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2.67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秋天的雨》。本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以秋雨爲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來,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透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爲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繽、枚、爭、勾、喇、叭、厚、曲、豐"等11個生字。會寫"盒、顏、料"等13個字。能讀寫"顏料、淡黃、豐收、一曲"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所以,制定此教學目標,重在使學生在讀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透過抓具體的語言文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好課文。使學生透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課文中描寫的秋天美景,體會作者對秋雨的喜愛之情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

(一)情境創設法

一位教育家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資源爲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興致高漲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教學應達成的重要教學目標,老師必須有策略地對朗讀進行指導。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我將合理運用多媒體,以情景助讀。

四、說學法

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非常適於朗讀,葉聖陶先生說:"美文需美讀。"所以,我指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情境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等學習方法,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讀中運用。

五、教學過程

作爲第一課時,我這樣安排:說秋天——體會秋雨的清涼與溫柔——總體把握,統領全文——感受秋天的美景,理解五彩繽紛(讀中體會秋雨給大地帶來的美景,感受語言美。)

怎樣才能突破難點?怎樣讓學生讀好課文?怎樣讓學生去感受,去領會?

1、以境觸情

從時間性來講,已經過時了。要是正合時節的話,就可讓學生從生活中(如去找找秋天,去畫畫秋天,去寫寫秋天等一系列的活動。)去體驗,去感知。有了生活的閱歷,再來上這篇課文,可能更容易些。由於條件的限制,只有我自己儘可能的去給學生創造環境,營造氣氛,(整個教學過程設制一個背景音樂,以圖片去感染薰陶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讓學生在富有詩意的情境中,去學習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的文字,去品悟文章的語言美,去感悟秋天的美好。

2、讀——積累——感悟

在新舊課標交替過程中,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提升語言實踐能力,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興趣與感情、意義與啓示,更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從讀中去感受。這來得很重要。

(1)注重"積累"

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說中積累,這些過程,在我的課中這樣安排了一些內容:如:"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兩句在句式上是一樣的,學了一句,就等於學了兩句。安排一點點時間,讓學生選擇性地背一背,這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講到菊花時,讓學生來補白,說說菊花的其他顏色,再概括地用一個詞來說說這些顏色,學生肯定會用上學過的詞語來說。(像今天他們就說出了"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光十色")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同時還是對所學知識的形象再現。

最後讓學生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找出來,去讀讀,背背,以便今後寫作。這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之前,我還想過放一個讓學生寫的過程,可以讓學生仿寫一兩句話。但課文寫得那麼美,那麼詩情畫意,說實在,我們老師去寫也未必能寫好,讓學生去寫就更難了。要去引導寫好,我沒有這個把握。

(2)以讀帶說,以說帶讀

以讀帶說,以說帶讀去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中多數詞語是以聯繫語言環境來理解的。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成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繽紛指的是什麼意思了。課文的語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詩意,需要好好體會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把秋天的大門開啟了。"先讀,再說,說了再讀。有了感受去讀課文,感覺就出來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理解這些句子,一要聯繫上下文和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二要反覆朗讀品味。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麼美的文章,我在教學時,有一點感觸很深:書到用時方恨少。教學時,覺得自己的語言真的太平乏了,需要引導學生去讀、去說時,我沒有更多的詞彙、更多的語句來表達。看來自己真的該多讀讀書了!

3、設情境,說中品,提升能力。

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品讀第三自然段時,我要求學生閉上眼,透過引述讓他們彷彿聞到秋雨藏着的氣味,並讀出來。再讓他們小組討論,秋雨裏還藏着什麼香味?(課件出示)請學生噹噹小導遊,帶領我們參觀秋天的果園,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如何自由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就出示了這樣的例子(課件出示),爲學生思維的表達作出了實例示範,這時的學生也許會說:"板栗樹上的板栗球露出了笑臉,板栗們趁此機會溜出來了"等一些句子。此時的我會充當學生忠實的聽衆,引領學生由閱讀遷移到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從而發現生活之美,讓學生們明白:這樣美的語言我也可以說出來。

