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3.37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家》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透過用學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體會爲什麼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透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說話和表演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將本課分兩教時進行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運用“什麼是什麼的家”的句式說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透過本課的學習,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說學生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說課稿《家》: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於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一個字或詞一讀的現象。

三、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方法上,因爲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爲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培養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

1、“三爲主”原則,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線。

2、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

3、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之間要團結友愛。

4、課內外聯繫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詩歌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發散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四、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五、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六、爲什麼這樣教

1、這樣教既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了合作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互幫互學,從而加強了學生間的學習資訊交流,使學生由學習上的競爭對手變成了互助協作的學習夥伴。

2、這樣教落實了以讀爲住,聽、說、演爲副線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讀,讀出感覺來,也可以加上一些動作,其餘同學認真聽並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培養了學生聽、說、讀、演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5課——生:家

(1)請小朋友張大小眼睛仔細看老師一筆一畫把字寫好了。

(2)指名讀課題A、B齊讀

2、讀詞

(1)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這一課的詞語。(出示詞語)

(2)開火車讀,看看哪一列火車開的又快有穩。(相機正音)

(3)齊讀。

過渡:詞語讀好了,那課文能不能讀好呢?(能)那老師要考考大家了。

(二)學習第一句話

師:你們瞧,藍天是——生:白雲的家

1、練習說話,指導讀詞

(1)這個字誰來讀一讀雲

(2)詞連讀誰會?白雲

(3)你平時見過什麼樣的白雲?(龍、棉花、小鳥、牛)相機指導朗讀,評價

(4)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詞語讀一讀。

2、指導讀句子

(1)這句話連起來誰會讀?(指名讀,相機評價)

(2)齊讀。

(三)學習第二句話

師:瞧,樹林是——生:小鳥的家

1、指名讀:這一行誰願意讀?(指名讀)

2、齊讀全班一起來讀一讀

(四)學習第三句

師:我們一起到小河邊去看一看,鳥兒們都在幹什麼呀?它們都在做什麼?

1、指名說:游來游去

2、遊的怎麼樣?(指名說)是啊,這條魚還衝着我們笑呢,你來給我們讀一讀。

3、他們還在做什麼啊?(吐泡泡)指名讀

4、齊讀:全班一起試試看。

過渡:很好,下面老師讓大家看一個神奇的景象,你們看。

(五)學習第四句話

1、你們想到了詩中的哪一句話?(指名說:泥土是種子的家)

2、這個詞誰來領大家讀?(泥土)

3、小種子睡在地底下是泥土給了他營養,給了他溫暖,春天它纔可以發芽,長葉呢!

4、指名讀,評價。

5、齊讀:全班一起來。

過渡:剛纔我們學的這四行它們是完整的一句話,你們能把它連起來讀好嗎?(能)那我們自己可以試試看,可以做一些動作。

(六)表演

1、自由練習;(大家練的真不錯,誰願意一邊作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

2、指名錶演讀;

3、齊讀:起立,邊做動作。

過渡:我們小朋友共同的家是哪裏呢?

(七)學習第五句

1、生齊讀最後一句話。

2、是啊,我們的祖國是中華民族共和國,它像一隻昂首挺立的大公雞,又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同學們就是朵朵鮮花,在花園裏幸福的成長,我們一起再把最後一句話讀一讀。

(八)總結

1、這一篇課文同學們已經學完了,你能完整的把它讀好嗎?給你們練習一下。(指名讀)

2、誰願意一邊做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相機評價)

3、齊讀。

(九)延伸

1、這首詩彷彿就是我們同學們心中流淌出來的歌,剛纔我們瞭解到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那麼你們還知道什麼是誰的家呢?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2、交流

3、大家真愛動腦筋,老師也寫了幾句變成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十)佈置作業

老師請小朋友把我們剛纔在課上說的詩句抽幾句變成我們自己作的詩。寫在我們的拼音小日記上,題目就叫《家》。

(十一)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白、雲。

2、指名讀準字音、組詞。

3、學生自學筆順。

4、做小老師說說如何寫好這兩個字。

5、師範寫,生描紅。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 教材分析

《小海星快回家》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詩歌,描寫了一隻可愛的小海星傍晚還在沙灘上玩耍,海風提醒他快回家的事。整首詩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優美而富有動感色彩的想象,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使他們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

(二) 學情分析

海星是一種可愛的海洋生物,孩子們十分喜愛,因此會對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低年級學生能記、願讀、肯說、會想、敢問,因此,本課的設計依然以自主識字、合作學習爲主,由老師引導學生朗讀感悟,並輔以遊戲設計使學生有深刻的體會。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識,並初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投入。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本課11個生字,正確書寫“風”、“沙”;重點理解、積累5個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讀正確課文,小組合作派小組代表讀正確課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學習生字,羣策羣力。在老師引導的基礎上,體會感悟兒歌中角色的不同情感,使學生讀懂、讀好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朗讀、表演等方式,體會母愛。

