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哲理作文 > 修養作文

名人關於修養的作文素材「十則」

名人關於修養的作文素材,看看下面的範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噢。

  薩科齊

必須成爲總統

法國總統薩科齊, 1955年1月28日 出身於法國巴黎的一個移民家庭,從小就遭受別人的歧視和嘲笑。10歲那年的一天,他騎着自己心愛的山地車在郊外瀟灑地穿梭。正當他得意時,幾個小孩攔住他,一把奪過他的山地車,猛地摔在地上,還指着他的鼻子說:“你這個外來的小崽子,不配騎山地車!”晚上,他在日記本上寫道:“我不是想成爲總統,而是我必須成爲總統。”

15歲時,因家庭貧困,薩科齊告別了學校。以後的幾年間,他放過羊,當過樂隊號手,做過泥瓦匠,糖廠工人等。他哭過,泄氣過,但從沒有退縮過。後來,他透過半工半讀考上了巴黎政治學院。結業後,又與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場上打拼了10年後,他毅然離開,走上了從政之路。

1983年,年僅28歲的薩科齊當選巴黎郊區訥伊市市長,成爲法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市長。2007年5月,在法國總統大選中,薩科齊勝出,當選爲新一任法國總統。他也終於圓了心中的總統夢。

分析:當一個人用“我必須怎樣”來承諾自己的理想時,他的心中就一定蓄積了巨大的動力和必勝的信念。而這種動力和信念也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適用話題:尊嚴、改變、困境

  哥白尼

充滿好奇心的童年

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問問題。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爲什麼總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麼多星星,爲什麼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小雞爲什麼從雞蛋裏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裏出來?……哥白尼後來對科學奧祕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爲什麼”開始的。

分析:成功發端於好奇心,因爲好奇,纔會去探索,去探索就會發現別人沒發現的東西。可以說,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

適用話題:質疑、好奇、探索

  特蕾莎

偉大的修女

18歲的特蕾莎離開家鄉來到愛爾蘭加入了勞來多修女會,後來主動到印度最破爛的貧民窟,在那裏用幾盧比租下一間房子,收容飢寒交迫的孩子。爲了他們,她親自到街上乞討食物,幫他們清洗身體。房間裏沒有桌子、椅子、黑板,她就以地板爲黑板,教孩子們認識孟加拉字母。一次,她遇見一個人身上全是膿包、傷口,膿包上盡是蠕動的蛆和蝨子,便到警察局請求他們撥一處地方,使她可以接待這樣的無家可歸者。就這樣,她創辦了“死者之家”專門收容垂死的遊民。秉持同樣的信念,她還創辦了“棄嬰之家”和“麻風病之家”。1979年,她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同年獲印度政府頒發的全國最高榮譽獎。

分析:特蕾莎修女是人類社會的福音,她與貧困中的人們融爲一體,爲他們帶去光明和愛。而特蕾莎修女這樣做,不爲所圖,不求任何回報,純粹只是去幫助那些受難的人民。

適用話題:善良、奉獻、愛心

  法拉第

“反過來試試看”的奇蹟

丹麥人奧斯特發現導線上通電流會使附近的磁針偏轉,法拉第由此想到磁鐵也能使通電導線移動,於是他發明了電動機。後來法拉第又想到,電能生磁,反過來呢?他立刻做實驗,最後終於發現磁也能生電,這一發現導致了發電機的誕生。法拉第的兩次“反過來試試看”使大規模生產和利用電能成爲可能,引發了第三次產業革命。

分析:有些事情被我們的慣思維所禁錮,不妨反過來思考,或許會另有一番天地。

適用話題:角度、思維、創新

  南丁格爾

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人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亞開戰,南丁格爾親自奔赴前線。她替傷員清洗、清毒、包紮、按時換藥、改善伙食,還經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滌傷員帶血的'衣褲。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盞燈,在4公里的巡診線上,挨個檢視病情,給傷員唱歌,送去安撫和愛心,從無間斷。爲此,她經常每天工作20小時以上,累得頭掉光仍然堅持不懈。由於她的努力,傷員的死亡率從60%降爲0·3%。後來,直到英、俄停戰,最後一名士兵離開戰場,她纔回到家園。英國人民爲她立起了手持油燈的巨型銅像,“提燈女郎”南丁格爾被稱爲“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人”正是她對醫護工作的盡心盡職,才改變了整個世界對護士的看法。

分析:南丁格爾奉獻出了自己的時間與愛心,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對護士的看法。由此可見,個人的力量並不微小,關鍵看你願意付出多少。

適用話題:奉獻、堅持、敬業

  楊瀾

我沒有把她當敵人

1990年年初,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一檔大型綜藝類節目,並向全國公開招聘女主持人。有兩名女孩子經過六次嚴格篩選,最終脫穎而出。緊接着,她們將要面臨的是第七輪對決。

