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徵文

家風伴我成長主題徵文

徵文8.92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徵文的主要目的是宣傳與教育,內容選擇主要是頌揚和體會。寫徵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風伴我成長主題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伴我成長主題徵文

家風伴我成長主題徵文1

我的父親,是一個竹匠,愛喝茶,喜養蜂。

年輕的時候,父親學藝三年,仍然只會編織農村一些簡單實用的竹製品,手腳還很慢,常被母親稱作“破黴竹匠”。雖然父親沒有匠師的精湛技藝,卻有匠人的那股執着,竹子的那個部位適合那個用途,他總是心中有數,絕不將就。春天砍的竹子是用不得的,容易被蟲蛀。簸箕挑把子的部位,一定要選用粗壯肉厚的竹子。每次他都要親自上去挑選適用的竹子,因爲慢工出細活,父親編制的竹貨經常是私人上門定做的。

一條竹筧通水0年

因爲是竹匠的緣故,父親習慣用竹筧穿過屋後一片茂密的原始叢林,引泉水進一口方塘,清沙遍底,紅黑相間,活了一羣魚。這眼泉水冬暖夏涼,在沒有空調,也沒有冰箱的農村,夏天能喝上一大碗冷水是最酣暢淋漓的。父親總是把大門和後門都敞開,接冷水解暑的村民絡繹不絕。這個由40多根竹筧銜接起引水工程,管理起需要非常勤快,要不定期的更換腐朽的竹筧,要經常巡查線路,防止有樹葉掉落在竹筧裏,阻斷水流,或有動物路過,帶翻了水路。若一兩天不到,水流量就會變小,甚至斷流。後,我建議在泉水口建個水池,用塑料管接水,可是父親對這些舊的方式近乎偏執,歷經歲月,竹筧流水至今未曾斷過。

一句老話說了0年

父親不善言語,總把農村夜校學的那句“勤有工,戲無益”掛在嘴邊,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竹匠。隨着生產方式的變化,用竹製品的地方越越少,他就開始種田,養母豬,養蜜蜂,養魚,竹匠漸漸就成了副業,成了雨天農閒、夜晚燈下的“加班”。用農村的話說,就是“從三十夜忙到初一朝”,因爲他大年初一都不會參加打牌這些娛樂活動。每當我閒玩的時候,父親也會安排一些任務,小時候的我也多有埋怨。放學回家,我只能想着怎麼儘快割好一籃魚草,纔有時間去和其他發小玩耍。如今,早已懂得農村的艱辛、生活的不易的我,有一天在翻看給兒子買的《三字經》時,才第一次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父親有所執着,也有所愛好,他的生活自得其趣。

一把茶壺燒水0年,一個杯子喝茶0年

喝茶是父親的一種生活態度,父親不用自水泡茶,在他眼中那些不是“活水”,也許這也是父親不替換竹筧接水的原因吧。好水配好茶,即便是夏天,他也會生一爐炭火,拿起那把“”牌舊水壺,接半壺水,等水沸騰聲響,再等兩三分鐘響聲淡去,這時候才抓一把茶葉,沏一杯濃茶。喝茶的杯子邊沿已經有些碎痕,略帶泛黃,杯麪印着閒雲孤鶴,這是父親結婚時候,景德鎮的一個親戚送的。茶葉則是到的陰面,在“天荒地不荒”地段採製的林生野茶。喝茶時,父親有着小農特有的一種節儉,如果拿出自己喝的茶,客人沒有加水喝一泡以上,他會覺得這是對茶葉的一種不珍惜。

一本舊書讀了0年

父親讀初一時,因爲家裏兄弟多,勞力少,就輟學回家,學了竹匠。大伯父外出當兵時帶回的一本書,他圈圈點點,小心翼翼的看了0多年。有時候回家,父親還會欣喜的告訴我,又從這本書裏學到了一些養蜂經驗。我想這纔是書本真正的魅力,有些興趣和讀書一樣,開始並不會發現他的價值,當機遇臨時,才知道一切並不是命運安排。我讀小學的時候,蜂蜜1元每斤都無人問津,那時候白糖已經要2元每斤。當市場經濟滲透農村,婺旅遊人氣日益高漲的時候,商品的價值已經完全反轉,當村里人也開始重視,開始模仿養蜂的時候,因爲沒有一點的積累,沒有時間的沉澱,他們似乎無從下手。

歲月不見波瀾,我已到而立之年。父親用他0年簡單而又重複的生活告訴我,人這一輩子要力行勤儉節約,也要有點品質追求。

家風伴我成長主題徵文2

我的家鄉在衡陽的一個叫“里仁衝”的地方。“里仁”是孔子《論語》的篇名。“里仁”意爲“要和有仁義道德的人住在一起”。先人用這個寓意深刻的地名,寄託了他們美好的心願。

