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哲理作文 > 修養作文

有關談談個人修養作文集錦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談個人修養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談談個人修養作文集錦7篇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1

修養指的是一個人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體現。

良好的修養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位與價值,一個只有擁有很高個人修養的人,才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如果把生命比喻成長河,那麼修養則是波光凌凌的波浪。成爲一個不可抹滅的閃光點。修養是一個人氣質的體現,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指的就是一個人透過學習一定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修養。

一個有良好個人修養的人,在人羣中總是能展現出他的光芒,我們平常在看到某些不好或不文明的現象都會表現出不滿和發出譴責。這就體現個人修養的重要性了,個人的修養,是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慢慢的昇華,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能體現我們個人修養,比如坐車的是時候給老人,小孩,孕婦等讓座,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都在考驗着我們的修養。我們有時候知識在指責別人的短處,但又是否考慮過自己的過失能,其實這也是一種沒修養的舉止,所以可見加強自身修養是多麼的重要。

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有人會說:‘嗯,這人不錯,挺有修養的。”透過細心的觀察你會發現在這個人身邊會有很多的朋友,而與之相反的是一個沒道德修養的人,你會和他交朋友嗎?那答案肯定是不會。

一個人的修養從語言,舉止,形態等體現出來,一個人如果語言文明,舉止文雅,形態端張,在無形中就給你加了不少的印象分,會給人一種良好的印象。在人羣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修養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怎麼把這門必修課學好,能不能學好,是值得我們畢生學習好思考的問題。

老師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文章以“談談個人修養”爲題,論述了“一個只有擁有很高個人修養的人,才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全文開門見山,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闡述觀點,內容充實,結構清晰。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2

從一個人的行爲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怎麼樣。如上車排隊,講究衛生,維護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規則,保護環境,不在公共場合吸菸,不要隨地吐痰,不要踐踏花草樹木等等,這些可以說是一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好的標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創造美好生活,有利於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物質文明建設,也可以提高國民素質,吸引國內外遊客旅遊。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思想道德修養,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以前,人們遇到乞丐乞討時多數人願意伸出了援助之手,表現出自己的同情之心,體現了助認爲樂的美德。可是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當人們看到乞丐到自己家乞討時,或者人們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在乞討時,多數人不是表現出同情之心,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而是表現出厭惡之心,離乞丐遠遠的,深怕乞丐把自己的衣服弄髒了。人們爲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呢?這和一些人不遵守社會公德和缺少個人修養有很大的關係。聽我岳母說,幾年前一個70多歲要飯的老頭來到我岳母家,把他要的糧食賣給了我岳母,同時在我岳母家休息了一會兒。我岳母和他透過交談,瞭解到他是響水縣的,他年輕時是玩雜技的,家裏是樓房,自己有4萬多存款,兒子是村裏的書記。我岳母問他爲什麼這麼大年紀了還要出來要飯,他聽了非常生氣地說;“出來要飯一個是吃飯不要錢,還掙到錢,二個可以到許多地方,見的世面也多。”從這個要飯老頭的話裏,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個人修養是多麼的差,是多麼的不遵守社會公德,我們就可以明白人們現在面對乞丐爲什麼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表現出厭惡之心,就是因爲一些人缺少社會公德,缺少個人修養,把乞討作爲職業,而不是用自己的勞力去掙錢生活。

當你出遠門旅行,需要有人幫助時,這時假如有一個陌生人主動幫助你,你會不會接受人家的幫助呢?我想多數人是保持警惕,不接受人家的幫助。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我想這和我們整個的社會風氣有關。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的幾十年裏,我國絕大多數人的思想道德還是純潔的,是能夠遵守社會公德的。但是改革開放以後,受到國內外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極少數人的個人修養發生了不好的變化,他們往往會透過不正當的手段去謀取錢財。就是因爲極少數人缺少思想道德修養,不遵守社會公德,甚至是違法行爲,使許多人遇到陌生人的好意幫助時,卻不敢接受人家的幫助。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3

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於此。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說明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是學校和社會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高度發達的現在社會裏,修養不高的人卻比比皆是。缺乏修養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亂扔垃圾,甚至隨地吐痰。還有些竟然髒話連篇,不注意語言文明。

一個人如果要獲得別人的讚賞、別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別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是非常重要的。