(四) 教法

在識字教學上,本課我主要鼓勵學生運用多元化的方法去識字,透過分組教學這一小班化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促進組員間團結協作、相互激勵、彼此幫助、默契配合,從而使課堂教學氣氛更活躍、更濃厚。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根據生字的音、形、義等特點,找好辦法識記生字,老師則重在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從而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參與小組合作,並在學習中體會識字的樂趣。

本課的閱讀教學,我主要透過學生在聽懂、讀對的基礎上,透過老師自身的棉部表情、肢體語言、語言感染的方法來由淺入深地指導學生進入到兒歌中去,使更多的學生能真正地讀懂課文、讀好課文,即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朗讀的愉悅,並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在寫字教學是,我主要也是透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反客爲主,更好的教會孩子寫字時的筆順和寫在田字格中時的位置,並時刻注意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五)分組教學的學法與實施計劃

在分組學習時,旨在形成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提倡在合作中競爭,即變個人競爭爲小組合作競爭。爲了達到集體優勝的目的,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動腦,參加討論,貢獻自己的智慧,爲本組的成功盡最大的努力。這既給了學生機會和權利,同時也賦予了義務和責任,並能激發起學生表達的慾望,使學生的學習更主動。因此,在教學中,我在3個地方重點凸顯了小班分組教學,第一處是整體感知部分,小組自由讀,組長派學生代表朗讀,一方面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去讀兒歌,另一方面使學生的表現欲充分地得以張揚,並使小組與小組間的競爭成爲學生學習的動力。第二處是學習繩子部分。這一處也是小組學習氛圍達到高潮的部分,此處,老師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授者,而是一個指揮者,相反,每個組的組長卻成了“小老師”,由他們來控制、組織小組進行學習,此時,他們的學習就好比是一個“智慧集中營”每個成員都在組長的帶領下拼讀詞語,然後在組長的組織下積極討論、羣策羣力,透過對生字的音、形、義的分析,每組分別得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加一加”的識字辦法,對生字“風”拼度時的注意點等,他們每個人都化個人的智慧爲集體的智慧,爲自己小組的成功盡最大的努力。第三處的設計在“拓展延伸”部分。這一部分由組長組織自己的小組分角色表演小海星迴家後,它和媽媽間的對話,目的在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快樂的教學氣氛。學習是艱苦的,但是教學過程未必就是那麼嚴肅,尤其是一年級學生,完全可以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追求新知、抒發情感,在活潑愉悅的氛圍中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創造力。而透過角色扮演這一方式可使教室成爲孩子的樂園,並進一步使孩子體會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濃濃的愛,充分體現小班化教學所營造的“生動”、“活潑”、“快樂”。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上,我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爲主,老師的引導、啓發、點撥爲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習的舞臺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課堂成爲學習的樂園。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3

說教材

《在家裏》這一課是人教版第一冊識字1第3課的內容。本課有一幅畫,一組有關家庭陳設和用品的詞語和一篇課文。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爸爸媽媽吃水果,家庭充滿溫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

教學目標

本課目標:

1、認識14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筆畫和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會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本節課的目標:

1、認識前面詞語中的8個生字,

2、會用紅紅家裏有……有……還有……來說話,

3、會寫一個生字

基本理念

德國有一位學者有這樣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的湯中,你在享用佳餚的同時早將15克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之境界,莫過於鹽入湯中。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被吸收;同樣知識也需要滲入到課堂的每個環節中。尤其在一年級的起始階段,認字更是一個重要內容,必須溶解在課堂中的每一步。

說教學、學法

1、願意表現自己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在一開始,我就設了一個簡單的謎語和一個難的謎語,簡單的謎語是爲了滿足孩子的表現欲,讓孩子覺得學習並不是那麼困難接着一個難的謎語讓孩子都猜不出來,然後我告訴他們在本課的教學中有答案,這時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2、培養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課中紅紅的家裏有……有……還有……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始激情情始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交流的一種最直接的對話。而課始激情能否激發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一個開頭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個學生的每一分鐘都需要營養,爲師的必須悉心澆灌。

我在一開始安排了一個趣味引入課題這個環節中用了兩個謎語,先出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讓學生都爲自己能猜出謎底而沾沾自喜時,再用老大天天演戲,老二每天作文,老三千里傳聲,老四送來光明。這雖然只有短短几句話,卻包含了4個謎語。一年級的孩子本身就喜歡猜謎,而且這個謎語的形式對他們來說又很新奇,不象一般的四句話只猜一個謎底,同時這裏面也包含了報、紙、燈、電、視5個生字寶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堂,進入了學習的環境。接着是結合謎面初步識字。這是第一個環節的延續,利用第一步所營造的興奮狀態進入到對生字的學習,這應該說是對識字這碗湯的淺嘗。

