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山中訪友》說課稿(通用11篇)

說課稿6.83K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山中訪友》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山中訪友》說課稿(通用11篇)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1

1、教材簡析: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敘事簡略,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記述了作者獨自到山野林間的一天遊歷,帶着動情的眼光,所見之景都有許多新奇的色彩。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回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2、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語言,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課堂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4、課時安排:

本文屬於自主閱讀課文,用一課時完成。

5、媒體設計: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向學生創設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可借用音響媒體,欣賞優美圖片。如果有條件,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提供美輪美奐的畫面。

二、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採用“談——讀——賞——練”,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課堂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交際水平。學生反覆讀,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出理由。這既是思維的訓練,又是說話的訓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三、說教學程序:

(一)、欣賞圖片,暢談感想

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大屏幕上展示幾幅山中的美景圖。請學生欣賞,談談所見所想。隨之老師匯入新課:讓我們跟隨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山中訪友》,走進山林,走進山澗,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話般的世界。

★背景音樂的使用爲學生營造了一個優雅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景。讓學生面對此情此景,有利於薰陶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激起學生說話的慾望。

(二)、反覆誦讀,感知內容

1、初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遇到字詞障礙,查閱工具書,思考課題的含義。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育應着眼於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樣讓學生不拘形式的初讀課文,可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動因,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爲深入感知作品內涵作好準備,學生學得主動、輕鬆。

2、賞讀: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出感情來,其他學生聽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賞讀是透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學生進一步瞭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繫,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

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透過“讀”來完成。放手讓學生聽讀,有助於感知課文內容,有助於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搜尋相關資訊。透過學生的各抒己見,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髮現自我,肯定自我,進一步激起主動說話的慾望。讓學生在課堂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3、精讀:學生細讀課文,質疑問難,生生互答,師生互答,教師適當點撥。(提示:從內容、主旨、寫法等方面提問)

★精讀就是工筆細描,強化感知,加深理解。一方面學生質疑的火花激活了學生髮散性思維的潛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去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爲了引發學生口語表達的強烈慾望,三次朗讀,要求不同,方式各異,逐步深入,體現了閱讀的層次性。透過反覆的讀,學生進入了課文所描繪的境界,加深了語言文字的理解。優美的語言和意境,也使學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禮,美的薰陶。另外,學生從朗讀實踐中還提高了朗讀水平,增強了語感。透過學生質疑問難,理解了本文的主旨(熱愛大自然)和寫法(想象奇特浪漫、第二人稱親切傾訴)

(三)、想象意境,探究語言:

本文語言樸實,字裏行間流淌着詩情畫意。透過語言文字,讓學生徜徉在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中。請同學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並交流感受,體會課文優美的語言,加深對課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稱的恰當運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以四位同學爲一小組,合作探究。

◆找出喜歡的句子,組長負責記錄,由該組成員品讀、賞析。

◆要求按句式說話:讀“—”,我體味到了“—”。

◆組內探究,班內交流。

★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學習的情境,切實爲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培養探究能力搭建舞臺。透過合作他探究,學生能主動思維,主動說話,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蔘與,互相溝通,互相合作。培養學生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作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學生能聽出小組討論的焦點,在全班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四)、口語訓練,拓展延伸

爲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課堂交際能力,透過自主合作更好地感悟課文的語言,想象力的訓練,第二人稱的運用。課前讓學生到校園裏觀察校園的景物。

口語訓練內容:

你置身於校園的美景中,想象你變爲其中一景後的情形、感受。第一、自己寫100字左右的一段話。第二、以四位同學爲一小組,組內合作,班內交流。

★透過自主合作交流,讓學生注意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應對能力。老師指導學生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爲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指導學生課後查閱有關風景散文類的材料,自制資料卡片。班內開展交流,學生老師作些評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出優秀卡片。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2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同行們,上午好!

