就是夸父、就是太陽。

日月經天,歲月流轉。他仰望着夜空中的那面鏡子,他知道嫦娥一定在脈脈望着自己,他多想把自己面影留在那鏡子裏,因爲他看見鏡子裏有嫦娥的面影,自從嫦娥奔月之後,他們已經有幾千年沒在一起了。他一直在想,嫦娥爲什麼要獨自飛上月亮,她要去尋找什麼?無論如何,他不能責怪嫦娥,嫦娥是一位英雄,她敢於選擇飛向未知的世界去尋找,她不怕一個人獨守月宮的孤獨,她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她的面影是美麗的。自從嫦娥飛上月亮之後,我們對月亮有了更多美好的期許。在這個美麗的夜裏,巴金先生寫下文字在懷念着你,在巴金先生的懷念和夢鄉里,太陽又不知不覺從東方升起。

短文兩篇巴金7

早就讀過這篇散文,因爲很喜歡,就儲存下來,想着讓自己慢慢品味。可今天再次讀它的時候,心裏真是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並且這感覺總圍繞着自己,讓我有種顧影自憐的想法,且心裏很難受。

以前我最喜歡站在窗前獨自看着月兒慢慢的升空,把它那皎潔而融融的月色盡情揮灑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映照着我家的窗櫺;那月光透過玻璃,傾泄着它溫柔的色彩,感覺到柔柔的月光,普照在我的身上,一如照在了我的心裏,讓我感覺不到它的遙遠,感覺不到它的清冷,彷彿它那皎潔的月色能把我的心照亮;看着它,心像是被什麼溫暖着,喜歡它就這樣在我的身邊陪伴着我,感動着我的心。總願意看到它高高掛在天空,總盼着它時時月圓,刻刻透明。

但現在這種難受的感覺到底是爲什麼,是爲自己心裏的想法,是爲了自己無爲的追索?是爲情感一而再三的這樣對我,爲了今天,還是爲了那不可預知的未來?我真的說不清楚。只是那種疼痛的滋味在心裏慢慢的滋長,慢慢的延伸着,觸及到我身體的各個部分。看身邊所有都朦朧模糊,感身心裏所體味的一切都那麼意味深長,想自己所要的情感,在自己還沒真正體會它的溫暖和溫馨之時,就這樣毫無聲息的遠離了我,只餘漫漫長夜籠罩着我的心,只剩皎皎清月陪伴着我從黑夜走向黎明。

長夜漫漫雨霏霏

思情長長淚串飛

情深意切寄數語

隔斷天涯路通誰

情感的追索真的就這樣在漫長的歸途中迷失了方向,思想的愛戀在皓月當空之時,倍感孤寂,身體裏的血液凝固於清冷的月色中,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粘溼了我的衣襟。想着你我一起抵窗相對邀明月,遙寄相思之情;細數着黑夜中的星星,找尋着你我的蹤影,明白到底那顆纔是我們的歸程,何時才能相逢於清冷的黑夜中;細聞春夜花香飄四野,感春雨滴落心間,春風吹拂着我的面龐,春雨澆透了我的心。皎月依舊清高的掛在天際,伴月的雲朵早已把冷寂歸於清明,歸於我的心。

“月的光是死的光。”是的,月光是死的光,它不如陽光般可以讓世界溫暖,可以讓人心燃燒,更不可能給萬物以孕育。我爲什麼還要這樣在意清月是否皎潔,在意你是否能圓呢?

—— 作者:巴金

每次對着長空裏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有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是面影都該留在鏡裏吧,這鏡裏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得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樣感覺。

在海上,山間,園內,街中,有時在靜夜裏一個人立在都市的高高的露臺上,我望着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爲什麼還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呢?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藥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麼?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鏡中看見了什麼人的面影吧。

——摘自《巴金散文集》

短文兩篇巴金8

教學角度:研讀——圍繞專題,帶着研究的目的、透過研究的方式讀課文。

主要教學步驟:

1.介紹巴金散文意象系列及以其傳情言志的創作風格,提出探究兩文怎樣寄“日”“月”傳情言志的研讀目標。

2.提供專題,深鑽研讀。

⑴研究“物”——“日”與“月”。“日”自古象徵光明、希望,巴金寫“日”的意圖何在?千百年來吟月詩詞中,“月”常給人怎樣感受?文中“月”有何不同?巴金筆下的“日”“月”有何深意?

⑵研究“理”——“生”與“死”。作者寫飛蛾的“死”、夸父的“死”、姮娥的“生”目的是什麼?如何理解“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生”“死”辯證法寄寓作者怎樣的人生理想?

