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哲理作文 > 修養作文

關於談談個人修養作文彙編九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談個人修養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談談個人修養作文彙編九篇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1

每當我們看到有人遇事不慌,亂不驚,謙虛、落落大方的爲人處事時,們心中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敬養。些人舉手投足,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甚至是一聲問候,都會帶給人一種親切。、舒服、和諧的、美妙的感覺。這種美,不在外表,不管你的容貌是美還是醜,不管你的身材是否高大魁梧;這種美,不作做,不用你的刻意模仿;這種美,不裝飾,不用穿名牌,戴名牌;這種美,無時無刻不散發着一種極其誘人的人格魅力。這正是一個有修養的人的具體表現。

修養就是一個人在科學文化、藝術、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一定的水平,通常也是一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具體表現。我們摸不着它,看不着它,但卻可以從有修養的人身上感覺到它的存在。簡而言之,修養講究的是一個人品格的鍛鍊和培養。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個人都欣賞這種良好修養所自然流露出來的美,但它又是着實難以修煉的。

品格與人的關係,就象大樹與樹根的關係,只有樹的根系發達強壯,樹幹纔會枝繁葉茂,才能經受風雨的洗禮,大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做人也是有根兒的,人的根兒就是品格。做一個好人,一個有修養的人,首先要有一個好根兒,就是要有好的品格。這樣的人,才能經受艱難險阻,修成正果,成爲一個有修養的人。

要想成爲一個有很高修養的人,必須自身具備很多優秀的品格。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品格就會做什麼樣的事。一個隨地吐痰,亂穿馬路的人,就缺少了遵紀守法的品格。品格也是可以僞裝的,一個很壞的人在人前是可以裝做一個好人的;品格不受外表的影響;品格是有天生的成分;最重要的是品格是可以後天養成的,這也正是爲什麼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的意義所在。只有不斷地學習,人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提高自身素質,成爲一個有修養的人。

良好的個人修養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而如何提高個人修養呢?請牢記“謙虛、尊重、寬容”三原則。謙虛,就是不要自以爲是,時刻把自己擺在低調位置。尊重,是對各層、各類人的尊重,對周圍的一切人尊重。寬容,是要有海納百川之胸懷。有個寫彌勒佛的下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寬容是衡量你是否精神成熟,心靈豐盈的一把標尺。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2

個人修養就是個人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習慣的修煉和涵養。一個人只有透過自覺地遵循社會道德體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個人的社會義務,並不斷地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養成良好的內在素質。個人修養包括在知識或理論方面所達到的一定水平,也包括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提高個人修養對社會文明和社會公德的提高意義重大。如果把社會比作大海,那麼個人就是其中的一滴水,沒有大海,一滴水的生命不會長久,而沒有了每一滴水,也就不會形成大海。

個人修養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言行舉止到衣着打扮,從專業知識到社會理論,每一處都是個人修養體現的舞臺。一個人是否有修養,是真的有修養還是濫竽充數,從其一句話一個動作,幾乎可以很明確地判斷出來。所以,個人修養的提高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是需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營養的。沒有人會一下子脫胎換骨變成超有修養的人,也沒有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會不見成效的。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就是要多讀書,多增加知識的積累,內涵豐富了,自然會氣質高雅,光輝照人。

不過,光有知識還遠遠不夠,個人修養還包括良好的個人道德的養成。生活中不乏受過良好教育而個人道德品質卻欠缺的畸形人才,其人要麼卑劣惡俗,要麼嫉賢妒能,這樣的人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更大。所以,我們歡迎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

個人修養高的人會做到關愛自己也關愛他人。生活在他們手中會變得豐富多彩,絢爛多姿,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令人賞心悅目。

首先從知識方面,他們懂得多;從眼光方面,他們看得遠;從涵養方面,他們心胸開闊;從社會參與意識方面,他們博愛惠衆。領先行業的排頭兵中有他們的身影,先進事蹟報告中有他們的名字,社會志願者行列中有他們的足跡。他們自己活得快樂而充實,他們給別人帶來的也是愉快和幸福。