我參加的課件是《山中訪友》——專題站。

教學分析:

本文是構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基於對本文的理解,在製作網站時,我選用了陽光、大樹、小花作爲整個網站的背景,這樣,當學生一進入網站的背景,就彷彿走進了大自然一般,課件與文章融爲一體,自然而又合諧。按鈕在網站頁面的左方,這樣設計不僅便於操作,也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個清晰的瞭解。

我的教學構思是採用談—讀—賞—練的方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課堂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初步的寫作能力。

當學生進入網站後,就看到幾幅山中的美景圖,並配有鳥鳴啾啾、溪水潺潺,這樣就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談談所見所想,隨之匯入新課:“讓我們跟隨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山中訪友》,走進山林,走進山澗,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話般的世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透過“讀”來完成的,聽讀可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動因,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因爲面對的學生是剛剛升到初中的初一學生,因此,我製作了這個flash動畫朗讀,可以讓學生像觀看動畫片一樣進入課堂教學。錄製自己的聲音更具有親切感。

接下來,讓學生賞讀,並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

在這裏配上背景音樂,更能使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激發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學生進一步瞭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繫,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

文章由下到上緩慢上移,能鍛鍊學生閱讀文章的速度,也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也使頁面富於動感。

接下來,我設計的內容是研討賞析。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其中問題。分組的目的是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於說話,樂於說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體現。第1和第3題有固定答案,當鼠標懸停時,有答案出現。

本文語言樸實,字裏行間流淌着詩情畫意,可是如果僅用語言,很難創設一個意境帶學生走進山林,去感受自然美,可現實條件又不允許,後來,是多媒體技術幫了忙,我使用了moviemaker,製作了這一段視頻,按照作者拜訪山中好友的順序,配以清幽的音樂和簡短的文字介紹,這樣就好似學生跟隨着作者一同走進了山林,拜訪山中的衆好友,用作者的眼睛看世界,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林草木、花鳥魚蟲對話,想象自己成爲一株株參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隻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波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同時,也爲下面的寫作訓練作鋪墊。

讓學生在課前觀察校園的景物,透過本文的學習,仿照文章的擬人寫法,想象自己變成其中一景的情形、感受,然後進入創作天地,將自己的寫作片段上傳。在這裏,我在網站上設定了留言本功能。因爲我們是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學生人手一機,所以使用留言本,不僅使學生能看到其他學生的寫作內容,也使教師能儘快批閱、回覆,有利於加強師生的溝通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教學中應注意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所以,我又設計了“相關連接”和“拓展訓練”,指導學生閱讀其中內容,這樣注入了“活”的知識,課堂纔會煥發出他的“活力”,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在這裏我設定了相關的文章和網站,學生能體會到搜尋知識的快樂,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小結:

最後,對全部教學進行小結:

如果愛心是動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標,好奇心是舵手,那麼就讓我們也同樣會有美景在胸的情懷。我在此使用了cuttpage、flash、moviemaker等工具,充分運用聲、光、色爲學生創設一個欣賞的情景:讓學生在意境中馳騁、讓學生在意境中想象、讓學生在意境中感受。突出了語文的情景教學,這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手段所達不到的。

我的課件展示完畢。謝謝大家!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山中訪友》這篇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作者帶着愉悅的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好友,並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課文語詞優美,感情充沛,同時,這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爲學生接下來學習本單元另外幾篇描寫大自然的文章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要求,我設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首先,知識與技能目標:

1、所有學生均能掌握課後“邀”、“附”等8個生字,能認會寫,並理解“德高望重”等10個生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知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其次,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以讀促悟、多種閱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激發閱讀熱情,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排比、擬人、想象等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

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夠在以上學習的基礎上,理解作者是如何透過展開聯想與想象來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的,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培養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以上對教材內容及目標的分析,並且依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反覆品讀課文,品味賞析精彩語句。

教學難點確定爲理解作者如何透過展開聯想與想象來表達對大自然的讚美與熱愛之情,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並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說學情

