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人教版高一數學說課稿

說課稿3.06W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人教版高一數學說課稿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兩角差的餘弦公式》。我計劃從教材背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來談談我對本節課的理解。

背景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是新課標人教版數學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本模組第一章《三角函數》和第二章《平面向量》相關知識的延續和拓展。其中心任務是透過已學知識,探索建立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它不僅是前面已學的誘導公式的推廣,也是後面其它和(差)角公式推導的基礎和核心,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對本節課來說,學生最大的困惑在於如何得到公式.所以,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探究和應用;

教學難點是: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由來及證明;

引導學生透過主動參與,獨立探索。

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本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定位在公式的向量法證明和應用上;學會運用分類討論思想完善證明;學會正用、逆用、變用公式;學會運用整體思想,抓住公式的本質.在新舊知識的衝撞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地對知識進行重組、構建,形成屬於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

(2)過程與方法:

創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化歸、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在公式的證明過程中,培養學生反思的好習慣;在公式的理解記憶過程中,讓學生髮現數學中的簡潔、對稱美;在公式的運用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習慣和自我糾錯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索的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猜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感受科學探索的樂趣,激勵勇氣,培養創新精神和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透過對猜想的驗證,對公式證明的完善,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法設計

1、學情分析:

學生剛剛學習了同角三角函數的變換及平面向量的知識,對用舉反例推翻猜想、運用單位圓、用向量解決三角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遠未達到綜合運用這些方法自主探究和證明的水平.

教學手段:

(1)從知識的認知程序上看,老師看問題從整體到局部,而學生卻是從局部到整體。本節課嘗試將“帶着知識走向學生”的接受式教學模式轉變爲“帶着學生走向知識”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2)本節課的教法採用了“一個主題兩種教學”的設計模式.一個主題:公式探究與應用,兩種教學:顯形教學(知識能力教學)、隱性教學(情商培養),實踐兩種教學相互促進的人性化教學理念.

(3)在課堂上營造民主、開放、平等的教學氛圍,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將簡單的結果評價上升爲對過程的評價;將一味的知識評價拓展爲能力評價,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實現顯形教學與隱性教學的雙重評價,爲全面發展學生打下基礎.

(4)利用幾何畫板,透過計算機技術,給學生提供一種驗證猜想合理性的途徑. (教學媒體設計)

課堂結構設計:

引入課題,提出猜想,實驗探究,嚴謹證明,例題訓練,課堂小結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例:如圖所示,一個斜坡的高爲6m,斜坡的水平長度爲8m,已知作用在物體上的力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爲60°,且大小爲10N ,在力F的作用下物體沿斜坡運動了3m,求力F作用在物體上的功W.

解: W =

= 30.

提問:1、解決問題需要求什麼?

2、你能找到哪些與有關的條件?

3、能否利用這些條件求出?如果能,提出你的猜想.

4、怎樣檢驗這些猜想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生活實例引入,體現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也與物理(功的定義)、哲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等相關學科相聯繫,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

2、提出猜想:

從特殊情況去猜測公式的結構形式.

分析:可見,我們的公式的形式應該與均有關係?他們之間存在怎樣的代數關係呢?請同學們根據下表中數據,相互交流討論,提出你的猜想.

用具體值檢驗猜想的合理性.

令則=

三角函數

三角函數值

猜想: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大膽猜測,然後再去驗證其合理性,增強學生探索問題、挑戰困難的勇氣.

3、實驗探究: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幾何畫板進行數學實驗, 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系統演繹性和實驗歸納性的兩個側面.

4、嚴謹證明:

(利用向量)

前一章我們剛剛學習完向量,並用向量知識解決了相關的幾何問題,這裏,我們能否用向量知識來推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呢?我們來仔細觀察猜想的結構,我們在什麼地方見到過類似結構?在向量部分,求角的餘弦有什麼方法嗎?

(學生:向量的數量積!)

證明:在平面直角座標系xOy內作單位圓O,以Ox爲始邊作角,它們終邊與單位圓O的交點分別爲A、B,則:

=, =

=

∴= (0≤≤)

思考:1、作爲兩向量的夾角,有沒有限制條件?

2、如果不在[0,]這個區間內,我們的結論還會成立嗎?怎樣給出證明?(引導學生找到與夾角之間的關係)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用向量知識解出一個數學問題的過程,體會向量方法在數學探究過程中的簡潔性。

思考:1、作爲兩向量的夾角,有沒有限制條件?

2、如果不在[0,]這個區間內,我們的結論還會成立嗎?怎樣給出證明?(引導學生找到與夾角之間的關係)

推廣完善:令爲、的夾角,

無論哪種情況,都有

小結:兩角差的餘弦公式:

(其中爲任意角,簡記爲)

思考: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公式的結構,說說公式的結構有什麼特點?應怎樣記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肯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兩個向量的夾角θ與α-β的聯繫與區別,並透過觀察和討論,增強學生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感受數學思維的嚴謹性.

(介紹單位圓的三角函數線法)

除了以上的證明方法,是否還有其它證法呢?

我們發現,這裏涉及的是三角函數,是這個角的餘弦問題,那我們還能不能考慮在單位圓裏用三角函數線來推導呢?

請同學們課後自己在單位圓中畫出、,並考慮如何用角的正弦線、餘弦線來表示的餘弦線?

這個問題作爲課後思考題,請同學們課下相互討論,共同探索。

【設計意圖】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適當安排,把單位圓三角函數線證法留作課後學生思考,爲學生的課後探討留有空間。

5、例題訓練:

1、解決引例中的問題.

2、P127練習:已知,求.

(運用公式時應根據角的範圍,正確確定兩角正、餘弦值的範圍)

公式的逆用:.

4、公式活用:.

【設計意圖】例1讓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例2利用變式突破學生在運用公式過程中的易錯點;例3對逆用公式解題加深認識;例4活用公式,加深學生對公式中兩角形式變化的認識,強化整體思想。

6:課堂小結:

公式探索的一般步驟;公式的結構和功能;公式的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7、作業:

P127 練習1、2、3;

.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自己小結,反思學習過程,加深對公式的推導和應用過程的理解,促進知識的內化;然後用作業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附:板書設計)

§3.1.1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

一、公式

二、證明

引例:

例2:

例3:

4:

小結:

教學評價分析

診斷性評價:

1.按常規,學生很可能想到先探究兩角和的正弦公式,怎樣想到先研究兩角差的餘弦公式是一個難點(但非重點),教學時可以直接提出研究兩角差的餘弦公式。但後面補充老教材的證明方法,讓學生明白和與差內在的聯繫性與統一性,努力讓學習過程自然。

2.儘管教材在前面的習題中,已經爲用向量法證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做了鋪墊,多數學生仍難以想到.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聯想到向量的數量積公式和單位圓上點的座標特點,努力使數學思維顯得自然、合理。

3.用向量的數量積公式證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時,學生容易犯思維不嚴謹的錯誤,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搞清楚兩角差與相應向量的夾角的聯繫與區別。

預期效果:

1、讓學生在掌握兩角差的餘弦公式探究方法的基礎上,能夠自我總結形成公式探究的一般方法。

2、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能夠獨立或合作提出推導其它三角恆等式的方案,形成對三角恆等變換的本質認識,加深對靈活運用公式的理解。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將“知識問題化”,大膽、合理地提出猜測,透過證明、完善,最終達到將“問題知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