二、課中創情境悟字形。

撥動課堂琴絃的往往是在課中,一堂課的精彩之處莫過於吹皺一池春水,使之流動起來,活潑起來。我們課堂的氣氛就如同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動,使之活潑起來,爲師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倆!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創設了一個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讓學生看圖來說說紅紅的家裏有哪些東西,說的時候還不能隨便說,必須用上句型:紅紅的家裏有……有……還有……在說的過程中肯定會提到沙發、報紙、檯燈等物品,這時再引出三個重點要認識的偏旁火三點水和提手旁,同時說字形,記字形,如火字偏旁,我們可以說,他把腿一縮,多有禮貌!然後再將生字放到詞語裏再認,採用小組讀、同桌讀、自由讀、個別讀等形式加以正音,確保面向全體學生。最後將課件中的物品變成不帶拼音的生字再進行認讀,就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習以爲常的事物來鼓勵學生,催發課堂的生命。這個環節就是對認字這碗湯的享用。

三、課終遊戲記生字。

如果說,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橋樑的話,那麼老師對學生課後和教學鞏固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抓住課終時機,滲透識字方法,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舉和願望。

一節課40分鐘,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那麼是讓最後的幾分鐘就在嘈雜聲中結束嗎?回答當然是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向這最後的幾分鐘再要效率。這時遊戲是個好方法,如搶氣球。當屏幕上出現一個個往上飄的氣球時,學生會顯得特別興奮,這時可以讓學生自由讀,也可以集體讀,個別讀,既鍛鍊了反應能力,又是對生字的鞏固;也可以讓學生給生字再找朋友,這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運用。

最後一個環節是生字的書寫。先學習筆畫點的書寫。起筆輕輕,落筆重。本課的生字比較簡單,下這個字寫的時候就要注意一下它的筆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這些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說,然後再寫,再評,互相促進。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4

【說教材】《在家裏》是人教版第一冊識字1第3課的內容。本課有一幅畫,一組有閉家庭陳設和用品的詞語和一篇課文。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爸爸媽媽吃水果,家庭充滿溫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

【教學目標】

本課目標:

1、認識14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筆畫“”和偏旁“ ”,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會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本節課的目標:

1、認識前面詞語中的8個生字,

2、會用“白白家裏有……有……還有……”來說話,

3、會寫一個生字“下”

【基本理念】

德邦有一位學者有這樣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的湯中,你在享用佳餚的同時早將15克全部吸收了。因此我想教育之境界,莫過於鹽入湯中。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被吸收;同樣知識也需要滲入到課堂的每個環節中。尤其在一年級的起始階段,認字更是一個重要內容,必須溶解在課堂中的每一步。

【說教學、學法】

1、願意表現自己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在一開始,我就設了一個簡單的謎語和一個難的謎語,簡單的謎語是爲了滿足孩子的表現欲,讓孩子覺得學習並不是那麼困難接着一個難的謎語讓孩子都猜不出來,然先我通知他們在本課的教學中有答案,這時孩子的獵奇心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2、培養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課中“白白的家裏有……有……還有……”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進程】

一、課始激情情始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交流的一種最直接的對話。而課始激情能否激發是一堂課成敗的閉鍵。一個開頭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個學生的每一分鐘都需要“營養”,爲師的必須悉心“澆灌”。我在一開始安排了一個“趣味引入課題”這個環節中用了兩個謎語,先出“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烏葡萄”,讓學生都爲自己能猜出謎底而沾沾自喜時,再用 “老大天天演戲,老二每天作文,老三千里傳聲,老四送來黑暗。”這雖然只有短短几句話,卻包含了4個謎語。一年級的孩子本身就喜歡猜謎,而且這個謎語的形式對他們來說又很新奇,不象一般的四句話只猜一個謎底,同時這裏面也包含了“報、紙、燈、電、視”5個生字寶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堂,進入了學習的環境。接着是結開謎面初步識字。這是第一個環節的延續,利用第一步所營造的興奮狀態進入到對生字的學習,這應當說是對識字這碗湯的淺嘗。

二、課中創情境悟字形。

撥動課堂琴絃的往往是在課中,一堂課的精彩之處莫過於吹皺一池春水,使之流動起來,活潑起來。我們課堂的氣氛就如同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動,使之活潑起來,爲師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倆”!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創設了一個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讓學生看圖來說說白白的家裏有哪些東西,說的時候還不能隨便說,必須用上句型:“白白的家裏有……有……還有……”在說的進程中肯定會提到“沙發”、報紙”、“檯燈”等物品,這時再引出三個重點要認識的偏旁“火”三點水和提手旁,同時說字形,記字形,如“火”字偏旁,我們可以說,他把腿一縮,多有禮貌!然先再將生字放到詞語裏再認,採用“小組讀”、“同桌讀”、“自由讀”、“一般讀”等形式加以正音,確保面向全體學生。最先將課件中的物品變成不帶拼音的生字再進行認讀,就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習以爲常的事物來飽勵學生,催發課堂的生命。這個環節就是對認字這碗湯的享用。