爲什麼有些人說話、舉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問候;更甚至接聽電話都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呢?這裏面就是一個人的修養了。有時,優雅和禮貌並不完全是做給別人看的,其實從內心深處,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欣賞這樣的美。並不一定長得很美、很帥;並不一定擁有一把很好的嗓子、或者一隻名牌的手錶,稍加註意,就可以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個人的修養了。俊朗的外表、姣好的面容僅僅是母親給的。但優雅禮貌的行爲則是後天的獲得。許多時候,後天的獲得都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的。

因此,迫切的希望我們在提高經濟水平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只有每個人的修養得到了提高,整個社會纔可以算是真正發展起來了。

專家點評:

這篇議論文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引入論點,擺事實講道理論證觀點,最後重申自己的觀點。文章立意淺顯而耐人,富有哲理,論述語言有理有據、具體,引發讀者的思考。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4

個人修養就是個人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習慣的修煉和涵養。一個人只有透過自覺地遵循社會道德體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個人的社會義務,並不斷地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養成良好的內在素質。個人修養包括在知識或理論方面所達到的一定水平,也包括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提高個人修養對社會文明和社會公德的提高意義重大。如果把社會比作大海,那麼個人就是其中的一滴水,沒有大海,一滴水的生命不會長久,而沒有了每一滴水,也就不會形成大海。

個人修養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言行舉止到衣着打扮,從專業知識到社會理論,每一處都是個人修養體現的舞臺。一個人是否有修養,是真的有修養還是濫竽充數,從其一句話一個動作,幾乎可以很明確地判斷出來。所以,個人修養的.提高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是需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營養的。沒有人會一下子脫胎換骨變成超有修養的人,也沒有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會不見成效的。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就是要多讀書,多增加知識的積累,內涵豐富了,自然會氣質高雅,光輝照人。

不過,光有知識還遠遠不夠,個人修養還包括良好的個人道德的養成。生活中不乏受過良好教育而個人道德品質卻欠缺的畸形人才,其人要麼卑劣惡俗,要麼嫉賢妒能,這樣的人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更大。所以,我們歡迎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

個人修養高的人會做到關愛自己也關愛他人。生活在他們手中會變得豐富多彩,絢爛多姿,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令人賞心悅目。

首先從知識方面,他們懂得多;從眼光方面,他們看得遠;從涵養方面,他們心胸開闊;從社會參與意識方面,他們博愛惠衆。領先行業的排頭兵中有他們的身影,先進事蹟報告中有他們的名字,社會志願者行列中有他們的足跡。他們自己活得快樂而充實,他們給別人帶來的也是愉快和幸福。

我們希望個人修養高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就像是一盞盞明亮的燈,匯聚到一起後就會照亮整個天空!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5

在我看來,個人修養往往是體現在小事上的,而個人素質是個人修養的重要部分。 我平時出門都是乘公交車的,不過最近因爲輕軌建設,市區很多道路都十分擁擠,經常會堵車。車站裏,站我前面的人突然“嗯哼”一聲兒,一口痰就吐到了地上,周圍的人都習以爲常,根本沒有想到隨地吐痰是不對的。再看看地上,亂扔的垃圾很快會被環衛工人掃掉,但還有不少顏色不明的可疑斑跡,令人作嘔。 道路是越來越擁擠,有些不耐煩的司機,不停地按着喇叭;有些則“見縫插針”,把車開到了慢車道和公交專用通道上,全然不顧交通法規。 好不容易等來了車,大家都一擁而上,生怕晚了就擠不上去。我被人左推右搡的擠上車,還沒站穩,車就開了。我一不小心踩到了人,連忙道歉,可還是被人用鄙視的眼光“剜”了幾眼。

傍邊的大媽,估計剛買完菜,大包小包的,站也站不穩,可就是沒人讓個座位的。公交車左搖右晃,時停時走,好不容易下了站,深吸幾口氣,趕緊把扭曲的四肢“掰”回來。 就這樣看似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卻是個人素質最直觀的反映。我們不和別的國家比,不同的經濟水平下,國人的素質層面都是不一樣的。但這不是我們爲自己個人素質不高尋找的藉口。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思想品德,對於社會公德、個人道德都是再清楚不過的。而生活中我們又有多少是按照這個做的呢?只能說:實踐和理論是有差距的。 有些人認爲,個人修養良好的人就是指學識豐富的人。