我們希望個人修養高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就像是一盞盞明亮的燈,匯聚到一起後就會照亮整個天空!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3

今天的語文課上,正當我們在做閱讀卷時,有些同學卻在“東張西望”。對此,老師特意在課堂上講了如何做個有責任心的人,以及怎樣加強道德修養方面的道理,我聽了後很受教育。

我知道一個人出生後,各種責任就伴隨而來。在家中,要對這個家負責;在學校,要對班級負責;在社會,要對社會負責。一個人要是沒有責任心,就會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考慮後果,就會過分的放鬆自己。不承擔責任,也就不會有權利,今後在社會上也難以立足。所以,我覺得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是可恥的。

一個人說話也要有修養。修養是一個人品德素質的反映,它體現在人們的言行舉止中。可我們班的有些同學,總喜歡做一些令人討厭的事。比如,在下課時沒人理睬他,他就大聲嚷嚷,想透過這種辦法來讓別人關注他,其實,這是一種沒有修養的表現。這樣只會貶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一個有修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低調的,有品位的,談吐是健康的,他們沒有華衆取寵,有的只是友好和風趣。一個有修養的人,總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責任,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對社會做出較大的貢獻。

專家點評:

語句不通順,語言平淡,中心不突出,表達不準確。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4

修養指的是一個人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體現。

良好的修養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位與價值,一個只有擁有很高個人修養的人,才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如果把生命比喻成長河,那麼修養則是波光凌凌的波浪。成爲一個不可抹滅的閃光點。修養是一個人氣質的體現,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指的就是一個人透過學習一定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修養。

一個有良好個人修養的人,在人羣中總是能展現出他的光芒,我們平常在看到某些不好或不文明的現象都會表現出不滿和發出譴責。這就體現個人修養的重要性了,個人的修養,是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慢慢的昇華,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能體現我們個人修養,比如坐車的是時候給老人,小孩,孕婦等讓座,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都在考驗着我們的修養。我們有時候知識在指責別人的短處,但又是否考慮過自己的過失能,其實這也是一種沒修養的舉止,所以可見加強自身修養是多麼的重要。

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有人會說:‘嗯,這人不錯,挺有修養的。”透過細心的觀察你會發現在這個人身邊會有很多的朋友,而與之相反的是一個沒道德修養的人,你會和他交朋友嗎?那答案肯定是不會。

一個人的修養從語言,舉止,形態等體現出來,一個人如果語言文明,舉止文雅,形態端張,在無形中就給你加了不少的印象分,會給人一種良好的印象。在人羣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修養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怎麼把這門必修課學好,能不能學好,是值得我們畢生學習好思考的問題。

老師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文章以“談談個人修養”爲題,論述了“一個只有擁有很高個人修養的人,才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全文開門見山,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闡述觀點,內容充實,結構清晰。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5

一次課上,老師讓我們讀了一篇《一雙腳上的修養》。它讓我深受啓發。

這篇文章主要寫一個雪天,“我”走進閱覽室,擦地女工奮力擦“我”身後的腳印。過了一會二,送水工推開了門,又把頭縮了回去,又推開了門。“我”看到了他的雙腳都套着塑料袋。擦地女工盯着送水工淚光閃現。

我想:送水工真有修養。而平時的我,可沒有送水工那樣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記得有一次,我拿着錢去超市買冰激凌吃,開啟包裝袋,一股涼氣撲面而來,冰激凌色澤鮮亮,香味沁人心脾。看着它,我早已垂涎三尺,二話不說,隨手一扔包裝袋,把冰激凌往嘴裏一放。哇!好舒服呀!汗流浹背的我頓時感覺透心兒的涼。再往後看看,那包裝袋已經跑出很遠了,一位叔叔拿着大架子,彎着腰,一遍又一遍地撿着地上的菸頭、塑料袋、飲料瓶……包括我扔的包裝袋。顯然,他是一名環衛工人,他已經滿臉流汗,不停地用手擦着汗珠。看到這兒,我不禁又想起了文章中的送水工。是啊,他爲了不弄髒地面,就用塑料袋把自己的鞋給套上。而我,卻讓環衛工人又多流了一些汗珠,又多了一份辛苦。頓時,我羞愧不已。