分析完教材,我將進一步分析學生情況。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夠初步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但是對於準確體會一些詞句的韻味及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情感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同時,六年級的學生與低年級的學生相比,學習動機相對成熟、學習目的相對明確,而且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因此,對課文傳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可能難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尤其不易與作者產生共鳴,這些都將成爲我組織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因素。

說教法

基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的分析以及新課標對教學的要求,本課我將主要以引導啓發法爲主,同時輔以感情誦讀法、創設情景法、聯想想象法等教學方法,此外,我還將藉助多媒體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使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三、說學法

教師的教歸根結底是爲學生的學服務的。基於對學情和教法的分析,同時,考慮到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些讀悟能力,因此,我將本着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則,主要選用讀議結合,以讀促悟的學法。

四、說教學程序

說完教法和學法,接下來我將這樣展開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說課的核心內容。

(一)品讀唐詩,匯入新課

啓發學生回憶已學唐代詩人賈島《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歌(“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品讀詩歌內容,思考本詩中作者是在什麼地方,做一件什麼事。這首詩描寫的正是詩人前去山林探訪自己的一位隱居其中的朋友的故事,從而引導學生思考,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山中訪友》是否也就是這樣的情景。讓學生帶着這樣的疑問,在作者的引領下,走進山林去看個究竟。

(一)新授

在正式進入新課之後,首先,我將帶領學生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並疏通字詞

要求學生透過自由朗讀,小組交流的方式,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描寫的是作者早晨出發去山林拜訪“朋友”,在山上度過愉快的一天,黃昏歸來的事情。【板書:早晨黃昏】很明顯,作者主要寫了自己在山上的經歷,那麼我們要將重點放在這一部分,讓學生依次找出作者在山中所拜訪的“朋友”【板書:古橋、樹林、山中的一切(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

在學生找關鍵詞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課文相應內容,這樣便於同時糾正字音,理解生詞意思。主要的有諸如:德高望重、津津樂道、波光明滅等。【板書】

2、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在學生找出作者所訪朋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作者將這些大自然的事物稱之爲“朋友”,即思考課文標題的含義。並且進一步畫出作者描寫“朋友”的語句,初步區分詞語的感情色彩。

3、細讀課文,體會感情。

這一部分主要是針對學生剛剛找出的作者描寫“朋友”的語句,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中的關鍵字詞,如“凝望、知己、智慧”等充滿作者感情的一系列詞語,體會作者對大自然事物的深情厚誼,是在用強烈的感情爲我們描繪一幅大自然的魅力圖畫,進而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點明課文熱愛大自然的主旨。

4、想象意境,陶冶情操

在學生對課文思想感情有所領悟的基礎上,我將播放輕鬆優美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由我爲學生用深情舒緩的語調朗誦課文,讓學生盡情想象與聯想作者所描寫的山中美景,進入作者所創設的美妙的大自然的世界中,體驗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美妙感覺。

學生想象完畢,我將與學生討論感受,引導其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並討論作者是如何做到將自己對大自然的這種獨特感受傳達到我們身上的。進而讓學生思考傳達自己感受的方式方法。引入下一步的教學步驟。

5、探究語言,領會手法

請學生先畫出自己覺得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並討論喜歡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老師重點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中出現較多的幾種寫作手法,即想象與聯想,比喻、擬人、排比等,並討論這樣寫的好處,進一步加深對這幾種寫作手法的理解。

(三)鞏固練習

在新授過程結束之後,我將給學生布置練習幫助鞏固拓展。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細心觀察自然,將自己對大自然的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描繪成有生命的人,讓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讓她們也成爲我們的朋友。我將請同學們相互交流彙報自己的類似感受。

(四)小結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在課堂小結的設計上打算採取學生分組討論彙報的小結形式,即由學生自己分組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小結,再安排代表向全班彙報,最後小組間互評以及互相補充遺漏之處,我將在最後給予整體評價。

