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哲理作文 > 修養作文

關於談談個人修養作文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談談個人修養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談談個人修養作文8篇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1

每當我們看到有人遇事不慌,亂不驚,謙虛、落落大方的爲人處事時,我們心中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敬養。一些人舉手投足,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甚至是一聲問候,都會帶給人一種親切。舒服、和諧的、美妙的感覺。這種美,不在外表,不管你的容貌是美還是醜,不管你的身材是否高大魁梧;這種美,不做作,不用你的刻意模仿;這種美,不裝飾,不用穿名牌,戴名牌;這種美,無時無刻不散發着一種極其誘人的人格魅力。這正是一個有修養的人的具體表現。

修養就是一個人在科學文化、藝術、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一定的水平,通常也是一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具體表現。我們摸不着它,看不着它,但卻可以從有修養的人身上感覺到它的存在。簡而言之,修養講究的是一個人品格的鍛鍊和培養。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個人都欣賞這種良好修養所自然流露出來的美,但它又是着實難以修煉的。

品格與人的關係,就像大樹與樹根的關係,只有樹的根系發達強壯,樹幹纔會枝繁葉茂,才能經受風雨的洗禮,大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做人也是有根兒的,人的根兒就是品格。做一個好人,一個有修養的人,首先要有一個好根兒,就是要有好的品格。這樣的人,才能經受艱難險阻,修成正果,成爲一個有修養的人。

要想成爲一個有很高修養的人,必須自身具備很多優秀的品格。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品格就會做什麼樣的事。一個隨地吐痰,亂穿馬路的人,就缺少了遵紀守法的品格。品格也是可以僞裝的,一個很壞的人在人前是可以裝作一個好人的;品格不受外表的影響;品格是有天生的成分;最重要的是品格是可以後天養成的,這也正是爲什麼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的意義所在。只有不斷地學習,人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提高自身素質,成爲一個有修養的人。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2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着鮮花的嬌豔。“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爲:

首先,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記得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就曾想“平平淡淡的生,倒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羨慕那詩意的生存,羨慕那豐富多彩的人生,不甘於過平淡、庸常的生活。今天看了師德啓思錄之後,使我眼前豁然一亮,我看到了自己職業的偉大與崇高,是楊瑞清給了我這樣強烈的感受。楊老師是南京市江湖縣行之小學校長,1981年畢業於南京曉莊師範,年僅18歲他就選擇了到最艱苦、最偏僻的山村去,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精神的感召下,爲了實踐陶行知思想,帶了一個行知實驗班,他用粉筆與黑板在三尺講壇間詮釋着生命的執着與涵義,83年調到江湖縣當團委書記,可他心繫農村,心繫農村的教育,又重新回到五里河小學繼續實現自己的教育夢。85年把五里河小學更名爲行之小學,把小學教育向幼兒教育、成人教育延伸,形成鄉村大教育的辦學格局,由原來的草房兩三間變成了現在的樓房一幢幢,從中,他品嚐到了發展的`快樂,變化的快樂。他是幸福的,因爲他真正體味到了粉筆生涯的艱辛,品嚐了心靈勞作的甘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悅。他的成功來源於愛,來源於對山區人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這是一種大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他把滿腔真摯的愛,慷慨無私地奉獻給了他所衷愛的事業,此時我的耳畔響起了“山河不會忘記你,大地不會忘記你,因爲你在這裏,灑下一片深情…”。

看看別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抱怨過教師的清苦,抱怨過爲人師的勞累,也抱怨過人世間的淒冷,這些想法與李忠義、王思明……相比,自己是那麼渺小、狹隘,我又想到了教育家斯霞、李吉林,想到了四大名師,他們孜孜以成成就了一番事業,使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戰線上同樣可有作爲,那會是一種棄燕雀之小志,慕鴻浩而高翔的大志向。使我明白了,只有苦過之後,纔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甘甜,那纔是生活的真諦,使我品悟到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良好的師德形象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導着善,創造着美,奉獻着愛!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爲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爲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纔會“親其師,信

其道”,進而“樂其道”。如今的小學生學習條件好了,都有了良好的學習機會。然而,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開展,學生的“兩級分化”越來越明顯,也就造成了他們心理的某些障礙,特別是其中的後進生,存在着較嚴重的消極心理,此時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如不及時有效地進行引導,關愛他們,尊重他們,勢必影響他們今後的學業乃至工作。

然而今天,我們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常常在無形之中挫傷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在師德學習的過程中,我從《師德啓思錄》影片中看到這樣一個情節:某老師得知一名學生數學成績考了43分,非常生氣,於是課堂上宣讀成績時,三次重複了該生的成績:“某某同學,43分……”這位學生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當場大聲指責老師,而後便“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頭也不回地衝出了教室……看到這裏,作爲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感到一陣愧疚,故事折射出的不正是一種有違師德的表現嗎?反思自己,何爲師德?自己做到了哪些?自己尊重學生了嗎?是呀!這位學生的行爲超乎尋常,更讓老師難以想象,對於老師,也許這種重複讀那不及格成績是提醒,是對學生成績的重視,是對學生的愛,然而對於這位學生來講,這種提醒變成了一種嘲諷,這樣,無形之中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師生之間“冷凍”起來,何談信任,何談自信,又何談進步呢?