三、課終遊戲記生字。

如果說,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橋樑的話,那麼老師對學生課先和教學穩固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抓住課終時機,滲透識字方法,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舉和願望。一節課40分鐘,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那麼是讓最先的幾分鐘就在嘈雜聲中結束嗎?回答當然是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向這最先的幾分鐘再要效率。這時遊戲是個好方法,如“搶氣球”。當屏幕上出現一個個往上飄的氣球時,學生會顯得特別興奮,這時可以讓學生自由讀,也可以集體讀,一般讀,既鍛鍊了反應能力,又是對生字的穩固;也可以讓學生給生字再找朋友,這是新舊知識的結開運用。最先一個環節是生字的書寫。先學習筆畫點的書寫。起筆輕輕,落筆重。本課的生字比較簡單,“下”這個字寫的時候就要注意一下它的筆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這些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說,然先再寫,再評,相互促進。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家》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詩。透過對許許多多幸福家庭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家的讚美與熱愛之情。 這首兒童詩就是以“家”爲題,從比喻的角度寫“家”,目的就是透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比喻,讓學生體會爲什麼說“祖國就是我的家”,培養兒童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全詩共六行兩句,分兩層。第一層(1~4行),點明藍天、樹林、小河、泥土,分別是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第二層(5~6行),點明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祖國是兒童的家。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抓住兒童詩的特點,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努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啓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一是讓學生了解動物和人一樣,都有自己的家,在家裏有親人的關愛,家是溫暖的、幸福的;二是透過語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感受親情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這一階段的學生已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漢語拼音,能夠藉助漢語拼音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喜歡閱讀富有兒童情趣的文章,能夠感興趣的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並能用口頭或圖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人和動物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溫暖的、幸福的,從而激發學生愛家、愛祖國的感情。。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繼續學習用聽讀識字的方法認識本課10個生字。

其中,鞏固學習聽讀識字的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詩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詩句的難點。

四、設計理念:

主體性教學理論。從教學角度來看,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情境,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不斷創造新的自我。我們應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即“以人爲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要注重興趣的培養、情感的激發、語言的感悟積累、學習方法的習得、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

五、教學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談話的方式導人,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讓學生談自己的家在哪兒?和在自己家裏覺得幸福嗎?從而揭示課題並板書課題:家。這時我用形義聯想法,把“家”字拆解編成歌謠,邊說邊寫“家”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學生對字形的注意。因爲在書寫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意會了“家”字的形義。

接着,我以簡筆畫的方式出示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圖讓學生認一認。一方面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以圖爲憑藉認識相應的四個詞,並順利過渡到聽讀課文。

(二)指導聽讀課文:

1、看着大屏幕,聽錄音讀

2、用手指着書,跟着錄音讀。從而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位置。

3、用筆指書,自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向同學尋求幫助。

4、檢查,指名讀,引導學生評價

5、小老師帶讀,利用學生之間識字量的差異,讓識字量大的學生當小老師,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6、同桌合作,相互讀。因爲,這是初入學兒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

7、師生接讀,這是幫助學生記憶熟悉語言的一種方法,有助於兒歌的整體輸入。

8、全班齊讀

9、分組比賽讀

10、達到熟練背誦

總之,透過以上多種形式,大面積,分層次的聽讀活動,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對兒歌的整體記憶,發展兒童了的語言;同時,利用無意記憶對識字的作用,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教學生字詞:

1、縮小語境,提出詞語。

2、再從詞中抽出生字。

3、靈活運用生字卡片,透過“放鞭炮”、“開火車”、“小兔子回家”等多種遊戲活動,使單個生字反覆多次,不斷與學生見面,激發學生興趣,動靜結合,最終達到準確快速認讀的程度。

(四)迴歸課文,精讀理解:

1、老師範讀,調動學生積極性:猜一猜,怎樣才能讀好?

2、利用孩子喜歡的動畫,交給學生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的清晰具體的形象“藍天萬里,白雲朵朵;樹林裏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遊玩;小小的種子破土而出,長出嫩芽……”從而進一步悟出“家”的內涵——溫馨、快樂,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同時,教師適時的評價點撥給了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透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

3、突破難點,學習最後兩行。透過認識祖國的地圖,教讀祖國的名字和欣賞祖國的風景圖片等方式,學生情感得到了薰陶,入情入境,從而達到與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鳴。

(五)總結,結束:

