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彙編7篇

說課稿9.46K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彙編7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水上飛機》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紹了水上飛機的用途,向學生展示了科學新成果。課文故事性強,情節饒有情趣,語言生動活潑,沒有高深的道理沒有艱澀的術語,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剩,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本課中出現的水上飛機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學生認識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喜歡朗讀,教學時讓他們在朗讀中理解和品位味,感受水上飛機的神奇本領及作用之大。

根據新課標對中年段的要求,以及對自己班孩子實際情況,我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他們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爲人類造福的志趣。

其中目標1、2是重點,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爲了突破重點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佈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水上飛機的資料圖片。爲上好課做好準備。

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預設用三個環節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直接板書設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讀課文,同時完成這幾個任務:1、標好自然段2、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3、把課文讀通順。在檢查自讀效果時注意平舌音“森、速”前鼻音“援、迅、濺”的讀音“貨”不可儀讀成“he”注意多音字“難”在這裏讀第四聲。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思路,瞭解課文講了什麼,解決上課伊始學生提的問題。藉機出示學生收集的圖片資料等等,讓學生直觀地瞭解水上飛機。使學生初步瞭解水上飛機是一種能在水上起降並完成任務的特定新型飛機。

第三個環節,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同桌聽。

最後佈置作業:抄寫習字冊,讀課文。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預設

本課時中我將在第一課時教學的基礎上安排複習匯入、品讀感悟、拓展延伸這三個環節以達到讓學生了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爲人類造福的志趣的教學目標。

一、第一個環節複習匯入

上課伊始我主要出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然後引領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品讀感悟

《水上飛機》是一篇科普童話,教學本課我將着力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的能力和習慣,引導他們自問自探。我着重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問題:水上飛機的種類和作用有哪些?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文,圈圈畫畫找出相關的語句討論交流。

課文的2-7是重點我將這樣預設。

第一步、在這個環節中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課文,瞭解文字。

第二步、討論交流

(1)小海鷗爲什麼吃了一驚?聯繫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小海鷗吃驚的除了水上飛機停在水上還讓它奇怪的是水上飛機的樣子。

(2)引導學生抓住“吃了一驚”一詞來體會小海鷗當時的心情。練習感情朗讀。注意讀出“奇怪和疑問”的語氣。

(3)從“迅速”這個詞來體會爲什麼人們用水上飛機來救援。(它和船的區別)

(4)分角色朗讀,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吃驚、笑”這些詞體會水上飛機的自豪,小海鷗的奇怪好奇。

(5)從有的……有的……還有的體會水上飛機種類多作用大。(教師相機板書)

(6)根據它們的作用給每種水上飛機起個名字。

(7)抓住省略號引導學生想象還有什麼作用的水上飛機呢?讓你長大後做個設計師你會設計怎樣的水上飛機呢?激發他們創新想象。

(7)指導讀2-7自然段,注意讀出小海鷗由奇怪到佩服的轉變,讀出水上飛機自豪的語氣。

第三步、品讀第8自然段

課文的第8自然段形象地寫了水上飛機執行任務時的情景,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水上飛機的特殊作用。我指導學生以讀爲主展開教學。

(1)讓學生充分讀這一段話。想想知道了什麼?

(2)在這段話裏找出一對意思相近的詞,一對意思相反的詞。

(迅速-隨即)(迅速-漸漸)

(3)品味(迅速-隨即)體會水上飛機速度的快。讀這句話。

(4)漸漸和迅速不是自我矛盾了嗎?從中你看出了什麼?迅速是說水上飛機執行任務速度很快,漸漸是說海上救護機離開水面時有一個過程,慢慢上升,飛行時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

(5)指導朗讀這一段。朗讀全文。

第四步、佈置作業

1、今天,我們聽了海上救護機的介紹,瞭解了水上飛機,同學們肯定對它們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請展示你的聰明才智,以作文、繪畫、小製作等形式設計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飛機。