我家堂屋正中牆上掛有一塊木匾,上有“祖德流芳”四個正楷大字,字是用金黃色蠟光紙剪貼的,從顏色看已有好些年頭。打小,小叔叔就反覆教我指認“祖德流芳”這四個大字。朦朦朧朧中,我逐漸明白了這四個字的含義,就是要把祖先的優良家風和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小時候,我家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老少二十口,主要生活是租種幾畝田,生活十分困窘,可這並不影響我家勤勞儉樸、尊老愛幼的氛圍。當時這個家由祖父祖母當家,父親兄弟姊妹七人明確分工,下田種地,進屋挑水,各司其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閒時就上砍竹,編織籮筐菜籃等日用竹器到界牌小鎮上去賣,有時還要去做挑夫,挑上一百多斤重的`界牌出產的瓷器,走上百多里路,賺取那種很苦的腳力錢,貼補這個大家庭的日用。當時我還只有兩三歲,曾祖母生活不能自理,飯都要喂。只比我大六歲的小姑媽每天用一個陶瓷罐子煨一罐爛爛的軟軟的白米飯,先喂老祖母吃,然後再餵我。家裏主糧不夠,小姑媽親手做的罐子飯自己卻一口都捨不得吃,但一定要保證我們一老一小有白米飯吃,而且是先老後小,跟今天先小後老不同。

家裏雖窮,可“祖德流芳”四個大字,卻是我巨大的精神財富。崇尚詩書的心願,從小就植根在我心中。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發奮讀書,走向外的世界。

我家離小學有八里遠。六年小學,我無數次走過村裏那座獨木橋,無數次翻越那條虎狼出沒的谷。有一次上學途中遇到一條兇惡的蝮蛇,主動向我進攻,幾乎送了小命。可是再苦再累,我都咬緊牙堅持。

初中快畢業了,父親得了水腫病,幾乎失去勞力。家裏連我已有九個孩子,沉重的家庭重擔壓得母親喘不過氣。即使這樣,父母也沒有讓我放棄求學。我初中畢業考取了衡陽縣第一進階中學。可是,家裏再沒有能力供我讀高中了,我是長子,我做好了不再讀高中的思想準備。生產隊會計屈告生叔叔資助我家1元錢,這樣,我又得到了讀高中的機會。196年7月,我考取了清華大學,裏娃走進了北京城。

一生風風雨雨,家傳的美德和草根化情懷我從不敢忘懷。當年家裏堂屋那塊“祖德流芳”的匾額,深深銘刻在我心裏。兒子出生後,我仿效寫了副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掛在客廳。從孩子似懂非懂的兒童時代起,我也像當年小叔叔對我講“祖德流芳”一樣,把對國家要忠誠、做人要厚道,要講道德,要有化有修養,以及草根化精神和種種傳統美德,當作故事,時常給兒子講上一點。時間一長,兒子也像當年的我一樣,接受了中華傳統化、傳統美德以及優良家風的啓蒙,健康地成長。他順利完成了醫學博士學業,實現了“用柳葉刀解除病人痛苦”的理想。

家風是每家每戶的座右銘。銘記優良家風,傳承優良家風,我們人生的步伐才能夠更加堅定!

家風伴我成長主題徵文3

“家風”是什麼呢?我對家風的理解就是“家庭風氣”雖然不知道對不對。在學校經常聽老師說:“我們這些同學的行爲也反應着我們父母的行爲和每個家庭的規矩。”一開始不懂老師的意思,逐漸發現了,果然是這樣。

腦子裏有件事記得別清楚,而且這事應該永遠銘記在我心裏吧,誰讓我身有體會呢。

星期五放學回家,心裏特別高興,那個時刻地我活像一隻從籠子裏被放出的鳥,迫不及待地要呼吸新鮮空氣,那心情教一個爽啊!誰讓家裏那麼舒服呢,有零食有電視……還沒有讓人頭疼的作業。到了家裏,我扔下書包,拿上零食,走進房間,跳上大牀,答開電視開始了我“自由鳥”的生活,別提多麼舒服多自在了、可是好景不長,吃飯的時間到了,我被爸爸駕到了飯桌前,看到桌上不起眼的飯菜,我心想還是去吃我的零食吧。我就連板凳都沒碰一下,直接來了一句:“我不吃了,先回屋看電視了。”

要是按照平常的話,爸爸媽媽肯定什麼也不說可是我剛轉身就要走,爸爸就發話了,“你是想回屋吃零食吧,好好的飯你不吃就吃一些垃圾食品,每天回家連個招呼都不打,直接進屋玩手機,看電視,你看你還有個樣子嗎?你都多大了,怎麼還不讓我和你媽這麼操心,快中考了,是時候加把勁了,以後不許看電視,不許玩手機,好好學習,聽到沒有。”

爸爸最後一句幾乎是吼着出來的,我沒說什麼,心裏當時很生氣,幹嘛對我這麼兇,我還是不是他女兒了,直接就甩門而去。那天我在朋友家過了一夜,晚上想了很久很久。其實爸爸說的沒錯,這些我早就應該體會到的,我長大了,不能再讓我父母每天爲我操心,不能再這麼任性下去了,是到我努力的時候了,我不想讓自己失望,我要證明給父母看,我長大了,我懂事了,我不會讓他們擔心,我要讓他們爲我驕傲。

家庭裏往往有一個溫柔善良的媽媽,一個脾氣很兇的爸爸,還有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正是因爲我那個脾氣很兇的爸爸我纔會長大懂事,正因爲那個善解人意的媽媽,我才知道要更加孝順。父母永遠是爲了自己的孩子好,我們應該體諒他們,不要讓他們擔心。我想對他們說:“爸爸媽媽,謝謝你們這麼愛我,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