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八年級語文《雪》說課稿

說課稿7.82K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優美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雖然不長,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照描繪了“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兩幅雪景圖,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往事和現實的種種複雜感情。我個人認爲本文的學習是要透過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多側面去分析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創造性。因此本人試着創設開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充分地談感受,議寓意,說理解,析語言,展示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詩的描繪的意境,理解課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賞析作品精美的語言,深入領會散文詩《雪》的豐富內涵。

八年級語文《雪》說課稿

基於以上的認識,同時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質,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我認爲在本課的教學時,應具有以下兩點教學理念和三點教學原則:

1、文字意識: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文字的開發和利用,爲教師和學生提供廣闊的教學活動空間,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行知識和能力的遷移,使文字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爲學生設計一些有利於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問題,隨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教會學生如何處世、如何做人。在對文字的分析和處理過程中,要注重對文字語言的品味和推敲,關注文字透射出來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內涵。

2、主體意識: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才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關鍵。在教學中,要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做到師生間、生生間要進行平等對話,共同交換知識資訊,形成教學活動互動方式的多邊性,充分開發和利用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提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有效度,達成教學目標。

也應具有以下三個原則:

1、真實的學習過程:教學的目的是爲了促進學生的學,要讓學生能學、會學、樂學,整個課堂要能反映出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教師的獨臺演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投入到學習的真實狀態之中,時刻關注和調控學生學習的情緒狀態、活動的廣度、活動的時間、參與的方式、參與的品質、認知水平和參與效果,要讓學生置身於學習過程之中,使學生學得真實、學得透徹!

2、有效的學習方法:“授生以魚,不如授生以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做知識的呈現和展示,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運用自身的經驗和經歷,做到與文字、與作者、與主人公等進行傾聽與對話,把課文讀薄,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把簡單的問題深刻化,有效地促成學生思維的激活與躍動,從而產生“一千個哈姆雷特”現象,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3、科學的教學程序:教學程序的設定要求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運用語用學和資訊學的原理,指導學生養成有效地攝取資訊、篩選資訊、加工和處理資訊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學程序的設計要注意程序的層遞性和實踐性,課堂教學形式的活動化和生活化,體現學生中心論的教學原則。

因此,我把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篩選課文資訊,領悟作者對兩幅不同雪景的描繪精妙之處。

2、方法和過程目標:透過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方式,品味作品語言,感悟作品意境及內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領會作者在對南北不同雪景描繪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從而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制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的依據是:一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二是本課教材內容的特點;三是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能力的現狀。

鑑於前面的分析,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1、情境匯入:創設教學情境就是利用各種語文課程資源匯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透過學過的有關雪的詩句引入,要求學生淺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適時指導,特別選出幾句,如“忽如一夜色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國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唯餘茫茫,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等等,分析出詩人在雪景的描述中蘊含了對雪景的讚頌、氣吞山河的豪情壯志、殘酷無情的戰鬥生活等,讓學生在自由發揮的基礎上,分析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處境,不同文化層次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進而過渡到魯迅的《雪》,以期透過本文的學習來深刻感受作者深邃的內心世界!!

2、構思意境: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並體會作者在文中滲透的情感態度。

聽課文錄音或是叫學生朗讀,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去體會和感受課文中所展示的畫面。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圈出疑難字詞和不理解的句子。在這個環節中,要求學生對文字的內容作一些提煉,把北方的雪的場景與南方的雪的場景形成對比,在學生的感性認識中把握文字的'內容。

3、寓意剖析:對文字中的圈點勾畫的內容作進一步的分析和理解,結合意境和自身的理解,結合作者的經歷,仔細研讀課文,感受一下作者筆下的雪景以及作者在雪景中所寄寓的思想。主要以以下兩個問題作爲統攬:

①作者描繪的兩幅雪景有什麼特點?請用文中相關的語句和字詞概括。

②作者在這兩幅雪景中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教師在學生討論、明確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點撥:如:江南的雪景,主要反映了作者兒時生活的留念與嚮往,也表現出了作者熱愛生活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朔方的雪景,主要作者那種桀驁不馴的風格以及那種不畏艱險,永不停息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4、互動質疑:要求找出文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或性格特點的重要語段或語句,並且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或品味推敲重要詞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等。

讓學生在對文章的主題有所瞭解的前提下,對文章中的優美的句子,重點詞語和語段,進行評析,特別是對方文章中心名的分析和理解。比如:文中小孩塑雪羅漢的動作和神情;江南雪景的形態比喻;文章結尾中心句的理解等等。

5、心得交流:是對教材的理解和運用,將課文與自然、社會、人生聯繫起來,特別是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把語文學習放到一個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去,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獲得人文上的有益啓示。

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稱讚的還是在孤獨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讓學生根據理解感悟人生,教師可以用“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等等詩句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學習那種積極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