課後,在班上舉辦一次水上飛機設計成果展示會。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辦報,展示課外蒐集的有關飛機的各種資料或介紹最新科技成果。

板書:水上飛機

海上救護機[救援船隻]

海上戰鬥機……[參加戰鬥]

海上運輸機……[輸送物資]

海上滅火機……[撲滅大火]

有的……有的……還有的……

爲您服務!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綜合練習7》是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中的一個鞏固拓展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學習,複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本次綜合練習共安排了七項內容:選字填空、將詞語按要求歸類、把句子補充完整、閱讀短文,理解文章內容、語言實踐活動——談學習的體會、還有名言的學習及寫字的指導。學生透過此練習,可以在字、詞、句、篇上得到鞏固與提高,而且透過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及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明白,你若想獲得成功,只有努力地實踐。

二、說學情

三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一些較簡單的習題了,比如:選字填空、將詞語按要求歸類、把句子補充完整。這些題目,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做,然後再一起交流。而其它練習題則需要老師的引導來進行。相對來說,學生對閱讀、語言實踐活動的能力較弱。由於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學生間依然存在着差異,而且隨着年級的升高,差異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老師在練習活動中,應對閱讀、語言實踐活動等學生能力較弱的題目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給學習困難者有多一點的表達機會。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教材旨在透過活動,幫助學生複習鞏固字詞句,增強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會比較形近字,選字填空。

2、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詞語歸類。

3、把帶有“終於”的句子補充完整。

4、閱讀短文,學習讀懂文章。

5、語言實踐活動,交流“我的學習小體會”。

6、熟記名言,瞭解大意。

7、學習寫好木字旁的字。這些教學目標中有重基礎的,如:選字填空、練習在方格里寫字;有重積累的,如:按詞語要求歸類、熟記名言;還有重能力的,如:閱讀短文,理解文章意思、談談自己學了本單元課文後的學習體會,從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四、說教法

《綜合練習7》作爲一個單元之後的複習課,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已知,使學生在常態中輕鬆、愉悅、自主的學習交流。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加強引導與點撥。如:在第六環節的設計中,學生已按“學習、時間、動作”的要求把詞語進行了歸類,然後教師就適時的進行了點撥:想想還有哪些詞語也是表示“學習、時間、動作”的,大家比一比,賽一賽,看哪個小組積累的成語多。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比賽,不僅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進一步擴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閱讀練習中,教師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等形式,教師只是起了引導與點撥的作用。在熟記名言的教學環節中,教師留出了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誦讀銘記3句名言,並讓學生對名言進行簡單的理解,讓學生懂得了學習和體育鍛煉的意義。教師還鼓勵學生大膽交流類似的名言,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課中,教師積極營造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利用積極評價策略及樹立榜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優化學習過程,鼓勵學生互助。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這一課安排了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門山》和號稱東坡居士的北宋詩人蘇軾所著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兩首古詩。兩者相比,都是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前者寫所見,抒發讚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後者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說理,借物喻理,詩中有理。根據本組教材安排2課時教完,我想第一課時先教《望天門山》。下面我就重點分析《望天門山》這首古詩。

《望天門山》共四行詩句。全詩從“望”字着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字詞來從動的方面把它寫活。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非身歷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隻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水點綴得活潑了起來。展現了生動優美的意境,使讀者彷彿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

《望天門山》這首詩借景抒情的古詩,透過對天門山景色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根據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字詞的理解,進一步領會詩意,進入詩境,品味大詩人李白詩作的藝術魅力,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成了教學目的之一。據此,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 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二) 體會思想感情,培養對詩的初步感受能力,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 有感情的朗讀,能背誦和默寫課文(課後要求兩首古詩任選一首默寫,可在第二課時再讓學生作選擇。)

五年級了,學生對學習古詩已不再生疏。根據學生實際,我認爲理解詩句含義,準確解釋字義,合理想像詩句所描繪的圖景,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應該做爲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就是透過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二、 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幻燈、掛圖、錄音機、

