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徵文

好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徵文1.0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徵文沒有題目、題材、格式的限定,與作文大體上一樣。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徵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好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好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1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爲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爲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爲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着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說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纔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弟子規》裏也曾說到:“親所好,力爲具。”說的就是家人喜愛的東西,要盡力爲他們爭取。說到這,我就想起了我的堂弟——壯壯,他9歲。那天,他和奶奶去趕集,奶奶看上了一條毛衣,90塊,奶奶說太貴了,沒捨得買。於是壯壯把每月35元的零花錢攢了下來,再加上家人偶爾給他幾元。不出兩個月,就攢了90多塊錢。他把90元交給奶奶,爲奶奶買下了那條心儀已久的毛衣。這不就應了那句話嗎——親所好,力爲具。

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爲具。’視爲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好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2

央視新聞2014年年初推出了一個叫“家風是什麼”的街頭採訪節目引發共鳴,一度讓“家風”成了熱詞,羣衆紛紛點贊好家風。2015年5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谷文昌的家風》一文,號召廣大基層幹部從家風學起,讓谷文昌式的好家風成爲我們黨永不褪色的“傳家寶”。

那麼無形的家風到底是什麼呢?筆者認爲,從小來說,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主旋律,也是家庭精神風貌的體現,是經過反覆錘鍊形成並傳承下來的精神品質。往大了說,國是由千萬個小家組成,家風影響民風,民風體現國風。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家風還關聯着黨風政風,是幹部作風的外在表現。

家風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一個家庭的文化。好的家風是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的表率,而從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出父母的綜合素養。家風也是一條承上啓下的紐帶,“父之愛子,教以義方。”家風文化就是子孫後代在父母長輩常年累月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點滴凝聚而成,反映了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風格特點和處事原則,是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在傳統中國,歷朝歷代都不缺家風門風的典範,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雖位高權重但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可以說家風就是中華民族傳承文明的縮影。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家風靠家族世代沿襲,靠祖輩父輩的言傳身教形成,是家族承傳的一種精神力量。“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爲民奉獻”的谷家家風就是谷文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結果。所謂言傳,就是用言語口述或是記錄於書本之上,教導孩子的方式,諸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流傳已久的家庭德育之作。而身教,則是最有說服力和影響力的家風。從谷文昌身上就不難看出,他簡樸清貧、公而忘私、爲民奉獻的精神爲谷家後輩樹立了積極向上的標杆,他的“心中四有”也是所有黨員幹部永遠的風向標,教導我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無須諱言的是,由於近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許多黨員幹部淡化了廉潔從政、爲民服務的意識,貪圖享樂、權力至上的思想扭曲了人生觀、價值觀,即便有良好的家風,也被過度溺愛的縱容取而代之。家風不正、家教不嚴、作風不實,導致“我爸是李剛”的`坑爹鬧劇頻頻上演。“養不教,父之過”,對於黨員幹部而言,家風絕非個人小事,家風影響作風。“堂前教子,枕邊教妻”的前提是嚴於律己,黨員幹部要自覺把好作風貫穿於家庭生活之中,處理好黨性與親情、家風與作風的關係,才能對得起黨的栽培,不負人民重託。

不論什麼樣的家庭,生活作風都是家風、門風的重要話題,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家風文化,但總的來說好家風都是引人向上、教人爲善的。好家風匯聚的是社會好風氣、正能量,要把好家風傳承下去,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爲實現偉大中國夢凝聚一股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讓好家風引領社會風尚,相信那些社會道德滑坡的現象將會得到有效遏制,而腐氣橫生的官場文化也終將被風清氣正所取代。

好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3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曾以系列報道形式播出了持續很多天的專題節目《家風是什麼》,讓“家風”這個離我們有些遙遠的詞語瞬間成爲被大家討論的熱點。家風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來,卻又隱隱想起什麼,也許是看到的一部電視劇,也許是讀到的一個故事,也許是要堅持的一種品質,也許就是一句掛在耳邊的不經意的教導。

每個行業都有行風行規,而作爲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也有着歷久傳承的家風。 家風是什麼呢?家風就是一種家庭規範,也是一個家庭內部的文化滋養,或者是有據可依的古法門規,或者是口口相傳的人生哲理。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這是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一種有形的傳承。家風一般透過家規、家訓等有形的行爲遵守,形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無形的道德精神氛圍。自古以來,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傳承,很多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泱泱華夏文明中,很多經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風傳承的影子,成爲後世學習的典範,如《國語》、《論語》等許多典籍中都蘊含家風家教精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更是成爲家教典範。

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處事之道。有的家訓處事公道,積德行善;有的則自私自利,背信忘義。因此,家風的純正與否直接影響着整個社會的風氣。

好家風、好家訓是傳家寶。一些歷史故事中,我們也能窺見家風對後代爲人處世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張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這樣的胸襟與包容,化干戈爲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鄰里之爭,傳爲後世美談。而這種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也獲得了其後代很好的傳承,張英兒子張廷玉三朝爲官,清廉公正,學識過人,爲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輩那裏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 “心底無私天地寬” ,無私的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

家風雖小事,關乎大國治。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傳承好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一個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視家風和家教,突出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日常道德行爲中,真正凝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風是祖輩經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出來的精神財富。但隨着時代的進步,家風傳承內容也應與時俱進,適時補充外延,做到與時代同歌,與發展共舞。特別是要與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順接,要延伸至我們今天的時代主題中去,使得諸如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生態文明建設等要素增添到家風家教中,爲這些好的倡導增添一份遵守與執行力,同時也使美好家風獲得新的發展空間而千載傳承。

標籤:家訓 家風 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