在品讀第四自然段時,(課件)順學而導,以學定教,採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來理解、品味本段的語言文字。首先告訴學生秋雨是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瞧!它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會對好朋友關心的說些什麼呢?激發學生興趣盎然地將書面語言轉化爲口頭語言。再讓孩子們噹噹森林中的廣播員,替秋雨姑娘廣播廣播!設想有哪些動植物聽到了?最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表演,不知不覺中實現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使學生在與文字的對話過程中超越文字,享受着創造的快樂,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語言的創新能力。

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用以評促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好這段話。聯繫全文內容,讓學生思考回答:爲什麼說秋天的雨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先在四人小組內討論,然後集體交流。引導學生拓展活動:美麗而又豐收的秋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學了這篇課文後,此時同學們最想做的又是什麼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餘組織指導學生開展觀察活動,爲語文園地的教學活動先作鋪墊。)

六、說板書

這堂課的板書簡明扼要地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脈絡清楚,豐收和快樂兩個詞語點明瞭課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透過多種方法創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字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課堂氛圍,實現了"三個課堂"的有機結合,努力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鬆愉快地接受美的薰陶,提高語文能力,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六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都是圍繞一個“美”字來寫的,讚美了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靈美。《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課文透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全文按總分總的結構分別介紹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透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抓住課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進一步體會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喚起他們對美的追求。這是着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動語言進行描述的能力。學生在學習《荷花》一課時已學過了用生動語言進行描述,想象畫面,這一課要繼續滲透這一訓練重點。根據教材內容和本單元訓練重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讀懂課文,從中瞭解大自然的神祕與美麗,受到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

3.認識目標: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4.語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有:

1、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

2、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再現課文所描寫的情景。這一重點的目的是通

過對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發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時,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關於大海的資料。

教具準備:卡片、多媒體課件、實物標本。

二、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這十六個字。針對以上教學思想,本文的教學我主要選用“自學研究”式的教學方法,主要依據是這樣能使學生主動參加到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體現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改思想。再輔之議論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語文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

三、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會讀書,重視朗讀,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在多讀的基礎上,透過學生想、劃、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四、說教學程序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交流關於大海的資料,完成認識目標和初讀課文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完成情感目標、基本技能目標。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

1、聽寫本課13個生字、新詞。

2、回顧大屏幕出示問題:(1)課文圍繞第幾自然段來寫的?(2)哪些自然段寫景色奇異,哪些自然段寫物產豐富?

(二)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請同學欣賞《海底世界》錄相。看完後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2-3自然段。

指名朗讀2、3自然段,其它同學思考大屏幕上的問題:這兩個自然段分別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海底景色奇異的?這個問題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理解這兩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比較容易找到是從黑暗中的發光魚和海底的各種聲音兩方面來介紹的。我根據學生的回答予以歸納板書,再讓學生根據課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後播放發光魚錄相,目的是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海底景色奇異。瞭解海底聲音時讓學生齊讀文中的原句,再聽聽海底各種聲音的錄音,最後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

2.自學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自然段,思考並透過小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問題。

①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三方面來介紹海底物產豐富的?

②海里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多少種?文中介紹了哪幾種動物?是怎樣描寫它們的活動方法的?(從文中劃出來,多讀讀)③介紹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樣描述它們的?④介紹了哪些礦物?

這四個問題的設定,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動植物種類多、活動形式多來了解海底物產豐富。

(2)自學完後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三萬種時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性。用“已經知道”和“大約”來表明動物遠不止這麼多種,激發學生熱愛大海,探索自然的興趣。交流到海底動物活動方法時讓學生完成大屏幕上的連線題。感情朗讀體會海底動物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學生回答完後屏幕出示每種動物的圖片,展示一部分實物標本。(畫面和實物展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理解課文的難度。)學生對海底植物描寫部分比較容易理解,屏幕出示畫面增強直觀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礦產時我會滲透環保知識,讓學生意識到應愛護海洋,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四)結寫作方法

作者用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神祕的海底世界,作者先總的提出問題,激發同學們瞭解海底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的興趣,最後又用一句話概括了全文的內容,使文章的結構非常緊密。