課件等)直觀教學法,圖文結合創設情境,運用嘗試教學法,如繪畫、配樂呤誦等,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來體會詩中的景象,以此來落實重點。並用舉一反三法來開拓學生視野,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更加喜愛祖國語言文字,更加熱愛祖國,以此來突破難點。

2、學法。學生透過讀讀畫畫,讀讀講講,做嘗試的練習 ,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三、 教學程序

這首詩的詩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從這一處入手,我設計了“知詩人解題意 →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遷移運用”這一模式作爲教學步驟。

下面,我就側重地作個解說。

1、 詩人解題意。

我首先以《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匯入,(幻燈出示詩句和插圖)。學生一定非常熟悉,這首詩同是李白所著,又是從“望”字着眼,這樣讓學生結合回憶匯入新的古詩《望天門山》的'學習當中,既可複習舊知、加強記憶,又易找到知識的聯結點,爲學習新課作平穩的鋪墊。接着(板書課題),這一環節完全讓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李白詩人的瞭解,對課題的解釋也自然明瞭。

2、 抓字眼明詩意。

①小組合作通讀全文,感知古詩。利用字典、課後註釋和文中的插

圖(幻燈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討論。

與此同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詞(如:斷、開、回、出等)討論、品味,領悟詩意,這是本模式中關鍵的一步。字詞是古詩肌體的“建築材料”,只有體會詞義的豐富性,才能創設想象的氛圍。

②透過自學,你明白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這一環節我運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 想意境悟詩情。

①讓學生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小組內互相交流,並把

自己的想到的畫面試着畫出來。(學生乘興作畫,再現詩境,加深理解,落實了重點)

②請學生(組內推薦代表)結合自己畫的畫面,敘述美景。我尊重他們的不同的閱讀感受,把大概的詩意敘述好就行。(我在此也可根據他們的敘述,在黑板上畫簡筆畫,讓他們也評一評)

③運用多媒體課件,邊播放長江壯麗景色,邊出示劃好節奏線的整首古詩,聽朗誦示範,以此創設他們想象的氛圍,沉浸在詩情畫意的享受中。使學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動的字裏行間的深信深邃雋永的思想和委婉複雜的感情。最後配樂誦讀,學生置身於詩的美境,體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誦。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爲有趣。文章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敘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設計理念:

簡明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簡約的教學環節:

一、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教會學生處理收集資訊的方法:挑選與整理。

二、獨立閱讀課文。

獨立閱讀課文,達成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能幹什麼?它有趣嗎?還需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3、交流學習成果。

4、小結,機器人,服務於人。

三、暢想心中的機器人。

24果園機器人(教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閱讀的能力。

學習重點:

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

學習難點:

繼續培養學習後進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它對我們來說,有些陌生,只要我們跨上了資訊高速路,關於機器人的知識那是應有盡有,我們彷彿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關於機器人的資料,還進行了認真地整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喜歡我收集的這些資料嗎?喜歡我的彙報方法嗎?同學們以後收集資料的同時也應該學會對內容進行挑選與整理。

二、獨立閱讀課文。

想不想對機器人有更深入地瞭解?這裏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書:果園機器人。

獨立閱讀課文,明確要求。

交流學習成果。

小結:科學家發明機器人是不是爲了好玩呀?板書“服務於人!”

三、設計心中的機器人。

果園機器人教後反思

一、喜看成功處:

1、做人教育滲透於無形中。如:學生講到機器人做事情很細心,不會出錯時,引導:機器人都能如此,我們又該怎麼做呢?又如:從科學家的研究——發明——再研究——再發明,這些都江是針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發展需要而改進的,因此,引出機器人——服務於人。

2、公開課結束了,但課的內容還未結束,第二堂雖不是公開課,學生也學得很精彩。你一言我一語,交流着自己心中的機器人。根據別人發言的要點,對他的說話及想象的合理性、奇特性,說話的清楚明白這幾方面進行評價,口語交際也是本學期自己認爲最理想的。