的確,良好的學識是個人修養的一部分,但是你能保證他個人素質同樣高嗎?當然,一個沒什麼文化的人,他的素質就一定不高,這也不盡然。 說了這麼久,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你我心心念念着的個人修養,不是看幾部古典文學,能寫寫畫畫什麼就夠的,關鍵還是在於能夠堅持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個人修養,看似很空大,其實需要你我從身邊做起。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6

在商場裏,營業員爲顧客提供了良好的服務,顧客會輕輕地說一聲“謝謝”;在餐館裏,工作人員爲顧客送上了一份份食品,顧客不會挑三揀四,仍是送上輕輕的一聲“謝謝”;哪怕是你給誰讓個道,他也會給你一聲“謝謝”……

這就是我所見到的澳洲人的感激。

在悉尼的洋公公家裏,我聽得最多、說的最多的英語是“thank you !”。洋公公開車送我們上學,我會說聲“謝謝”;洋公公爲我們準備了晚餐,雖然不合口味,我仍會說聲“謝謝”。我們在洋公公家裏做了任何事,洋公公也都會說聲“謝謝”。

洋公公跟我爺爺的年紀差不多,他使我想起了爺爺。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十二年來,爺爺奶奶爲我付出了許多,可我覺得天經地義,從來沒有對他們說過“謝謝”,有時還嫌他們嘮叨,衝他們發脾氣。真是太不應該了!澳洲之行讓我改變了許多。家人誇我懂事了,老師說我文明瞭。而我知道,澳洲之行讓我對學校倡導的感激教育有了深切的體悟:感激不僅需要真誠地說聲“謝謝”,更需要博大的胸懷,懂得理解、寬容。一個真正擁有感恩之心的人,在生活中就不會常常挑剔和抱怨;不會因父母的一次不如意的安排而亂髮脾氣;不會因同學的一次過失言行而斤斤計較;不會因老師的一次嚴厲批評而耿耿於懷;不會因學校的一頓飯菜不合口味而直髮牢騷;不會把他人的關心、幫助看作是理所應當的……

如此看來,感激不就是一種修養嗎!

同學們,你具備感激這種修養嗎?

專家點評:

這篇文章,作者透過對生活中場景的細緻描寫,認識到“感激是一種修養”,描寫細膩生動,如“營業員爲顧客提供了良好的服務,顧客會輕輕地說一聲謝謝”,作者深受感動,從而悟出人生的真諦。

談談個人修養作文 篇7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着鮮花的嬌豔。“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爲:

首先,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記得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就曾想“平平淡淡的生,倒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羨慕那詩意的生存,羨慕那豐富多彩的人生,不甘於過平淡、庸常的生活。今天看了師德啓思錄之後,使我眼前豁然一亮,我看到了自己職業的偉大與崇高,是楊瑞清給了我這樣強烈的感受。楊老師是南京市江湖縣行之小學校長,1981年畢業於南京曉莊師範,年僅18歲他就選擇了到最艱苦、最偏僻的山村去,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精神的感召下,爲了實踐陶行知思想,帶了一個行知實驗班,他用粉筆與黑板在三尺講壇間詮釋着生命的執着與涵義,83年調到江湖縣當團委書記,可他心繫農村,心繫農村的教育,又重新回到五里河小學繼續實現自己的教育夢。85年把五里河小學更名爲行之小學,把小學教育向幼兒教育、成人教育延伸,形成鄉村大教育的辦學格局,由原來的草房兩三間變成了現在的樓房一幢幢,從中,他品嚐到了發展的快樂,變化的快樂。他是幸福的,因爲他真正體味到了粉筆生涯的艱辛,品嚐了心靈勞作的甘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悅。他的成功來源於愛,來源於對山區人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這是一種大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他把滿腔真摯的愛,慷慨無私地奉獻給了他所衷愛的事業,此時我的耳畔響起了“山河不會忘記你,大地不會忘記你,因爲你在這裏,灑下一片深情…”。