3.學生分組合作,查找補充,討論交流。

4.成果展示。

短文兩篇巴金9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誦讀全文,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2、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

4、積累有關日月的詩詞。

指導思想:

以學生自讀爲主,師生平等對話,合作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讀準字音,熟讀全文;

2、學生透過各種渠道查找有關日月的詩詞,各準備一首自己最喜歡的,並作好簡要分析;

3、教師準備相關資料,如寫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飛蛾撲火”的種種理解等,以便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 匯入新課

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併爲我們留下了不少文詞兼美、意蘊悠遠的古典詩文,請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歡的詩詞在全班交流。

二、 交流古詩詞

分別請3——5名同學誦讀他所收集到的詩詞,並簡述理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點評。

三、 初讀感知

1、簡介作者及歷史背景

作者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四川成都人。現當代著名文學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和《海行集記》《還魂草》《龍·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後出版了《隨想錄》,引起巨大影響。

背景簡介:這兩篇作品寫於1942年,時間相隔一天。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抗日戰爭進入了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紛紛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勝利的到來。

3、 默讀全文

要求:學生根據歷史背景初步瞭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見解(最好能形成書面文字);找出文中的優美句段並加以簡要說明;找出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號。

4、 朗讀

(1)、找兩位同學分別朗讀《日》《月》兩短文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讀後教師可根據情況範讀引導,力求貼近作者當時的感情,以便學生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

(2)、同學自讀

(3)、課內朗讀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讀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進行誦讀,師生共同點評

(4)、分組朗讀全文

四、 探討交流

本文是一篇課內自讀課,重在培養學生的自讀習慣、方法和能力。教學時主要以學生闡釋自己的理解或提問,師生共同分析、探討爲主,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以便開啟思路,激活思維。鑑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文章的理解或所提問題有可能較爲膚淺,教師要適時加以引導。主要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1)、人們常說“飛蛾撲火——自尋死路”,飛蛾長得既醜又渺小,又不自量力,爲何作者卻對它大加讚美?“夸父逐日,渴死暘谷”,作者爲什麼卻異常的“懷戀”?

把握:從飛蛾到夸父,從渺小到偉大,他們都是爲了追求光明,爲了一種熱量,而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讚美飛蛾,懷戀夸父,實則讚美爲追求理想而不惜犧牲一切的大無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並沒有具體描繪太陽,卻去寫“飛蛾撲火”、“夸父逐日”,且對飛蛾、夸父進行了高度評價,這與太陽有關嗎?談談你的看法。

重點把握:太陽是光和熱的象徵,飛蛾、夸父的行爲是爲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我的一種偉大行爲,寫飛蛾和夸父是爲後文“爲着追求光和熱,人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作鋪墊。

(3)、在《月》中,月亮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是透過文章中的那些描寫體會出來的?

(4)、“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處爲何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把握:“冷光”“死的光”應是對當時現實的影射,“姮娥奔月”應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淒冷的生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對照兩文可看出);但結尾處作者用“難道……嗎?或許……”表達了作者對生者的期望——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傳說作者用疑問的語氣寄託了自己的理想。

(5)、文中三次出現“某某人”“某某人”“什麼人”,請結合兩文和歷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麼人呢?

把握:指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不惜犧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種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據要充分。教師引導時要着重分析當時的背景,以便學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四、 小結

學習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穫?

五、 延伸(課後)

請根據當地的情況,以日或月爲內容,寫一篇充滿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詩。

板書設計:

日 月

發光、發熱 冰冷、死光

飛蛾撲火、夸父逐日 姮娥奔月

死 不如 生

轟轟烈烈 寒冷、寂寞

(對光明的強烈追求) (對生者的期望)

短文兩篇巴金10

作爲自讀課,本文着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習慣。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整體上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比較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授課之前,佈置學生透過各種渠道蒐集讀書的名言,故事;授課之中,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交流,然後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後教師匯入新課,學習第一篇。

(一)、教師佈置思考題:(1)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2)本文的結構層次如何劃分?

(二)、探究《談讀書、》主要內容。整體感知: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麼內容?在小組討論之後,讓一部分學生在全班陳述討論結果,老師做點撥補充。在分小組討論解疑,彙總,對得不到解決的疑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討,找出文中你認爲富有哲理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三)學習第二篇。(1)快速閱讀《不求甚解》,邊讀邊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2)學生自主提出有關的問題,分小組研討。1、“好讀書’與“不求甚解”有什麼關係?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爲什麼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3、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麼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四)、探討比較。兩篇文章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課後作業1——3題。

以上是我的教學流程。從以上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關注學生即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對接,學生情感與外部世界對接,原有經驗與新鮮經驗對接,構築了師生交往對話的平臺。另一方面,組織學生思維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使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編寫《讀書名言警句》,與培根“對話”,比較閱讀,自擬名言等,促進了學生在體驗中自得自悟,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此次教學中,因爲拓展遷移不夠,所以讓人感覺到學生學習空間窄了一些。但是,這節課上,的確爲學生展示個人才華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標籤:兩篇 短文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