3、學法的滲透上。開頭匯入處對於資料的收集與處理上,引用老師的彙報與學生的進行對比,發現,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來收集資料,而不是一大疊一大疊的打印出來。對學生一些語文學習的能力上進行了比較到位的指導。

4、關於語文的拓展方面。在口語交際課中學生暢想機器人的之後,指導學生寫、畫下自己心中的機器人,做成展板,進行交流,讓全班同學結合他展板中的書寫、繪畫及作文水平進行打星,也請家長參於其中。機器人之星評比活動也有聲有色。

二、細思不足處:

關於這類說明性質的文章,除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之外,如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公開課如果能像平時一樣不拘謹,風趣幽默會更好。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名爲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以及色彩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體會作者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難點: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秋雨特點,感受秋天的美以及色彩美。

二、說教法、學法

抓住重點語句,透過反覆品讀、深究、討論,感受秋雨的美。

三、說教學程序

(一)欣賞圖,感受美景,揭示課題

1、觀看圖,誰來說說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圖上畫了哪些景物?你喜歡秋天嗎?爲什麼?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秋天的雨》,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並畫出課文的生字、生詞。

2、同桌之間互相幫忙認讀生字。

3、檢查識字情況:幻燈出示詞語、句子

(三)、品讀課文,感受秋雨的美

1、同桌一起讀課文,在秋雨裏,你看到了什麼?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1)課文從哪幾方面描寫秋天的雨?

(2)反饋

(3)朗讀體會句子

(4)你覺得秋雨神奇嗎?把你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品讀第一自然段

(1)誰願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小組讀、個別讀等形式)

(2)、你覺得秋雨神奇在何處?再次體會秋雨的神奇,讀出喜歡之情。

4、品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把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指名說說喜歡這段哪句話?

(3)體會銀杏樹、楓樹的句子。(去詞體會,比較句子)

(4)、把描寫顏色的詞畫下來。(幻燈出示練習填空)。

(5)、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

(6)、同桌交流:你還知道秋天還有哪些顏色嗎?想一想按練習的句式說。

(7)、再次讀課文,體會秋雨顏色的美。

(四)、拓展延伸

1、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的美景數也數不清,你還知道有哪些美景?

2、學生交流討論:說說秋天有哪些美景?(引導學生可模仿課文的說)

(五)、總結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起到有條理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它線索清楚,簡單明瞭,概括性強,因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是鑰匙

11 秋天的雨 有顏料 豐收、快樂

藏起香味

吹起小喇叭

三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雨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課文《秋天的雨》,題目是《創情境,品秋意》,透過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品味盎然秋意思我的設計思路。我的說課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一、依標扣本,說教材

本組課文以秋天爲專題,從多個角度描寫了秋天,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秋意。《秋天的雨》是其中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雨”,而是以“雨”爲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聯起來,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豐收景象,還有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課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語言生動優美,富有詩情畫意。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能正確理解“五彩繽紛、一把把”等詞語在課文中的含義。初步體會比喻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2、能初步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體會秋天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其中,使學生透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這也是本片課文的教學重點。課文中那些藝術化的語言,學生難以理解,是教學上的難點。

二、緊扣重難點,說教法學法

對於孩子們來說,秋天的美景就在他們身邊,但他們卻比較缺乏對美的發現,教學中適當選擇能展現秋天美景的錄像、圖片等資源,讓學生髮現美、欣賞美、體驗美、學習美、運用美。並在形式多樣的訓練中促說、促讀、促練、促悟。

同時,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教給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將讀與寫巧妙結合起來。並透過讀、演、背等實踐方法,增強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三、以學定教,說過程

圍繞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爲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匯入,欣賞秋色

(二)梳理文脈,體會秋意

(三)品讀課文,感悟秋韻

(四)總結全文,昇華秋情。

在本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讓孩子們品味盎然的秋意。

開課伊始,我引入介紹秋天美景的短片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視聽享受中,匯入新課,此時板書課題:秋天的雨。

