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寫作指導

中考材料作文寫作方法

材料作文是提供材料(文字或圖畫)讓考生閱讀並按要求寫作的一種作文題型,今天,小編特意爲大家推薦中考材料作文寫作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中考材料作文寫作方法

【解題指津】

材料作文是提供材料(文字或圖畫)讓考生閱讀並按要求寫作的一種作文題型,出題形式一般包括“材料+提示+要求”三個部分。材料作文既有命題作文的限制性,還有自擬題作文的自由性,還能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分析概括、歸納推理等綜合閱讀的能力,所以一直是中考作文的常規題型。

材料作文近年來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表現在主題多元、文題開放、材料多樣、提示明朗四個方面。就文字材料而言,包括寓言故事、社會事件、教材相關、軼事典故、詩文歌詞、名言格言等,而圖畫則多以漫畫、照片、圖案爲主。所以材料作文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還考生以適度的寫作自由,儘量避免了話題作文等題型出現的猜題押寶的弊端。中考作文中的材料作文較少單獨命題,多以選題形式出現,但其正處於不斷升溫期,而且材料作文的審題和構思難度較大,所以更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技巧一:審讀材料的標題或材料中的明示的話題

有標題的材料要認真結合材料審讀標題的含義,有的標題甚至指向作文的主題。如中考作文題的材料以《木偶》爲題,材料中說“木偶在大庭廣衆面前出盡了風頭”,“你到後臺看看”,“都由提線的人說了算”。所以可從“木偶”的比喻義、象徵義“受人操縱、擺佈的人”上進行反向立意,討論入的自由、尊嚴和外表的光鮮、風光的取捨問題。另外,還要特別注意要寫成“議論文”的要求及具體的寫作要求。

技巧二:從文材料中提取關鍵詞句鎖定寫作話題

要注意所給材料的開頭、結尾和議論抒情等點題的句子或關鍵詞語;有的會給出某些詞語的若干種解釋,這實質上也提示了寫作的方向。如中考作文題:《光明日報》發表時評《不要讓“兒童節”變成“消費節”》。文章指出,時下許多兒童想在“六一”其現的願望多與吃喝玩樂有關;一些家長也帶着孩子到商場裏買這買那,消費起來毫不手軟。對此,專家呼籲:不要讓“兒童節”變成單一的“兒童消費節”,要讓兒童節變得更有意義。

回眸剛剛走過的童年,對於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請就此寫一篇文章,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或見聞來談,也可以自選一個角度發表見解。

這則材料富有時代特色。“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鎖定了話題,“經歷或見聞”表明可以寫爲記敘文,“發表見解”說明可以寫成議論文,材料中的《不要讓“兒童節”變成“消費節”》,“願望多與吃喝玩樂有關”,“要讓兒童節變得更有意義”等都可以當成寫作的主旨。

技巧三:從多項材料中歸納“交集”的寫作話題

如果作文題提供的是2—4則材料,那麼可以採用提取關鍵詞和“求同存異”的辦法提煉出各則材料的“同類項”,從而歸納出作文的話題。

技巧四:從隱晦的材料中解讀出寓意或主題

中考材料作文中約有三分之一的題目採用了故事或寓言作爲材料,其中有的直接給出了寓意提示,也有的需要考生自己去解讀、提煉,這就增加了審題的難度。如中考作文題給出了一則寓言,講述了一個符合同學們成長特點的人生故事,同學們便能由樹及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寓言先將小橡樹同蘋果樹、玫瑰花的生長作對比,小橡樹經過“愁容滿面”“越來越迷茫”“平靜下來”“快樂地生長”等一系列心理情緒變化,最後終於“成爲一棵大橡樹”。“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些什麼呢”則引導我們解讀材料的寓意,從而解讀出“要正確認識自己,不盲目聽從他人意見”“要準確給自己定位,認準成長方向”“不要盲目攀比,要根據自身情況確定人生目標”等立意。

技巧五:從題目要求或提示中審明寫作方向

同其他作文題型一樣,材料作文中的`“要求”或提示也是審題的重點。如中考材料作文在提供材料後要求“可以記敘經歷(講述故事),抒發感受,發表見解……但一定不要對原材料進行擴寫、續寫或改寫”。前半句強調了作文體裁可分別爲寫事的記敘文、抒情的散文、立論或駁論的議論文,後半句則提醒了對文題所供材料使用的“雷區”。

又如中考作文題:開啟初中語文的每一篇課文就是走進一個世界,窺見一段人生,感悟一種智慧,領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顆心靈。請結合初中語文課文,按特別要求擬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樸實、真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中避開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擬題特別要求:作文題目中必須包含課文題目,或課文作者,或課文中的人物,或課文題目中的詞語等等,如《背影》、高爾基、小弗朗士、百草園……)

這道材料作文題十分特別,是關於初中語文課文的,材料中說“開啟一篇課文就是走進一個世界,窺見一段人生,感悟一種智慧,領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顆心靈”。這組排比句既概括到位又有感染力。在“擬題特別要求”中又特別強調了擬題的格式,實質是限定了寫作的範圍,但自由度又寬鬆得多。比如,從朱自清的《背影》中聯想到父愛;親情、感動等,從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回憶起作者在百草園裏生活的自由和快樂,在三味書屋裏學習生活的枯燥又豐富,進而聯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學校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