(五)反饋練習

學生根據自學的內容及師的提示總結全文,完成板書。設計此練習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的掌握情況。

(六)作業:

寫一個片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某處景物進行描寫。

(七)板書

黑暗中光點閃爍

景色奇異

寧靜中竊竊私語

海底世界動物知道三萬多種

物產豐富植物多種多樣

礦物蘊藏豐富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內容

《翠鳥》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第一課。是一篇寫動物的文章,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課文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文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鮮豔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十分惹人喜愛,從而使作者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念頭,應把翠鳥看作朋友。這篇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籲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2、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活動、可愛、求知慾強,他們喜歡讀書,熱愛生活,他們現多居住在農村,對於小動物他們並不陌生,特別是鳥。在平時中,他們時常會看到大雁、白鷺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鳥。他們非常喜歡小鳥,偶爾也會學鳥叫,而對於翠鳥卻很少見。我相信,透過本課的學習,他們會喜歡上漂亮的翠鳥。

3、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整體感知課文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三部分:

①知識目標:a、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b、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②能力目標: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以及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③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文章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和活動特點,透過學習課文感受作者的語言美。

難點定爲: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外的意識。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教無定法”,任何學科的教學方法都不相同,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閱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a、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翠鳥漂亮的外形和捕魚時動作敏捷。b、導引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鳥的特點、怎樣將其表達清楚的。

2、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本課的特點,我組織學生透過以下方式進行學習:

①學生透過“朗讀——理解——體驗”的學習方式來感悟文字。

②探究合作學習,學習中學生髮現問題並能解決問題。

③知識遷移,能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仿寫。

三、說教學過程

由於本課教學用兩課時,因此,第一課時學生已學習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深入探究,體會翠鳥的外形美麗和動作敏捷。下面我着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認讀。

2、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喜歡文中的翠鳥嗎?爲什麼?

歸納板書:外形美、動作敏捷

【設計意圖】學是爲了更好地運用。本環節複習字詞是爲了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喜歡翠鳥的理由目的是引出學習本課的主要內容。

(二)體會感悟,讀懂課文。

透過這個環節的學習來突破重、難點。在這個環節裏,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1、體會翠鳥的外形美。2、品詞析句,理解翠鳥活動的特點點。我先說說我是怎樣引導學生體會翠鳥的外形美的。

1、體會翠鳥的外形美

①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②師生探究。

a寫羽毛顏色的部分有幾句話?

b它們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c理解:“鮮豔”,聯繫描寫羽毛的句子來體會“鮮豔”一詞。

d透過理解描寫羽毛顏色的三個句子,體會比喻修辭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讓學生感受作者的語言美。

e學習最後一句話,這句話寫了翠鳥的什麼?文中哪個詞概括了翠鳥的外形特點?

④指導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讀出美感。

⑤以畫見悟。誰願意把翠鳥的樣子介紹給大家?課件出示翠鳥的圖片,學生敘述翠鳥的外形,把順序變爲先說頭部、再說顏色,後說爪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分層理解感受翠鳥的外形美,透過學習,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鳥的形象,特別是寫顏色非常鮮豔的四句話,先讓學生逐句弄懂這些句子中描寫的顏色是什麼樣的,懂得頭巾、外衣、襯衫是打比方,以句帶詞,理解句意,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2、品詞析句,理解翠鳥活動的特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播放課件:翠鳥捕魚時的場景。

【設計意圖】利用農遠資源,播放翠鳥捕魚

場景,讓學生直觀感受翠鳥捕魚時的動作敏捷,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

(2)、自由讀課文。

(3)、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①翠鳥是怎樣活動的?找出相關的動詞畫一畫,讀一讀。

②翠鳥又是怎樣捕魚的?

a、朗讀體會;

b、與小魚的動作相比,誰更機靈?

c、比較句子:

【設計意圖】透過朗讀、劃詞、比較,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翠鳥捕魚時動作迅速敏捷。

(三)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誰願意朗讀課文?(每個學生讀一個自然段)