接着,讓學生自讀課文,識記生字新詞,相機指導“扇”的不同讀音:“扇子,扇哪扇哪”,重點指導書寫“爽”:先寫人,再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寫四個撇點。之後,我出每段的第一句描寫秋雨特點的句子,並使用課件展示出來。讓孩子們自由朗讀。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手一首歡樂的歌。”

教師相機小結:這是整篇文章縮寫成的一首小詩,是文章的線索。再讓學生配上優美的音樂讀讀小詩,教師相機板書關鍵詞:“鑰匙、顏色、氣味、聲音”,以達到理清文脈的目的。此時,融入學法指導,告訴學生:像這樣,把每段的意思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在教師動情而又富有啓發性的導語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一走進秋天的大門,一幅連續不斷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你是想先看看秋雨那繽紛的顏色,聞聞那香甜的氣味,還是想聽聽那動人的聲音呢?”此時,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意願,相機指導教學。這樣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品讀課文,感悟秋韻。

這部分的學習上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主要採用的是看一看、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的方式,不同的段落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秋天的色彩,文字非常優美,引導學生賞秋色時,抓住詞語“五彩繽紛”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詞語意思,再透過課件看看黃色的銀杏葉、紅色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各色的菊花和橙紅的橘子,讓學生深入體會,然後課件出示一組表示顏色多的詞,指導學生朗讀、記憶,積累語言。

這段文中出現了許多處生動的比喻句,三年級的孩子較難理解,如“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多美的句子呀!但學生很難一下子感受這種美,我透過多層次的教學,引導學生體驗。先出示銀杏葉和扇子圖片,讓學生將二者進行對比,體會它們的“相像”,然後出示銀杏葉往下飄落的動態畫面,引讀,讓學生體會“一把把”的含義。

“一片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兩片黃黃的葉子像兩把小扇子,滿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相信,精彩的動畫會讓抽象變直觀,讓孩子們在美的情景中將文字的理解化難爲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接着順勢讓學生理解其他的比喻句。然後讓學生仿寫這樣的句子,達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目的。最後,大家跟着動情的音樂齊讀第二自然段,練習背誦。這樣層層加深學生的體會,是語言的積累,更是情感的昇華。

品秋香時,首先展示一幅秋天水果圖,讓學生看着誘人圖畫,聽教師範讀第三自然段。並激發想象“你彷彿聞到了什麼好聞的氣味?”適時引導“假如你就在碩果累累的樹下,你想幹什麼呢?”這樣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體會被那香味勾住的感覺,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之中。

在學習第四段聽秋聲時,老師和學生共同演繹情境。老師扮成秋雨告訴大家冬天要來的消息,孩子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動植物演一演課文內容,體會動植物熱熱鬧鬧準備過冬的情景。再練習說話,“秋雨姑娘把冬天要來的消息及時地告訴了大家,你想對她說些什麼?”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在師生對話的情境中,進行口語表達訓練,抒發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並帶着這種心情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濃縮文字,說板書

在學完文章之後,藉助板書迴歸整體,總結全文。“秋天的雨像一把神奇的鑰匙,給我們開啟了秋天的大門,讓我們看到了五彩繽紛的顏色,聞到了香香甜甜的氣味,聽到了冬天要來的消息,給我們帶來了豐收和歡樂。”此時板書:豐收、歡樂。

這樣線索清晰、簡單明瞭的板書,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一目瞭然,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五、課後拓展,說作業

最後,課件出示一組秋景圖,配以輕柔的音樂,引導學生走出文字,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並佈置開放性的作業:

背一背:把秋天的美景永遠留在腦海裏

畫一畫:自己眼中的秋天

寫一些:自己感受到的秋天

這樣的作業背、畫、寫三者結合,能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

總之,教學中,我巧妙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中,在一個個鮮活的場景中,在讀讀、說說、寫寫中“品味盎然秋意”。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