(五)佈置作業

加強言語實踐是語文課改的兩大方向之一,同時基於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我將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觀察生活中的一處自然景色或一個自然事物,比如雲、河、江、草坪、森林等,運用這節課所學到的幾種主要的表達感情的方法,可以任選其中一種表達方式來寫或者幾種任意組合均可,寫成100字左右的一個片段。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親近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同時也能練習幾種寫作手法的運用。起到了複習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的作用。

五、說板書

爲了幫助學生清晰明瞭地把握本節課的內容,突破難點,我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山中訪友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3課《山中訪友》。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並充滿了無限的幻想,對這樣一篇童話色彩濃重的散文,一定會特別感興趣,透過閱讀期待引導他們感悟,發現大自然的美並與作者產生共鳴同樣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應體現學生爲主體,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目的,因此我特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⑴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⑵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圖畫。

3、德育目標: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以及本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理清思路,品味賞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寫進而受到美的薰陶。難點:引導學生揣測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及課文朗讀帶、投影儀、照片。

【教學過程】

本文是一篇極具情趣,頗有童話色彩的寫景散文,針對初一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點,擬將本課設計成環環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讀課。讓學生以文字爲基礎,讀課文,品語言,繪畫面,入意境,悟文情,從而達到既培養解讀、鑑賞能力又提升人與自然應和諧交融的生態倫理價值觀。下面我就具體地把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說明一下。

1、創設新奇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拍攝美的原因,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先積奠人與自然交融所產生的和諧美的感情,初步蒙發人在自然中的意識,這樣很自然的就匯入本課。

2、在匯入課文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初步感知課文:

由於初一學生入學僅有兩個月,教師還應注意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所以須在閱讀課文的同時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採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但老師建議你們:

⑴要左手翻書右手鉤畫。

⑵用“”畫出你不認識字詞。

⑶用“口”畫出景物的名字,用“○”畫出你認爲最妙的詞,用“≈”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後教師巡視、釋疑、解難,把集中出現的生字詞在黑板上集中講解,學生初讀結束。接下來聽課文錄音,這時我又設計幾個問題:我是什麼時間去訪友的?訪問了哪些朋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較容易指出“在好天氣裏獨自步行帶着好心情去的(對於好心情教師要適時點出哼、踏等詞的好處),具體朋友學生說,老師板書。

3、在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後,接下來的環節是品味課文寫景語言的比喻之美,人稱之美,這是本節教學重點。爲解決重點問題設計如下環節,採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

⑴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可做適當的評價。

⑵指導學生分組,每組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中精美的詞句,精讀品析。

⑶小組代表談自己最欣賞的詞句,並說出它的好處,然後用這幅畫好在的句式起個好聽的名字,每小組選一個人做彙報的記錄。

⑷教師抓住學生回答後的關鍵之處板書,如將寫物擬人化的稱呼,弟弟、大嫂、爺爺、姐姐……學生說出比喻句的喻體等等。

這樣在學生品析及教師板書裏學生自己就可以總結出本文寫景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擬人化人稱的使用,拉近人與自然的關係,使自然景物變得栩栩如生,另一個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機盎然充滿詩情畫意。

4、昇華主題,拓展延伸:

一節課能否成爲一節好課,除了引導學生“畫龍”之外,關鍵還在教師的“點睛之筆”,這個點睛之筆指的就是使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得到突出,使難點得以突破,爲了這個目標,我又作了如下設計:

⑴你認爲朋友的含義是什麼?學生會說出很多種,但教師應抓住平等、互助,追問學生,作者爲什麼稱自然景物爲朋友?他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⑵你與作者有同樣的想法嗎?就把它寫下來,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顯示自然風光的圖片,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寫成一段景物描寫用擬化人稱呼與比喻修辭來寫,抒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小組選代表讀,大家互評。

