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我的母親課文導學案參考

我的母親課文導學案參考

我的母親課文導學案參考

1、掌握胡適的有關知識,識記重點字詞。

2、學會概括事件,體會這些具體事件對錶現人物性格和品質的作用。

3、揣摩語言,學會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4、感受母愛的至高無上,體會母愛這種博大的情懷。

知識連結

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歲)時對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回顧,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它的體裁是傳記。

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蹟,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係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爲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範圍,傳記作者在記述傳主事蹟過程中,可能會滲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斷,但和小說不同,傳記一般不虛構,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

自學探究

一、搜資料:蒐集有關“母愛”的文章、詩句、歌曲以及胡適的有關材料,寫在下面:

二、寫字詞:朗讀課文,將文中生疏和優美的詞語寫下來,藉助工具書解決。

三、說內容:

(1)課文標題爲“我的母親”,那麼文章圍繞母親寫了哪些事? 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格?

(2)課文標題爲“我的母親”,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親,而其他內容似與“母親”無關,這是爲什麼?

四、賞語段:讀課文,選取文中讓自己最欣賞的段落,朗讀批註,說一說你的理解和感悟。(提示:要善於抓住細節,體會文字本後的內容)

示例:選取語段——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理解感悟——這一段裏,作者儘管寫了母親對自己的影響之大,但用詞極爲謙遜,講究分寸。40歲的胡適,已是大學者和文化名人了,但他說“混”了二十多年。有幸和胡適交往,或讀過他傳記的人,都會感覺到他的“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寬恕人、體諒人”的美好品質。但作者在說到自己的“美德”時,卻極爲低調。用了“如果”“學得”“一絲一毫”“一點點”等限制詞,體現了謙謙君子風度。文風,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個人做人的態度風格,而這一點正是受了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品語言:結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語句(注意加點詞)。

示例——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品析——說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現了作者謙遜的態度。儘管作者當時已是文化名人,而且這一“混”字與下句“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應該有人來管束“我”,但卻沒有,表達了作者遠離母親之後對母親的懷想;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我”還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說明了母親給“我”的教益是多麼大。

1.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2.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3、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服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

4、我母親只裝做沒聽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閒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5、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什麼好處。直到五叔當衆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六、寫感悟:讀了本文或許你有很多感觸請從下面題目中選擇一項寫一寫:(1)試對作者母親爲人、教子的方式發表一點評論。(2)爲母愛寫首讚歌。

展示提升

一、由“母愛”的有關資料匯入,相信你會將資料展示的多姿多彩;

二、基礎知識過關(文學常識和字詞),相信你能做到:

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這是閱讀一篇文章的第一步(第三題);

四、精讀文中重點語段,讓閱讀更深一層(第四題);

五、抓住語言品讀,感受深沉感情(第五題);

六、讀文章是爲了有所思有所悟,相信你的小練筆一定會讓大家讚歎不已。

鞏固檢測

1 .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

眼yì( ) 廣m( ) 寬yù( ) xī( )戲

péi( )罪 羞kuì( ) 抽tì( ) chóu( )備

mó( )畫 寬shù ( ) 綽( )號 佃( )戶

侮( )辱 文縐縐( )

2、下面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請找出來並加以改正。

面紅耳熱 帶人接物 做好作歹 當面質問

認錯陪罪 大失身份 水旱無憂 目光嚴歷

錯 別 字訂 正

3、中考題型連結

母愛是永恆的主題。你一定閱讀、積累了不少歌頌母愛的詩文名句名篇吧,請寫出兩句歌頌母愛的詩歌名句。

4、閱讀語段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 lì( )眼光,就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 níng( )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條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剛說了這句話,一擡頭,看見母親從家裏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地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 yì( )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得坐着發抖,也不許我上牀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微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 yì( )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裏又 huǐ( )又急,聽說眼 yì( )可以用舌頭 tiǎn( )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 tiǎn( )我的病眼。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1、根據拼音寫漢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母親爲什麼這樣教訓兒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選文第二段寫了幾件事?分別概括這些事情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結尾這句話和哪句話相互照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擴展閱讀

胡適的母親(易竹賢)

胡適的母親馮順弟(1873—1918),是績溪縣中屯人。

她長得──

圓圓的面孔,有一點雀斑,頭髮很長……面貌並不美,倒穩重得很,不像個莊稼人家的孩子。

在家裏,她上侍父母,下扶弟妹,手腳勤快,爲人也賢慧,最得父母鐘愛,村裏人都說金竈(順弟的父親)修得了個好女兒。

順弟16歲的這年春天,上莊的星五嫂來到中屯金竈家,給順弟說媒,說的便是她家的大侄兒,人稱“三先生”的胡傳。

這一年,胡傳已經48歲了。前妻曹氏死了十多年,兒女都已長大。他在外邊做官,沒有個家眷實在不方便,所以打算續娶個填房。

金竈夫婦聽了星五嫂的來意,當下心裏爲難。一來,怕攀不上做官人家,將來反讓旁人笑話;二來,三先生比順弟大32歲,又是填房,怕女兒不願意;三來呢,三先生已有一大堆兒女,大女兒大兒子都比順弟大好幾歲,這樣人家的晚娘不容易做,怕害了女兒一輩子。因此,金竈便對星五嫂說,這件事須同女兒商量,把媒人打發走了。