透過思考:田字格是誰的家?很自然地引出下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了課的完整性。最後,我鼓勵學生課後畫出自己所找的家,並繼續創編兒歌,從而將課堂延伸至課外,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繼續保持,並促進了學生間,學生和家長間的交流、溝通。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文具的家》這篇課文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透過一個小朋友找不到鉛筆、橡皮時媽媽與他的對話以及後來他的改變,滲透着對於孩子們要愛護文具的'主題思想的教育。課後設了兩道題,第一道是要求學生朗讀課文,課件能讓學生通順流利的朗讀課文必然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第二題是讀一讀,記一記,出示了“新”“些”等四個字組成的不同的詞語,意在培養學生透過同一個字組成不同詞語的詞語積累的觀念和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3個生字,認真學會7個生字,並端正、整潔地書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有意識的透過一字多詞的方式積累詞語。

3.瞭解課文內容,逐步培養孩子養成愛護學習用具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認讀13個生字,認真學會7個生字,並端正、整潔地書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有意識的透過一字多詞的方式積累詞語。

3.指導學生把對課文的感悟轉化爲自己日常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法

1.生字認讀時多采用遊戲的方式,如:開火車認讀、小老師領讀、我是小小神槍手等,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產生學習的慾望和積極性。

2.朗讀課文時,可採用自讀認字、同桌對讀相互幫扶、師生對讀掌握語氣、指名朗讀檢驗效果等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疏通自己朗讀時的各種阻礙,以達到通順流利朗讀的目的。

3.生詞積累時用一字組詞開花的方式,讓學生愛上組詞和積累。

五、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聯繫學生生活,激發閱讀願望。

1.展示學生丟棄的文具,引發思考:這麼好的文具,怎麼被我們丟掉了?文具們可傷心了!它們都要離開你們找貝貝去了。你們想不想留下它們哪?

2.快去找小貝貝商量商量吧。

(二)板書課題,隨文認讀生字:文具。

你有什麼辦法記住“具”?提示:

1.“具”裏面是三橫。

2.可以組成很多詞,比如:傢俱、道具、刀具、玩具……

“文”這個字我們天天都能和它見面,你知道我們能在哪見到它嗎?(語文書上)那這個字還能組成哪些詞呢?(文明、文化、文學)

看看這個字由幾筆組成?——教書寫。

(隨文識字、隨認隨寫)

(三)給足朗讀時間,讀準生字字音。

1.藉助拼音讀課文,畫下生字新詞反覆朗讀。要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互相幫助對方讀準字音。

3.遊戲——我是小小神槍手(將生詞寫在氣球上,讓學以射擊遊戲的方式來記住生字生詞的讀音)

(四)反覆閱讀實踐,讀通課文內容。

1.自由讀文,邊標自然段序號邊把遇到困難的語句畫下來。

2.同桌互助,幫助對方把課文讀通順。如果兩人都讀不好,示意老師指導。

3.讀文,師生評議:能否做到了正確、流利。

4.師範讀課文,學生並聽邊認讀生字。

(五)整體閱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2.你有什麼想和大家談的問題嗎?

(六)聯繫實際質疑,引發深層探究。

1.鉛筆,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過這樣的問題嗎?你想過爲什麼嗎?(聯繫生活實際,將文字中的內容遷移的現實生活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與思考。)

2.讀文,從哪些詞語中你能體會到貝貝像媽媽愛她一樣,愛着她的小夥伴們?

3.再次探究讀文:怎樣才能做到不丟文具呢?(小組討論)

4.鼓勵學生互動,結合課文或實際談自己的想法。

(七)選擇性閱讀、激發學生讀書興趣。

1.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背積累。

2.賽讀、賽背。

(八)總結學習收穫,佈置作業。

1.端正工整書寫本課要求會寫的七個會寫字。

2.讀一讀,記一記。(養成學採集並積累的好習慣)

(九)板書設計

文具的家

鉛筆 橡皮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上的是一年級的語文課《家》。在本節課中,我是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教育公平的。

一、實踐教育公平從自身做起。

上課時,我用我的眼神、微笑、手勢、語言、給每個學生以自信,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是平等地對待他們。同時,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外地學生的發展,給他們鼓勵,使他們能自信地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實踐教育公平從課堂點滴做起。

1.課文細節處體現公平。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祖國是我們的家,設計時,我從家庭到班級,到學校,到張家港一個城市,直至祖國,讓學生理解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家,潛意識地滲透到,不管是外地生還是本地生,無論是在班級這個家,還是在學校、張家港、祖國這個家裏,都是平等的,都是家中的一員,都是家裏一朵最美的花。

2.學習習慣的培養上給予公平。

在學習習慣方面,外地學生與本地學生在傾聽他人的習慣、書寫的習慣,質疑表達的習慣等存在差異,爲了使外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本地學生走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在課堂上總是有意識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初讀課文時讓學生擺好優美的姿勢,寫字時透過做手指操,暗示學生馬上要練字,養成提筆就是練字的好習慣。

3.課堂上給予平等的參與機會。

首先,我給學生平等的說話機會。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家,說說白雲在藍天上幹什麼?小鳥在樹林裏幹什麼?都能做到全班參與。