1、學生直接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喜歡翠鳥的句子。

2、比較:我們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

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

【設計意圖】透過比較句子,學生體會到作者從喜愛翠鳥到想捉一隻來飼養的願望。

3、他們的“願望”能實現嗎?老漁翁是怎麼說的?齊讀老漁翁的話,讀了老漁翁說的話,你體會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作者失望的心情)

4、他們從“失望”的心情中又“希望”什麼呢?找出文中“希望”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句子的情感。

【設計意圖】抓住作者從願望——失望——希望,帶動全段閱讀,把學習語言和體會情感融爲一體,更能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5、帶着喜愛的感情,自由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朗讀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透過朗讀體會文章情感,透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表達出來。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歡文中的翠鳥嗎?假如是你,你會聽老漁翁的話打消捉翠鳥來飼養的念頭嗎?你怎樣和它成爲朋友?你還喜歡哪些動物?你是怎樣與它們相處?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的天地是十分廣闊的,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走進這片廣闊的語文天地,實現學習與生活,課堂與社會的聯繫,逐步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2、以“我最喜歡的________(動物)”爲題目,介紹它們的外形、活動特點,也可以講講自己和動物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

【設計意圖】給孩子一片天空,他們就會自由翱翔。本環節的設計中,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自主遷移,學以致用。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因此,我的板書力求體現文章的結構,又能一目瞭然。

小爪紅色

外形美 羽毛 鮮豔

眼睛 透亮靈活

翠鳥嘴 又尖又長 喜愛

貼 疾飛

動作敏捷 蹬……飛……叼……貼

葦杆搖晃水波盪漾

五、效果預測:

新課標指出: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學習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在本課教學設計中,組織學生對文字進行合作交流,師生共同探究,利用課件直觀教學等學習方式進行有效教學。我相信,在我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調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本課的學習中來,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能體會到翠鳥的外形美和動作敏捷,體會到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從而薰陶了學生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但在知識遷移(仿寫)的能力培養上,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學生也許在描寫動物時,不能準確地抓住一些動詞對動物的特點進行表情達意,知識的遷移達不到較好的效果。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爲有趣。文章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敘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設計理念:

簡明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簡約的教學環節:

一、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教會學生處理收集資訊的方法:挑選與整理。

二、獨立閱讀課文。

獨立閱讀課文,達成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能幹什麼?它有趣嗎?還需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3、交流學習成果。

4、小結,機器人,服務於人。

三、暢想心中的機器人。

24果園機器人(教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閱讀的能力。

學習重點:

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

學習難點:

繼續培養學習後進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它對我們來說,有些陌生,只要我們跨上了資訊高速路,關於機器人的知識那是應有盡有,我們彷彿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關於機器人的資料,還進行了認真地整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喜歡我收集的這些資料嗎?喜歡我的彙報方法嗎?同學們以後收集資料的同時也應該學會對內容進行挑選與整理。

二、獨立閱讀課文。

想不想對機器人有更深入地瞭解?這裏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書:果園機器人。

獨立閱讀課文,明確要求。

交流學習成果。

小結:科學家發明機器人是不是爲了好玩呀?板書“服務於人!”

三、設計心中的機器人。

果園機器人教後反思

一、喜看成功處:

1、做人教育滲透於無形中。如:學生講到機器人做事情很細心,不會出錯時,引導:機器人都能如此,我們又該怎麼做呢?又如:從科學家的研究——發明——再研究——再發明,這些都江是針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發展需要而改進的,因此,引出機器人——服務於人。

2、公開課結束了,但課的內容還未結束,第二堂雖不是公開課,學生也學得很精彩。你一言我一語,交流着自己心中的機器人。根據別人發言的要點,對他的說話及想象的合理性、奇特性,說話的清楚明白這幾方面進行評價,口語交際也是本學期自己認爲最理想的。

3、學法的滲透上。開頭匯入處對於資料的收集與處理上,引用老師的彙報與學生的進行對比,發現,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來收集資料,而不是一大疊一大疊的打印出來。對學生一些語文學習的能力上進行了比較到位的指導。