《一雙腳上的修養》教會了我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不能做一個沒有修養的人,我感謝這篇文章-----《一雙腳上的修養》。

專家點評:

語句不通順,不會描寫,表達不準確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6

飽食、暖衣,逸居而無道德則近於禽獸。——題記

中華民族自古至今“禮儀之幫”而聞名,想當年楚國大夫屈原應憂國難而投江,三國諸葛亮心胸開闊,七擒七縱,老子所說的“做一無人就要講一無道德”……像這一切無不體現出中國人的道德所在。

彈指一間,人類進入了21世紀。在漫長的歲月中,中國從分裂到統一,從衰落到興盛。以新的面貌站了起來,向世界證明了自己,但如果沒有道德,社會將變成怎麼樣!

南陽的一件事情,讓很多人驚心。一位心理醫生竟在進學校門口砍殺了多名學生,造成8死5重傷的悲劇。那一張張圖片,一聲聲叫喊,你們知道嗎,那是爲什麼?情華大學學生用硫酸潑向黑熊面孔,只爲了證明一個愚蠢的想法。血不停地涌動着,不時傳來皮毛燒焦聲, 它憤怒了,它盡全力站起來,重重捶打着鐵欄杆,垂死掙扎向人類。漫漫的,鮮紅的學流滿了大地……

這些行爲說明了什麼,社會在進步,但人類的道德觀念切在下降,陶醉在花紅柳綠之處,忘記了當人的基本原則:德。如果想要成才就絕不能忘記德,不能就會使社會停滯不前。

“致無下之治者在人才,成無下之才者在教化”一個沒有教化的人不可說是有才,對社會也有可能成爲威脅,沒有道德觀念的人如何生存如何進步。正如孟子所說的“得無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說的就是教育的重要性,而如何學的教育在於你是否懂得觀念。如果你想成爲一個真正的有才之人,就應該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道德修養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可以讓你站在高峯之頂而永不倒,成才應重道德。

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如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道德生。

老師點評:

這是一篇論證“成長應重道德”的議論文。文章語言富有哲理,列舉的事例貼近生活,具有典型性,使文章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文章用詞準確,論點明確,中心突出,堪稱佳作。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7

從一個人的行爲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怎麼樣。如上車排隊,講究衛生,維護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規則,保護環境,不在公共場合吸菸,不要隨地吐痰,不要踐踏花草樹木等等,這些可以說是一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好的標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創造美好生活,有利於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物質文明建設,也可以提高國民素質,吸引國內外遊客旅遊。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思想道德修養,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以前,人們遇到乞丐乞討時多數人願意伸出了援助之手,表現出自己的同情之心,體現了助認爲樂的美德。可是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當人們看到乞丐到自己家乞討時,或者人們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在乞討時,多數人不是表現出同情之心,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而是表現出厭惡之心,離乞丐遠遠的,深怕乞丐把自己的衣服弄髒了。人們爲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呢?這和一些人不遵守社會公德和缺少個人修養有很大的關係。聽我岳母說,幾年前一個70多歲要飯的老頭來到我岳母家,把他要的糧食賣給了我岳母,同時在我岳母家休息了一會兒。我岳母和他透過交談,瞭解到他是響水縣的,他年輕時是玩雜技的,家裏是樓房,自己有4萬多存款,兒子是村裏的書記。我岳母問他爲什麼這麼大年紀了還要出來要飯,他聽了非常生氣地說;“出來要飯一個是吃飯不要錢,還掙到錢,二個可以到許多地方,見的世面也多。”從這個要飯老頭的話裏,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個人修養是多麼的差,是多麼的不遵守社會公德,我們就可以明白人們現在面對乞丐爲什麼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表現出厭惡之心,就是因爲一些人缺少社會公德,缺少個人修養,把乞討作爲職業,而不是用自己的勞力去掙錢生活。

