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17,18減幾》一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

說課稿2.25W

教學教材:

《17,18減幾》一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

《16、17、18 減幾》是義務教育教科書西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0內的退位減法95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115 減幾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將已經掌握的計算方法遷移到16、17、18 減幾中來,強化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也爲今後繼續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16、17、18減幾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深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的快樂,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初步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思想,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 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從中,讓學生掌握算法,能正確計算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

教法學法:

爲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多媒體爲輔助教學手段,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合 作中完成教學,併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激起學生回憶,透過遷移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計算方法的思維過程。

一開課,多媒體呈現口算題,說說是怎樣算的。然後直奔主題:今天我們一 起來學習16、17、18 減幾。透過口算喚起了學生回憶,這樣會讓學生將前面所學的計算方法遷移到本節課中,會讓他們感覺到輕鬆,讓課堂輕鬆愉悅。

2、創設了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新課開始,我談話進入,多媒體一步步呈現例1,然後讓學生觀察,找出數學資訊,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容易疲勞,所以我在課堂活動中設計找朋友的活動,一個孩子舉起算式卡片大聲問:我的朋友在哪裏?另一個孩子舉起結果大聲回答:你的朋友在這裏。這樣又會激起孩子們學習的熱情。

3、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爲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中,我不強調各種計算方法的優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學生用哪種方法簡便,而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

4、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上,採用了同桌學習方式,小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深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的快樂,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口算,喚起回憶。

在新課之前,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必要的口算訓練,是提高孩子口算水平和學習數學的基礎。口算能力的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同時透過口算和說算理,喚起了孩子們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回憶,爲本節課的學習作出了準備。

二、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談話進入,孩子們,在我們的校園內有許多花和樹,它們美化了校園、淨化了空氣。爲了讓這些花和樹健康地成長,每天老師都讓兩位小朋友給樹澆水。我們一起去看看今天輪到哪兩個小朋友了(ppt 出示)。你們看,原來今天給小樹澆水的是小華和小紅,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學生找出數學資訊,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列出算式。

設計此環節是爲了讓學生從熟悉的校園環境進入新課,一方面可以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只要注意觀察、思考,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另外, 讓學生從所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獲取資訊,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不只是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 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感受到計算與 生活聯繫密切。

三、獨立思考,交流算法。

因爲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115減幾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我試着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然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設計此環節是爲了節約教學時間,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方法的普遍適用性,強化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四、獨立思考,交流算法。

17、18對於17、18減幾,學生有了16 減幾計算方法的遷移,我大膽的.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然後在四人小組裏交流自己的算法。

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給學生提供較大的交流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提高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又可以激發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課堂活動,鞏固新知。

這一環節是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我安排了兩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同桌進行:一人出16、17、18 減幾的算式,一人口算。

第二個活動:一個孩子舉起算 式卡片大聲問:我的朋友在哪裏?另一個孩子舉起結果大聲回答:你的朋友在這 此環節的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六、課堂練習,效果檢測。

完成練習二十1、2。

七、總結評價。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裏有什麼收穫? 透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的這種方式的提問,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自我感悟、自我評價和個性發展。

八、板書設計

板書上呈現課題16、17、18 列出的算式:16-9=7,還有例2的兩個算式:17-8=9 和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