這個環節既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又有拓展延伸的訓練,既有思想的昇華又有課本知識的實際應用,使教學目標在教學實施中相融、相依,使課堂環節環環緊扣。

最後教師讓學生在寫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談收穫。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就會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學不流於形式。

5、作業的佈置:

本文既然講的是我們和大自然是朋友,那麼我們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類對話呢?把它寫下來。

這個作業的佈置,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教學內容的認識要有“寬泛”的精神。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古橋──老朋友樹──知已

山泉──姐姐溪流──妹妹

童話般的世界白雲──大嫂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總之對於本節課我的設計意圖是力求使課堂做到自主化、活動化,使學生在愉快、寬鬆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5

尊敬的領導,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山中訪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及教學程序這五個方面,對這一課的設計安排加以說明。

一、首先,給大家分析一下教材,這一點我將分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點: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山中訪友》是七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三單元的第3篇課文。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童趣的優美散文。

鑑於本單元的要求,學生要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體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並作適當的摘錄;另外,這篇文章描寫景物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並且作者抒發感情也很特別,將山中的景物當成朋友來寫,將進山看景比作進山看朋友,因此,顯得真摯自然。綜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和教學的重難點。

第二點:教學目的

這一點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

①理解,積累課後詞語;如:“湛藍,清澈,德高望重”等。

②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學生:

①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②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德育方面要求學生: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第三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內容很多,比如課文重點詞語,課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等。而教學難點則是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

二、接着,介紹一下教學方法:

1、確定五法合一的教學方法

新《大綱》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根據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採用激發興趣法,朗讀法,問題導引法,想像聯想法和自讀點拔法進行教學。首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品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然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拔下,賞析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2、採用投影儀,影碟等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採用投影儀,錄音,以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碟來豐富教學手段,這樣,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透過直觀感受,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體現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3、突出朗讀教學

語文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再加上本文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教文,適於朗讀,因此,我將在授課過程中突出誦讀教學。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所以我將採用學生質疑,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然後反饋練習的學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內容較少,因此我安排一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先讀題猜測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後精讀品味,鼓勵學生提問,再透過討論解決,歸納課文學習要點,這樣既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又培養了語感,也體會了作者的感情。

五、教學程序

(一)引入新課

首先對預習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的讀音及含義,然後要求學生讀題,想像課文內容,引入新課,接着教師範讀課文,用有關課

件讓學生對大自然的風景及大山裏的風景有直觀印象。

(二)講授新課

在講授之前,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

①作者到山中尋訪的友人是怎樣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嗎?

②邊讀邊勾畫出描寫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後積累下來。

朗讀課文後,圍繞上述2個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進山看風景,並引導學生感受山中風景的優美,然後將有關山景和大自然景色的投影片或課件給學生看。結合書上的描述,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瞭解童話般的山中的美景,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精彩分析

分析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藝術特色。

在分析中,使學生了解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目的和意義,體會情景交融地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的瞭解。

學生討論後明確:

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如:將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這樣便於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本文的藝術特色表現在:

(1)獨具匠心的敘述方式和敘述人稱:文章的敘述方式親切自然,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還適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感情強烈了還用第二人稱,讓學生體會這樣能使情感表達得更充分。

(2)想象的豐富、新奇,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如:展開想象,將自己與樹木融爲一體,與自然融爲一體,流露出熱愛自然之情。

(四)反饋練習

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後用自己的話解答課後練習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五)創新練習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學生借鑑課文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點。從某一景物的角度出發,重點突出景物的心聲,最好能點出環境保護的主旨。