其次,我給學生平等的朗讀的機會。不管是讀詞、讀句、還是讀課文,外地學生和本地學生一樣,都能享受到多次朗讀的機會。

再次,我給學生平等的表演的機會。如:全班分成四小組扮演白雲,小鳥,魚兒,種子朗讀寫自己的話,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角色任務;又如:讓全班同學扮演種子表演發芽,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小種子,這本身就是一種平等狀態下的體現。

4.教學用語的公平

爲了避免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不當造成的不公平,造成一部分外地學生自卑的心理,我在課堂上處處對他們用一些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如:你的家真美呀,你把它的名字叫得這樣美,他們可喜歡你了,即使遇到讀得不是特別好的學生,我總是透過委婉的話語:如果你能把它讀得怎樣,那將會更美,從而使他們的身心能健康能夠成長。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 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地3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六行兩句,課本配有兩幅插圖,透過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本課的安排,分爲兩個課時來完成,現將《家》一課第二課時擬定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會讀《家》這首詩。

(2)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並結合圖理解字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詩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詩句的難點,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四、說學情

學生經過幾個月的語文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過透過觀察、思考、聯繫生活,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五、說教法

這節課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簡筆畫、遊戲、教學掛圖等手段,爲學生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採用“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讀、主動、自覺地爲解決問題而讀,如透過同桌讀、男女生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等形式,讓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有利於降低學生理解詩句的難度,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說學法

因爲教是爲了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爲了不教,爲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本節課“讀”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本課詩句優美,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主要讓學生透過誦讀,結合平時生活中的觀察,激趣生情,讀出親切的感受,在讀後兩行時,要讓學生帶着在祖國的哺育下多麼幸福的感情,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七、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分爲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先用簡筆畫畫出一間房子,然後提問學生,這是什麼呀?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出:家。讓學生說說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家?讓學生透過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2、細細體會,美讀欣賞。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透過朗讀,讓學生結合觀察圖,在讀中體會詩句的意思,把你認爲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理解,試着讓學生把一句話換成別的說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後進行討論,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受,師相機出示全詩,讓學生進一步透過觀察,比較他們之間的聯繫,能過很好地突破重點,理解難點。

3、遊戲複習,擴展訓練。

(1)做找朋友遊戲。指名幾個同學分別帶上不同的頭飾找出相對應的家。透過遊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同步的發展。

(2)擴展練習,除書上介紹的這些以外,你還知道(什麼)是(誰)的家?讓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表,最後集中訂正。

(3)小結(由學生完成)

八、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簡練精巧,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複述課文,本板書又是一個從讀到說的轉變,同時爲學生說話、寫話提供了提綱。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 說教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人教版第二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韻文體裁形式描寫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小畫家們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他們不同——正在冬眠呢!課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種動物爪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位於第一冊教材的第七單元,它在這冊教材中起着總結和提高的作用。 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且都是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特別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於是,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以“學生的主體性原則”這一教學理論爲指導思想,每一個層次都注意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蟲 目”;(2)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2 、情感性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思想感情。

3、 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 、精讀 、有感情地朗讀 、表演讀爲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自身的朗讀能力。

重點與難點

本文采用擬人 、比喻的手法介紹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特點,生動有趣,因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內容就成爲本課重點,瞭解青蛙冬眠的習性是本課的難點。

二 說教法

因爲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依據教材特點,擬訂以下教學方法。1 創設情境法 。透過課件創設美麗的雪景圖,以及教師豐富的表情 、動作等,爲學生創設美妙的情境,使學生醉於境中,開心學語文。2 以讀代講法。新課標強調,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還給學生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因此,教學中,我不越俎代庖,多讀精講,以讀代講,使學生在讀中獲得個性話的情感體驗,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培養語感。

三 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爲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運用讀書入境法、合作探究法和聯繫生活法等進行學習。

1、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的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在學習《雪地裏的小畫家》過程中,我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表演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等。

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2、合作探究法。新課標倡導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小畫家們怎樣作畫?”等等。在講到動物冬眠習慣這環節時,讓學習小組合作問答句式進行創編等。

3、聯繫生活法

語文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正如美國某位教育家所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堂上,我積極引導他們把學習語言的觸角伸向課外,給他們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如:“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冬眠的特點?”學生興趣很高,一下說出了“蛇、狗熊、刺蝟”等等很多動物。再此基礎上進行問答句式的創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師匯入:咱們班小朋友個個都是畫畫能手,說說你們會畫些什麼?你們會畫這麼多畫,太棒了!現在有一羣小畫家,不用顏料不用筆卻能畫出畫,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嗎?如此設定懸念,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慾望。隨後師揭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齊讀課題之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讀課文,畫出生字,要求學生藉助拼音把音讀準,之後讓學生認識生字,可採用自由讀、學習小組讀、班上交流等多種形式,使生字在課堂多次利復現,讓學生迅速記住生字。

三、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可按以下流程組織初讀課文:同桌一起讀——指名讀,讀完評議——小組賽讀——師生合作讀。

四、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激情範讀,引生入境。課件演示雪地背景圖,師激情範讀一、二句,學生學學文中小動物,讀出小動物來到雪地中的歡快心情。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鼓勵學生質疑解疑,重點引導學生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1)小畫家們畫了什麼?怎麼畫?