晚飯後,金竈夫婦把上莊三先生要娶填房,星五嫂來說媒的事,對女兒說知。又說,做父母的也心裏爲難,要女兒自己拿定主意。順弟聽了,低着頭,半晌不肯開口,但心裏卻在緊張活動。三先生她是見過的,人家都說是好人。她想,做填房,可以多要聘金;前妻兒女多,又是做官人家,聘金財禮應該會更好看些。這是她報答父母的好機會,可以幫助父親建起他一生夢想的新屋。於是,順弟暗暗下了決心,應承了。

八字開過去了,與胡傳的八字合過了;禮單送過來了;二月訂親,三月迎娶,農家姑娘馮順弟,便變成了上莊胡傳家的官太太。中屯馮家也造起了一棟新屋。

婚後的第二年,胡傳便把馮順弟接到上海同住。第三年冬天,生下一個男孩,這便是小胡適;不過那時還不叫“胡適”,而叫“兒”。他是胡傳最小的兒子,順弟惟一親生的一點骨血。

小兒出世後剛滿90天,胡傳被調往臺灣供職。到一八九三年春天,馮順弟便帶着一家子,抱着小兒,去臺灣投親,在胡傳做官的臺南和臺東,度過了將近兩年的很快樂的團居生活。那時已年過50歲的胡傳,在公務之暇,剪一些紅紙方箋,用毛筆端端正正寫上楷字,教年僅20的馮順弟認字。他們兩人又一起教剛過兩歲的小兒也開始咿啞識字,父親當教師,母親既是學生又兼助教。這老夫少妻稚子三口,享受到了人間最神聖的天倫之樂。到離開臺灣時,母親認了近千字,小兒也認了七百多字。

幸福是那樣短暫,瞬息即逝,悲痛卻來得那樣突然,沉重。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第二年,胡適母子剛離開臺灣,回到績溪故鄉不久,就傳來了他父親胡傳病死在廈門的噩耗。這家庭的鉅變和不幸,在胡適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最初的記憶:

這時候我只有三歲零八個月。我彷彿記得我父親死信到家時,我母親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門口的椅子上。她聽見讀信人讀到我父親的死信,身子往後一倒,連椅子倒在房門檻上。東邊房門口坐的珍伯母也放聲大哭起來。一時滿屋都是哭聲,我只覺得天地都翻覆了!我只彷彿記得這一點悽慘的情狀,其餘都不記得了。

胡適的母親遭到這般沉重的打擊,當時還只有22歲多兩個月零17天,虛齡也只23歲!她在人生的途路上還剛剛邁開幾步,剛剛嚐到一點生活的甜蜜,便青年喪夫,做了寡婦,這是一箇中國婦女的最大的不幸!而她又“以少年作後母,周旋諸子諸婦之間”,再加上家業中落,經濟困窘,誠如她的兒子所說,“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她23歲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盡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長而痛苦,她居然熬過來了!是什麼力量支撐着她呢?就因爲有她親生的一點骨血──她惟一的兒子胡適。只因爲這點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副希望寄託在兒子的渺茫不可知的將來。爲了這點骨血的將來,她願意忍受一切,獻出自己的一切,並掙扎着熬過了23年!

兒子的將來應該是怎樣的呢?她具體不知道,只是希望兒子學他的老子,能走他老子的道路。她常對兒子述說他父親的種種好處,叮嚀說:

“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丟臉,出醜。)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

爲了兒子的將來,她管教很嚴。她沒有讀過書,卻千方百計地履行胡傳的遺囑,送兒子讀書。績溪上莊一帶,蒙館學金很低,每個學生每年一般只送兩塊銀元。先生教起書來自然也不肯盡心,只教學生念死書,背死書,還動輒施以體罰。這樣,學生學起來沒興趣,便常常逃學。胡適的母親卻與衆不同,捨得在學金上下本錢。據胡適回憶說:

我一個人不屬於這“兩元”的階級,我母親渴望我讀書,故學金特別優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塊錢,以後每年增加,最後一年加到十二元。這樣的學金,在家鄉要算“打破紀錄”的了。

因此一着,先生便對胡適另眼相看,特別優待,認真地爲他講書,把一字一句的意思講得清清楚楚。這使胡適得到莫大的好處。他後來回憶說,他“一生最得力的是講書”,正是他的母親增加學金所得的大恩惠。

胡適留學美國那幾年,家中經濟異常困窘。幾個哥哥鬧着分了家。胡適的母親獨立撐持門戶,一切親戚慶弔往來,人情南北,負擔委實不輕,乃至靠抵當首飾過年,貧窘之狀可見一斑。恰巧這時,族中胡守煥因家庭敗落,願將《圖書集成》一部大書減價出售。胡適的母親知道兒子想得到這部書,便借錢買下了。她寧肯自己遭受困窘,卻仍處處爲兒子設想,真可以算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資的開明的母親。

到1918年11月,她歷盡寡居的艱辛,離開人世的時候,雖然只活了46歲,心裏卻應該是感到寬慰和滿足的了。她的兒子已經學成歸國,當了北京大學的教授,而且成了倡導文學革命的知名人物。她感到遺憾的,可能是最後沒有來得及抱孫子。

(選自《胡適傳》,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