這是一篇知識性漫筆,先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存習性,點明白它的生存年月及其祕密滅盡,表達了作者對恐龍的喜好和對大自然生態的關懷之情。

這篇課文是闡明文,闡明文是闡明事物的文章,其重要的表達方法便是闡明。本文運用多種闡明方法,不但條分縷析地先容了恐龍的相干知識,並且形象生動,光顯可感。因此,教學本篇課文,我會細緻文體特點,引導學生透過比力感知課文闡明事物的方法,造就學生閱讀闡明文的本領。

2、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本篇課文教3課時,第一課時瞭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及第一自然。第二課時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三課時學習第五、六自然段及複述課文。因爲我教學的是第二課時,所以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後練習題,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瞭解恐龍的類型及外形特點。

(3)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等說明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機械的說明事物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更讓人覺得描寫生動,形象可感,增強了說明文的藝術感染力,要讓學生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並爭取掌握這些方法。因此,我把第三個教學目標定爲難點。重點是第二個教學目標。

二、說教法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採用“教——扶——放”的方法進行教學。

第一步“教”:課文是怎樣形象地寫出恐龍的外形特點的?教學時,我先出示描寫雷龍的一組句子,透過比較,讓學生在讀、說、寫的活動中去充分感悟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並體會打比方、作比較的作用。

第二步“扶”:接着我出示描寫樑龍的一個句子。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第三步“放”:最後,我讓學生分小組自學描寫其它恐龍及其親戚的句子,讓學生深入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的教法正是體現出了這一理念。

三、說學法指導

三年級學生極少閱讀說明文,對於說明事物的方法不甚瞭解,但他們對恐龍有着極大的興趣,這對學習本文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教師引導好,學生就會很快地感知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瞭解恐龍的種類及外形特點。

學生在學習課文中,先透過比較教師出示的描寫雷龍的句子,在學習活動中感悟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並體會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的作用,瞭解雷龍的外形特點,然後舉一反三,運用瞭解雷龍的學習方法分小組探究其他恐龍及其親戚的外形特點,這就體現出了《課標》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前提測評

我設計了兩道題,第1題是認讀生字詞,第2題是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設計這兩道題有兩個目的:一是透過認讀詞語反饋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資訊。二是檢查學生對全篇課文是否有了整體把握,同時爲學習本課時的內容做好鋪墊。

(二)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讓學生按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①課文一共講了幾種恐龍及其親戚?請用橫線畫出它們的名稱。

②想想這些恐龍及其親戚有什麼特點,爲什麼取這樣的名。

停止讀後檢查讀書情況,我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恐龍的名稱。

這一步驟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了解恐龍的種類。

2、突出雷龍,啓發探究

①指名朗讀描寫雷龍的句子。

②雷龍的形態特點是什麼?請在句子中找一個詞來回答,並在下面畫波浪線。

③說說對“龐然大物”的理解。

④出示一組句子,讓學生比較。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a、讓學生比較讀,說說從哪些地方能看出雷龍是個龐然大物。(根據回答板書)

b、讓學生想象雷龍走動時發出的聲響,具體感受雷龍是龐然大物。

c、反覆朗讀,說說作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板書)運用這些說明方法有什麼好處。

3、出示描寫樑龍的句子,進一步引導探究

①說說樑龍的外形特點。

②說說作者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學生回答後,指名上黑板板書。

由於三年級學生理解、歸納能力還不是很強,一下子讓他們把恐龍的外形特點及說明方法寫出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以師生共學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恐龍的外形特點及感知說明方法。

4、用表格導讀其他內容

①把已有的板書畫成表格

②學生分小組探究,完成已發下的表格。

學生填完表格後,指名上黑板填。

(三)指導看圖,鞏固學習所得。

1、揭示話題

插圖上畫了幾隻恐龍?你認識幾種恐龍?怎樣識別它們?