(2)它們畫的畫爲什麼不一樣?

(3)青蛙爲什麼不參加?哪些動物也要冬眠?

(4)仿照書上問答句式,進行問答句式創編訓練

(如:狗熊爲什麼不參加?它在洞裏睡着啦!)

4、形式多樣,感情朗讀

透過師範讀,生帶動物卡片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讀。

五 拓展思維

演示課件:老虎等動物雪地作畫

引導學生談話:雪地裏又來了一羣小畫家,他們畫出來的畫會是什麼樣的呢?先小組內說一說,再動筆畫一畫。

六 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精華的體現,具有深刻的啓發性。本堂課,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雪地裏的小畫家

  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青蛙

  竹葉圖 梅花圖 楓葉圖 月牙圖 冬眠圖

《家》一年級語文說課稿10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優美的兒歌。文字既排列整齊又錯落有致,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是教材中不多見的一篇美文。文字不多,現將全文摘錄如下:“下雪啦,下雪啦!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青蛙爲什麼沒參加?它在洞裏睡着啦!”本課的教學要求是: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馬、小雞、小鴨、小狗這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二課時着重完成二、三兩個教學要求,並且鞏固所學生字。課文的第三句是本課的重點,講雪地裏來了哪幾個小畫家,以及他們都畫了些什麼畫,也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而本課的教學難點也就是爲什麼小雞畫的是竹葉,小狗畫的是梅花,小鴨畫的是楓葉,小馬畫的是月牙。

胡克芙、呂敬先兩位先生在《小學教學簡論》中說:“我們把教師的教學職能,按其本質屬性理解爲三件事:一是以全面發展的、科學的教育理想爲方向,解放學生的自覺的能動性;二是培育學生的自覺的能動性;三是促進學生自覺地、能動地全面發展。”從這段精闢的論述中可以看到,施教和受教的理論結合點就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終結點都應放在這個“主觀能動性”上。改變學生僅僅作爲“教學過程被動體”的狀況,讓學生在作爲受教育的客體的同時,又成爲自我教育的主體,增強主人意識,使教學變成師生共同的“創作”,這已成爲現代教育的準則之一,即“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是將近學期結束時講授。學生透過一學期的拼音、字、詞及部分課文的學習、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又出於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且都是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特別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這些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原則”這一教學理論可以在這篇課文中實施,並且得到充分地體現,取得較好的效果。於是,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以這一教學理論爲指導思想,每一個層次都注意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前準備四張小卡片,卡片上畫着竹葉、楓葉、梅花和月牙。另外再準備一幅與課文內容相對應的掛圖。教學時第一步是匯入新課。師問:“小朋友,你們見過下雪嗎?下雪的時候,你見到了哪些景色?”這裏讓學生充分表達大腦中所儲存的資訊,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雪景。既培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同時又誘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接着追問:“下雪時,你們高興嗎?爲什麼?”這一問題的出現,課堂氣氛一下子將被激活起來,學生的思緒立刻被拉到雪地裏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那熱鬧非凡的世界裏。接着指導朗讀課文第一句。師說:“小朋友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開啟門一看,外面下了好大的雪,這時你一定會高興地叫起來喊爸爸媽媽來看,你會怎麼喊呀?”待學生模擬喊話後,出示課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讓學生齊讀。然後過渡到講解課文第三句,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部分。首先出示掛圖說:“不僅僅我們小朋友喜歡下雪,你看,雪地裏來了一羣小動物,它們也喜歡下雪,它們是誰呀?你會用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嗎?”出示句式:①雪地裏有()()()和()。②()()()和()來到雪地裏。學生觀察圖用給定的句式說話。說完之後,教師範讀課文第三句,讓學生思考這些小動物到雪地裏來幹什麼。接着出示課文第三句讓學生自由讀這一句。師提問:“小動物們畫了什麼呀?”學生回答時教師板書:“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在板書時複習鞏固生字詞。還有“小馬畫月牙”沒有板書,這個留給學生在黑板上完成,讓學生自己把板書補完。然後指導朗讀這一句。這一句是個排比句,讀排比句要指導學生讀得抑揚頓挫,但“抑揚頓挫”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我準備透過手腕的擡、壓進行暗示,以幫助學生提高感情朗讀的水平。指導了朗讀,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四張畫有竹葉、楓葉、梅花、月牙的卡片。讓學生把這些圖片貼在相應的板書下,當學生把圖片貼準確了,則重難點已解決了一半了。接着很自然地過渡到了課文第四句的講解,教師可以問:“小朋友,平時我們畫畫是用什麼工具的呀?”學生會回答:“顏料和筆”。接着再問:“可是小動物們有沒有用這些作畫的工具呢?”同時出示課文第四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問學生:“從這句話中你知道它們是用什麼來作畫的?”然後指導朗讀。教師可以充滿感情地說:“小動物們可真有本領,它們靠自己的小腳就能作畫,多神氣呀!讀這一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呀?”透過這樣的提示和感染,學生一定能夠用驕傲的語氣充滿激情地讀好這句話。接着教師語氣一轉故作神祕地說:“老師有一個想法,我想請小雞、小鴨、小馬和小狗都來畫竹葉,你們說行嗎?爲什麼呀?”讓學生討論討論。學生會說:“小動物的腳印有不同的特點。”那就順水推舟讓學生到講臺上來指着黑板上的圖說:“()的腳印像()。”學生講完後,教師作一個小結:“老師明白了,小動物們的腳印不一樣,所以它們用小腳畫出來的畫就不可能一樣啦!”至此,本課的難點已經解決。由於教師採取了“難點易講”的方法,學生理解起來當然也就容易多了,而且會深刻一些。因爲我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爲了能夠突出重難點的講解,採取了“變序”的教學法。先拎出了課文的重點部分直接切入,所以故意遺漏了課文的第二句“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這也是一個點題之句。接下來就講解這一句。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講什麼是畫家;再講什麼是小畫家;最後問:“它們是在哪裏作畫的呀?”讓學生知道爲什麼稱小動物們爲“雪地裏的小畫家”。講到這兒,課文第一部分的教學已經完成。由於低年級孩子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所以在這兒可以安排一個課中操。