教師是學生一生中最信賴,最崇敬的人。學生渴望老師對他們的愛,渴望尊重他們,何況我們的後進生呢?他們時刻承受着來自父母、老師、同學甚至社會對他們的壓力,他們更希望得到教師的信任,得到老師的尊重,找回自信。我想,每位老師都是愛學生的,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健康成長,今後能成爲祖國的棟樑,然而愛不是束縛,也不是放縱,愛應當從尊重開始。

再次,關愛每位學生----傾聽就是愛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愛學生是教師最重要的職業道德。愛學生就必須做真誠的傾聽者,不做真誠的傾聽者,就算不上愛學生。

最近看到這樣一則故事: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林克菜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麼呀?”小朋友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菜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的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下去。”當場上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菜特仍注視着孩子,問:“爲什麼要這樣做?”孩子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看到這裏,我想倘若沒有林克菜特的那一份親切,那一份平和,那一份耐心的傾聽,在“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小朋友還有勇氣說出人世間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話語嗎?所以,老師要傾聽,學生纔有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傾聽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納,是期盼,傾聽就是愛。

過去有這樣一件事情使我記憶猶新,三年級一班的何濤同學上體育課沒帶跳繩,我當時很是生氣,心想,如果是金思維,單波沒帶也就算了,因爲他們對自己要求不嚴格,而何濤在我看來是一名很要強的好孩子,怎麼也沒帶。不等他解釋,我就批評他說:“我通知帶跳繩你不帶,就如同上語文課不帶語文書一樣。體育課沒帶鍛鍊工具,如何上跳繩課,你站在一邊看着,不能鍛鍊了。”何濤想對我說什麼,支吾了一聲又沒說什麼。同學們開始鍛鍊活動。下課了,我走到他面前問他爲什麼沒帶跳繩?他說:“因爲我昨天病了沒來上課,體育隊長通知帶跳繩我不知到。”這時,內疚,愧悔……這些詞語都不足以表達我那一刻的心情,我不分青紅皁白地批評他,沒有給他解釋的機會,那樣武斷,當時我很後悔,我真誠地向他表示我的歉意,希

望他能原諒我的錯誤,這時,笑容從新回到了何濤的臉上。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但對我永遠是一個提醒。從踏入師範院校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自己的一生將與孩子結下千絲萬縷的情緣。理解與尊重每一個孩子,用恢弘的愛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是教育的起點。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生涯中一定還會遇到許許多多類似的事情,我爲自己立了這樣一句格言:“用愛傾聽每一個孩子心底的聲音。”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師者爲師亦爲範,學高爲師,德高爲範。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爲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3

在我看來,個人修養往往是體現在小事上的,而個人素質是個人修養的重要部分。 我平時出門都是乘公交車的,不過最近因爲輕軌建設,市區很多道路都十分擁擠,經常會堵車。車站裏,站我前面的人突然“嗯哼”一聲兒,一口痰就吐到了地上,周圍的人都習以爲常,根本沒有想到隨地吐痰是不對的。再看看地上,亂扔的垃圾很快會被環衛工人掃掉,但還有不少顏色不明的可疑斑跡,令人作嘔。 道路是越來越擁擠,有些不耐煩的司機,不停地按着喇叭;有些則“見縫插針”,把車開到了慢車道和公交專用通道上,全然不顧交通法規。 好不容易等來了車,大家都一擁而上,生怕晚了就擠不上去。我被人左推右搡的擠上車,還沒站穩,車就開了。我一不小心踩到了人,連忙道歉,可還是被人用鄙視的眼光“剜”了幾眼。

傍邊的大媽,估計剛買完菜,大包小包的,站也站不穩,可就是沒人讓個座位的。公交車左搖右晃,時停時走,好不容易下了站,深吸幾口氣,趕緊把扭曲的四肢“掰”回來。 就這樣看似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卻是個人素質最直觀的反映。我們不和別的國家比,不同的經濟水平下,國人的素質層面都是不一樣的。但這不是我們爲自己個人素質不高尋找的藉口。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思想品德,對於社會公德、個人道德都是再清楚不過的。而生活中我們又有多少是按照這個做的呢?只能說:實踐和理論是有差距的。 有些人認爲,個人修養良好的人就是指學識豐富的人。

的確,良好的學識是個人修養的一部分,但是你能保證他個人素質同樣高嗎?當然,一個沒什麼文化的人,他的素質就一定不高,這也不盡然。 說了這麼久,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你我心心念念着的個人修養,不是看幾部古典文學,能寫寫畫畫什麼就夠的,關鍵還是在於能夠堅持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個人修養,看似很空大,其實需要你我從身邊做起。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4

透過這“十八談”的幾次學習,我認爲素質教育,事實上,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素質的是教師、家長。教師的素質不高,肯定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家長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孩子們在家的時間顯然多於在校,如果家長文化素質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規矩,孩子們怎會有高質量的成長?