2、學生自己觀察圖畫,對照課文,給圖中的恐龍寫上名稱。

3、指名上黑板給掛圖中的恐龍貼上名稱,並先容其特點。

這個關鍵的計劃意在深化明白,牢固學習所得。同時,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器重課文插圖,並養成細緻視察課文插圖的好風俗,可以大概促使學生掌握圖文聯合學習的要領。

(四)指名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五、說板書計劃

好的板書計劃,能資助學生質疑解難,活潑頭腦,加深對課文的瞭解和明白。我接納錶款式的板書,讓學生對恐龍及其親戚的種類、形狀特點和闡明要領一目明瞭。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尊敬的專家、評委們:

本節課的設計其來有二:一是結合我校的《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自讀自悟能力》,第二,本課位於第一單元,學生已經學過,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上一節“大閱讀課”上,而這正是符合課標要求,加強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在課內得法,課外受益。

說說教材: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國著名兒童作家金波爺爺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詩,文章語言優美,但蘊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韻深深吸引,越讀越喜歡,儘管知道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師執教過,自己的教學構思很難超越他們,但因喜歡還是選擇這篇課文作爲自己閱讀課的文字。

說說目標:

1.在讀中品詞品句,感受葉和樹的和諧美。

2.在讀後片段仿寫,體驗讀和寫的和諧美。

說說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課堂上除了讓學生美讀課文,還欣賞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類似的美文,透過朗讀體會到文章的美,努力實踐以學生的“美文朗讀”替換教師的“繁講冗析”,用師生間充滿靈性的朗讀、對話營造詩情新課堂,讓學生樂學願學。針對教材,針對目標,這堂課的教學我們從三個版塊推進:

版塊一:賞讀舊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認爲,語文課堂教學是離不開詩意的學習氛圍的,因此,開課伊始,我說:“同學們,金波爺爺最喜歡小朋友了,這一輩子爲我們寫了很多優美的詩歌,編寫了好多好多好聽的童話故事,其實,同學們也讀過金波爺爺的文章,就是我們學過的《做一片美的葉子》就讓我們再次來讚美這片美的葉子吧。”當金波畫面出現,當學生身置此景,話語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

接下來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圍繞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句子反覆品讀,用自己小小的心靈去感受文字背後深邃的意境。在這裏攫取一小片段與大家分享:

當學生找出這句話時,我透過課件展示葉在不同季節的不同形態,比如“肥美”、“嫩綠”、“飄零”,然後把文字的這段話變爲豎行,成爲了詩的格式。色彩鮮明的畫面、與書本不同的句型,都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喚起孩子們內心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版塊二:品讀新文,陶情冶性

當學生閱讀的慾望完全被調動起,我及時推薦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葉子》系列散文詩中的另一篇文章《綠葉》,讓孩子們運用剛纔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此時,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閱讀轉化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這個環節的末尾,當學生充分品讀後,在樹葉的片片繁茂中,我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班集體、學校、家鄉、祖國就是一棵美的大樹,就讓我們努力去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版塊三: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品讀完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能按照課文第一部分仿寫一段話,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仿寫中感受文字的美,體會文章的內涵。

說說自己的幾點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闡述的,是自己和學校同事在這半個月來研究這節課,在研究資訊技術如何有效地與學科整合的痛並快樂着的蟬蛻過程。

正如開始所說,文章語言優美,但蘊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如何讓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從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內涵,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內涵:1、“整合”中的“整”,有“調整”、“重整”、“整治”、“整改”等豐富內涵。2、“整合”的目的和意義不僅是爲了發揮資訊技術的工具功能,而是賦予了新的教育意義。3、透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整合”,是爲了更好地實現資訊技術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反思之前的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還是教師在牽引學生,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景中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探究。當初的設計意圖,就是想透過運用資訊技術營造詩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意韻,感悟文章的內涵,而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該如何將現代資訊技術整合與優化課堂教學相結合。

於是,有了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這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