在學生蹦蹦跳跳做完課中操後,引出課文的第二部分。教師說:“小動物們把畫畫好後在欣賞自己的作品呢!它們說着笑着,忽然發現少了一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是誰呀?”出示句子“青蛙爲什麼沒參加?”然後指導問句的朗讀。接着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圖說說青蛙在幹什麼。學生會回答“青蛙在睡覺”。這時師故意問:“它是不是在偷懶,睡懶覺故意不來呀?”這個問題讓部分知識面較廣的學生來回答,讓他們來介紹有關“冬眠”的知識。既體現了主體性原則,同時對其他不瞭解這一知識的孩子又是一個促動,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待學生答出後,教師板書“青蛙冬眠”。接着出示課文最後一句,指導朗讀。“青蛙睡得真香呀!小朋友我們一起輕輕讀課文最後一句,可別把青蛙吵醒啦!”“它在洞裏睡着啦!”可讓學生做一個睡覺的動作,激發他們把內心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學生一定會朗讀得極富情趣,非常可愛。講到這裏可以進行課堂延伸,讓學生了解一下其它冬眠的動物。最後總結課文。

說到這裏,不難發現,《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二課時的教學特色不僅僅是以學生主體性原則爲教學思想,同時還是以朗讀中理解主線進行講解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而低年級語文教學則以朗讀爲主。朗讀的最高境界即爲感情朗讀。感情朗讀是以理解課文爲基礎進行的,使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同時感情朗讀又反作用於課文的理解,當學生能夠把本來毫無生氣的文字元號透過朗讀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則說明已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調。感情朗讀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應當從低年級孩子抓起。但是由於低年級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故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較差,所以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困難較大。而《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二課時中的指導朗讀則顯得比較自然有些特色。我採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徵的方法進行指導。

一、生活經驗的遷移。就是把學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經驗遷移到我們所要指導的文字上來。我在指導課文第一句的朗讀時就採用了這樣的方法。課文的第一句運用了反覆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讀這個句子應該前一個短句語音稍低,後一個則高一些,方能表現激動喜悅之情。句子未出示時,我就先問:“小朋友,當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開啟門一看,發現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場大雪,是不是開心得想立刻喊爸爸媽媽來看呀?能喊給大家聽聽嗎?”學生在模擬喊話時,正是前一個“下雪啦”音稍低,而後一個則提高了音量。這時,再出示文中句子讓學生朗讀,不提一字學生自己就已經把生活的經驗遷移至此,一定會讀得很出色。

二、體態語言的暗示。在課堂教學中,體態語言可以輔助有聲語言更準確更生動地表情達意,而學生在接受資訊時更爲明晰、清楚。作爲一種教學語言,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即爲暗示作用。這主要是透過眼神和幅度不大的手勢來表達的。對低年級學生感情朗讀的指導較爲適用。我在教這篇課文的第三句(排比句)採用了這樣的方法。此外,我還採用了“教師情感的傳遞”這一方法,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在指導朗讀課文最後一句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徵,讓他們邊讀邊表演簡單的舞蹈動作,激發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複習鞏固字詞也突破了傳統的方式。不是把複習生字詞和講解課文內容割裂出來,而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隨機地自然地指導他們複習鞏固。此外,這一課的板書設計也有特點。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作”,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