4、關於語文的拓展方面。在口語交際課中學生暢想機器人的之後,指導學生寫、畫下自己心中的機器人,做成展板,進行交流,讓全班同學結合他展板中的書寫、繪畫及作文水平進行打星,也請家長參於其中。機器人之星評比活動也有聲有色。

二、細思不足處:

關於這類說明性質的文章,除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之外,如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公開課如果能像平時一樣不拘謹,風趣幽默會更好。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1. 教材簡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2. 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積累課文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3. 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二. 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統一,爲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巫老師採取引導法,以課題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孔子會拜老子爲師呢?”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從而實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 說教學過程

巫老師的這一節《孔子拜師》第二課時的課堂結構是:複習生字詞——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

1. 複習生字詞。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爲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2. 質疑導向。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瞭解到課文主要講了孔子拜老子爲師的事。巫老師就此引導學生質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學問的,爲什麼孔子會拜老子爲師呢?”

3. 探究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裏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根據提出的問題,巫老師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進行探究,探究定向後,巫老師又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巫老師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爲合作探究。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巫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版書,版書設計做到簡潔明瞭,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詞句:如(1)“風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透過合作探究突破難點,即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巫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請用謙虛的語氣讀出孔子與老子的對話等。

4. 學習昇華。經過學生的探究體驗,最後巫老師還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導學生要做一個謙虛好學的人。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雙手》是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25課,第六單元爲自由讀寫單元,主題是讀書動筆,由四篇現代文,一首現代詩和兩首古代詩歌構成,從內容來看,本單元四篇課文和艾青的現代詩都圍繞着“綠”組材;從讀書方法的指導來看,本單元着重培養學生讀書動筆,進行圈點批註的習慣;從文體角度來看,其中三篇課文屬於散文,一篇說明文。

本課是一篇散文。作者透過對普通林業工人張迎善一雙手的細緻刻畫,塑造了一代林業工人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感人形象。本文主題集中,特點鮮明,行文流暢。

二、學情分析

1、知識現狀:本文是第六單元散文的第三篇,學生透過對前兩篇的學習,已初步溫習了散文的知識;第四單元的14課《小說家談小說》也初步學習了細節描寫在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在本課中進行強調。

2、學生狀況:本年齡段的學生求知慾旺盛。但對於寫作往往感覺無從下手,應加以具體的方法指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九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2.學習透過多角度細緻的描寫,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這篇文章,能針對文中所寫事物的特點和寫法圈點批註。

2、學習抓住特徵,多角度地準確細緻描寫一雙手,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二】說教法

一、本課的教學方法:

(一)對話式教學

課堂上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引發學生討論,讓學生在羣體的交流中思維交互碰擊,產生新思想的火花。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感,生動形象。

五、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匯入

前幾天剛剛學過的《中國古代寓言四則》,圍繞寓言設計了兩個問題,既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又可以引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受寵的象》。

(二)散讀課文

新課標明確在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篩選資訊。故要求學生整體感知寓言內容的基礎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介紹優秀說課的內容:

今天我優秀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24課《陶罐和鐵罐》,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教材解讀:

文字解讀:

《陶罐和鐵罐》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卻在鐵罐無禮的奚落和嘲諷中表現得尤爲寬容與剋制。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

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透過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上要懂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無論什麼時候部不能驕傲自大,必須謙虛謹慎,同時明白人各有所長,能正確對待別人的長處,和睦相處,共同爲集體,爲社會作出貢獻。

文章特色:從課文的插圖、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課文中新詞較多,如“奚落、懦弱、輕蔑、相提並論”等,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對話,感悟寓意。此外,對話部分應該是本篇課文的最明顯的特色也是教學的重點,特別是透過對鐵罐和陶罐神情和語言的描寫,把一個驕傲者和一個謙虛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是讓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並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流逝、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3、瞭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並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瞭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四、例文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2、“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爲此,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啓迪;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思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3、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透過多種渠道,搭建語文實踐平臺,讓學生積累語言,豐富語言的庫存,讓學生在運用中發展語言。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讀着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進一幅如詩、如夢、如世外田園般的畫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媽牽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過村頭,走過大道和小路,走過小溪和水塘,走過溪岸和拱橋,走過果園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靜,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蟲鳴、鳥飛、溪流、人語,無不充盈着溫馨、甜美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讀與想象結合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教會學生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領學生透過文字向畫面,抓住詞語理解文章。解決教學重點。