(六)總結全文

在這一環節中,帶領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再次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及思想感情,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6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品讀自然,美不勝收——談《山中訪友》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曾發出感嘆:“大地的詩歌是從來不會死亡的”!的確,大自然有如一首首耐人尋味的詩,細細品來,其芳香沁人心脾!有如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畫,久久凝望,其神韻美入心田!有如一支支動人心絃的曲,靜靜聆聽,其旋律情韻悠長!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山中訪友》寫的就是作者李漢榮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這幅美麗的山水畫,與山裏的衆美景,有如“朋友般”、“親人般”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根據課標對散文的閱讀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含,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以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可見,本單元作爲散文的閱讀,其鑑賞重點,應是在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山中訪友》作爲本單元第三篇美文,應進一步提高學生鑑賞和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操。

二、說教學目標

據此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的目標確立爲: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2.能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體會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感受文中描繪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提高品味,欣賞作品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文是一篇精美散文,畫面美、語言美、情趣美……美不勝收。但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把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作爲教學重點。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景”,獨特的語言表達能把景物特點的詩情畫意發揮極致,收到把美盡收筆尖的效果。因此,我把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景表達技巧,感受自然之美作爲本課的難點突破!

四、說教學方法

1.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學時着重創設一種情感與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自主地獲取知識,又陶冶情感,所以整個課堂貫穿情境陶冶法。

2.這篇散文意境優美、深邃。詩一般的語言將作者與“山中衆朋友”互訴心聲的童心和好奇心表達的淋漓盡致,所以,我採用“誦讀法”教學本文,透過聽讀感染、品讀感悟、細讀賞析、互讀揣摩等多種形式的誦讀,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3.突破難點時,採用問題點拔法。

五、說學法

1.我認爲讀是走進文學作品的一把神奇的鑰匙。學生透過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在讀中說等多種形式,文章內含便領會於心。所以,我指導學生學會“品讀法”,感受文章畫面美、語言美、情趣美。

2.生生互動法。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說說我的教學過程,我的教學程序主要分爲五大板塊。分別爲啓發激情、引領美;引讀入情,感受美;品讀悟情,欣賞美;想象動情,創造美;導行延情,昇華美。

(一)啓發激情,引領美

爲了很好地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所以一開始我以一段抒情的啓發式提問匯入:同學們,走過朱自清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春天和濟南溫晴的冬天,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相信同學們也曾與大自然有過親密接觸,那麼大自然在你們眼中是怎樣的呢?

在學生暢談了自己對大自然的感觸後,進一步激情引入(同時一邊展圖片):是啊!美麗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豔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詩人徐志摩的眼裏,美麗的大自然是“夕陽中的新娘”,光豔照人;是萊蒙托夫眼中的戀人,帶給他人所不知的快樂;是郭沫若眼中的“母親”,幸福地“赤裸着雙腳和她相親”;是牧童眼中的少女,夢寐着朦朧而又美麗的遐思!那麼,大自然在作者李漢榮的眼裏,又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隨着作者一起走進《山中訪友》。

學生在老師動情的抒情匯入和一幅幅優美的風景圖片中自然受到感染,從而爲走進作者李漢榮所描繪的童話世界做好感情的鋪墊,爲感受課文的自然美,體會作者情感美起到一個很好地引領作用。

(二)引讀入情,感受美

首先,播放動畫視頻配樂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這兒,我透過簡單移植遠教資源flash動畫朗讀,讓學生透過眼看、耳聽、心想等多種感官,感受課文情境,初步領略文章的畫面美、語言美、情感美。

完了,學生交流聽讀感受。大致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到文章的美——語言美、繪畫美、情趣美,怎一個“美”字了得!得知拜訪了: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等自然中的景物!字裏行間流露出“朋友般的真情和親人般的深情”。

(三)品讀悟情,欣賞美

首先,學生自由品讀,並提問:文中哪些句子能體會出作者與山中美景之間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你能不能把這份情感讀出來?讀給同學聽呢?同時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文中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讀時要加重語氣、要讀出神韻,讀出作者的陶醉感。

