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我閱讀我快樂伊索寓言》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91W

說課匯入:

《我閱讀我快樂伊索寓言》說課稿範文

“世界是寓言 我們就是寓意”

美國詩人華倫說:“世界是寓言,我們就是寓意。”有興趣閱讀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們確實可以找到許多生活的答案。

“從前,有一個國王……”故事就開始了,小時候我們剛認識世界也常常從這一句開始。正是大人們給我們講解的那些寓言,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給了我們一個個充滿遐想的小世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共有六篇文章,其單元訓練點爲研究探討,深入領會。訓練目的在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獲取知識。這個訓練點,是根據高一學生求知慾旺盛、思想活躍的心理特點,以及高中閱讀訓練體系而確定的。如果能夠訓練學生研究探討文章深層含義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兩年後的高考,更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讀<伊索寓言>》是我國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錢鍾書先生的作品,選自他的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寫在人生邊上》具有妙趣橫生、啓人心智的特色。作家柯靈談錢先生散文風格和魅力時也說:《寫在人生邊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間雖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本文就最能體現錢先生的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的特點。作者借《伊索寓言》中的九個寓言故事,或引申,或反對,洞燭世相,化腐朽爲神奇,提出了自己非常獨特的見解,讓人嘆其思維之獨特,見解之老到,語言之犀利。這真是語文園中的一棵智慧樹,滿樹開滿了玄想之花,長滿了心靈之果。不僅能獲得情感上的愉悅,更能獲取智性上的滿足。

2.教學目標

針對這樣的文章特點以及本單元的訓練要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幾點:

知識目標:能初步理解九則寓言的本意和作者的獨到見解。

能力目標:透過體會本文的獨到見解,進行模仿體會,嘗試解讀寓言,賦予新意。

情感目標:透過訓練學生的編寫寓言的能力,進一步瞭解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這三個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教學的重點爲理解錢鍾書透過《伊索寓言》的解讀所表達的對當時一些社會現象的看法,難點爲讓學生聯繫現實社會背景和教師提供的動物畫像編寫寓言,體會寓言的社會意義。

二.教法分析

1、教學設計理念

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師生互動,在提供方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2教學模式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透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③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④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⑤ 比較法—寓意比較,掌握角度和方法。

其中討論法和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在講授過程中讓學生共同探討《伊索寓言》中“徒勞的寒鴉”本義與引申義的區別,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個人認爲,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的這次課討論的方式較多,有小組討論、師生對談等。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啓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例如在結合“禽言獸語”進行編寫寓言時,最適宜用此法。

三、學法分析

1.學生現狀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給學生髮現真理。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少積多、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透過對《咬文嚼字》的學習,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已經瞭解,而且也基本掌握了攻克學習重點的一定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既結合課前印發的講義,又透過做練習逐步掌握起來的)。

2.學法指導

爲了使學生的認識能向縱深發展,教學本文時就是繼續圍繞教學重點並結合本篇課文固有的特色,在課堂上經過老師的提問、討論,及學生的自主探究、編寫等手法,幫助學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難點。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學習中儘量讓學生自己動口、動腦、動手,這是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我也注意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在這節課裏也有體現。這些都是讓學生終生受益的方法和習慣。同時教師的啓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教學程序分析

(一)匯入

寓言是假託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富有啓發性,本文有很多寓言都看似簡單,但道理深刻。一則寓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內涵,今天我們要學的《讀〈伊索寓言〉》中,錢鍾書用飽含哲理的語言向我們重新詮釋了《伊索寓言》的幾個故事,那麼請同學們快速的閱讀這篇文章,找出這篇文章到底涉及到了幾個寓言故事。(要求:快速閱讀,給每個寓言故事加一個題目,填空式()的故事)

說明:這篇文章對於心智不太成熟、閱歷頗爲單純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不能一下子就能有所領悟,尤其是這篇內蘊較深的課文,這樣設計導語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

(二)初步感知

教師出示課件:

故事名稱 故事寓意 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 諷刺善變者 諷刺那些善於用投機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資本的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 享樂者捱餓活該 影射那些專靠給死人寫文章而擡高身價的文人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 戒貪得 諷刺無自知之明、聽不得別人批評、不能知錯改錯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 眼睛總朝上必摔跤 諷刺當時的上層政治

烏鴉的故事 僞裝者終現本相 諷刺那些品質卑下,嫉賢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 戒狂妄自大 諷刺那些自以爲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 戒之在貪 諷刺那些嗜財如命,極端吝嗇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得不到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影射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別人分搶應得利益的人

驢子跟狼的故事 錯行仁義反受其害 批評行醫者時或草菅人命

過渡:課文題目爲《讀〈伊索寓言〉》,重點就放在這個讀字上面,作者透過這個讀,賦予了伊索寓言新的內涵,我們也一樣可以,當然,,讀要有方法和角度,首先我們來看其中兩則“烏鴉的故事”“老婆子與母雞的故事”:

(三)學生了解方法和角度

教師出示課件。三張課件分別包含故事的內容、比較和角度。

(四)學生利用方法和角度進行解讀

過渡:由這兩則故事我們可以知道,錢先生之所以能賦予寓言新的寓意,是因爲他從另一角度出發,結合現實生活進行理解。現在我想用伊索寓言中丙則故事,給大家嘗試解讀:

教師出示課件:狗的故事、狐狸和獅子的故事

學生利用方法進行解讀。

(五)方法的拓展運用:編寫寓言

過渡:縱觀本文寓言,我們發現,寓言實際上是從動物(包括人)的'嘴裏吐出有啓發性的人話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文體。在寫作過程中我們應該學會編寫簡單的寓言。例如:(出示課件)現豐請各位同學根據我提供的畫面,選擇其中2-4個,寫一則簡單的寓言。

教師出示課件,學生根據課件上的畫面編寫寓言。

學生髮表自己的作品,教師作一定的評價。

(六)綜合評價總結:

剛纔大家所編寫的寓言,都能夠很好地揭示了社會的某些方面,但大部分是社會的醜陋面、陰暗面,人性的缺點,難道我們的社會你的眼中真的那麼齷齪嗎?生活是複雜的,我們不能說這個人是好人就一切都好,這個人是壞人,就一切都壞。人是一個複雜的動物,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同時存在於每個人身上,這個人之所以是好人,只是他好的一面佔了主導地位,反之亦然。進一步說,我們對現實社會複雜性的瞭解,不能只看到陰暗的一面,因爲我們的社會畢竟是在不斷髮展的,這個發展是前進而不是倒退。看人看事,我們都要動腦筋,不能過於簡單了。

(把生活本來的樣子告訴學生,他們纔有可能正確地理解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作業

請同學們聯繫當代,對《農夫與蛇》進行闡釋。

啓示:讀書的價值在於思考!

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對《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見,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其他寓言。未必要贊同以前的看法,卻應當從中明白一個道理:讀書的目的不是盡信書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見地。。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以說去救毒蛇其實是缺乏生活常識;幫助別人也是有選擇的;蛇不會凍死,它不需要幫助,農夫是多管閒事;蛇咬農夫是本能的反應,是正常的;農夫自救的能力太差了……

錢鍾書先生說:“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讀的……”在《讀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筆評點伊索寓言中的幾個小故事,這也許是對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評價。不僅是關於動物的伊索寓言如此,還有許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