②讀與品味語言結合法;詞語的理解仍是三年級教學的重點,文字語言精妙、別緻、富有詩意。透過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語體悟感情,突破教學難點。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讀讀——畫畫——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教學開始,可設計這樣的導語:“孩子們,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的鄉村景色美麗極了,真是令人陶醉。我和媽媽伴着蟲鳴、鳥飛以及果園那邊飄來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媽媽都去了哪些地方?小作者發現的這些美麗的景色,我們大家是否曾經留意過。現在我們一定要用心來讀課文,體會作者是用了多麼美麗的語言寫出了我們也許曾經有過的感受。”

2.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要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感受力,細微之處見精神,要培養學生豐富而細膩的感情,用這種情愫的陶冶,讓學生觸景生情。新課標倡導:“以生爲本”的新理念,要我們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所以,本課教學,以學生的誦讀爲主線,抓住了幾處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感悟。

(1)佈置學生自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要求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思考這些語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美麗的畫面。)

(2)小組交流。

這樣富有詩意的文章,學生不僅喜歡自己反覆誦讀,更願意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與他人交流,小組交流中給每個孩子充分的時間,他們可以說、可以讀,可以爭論,在生生交流中學生對課文的認識有了一個更深的理解。

(3)彙報交流。

教師透過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語言美,蘊涵的真摯的親情。

①“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牀。卵石問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流着”一詞兩次使用,朗讀時要強調。

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麼可能?但正是這種語言,纔將本無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歡快、幸福的情緒,如流水綿綿不絕。

“多少可愛”引導學生讀出喜悅的心情。

“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一個“抱”字:形象地寫出了小水塘的形狀以及倒影在水中的月景,同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使得月亮、水塘和我們都顯得那麼和諧,那麼美好。

②“我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

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盪漾,月光閃閃;而照在果園裏,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小作者和媽媽伴着月光走過許多的地方,除了從重疊用“走過”這個詞感受到,還可以從文中的“……”看出來。引導學生想象:“我”和媽媽還去了那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兒又是什麼樣?

(孩子會有很多奇異和美麗的想象。這樣的交流也是一種美的陶醉。)

③學習反覆句

“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出現三次。看似重複,實則妙筆之句,充分表達了小作者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悅之情。細細咀嚼這種情致,意趣,雖是秋夜,卻讓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3.拓展延伸.說月夜。

語文教學重在體悟,學生的感受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美的欣賞是不能缺少的。我們教給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更要引導學會他們感悟。感悟文美、景美、情美、人更美。

作者情不自禁的讚歎也同樣會感染我們,讓學生深情地讀:“多美的夜晚啊!”

(2)讀了課文,孩子們更進一步體會到鄉村月夜的美麗,鄉村月夜這是一種自然,寧靜的美麗。孩子們寫幾句廣告語向朋友介紹鄉村的月夜,有時間去欣賞月景。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西師大版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家鄉的紅橘》。這篇課文安排在第二單元第三課,是一篇介紹家鄉特產紅橘的文章。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就是寫你最熟悉、而最喜歡的家鄉美景或特產等,《家鄉的紅橘》正是透過小小的紅橘,表達作者濃濃的家鄉情,深深的自豪感。真正體現了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一篇很有價值的習作例文。下面我就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這5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的結構特點、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狀況,又根據跳起來摘桃子的最近發展區理念,設計瞭如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在識記字詞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品讀賞析課文,瞭解家鄉紅橘的可愛之處和課文的寫作特點。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作者寄託在對紅橘描寫中的戀鄉、愛鄉的思想感情;並激發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二、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品讀賞析課文,瞭解家鄉紅橘的可愛之處和課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領會作者寄託在對家鄉紅橘描寫中的戀鄉、愛鄉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分析