透過學生動情品讀,讀出課文的畫面美,然後互讀揣摩,品出作者的情感美。接着,在學生品讀賞析課文之前,教師先示範賞析古橋,指導學生從句子關鍵字詞中品讀體會作者情感,其餘由學生自由選擇,依照老師的方法賞析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石頭等景物描寫,自然而然地感悟出:親切的稱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等稱呼既符合景物特點,又顯得親切,形象地體現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貼切的擬人修辭,如:山泉捧着明鏡照我,溪流吟着小詩邀我唱和,瀑布從早唱到晚等擬人動詞的妙用,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還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進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變成了樹,在年輪裏旋轉、流淌,表達了對美景愛得如癡如醉。等等,無處不融入了作者對山中美景的熱愛之情。

接着,在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基礎上進一步提問:你最喜歡文中哪些對自然景物描寫的句子?爲什麼?

此問題的設計,讓學生自由選讀,在精美語句中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賞析文章獨特的寫景表達技巧。

在這環節完全尊重學生的個性品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四)想象動情,創造美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爲激發學生想象的熱情,寫作的衝動,達到對文章獨特的寫景表達技巧的學以致用,我設計了一個討論題:詞人辛棄疾曾說: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那麼,在作者親切的呼喚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聲呢?試着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迴應的話!

同時提出要求——仿着本文的寫作技巧:親切的稱呼,貼切的擬人,神奇的想象。同桌兩人互相配合,先互讀揣摩,合作對話,再用鍵盤把對話輸入自制的幻燈片,再從老師所給的衆圖片或配樂中選擇最喜歡的圖片,配上最喜歡的曲子,完了,到講臺演示對讀自己的“創作”。在這裏,我爲學生準備了豐富的圖片與配音資源,爲學生髮揮個性的創作做了充分的準備。

(五)導行延情,昇華美

即以抒情的語言深化主題,提醒學生: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啓迪,我們要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六)作業佈置

1、選擇文中優美的段落,完成一張精美的幻燈(要求配畫、配曲、配朗讀)

2、選一個好天氣與好友結伴,到郊外一起去觸摸大自然。

(以此作業佈置,激發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透過圖示法,既直觀簡潔,又有助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山中訪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構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倍感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適當的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極其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爲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爲一體。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懸崖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爲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爲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說教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散文,傳統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美的意境。因此我採用表情朗讀法、聯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

說目標:

1、積累優美豐富的語言材料,熟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3、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

說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2、製作多媒體課件、錄製課文朗讀、安裝好音響,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備。

3、一個課時。

說過程:

一、匯入: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麼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寫山谷情境的純淨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匯入課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己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聽)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2)、作者爲什麼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定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但是我故意不問作者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而是沿用課文標題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爲後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爲指導的範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麼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於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寫古橋那一段,作者構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寫古橋的,而是採用了人稱轉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爲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後指明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於感情的直接抒發,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後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接來的另一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觀照的視角獨特新穎,樹與“我”融爲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這一段讓學生先想象,然後老師範讀,讓學生自由發言,集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後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這一段落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她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髮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纔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啓發引導,經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裏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那麼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想象、感悟、表達。

1、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找出優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爲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隻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五、總結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說過:“她(指大自然)在幻影裏得着快樂。誰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責罰他如暴君;誰安心追隨它,她就把他像嬰兒般偎摟在懷裏。”我們應該要關心她、愛護她,她也會關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爲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六、佈置作業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現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爲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她爲朋友的原因。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山中訪友》人教版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了的進山觀景的所見所聞,《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文章是一篇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課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作者以他獨特的視角,採用聯想和想象,賦予了山中景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對於擬人化的描寫彷彿讓所有的景物都活躍了起來,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作者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讓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融入到整個畫面當中,更能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說學情

七年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獨立的識字能力,快速瀏覽課文的能力,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閱讀中能夠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而根據本課課時的安排安排,學生已經在上一課時掃清了文字障礙及總結出了段落大意,對文章的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節課當中,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閱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及擬人狀物的描寫手法,最後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閱讀,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學習擬人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小組合作和教師引導,討論和總結出作者對這些老朋友的採用的擬人狀物的表達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以上的分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發現文章中對景物擬人化的描寫特點