看看別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抱怨過教師的清苦,抱怨過爲人師的勞累,也抱怨過人世間的淒冷,這些想法與李忠義、王思明……相比,自己是那麼渺小、狹隘,我又想到了教育家斯霞、李吉林,想到了四大名師,他們孜孜以成成就了一番事業,使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戰線上同樣可有作爲,那會是一種棄燕雀之小志,慕鴻浩而高翔的大志向。使我明白了,只有苦過之後,纔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甘甜,那纔是生活的真諦,使我品悟到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良好的師德形象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導着善,創造着美,奉獻着愛!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爲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爲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纔會“親其師,信

其道”,進而“樂其道”。如今的小學生學習條件好了,都有了良好的學習機會。然而,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開展,學生的“兩級分化”越來越明顯,也就造成了他們心理的某些障礙,特別是其中的後進生,存在着較嚴重的消極心理,此時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如不及時有效地進行引導,關愛他們,尊重他們,勢必影響他們今後的學業乃至工作。

然而今天,我們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常常在無形之中挫傷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在師德學習的過程中,我從《師德啓思錄》影片中看到這樣一個情節:某老師得知一名學生數學成績考了43分,非常生氣,於是課堂上宣讀成績時,三次重複了該生的成績:“某某同學,43分……”這位學生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當場大聲指責老師,而後便“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頭也不回地衝出了教室……看到這裏,作爲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感到一陣愧疚,故事折射出的不正是一種有違師德的表現嗎?反思自己,何爲師德?自己做到了哪些?自己尊重學生了嗎?是呀!這位學生的行爲超乎尋常,更讓老師難以想象,對於老師,也許這種重複讀那不及格成績是提醒,是對學生成績的重視,是對學生的愛,然而對於這位學生來講,這種提醒變成了一種嘲諷,這樣,無形之中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師生之間“冷凍”起來,何談信任,何談自信,又何談進步呢?

教師是學生一生中最信賴,最崇敬的人。學生渴望老師對他們的愛,渴望尊重他們,何況我們的後進生呢?他們時刻承受着來自父母、老師、同學甚至社會對他們的壓力,他們更希望得到教師的信任,得到老師的尊重,找回自信。我想,每位老師都是愛學生的,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健康成長,今後能成爲祖國的棟樑,然而愛不是束縛,也不是放縱,愛應當從尊重開始。

再次,關愛每位學生----傾聽就是愛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愛學生是教師最重要的職業道德。愛學生就必須做真誠的傾聽者,不做真誠的傾聽者,就算不上愛學生。

最近看到這樣一則故事: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林克菜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麼呀?”小朋友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菜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的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下去。”當場上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菜特仍注視着孩子,問:“爲什麼要這樣做?”孩子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看到這裏,我想倘若沒有林克菜特的那一份親切,那一份平和,那一份耐心的傾聽,在“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小朋友還有勇氣說出人世間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話語嗎?所以,老師要傾聽,學生纔有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傾聽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納,是期盼,傾聽就是愛。

過去有這樣一件事情使我記憶猶新,三年級一班的何濤同學上體育課沒帶跳繩,我當時很是生氣,心想,如果是金思維,單波沒帶也就算了,因爲他們對自己要求不嚴格,而何濤在我看來是一名很要強的好孩子,怎麼也沒帶。不等他解釋,我就批評他說:“我通知帶跳繩你不帶,就如同上語文課不帶語文書一樣。體育課沒帶鍛鍊工具,如何上跳繩課,你站在一邊看着,不能鍛鍊了。”何濤想對我說什麼,支吾了一聲又沒說什麼。同學們開始鍛鍊活動。下課了,我走到他面前問他爲什麼沒帶跳繩?他說:“因爲我昨天病了沒來上課,體育隊長通知帶跳繩我不知到。”這時,內疚,愧悔……這些詞語都不足以表達我那一刻的心情,我不分青紅皁白地批評他,沒有給他解釋的機會,那樣武斷,當時我很後悔,我真誠地向他表示我的歉意,希

望他能原諒我的錯誤,這時,笑容從新回到了何濤的臉上。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但對我永遠是一個提醒。從踏入師範院校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自己的一生將與孩子結下千絲萬縷的情緣。理解與尊重每一個孩子,用恢弘的愛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是教育的起點。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生涯中一定還會遇到許許多多類似的事情,我爲自己立了這樣一句格言:“用愛傾聽每一個孩子心底的聲音。”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師者爲師亦爲範,學高爲師,德高爲範。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爲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標籤:集錦 個人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