多媒體課件輔助法: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直觀,教學手段更便捷,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課文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的一次有趣的橘鄉之旅。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自主探究課文內容和時間順序及總分總的結構美。

2、學法指導

圈點勾畫法:根據課文段落的特點,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爲“教是爲了達到不教”。小組合作交流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透過找找、讀讀、說說等多種方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走進學生的心田。

四、說教學程序

本文預計用兩課時,第一課時:認識、理解生字新詞並會規範、美觀地書寫,粗讀課文了解大意。第二課時:學會品讀賞析課文,瞭解家鄉紅橘的可愛之處和課文的寫作特點。下面我就以第二課時爲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程序。

(一)複習引入

1、複習生字詞。

採用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2、新課匯入

透過上節課對紅橘的瞭解,我相信大家都已經喜歡上了紅橘,但這麼好吃又漂亮的水果,它是怎樣長出來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課文感受它的可愛吧!

(二)品讀課文,感受可愛

1、紅橘的家園:自讀思考第1自然段講了什麼?

2、橘葉茂盛:(過渡)作者家鄉的紅橘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課文又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了紅橘的可愛呢?請自讀課文2-5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當學生首先了解第2段寫春天時,橘樹葉長得更茂盛了、四季常青。文中是用哪些詞來寫橘樹葉子的可愛的?請把它們標出來。小結:那綠綠的葉片在春風中輕輕搖曳,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多美呀!就讓我們輕輕地讀一讀吧。

3、橘花漂亮: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寫出了紅橘的可愛呢?(第3段主要寫橘子花的可愛)你們覺得橘子花漂亮嗎?請在本段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試着讀出感情,並思考寫了橘子花的哪些方面?(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我做適時點撥。)呀,聽了大家的回答後,我才知道紅橘的花兒原來像茉莉一樣可愛!我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小巧、潔白的花朵兒,彷彿真的聞到了那清新、醉人的香味!請全班同學齊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花兒競相開放,花香醉人的情景。並朗誦本段。

4、青橘肥實: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寫出了紅橘的可愛?(第4段寫了青色的橘子壓彎了枝頭很可愛)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青色橘子的可愛?請同學們齊讀並邊讀邊想象又大又飽滿的青色果子掛滿枝頭的情形。

5、紅橘誘人: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實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愛之處呢?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紅橘的呢?(第5自然段)(小組討論、探究交流、學生彙報。)在這段話中你能找出一句比喻句嗎?(能)。還有把橘子當成人來寫的嗎?(有)。明確:把物當成人來寫的修辭手法是擬人。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本段並把它背下來,體會作者對家鄉紅橘的喜愛之情。

6、讚美紅橘:家鄉的紅橘每一階段都有它的可愛之處,無論是橘樹葉、橘子花,還是橘子,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可愛,就讓我們像作者一樣大聲地讚美它吧!齊讀最後一段,感受作者對紅橘的喜愛以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梳理全文,拓展延伸

1、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是按紅橘的生長過程:先寫葉,再寫花,最後寫果實由青變紅。下邊就請同學們在文中勾畫出紅橘生長過程中表示時間先後的詞語,並思考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作的?本文的結構層次是什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做最後梳理)

2、小結並拓展:同學們,我們透過品讀課文知道本文是按時間順序,抓住橘子的特點從開花到結果,再到成熟;從形狀到顏色,再到味道等方方面面都進行了細緻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喜愛紅橘、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在今後的寫作中,我們要學習這種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寫作方法,把自己的作文寫得內容更具體、更有條理。今天我設計了一個語言表達作業,題目是“說說我喜歡的水果”,大家可借用文中的優美詞句,思考它的特點(顏色、形狀、味道等),向別人介紹它的可愛之處,來吧,讓我們來共同分享吧!(以小組爲單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補充。)(新課改要求三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設計了此作業,也是爲了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五、說板書設計

爲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

設計瞭如下板書:

春天葉子

夏(四五月)花朵家鄉的紅橘喜愛紅橘

秋天青果熱愛家鄉冬

(十一月)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