當你出遠門旅行,需要有人幫助時,這時假如有一個陌生人主動幫助你,你會不會接受人家的幫助呢?我想多數人是保持警惕,不接受人家的幫助。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我想這和我們整個的社會風氣有關。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的幾十年裏,我國絕大多數人的思想道德還是純潔的,是能夠遵守社會公德的。但是改革開放以後,受到國內外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極少數人的個人修養發生了不好的變化,他們往往會透過不正當的手段去謀取錢財。就是因爲極少數人缺少思想道德修養,不遵守社會公德,甚至是違法行爲,使許多人遇到陌生人的好意幫助時,卻不敢接受人家的幫助。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8

修養是一個人的內在品性,是他在待人接物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優秀品質。它沒有服飾華麗,也不如外貌善交,它如謙謙君子唯有與之相處方可品讀。 修養是什麼?修養是面對心性不投之人時表現出的沉默與笑容。世界之大,衆生之多。每個人在遺傳基因的影響和後天環境的塑造下,會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古人云,話不投機半句多。只是這不多的言語背後,一份微笑,讓你顯出與衆不同的豁達和從容。

笑,是對不同聲音的理解,是對自我的執着,是包容,是大度。 修養是什麼?修養是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頹廢。人生充滿挑戰和機遇,或許今天的我們因爲一次偶然而得到夢寐以求的東西,也或許明天我們又會因爲無法避免的原因面臨困境。其實無論得意失意,我們都應坦然面對。人生沒有預言,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嶄新的,沒有誰可以預知未來。所以,風雨也好,鮮花也罷,只是人生的某一部分,只是一段路程而已。生命不會因爲一束鮮花而絢爛一生,也不會因爲一場風雨而失去所有。

所以,真的不必因它過於喜形於色,怒形於色。認識到這一點,你與修養會越來越近。 修養是什麼?修養是面臨突發事件時所表現出的從容與冷靜,修養是平淡日子裏的用心,是對身邊每一份情感的珍惜。修養是什麼?對男人而言,是綠蔭如樹,是深沉似海。對女人而言,是知性優雅,是氣質內涵。 修養如書,精彩其內;修養如樂,怡情無聲。與有修養的人交往,你會感受到人性的美,成爲有修養的人,你會體悟到生活的美!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9

生活並沒有拖欠我們任何東西,所以沒有必要總苦着臉。應對生活充滿感激,至少,它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生存的空間。

微笑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跟貧富,地位,處境沒有必然的聯繫。一個富翁可能整天憂心忡忡,而一個窮人可能心情舒暢:一位殘疾人可能坦然樂觀;一位處境順利的人可能會愁眉不展,一位身處逆境的人可能會面帶微笑……

一個人的情緒受環境的影響,這是很正常的,但你苦着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對處境並不會有任何的改變,相反,如果微笑着去生活,那會增加親和力,別人更樂於跟你交往,得到的機會也會更多。

只有心裏有陽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現實的陽光,如果連自己都常苦着臉,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終是一面鏡子,照到的是我們的影像,當我們哭泣時,生活在哭泣,當我們微笑時,生活也在微笑。

微笑發自內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對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對強者的奉承。奉承時的笑容,是一種假笑,而面具是不會長久的,一旦有機會,他們便會除下面具,露出本來的面目。

微笑沒有目的,無論是對上司,還是對門衛,那笑容都是一樣,微笑是對他人的尊重,同時是對生活的尊重。微笑是有“回報“的,人際關係就像物理學上所說的力的平衡,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對別人的微笑越多,別人對你的微笑也會越多。

專家點評:

本文緊緊抓住微笑是一種修養這個中心,運用層進式結構從不同角度論證,層次清晰,結構明朗。語言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論述,口語化,俏皮,形象生動。如“你苦着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