最後,勝出的就是後來爲觀衆所熟知的——楊瀾。

有一次,導演辛少英談到了楊瀾勝出的祕密。當時製片方要找的是一位精通英語的主持人。因此,最後一輪的決賽題目是要求她們在門口準備五分鐘,然後用英語作自我介紹並談談對節目的想法。

辛導說,當自己進入面試辦公室正巧經過她們二人身邊時,發現另一個女孩子正在向楊瀾請教兩句英文的正確表述方式。在這樣一個勢均力敵的關鍵時刻,任何一個小的疏漏或者錯誤都可以讓人前功盡棄。所以,對方在英文儲備上的小缺失,對楊瀾可是個好消息,她完全可以在這時給那個女孩致命一擊。

可是,楊瀾沒有這麼做。她立即認真地給予對方相關提示。“我沒有把她當敵人,而是當作患難之交。”這纔是楊瀾獲勝的法寶。

分析:真正的成功者不會把對手作爲自己的敵人,而僅僅是對手,一個能夠相互促進、相互追趕、共同進步的對手。因爲只有對手強大了,你才能被激勵,並不斷上升。

適用話題:競爭、自信、友善

  海明威

簡潔祕訣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海明威,其作品以自然、清新、精練著稱,對話極爲簡潔。有一次,記者問他:“你那簡潔的風格祕訣在哪裏?”海明威回答說:“站着寫。”海明威對自己的這種寫作習慣作了解釋:“我站着寫,而且用一隻腳站着。我採用這種姿勢,使我處於一種緊張狀態,迫使自己儘可能簡潔地表達我的思想。”

分析:海明威的成就來自於他平時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當這種嚴格的要求成爲某種良好的習慣時,能使人更容易地走向成功。

適用話題:毅力、方法、壓力

  梁實秋

機智的幽默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場的梁實秋上臺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走上講臺,掛着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臺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臺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分析:梁實秋從一次演講聯想到京劇,可見他的知識淵博;而他適時地調動氣氛的能力,又見他爲人的機智和幽默。

  艾倫

做好了,就是機會

有一個名叫艾倫的孩子,9歲時在祖父的農場時裏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撿牧場上的牛糞餅。一般的孩子嫌這份活兒髒,都不願做,而艾倫卻幹得好極了。由於他撿牛糞餅表現出色。祖父給了他一個嚮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馬匹。這件事深深影響了小艾倫,使他堅信這樣一則人生信條:手頭的工作無論多麼低賤,只要做好了,就是機會。

長大後,他從每星期掙1美元的肉鋪幫工做起。這份工作雖然低微且工作條件惡劣,但他乾得很出色,因爲他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人生信條:做好了,就是機會。

後來,他成爲每星期可得50美元的美聯社記者。

再後來,他又成爲年薪150多萬美的首度執行官。

分析:艾倫的人生信條告訴我們,機會,就在於我們把每件工作做好,不管所做的工作多麼微不足道。積少成多,集腋成裘,那些看似細小低微的工作往往是我們成功的階梯。

適用話題;細節、機會、認真、有句話常掛嘴邊

  柴智屏

機會只有三秒鐘

她,名牌大學畢業,卻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份戲劇編劇助理的工作,卻發現整個公司除了老闆只有她一個員工。累死累活幹了三個月,只拿到一個月的工資,於是炒了老闆魷魚,開始遊蕩幫人寫短劇,寫電影,只要按時收到錢就好,前路茫茫,她希冀着奇蹟發生。

一次機緣巧合,她應聘到電視臺一個節目當了編劇。半年後,在一次製作節目時,製作人不知爲什麼突然大發雷霆,說了句“不錄了”就走了。幾十個工作人員全愣在那兒不知怎麼辦,主持人看了看四周,對她說:“下面的我們自己錄吧!”

機會只有三秒鐘,三秒鐘後,她拿起了製作人丟下的耳機麥克風。那一刻,她清楚地對自己說:“這一次如果成功了,就證明你不僅是一個只會寫小劇本的小編劇,還可以是一個掌控全場的製作人,所以不能出醜!”

慢慢地,她開始做執行製作人。當時,像她那個年紀的女生能做製作人,相當罕見。

幾年後,這個小女生成了三年獲得金鐘獎的王牌製作人,接着一手製作了紅得一塌糊塗的偶像劇《流星花園》,被稱爲“臺灣偶像劇之母”

回首往事,柴智屏爽直地說:“機會只有三秒,就是在別人丟下耳機的時候,你能撿起它。”

分析:人們時常抱怨上帝不公,總是眷顧他人而忽略自己。但是當上帝賜予你機會的時候,你有沒有像柴智屏一樣在三秒鐘之內把握機會?如果沒有,不妨先反省下自己,錯過花期的花兒不會開放,請珍惜身邊的每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