強調素質不等於忽視品德。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說過,人者,德爲先。未學文而先學文德,未學武而先重武德,學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報效國民。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往往能決定他行事結果的正與負,一個邪惡的天才所造成的災難,總要好幾代人才能扭轉過來,我們不能再滿不在乎於品德素質的培養。。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爲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爲一名人民教師,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爲學生服務的思想。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我們的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5

生活並沒有拖欠我們任何東西,所以沒有必要總苦着臉。應對生活充滿感激,至少,它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生存的空間。

微笑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跟貧富,地位,處境沒有必然的聯繫。一個富翁可能整天憂心忡忡,而一個窮人可能心情舒暢:一位殘疾人可能坦然樂觀;一位處境順利的人可能會愁眉不展,一位身處逆境的人可能會面帶微笑……

一個人的情緒受環境的影響,這是很正常的,但你苦着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對處境並不會有任何的改變,相反,如果微笑着去生活,那會增加親和力,別人更樂於跟你交往,得到的機會也會更多。

只有心裏有陽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現實的陽光,如果連自己都常苦着臉,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終是一面鏡子,照到的是我們的影像,當我們哭泣時,生活在哭泣,當我們微笑時,生活也在微笑。

微笑發自內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對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對強者的奉承。奉承時的笑容,是一種假笑,而面具是不會長久的,一旦有機會,他們便會除下面具,露出本來的面目。

微笑沒有目的,無論是對上司,還是對門衛,那笑容都是一樣,微笑是對他人的尊重,同時是對生活的尊重。微笑是有“回報“的,人際關係就像物理學上所說的力的平衡,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對別人的微笑越多,別人對你的微笑也會越多。

專家點評:

本文緊緊抓住微笑是一種修養這個中心,運用層進式結構從不同角度論證,層次清晰,結構明朗。語言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論述,口語化,俏皮,形象生動。如“你苦着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6

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的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作爲萬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們常常產生想解釋點什麼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釋起來,卻發現任何人解釋都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甚至還會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釋,便成爲智者的選擇。那麼在當今社會,與人相處,我認爲關鍵是要學會低調!

低調做人,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欲成事者必須要寬容於人,進而爲人們所悅納、所讚賞、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堅固,纔有繁枝茂葉,碩果累累;倘若根基淺薄,便難免枝衰葉弱,不禁風雨。而低調做人就是在社會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絕好姿態。低調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人羣,與人和諧相處,也可以讓人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

學會低調做人,就是要不喧鬧、不嬌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捲進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認爲自己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要學會藏拙。而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那只是膚淺的行爲。

低調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時間的一切,修煉到此種境界,爲人便能善始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盈若虧,不嬌不狂。

專家點評:

論述語言無感染力,論述不深刻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7

一次課上,老師讓我們讀了一篇《一雙腳上的修養》。它讓我深受啓發。

這篇文章主要寫一個雪天,“我”走進閱覽室,擦地女工奮力擦“我”身後的腳印。過了一會二,送水工推開了門,又把頭縮了回去,又推開了門。“我”看到了他的雙腳都套着塑料袋。擦地女工盯着送水工淚光閃現。

我想:送水工真有修養。而平時的我,可沒有送水工那樣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記得有一次,我拿着錢去超市買冰激凌吃,開啟包裝袋,一股涼氣撲面而來,冰激凌色澤鮮亮,香味沁人心脾。看着它,我早已垂涎三尺,二話不說,隨手一扔包裝袋,把冰激凌往嘴裏一放。哇!好舒服呀!汗流浹背的我頓時感覺透心兒的涼。再往後看看,那包裝袋已經跑出很遠了,一位叔叔拿着大架子,彎着腰,一遍又一遍地撿着地上的菸頭、塑料袋、飲料瓶……包括我扔的包裝袋。顯然,他是一名環衛工人,他已經滿臉流汗,不停地用手擦着汗珠。看到這兒,我不禁又想起了文章中的送水工。是啊,他爲了不弄髒地面,就用塑料袋把自己的鞋給套上。而我,卻讓環衛工人又多流了一些汗珠,又多了一份辛苦。頓時,我羞愧不已。

《一雙腳上的修養》教會了我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不能做一個沒有修養的人,我感謝這篇文章-----《一雙腳上的修養》。

專家點評:

語句不通順,不會描寫,表達不準確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8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後,往往會給一個總體的評價,如:“這個人素質高”;“這個人有教養”;"這人有風度"或者"這個人太差勁";"這個人俗不可耐";“這人太邋遢”……這些評價都是對一個人修養的評價。那麼一個素質高、有修養的人到底需要做到哪些呢?簡單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是靜

少說話,多傾聽。因爲愛說話的人,本就失去了一份寧靜的美。而且,言多必失。

二是緩

有句訓誡是,納於言而敏於行,在某種情況和某種環境下,應該是,納於言而緩於行

三是忍

面對不公,彆氣憤,別宣泄。

四是讓

大是大非,涉及到原則問題,不能退讓,要由個人來做出決定;但小事情,儘量聽別人的意見

五是淡

一切都看淡些。對名利,對金錢,對感情。沒有什麼是離開了,就不能活了的東西。

六是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有菱角的壞處,就是讓別人咬起你來很容易下口

標籤:個人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