難點:掌握及運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

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爲透過有感情的朗讀,發現文章中的對景物擬人化的描寫特點,我將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擬人手法的運用

五、教學方法:

引導法、小組討論法等

六、教學設計

(一)匯入

1、運用溫故知新的方式,引導學生複習上節課內容,並且透過上節課下課時佈置的作業匯入到本節課當中(文章講述的是作者進山觀景的一個過程,但是作者用很有特點的文字描寫了這麼一個過程,爲什麼?)。

設計意圖:前後知識內容的複習有助於學生掌握已學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啓發式的提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入今天的課堂內容。

(二)、整體感知

1、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當中的第三——倒數第二自然段,勾畫出作者遇到的景物和描寫景物的關鍵詞。

2、透過板書讓同學們走上黑板進行羅列。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大部分內容是讓同學們自己去透過閱讀來探索,透過談話法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可以使他們自己發現文章段落的特點——大量擬人化的描寫手法。

(三)、深入研讀

結合整體感知的知識提問學生:

1、作者爲什麼要景物這樣描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組織學生進行3分鐘討論,討論結束後,提問學生起來回答

2、引出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並對這種修辭手法進行詳細講解。

3、讓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擬人狀物的練習。

設計意圖:透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體會擬人化的景物與去擬人化景物的不同,進而體會作者索要表達的情感,深入淺出的銜接可以讓學生自然的掌握修辭手法並加以運用。

(四)、拓展提升

設定環節:

第一、讓學生以自己身邊的事物爲對象模仿作者擬人狀物的描寫手法寫一段話,例如描寫自己的課桌、鋼筆等等。

第二、小組評議,全班同學進行體會學習,說說誰寫的好,爲什麼寫的好?

第三、做出總結性的評價。

設計意圖:透過這樣的環節可以鍛鍊學生的口頭表單能力並掌握已學知識,小組評議的方式把課堂還與學生,老師進行指導和整體評價,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課程理念。

(五)、小結作業。結合這節課所講的內容,和板書,提問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和總結,提示學生相關知識點,與學生互動共同對今天所講主要內容。作業部分,啓發學生,本文是作者景物擬人化的一個描寫,但“如果你是某一景物,怎樣與遊人互訴心聲”在課後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充滿童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初一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着重調動起他們對於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材處理中儘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字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字的直接接觸中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字的體會和感悟。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說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說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五、說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六、說過程:

1。聽一聽憶一憶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羣山環抱的環境中。相信我們同學都有過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遊玩的經歷,可以說說你走進山林時有些什麼感受和收穫嗎?

和我們的同學一樣,作家李漢榮也非常地喜歡爬山,而且對他來說,爬山還有另一種樂趣,那就是可以拜訪山中的衆朋友。這些好朋友將會讓他忘卻疲乏,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在山裏他究竟拜訪了哪些朋友呢?這些朋友又各有什麼魅力呢?讓我們跟隨着作者的腳步,一起開始我們難忘的山中之旅。

2。讀一讀找一找

(1)掃清朗讀時遇到的文字障礙,小組中仍未能解決的請上來寫到黑板上。

(2)找一找作者拜訪了哪些朋友?

學生明確:古橋、大樹、山泉、瀑布、溪流、白雲、懸崖、老柏樹。雲雀、小花、

石頭、雷陣雨、螞蟻、歸鳥。(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3。品一品說一說

作者所說的山中訪友,不就是山中看景嗎,那我把題目改成“山中看景”,你覺得怎麼樣?

(學生思考、討論: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4。寫一寫說一說

作者採用的是說話方式向他的大自然朋友打招呼,我們也嘗試一下用“你好”寫一句話,向我們的大自然朋友打一下招呼,好嗎?

(比如松樹、小草、白鷺……)

七、說活動

1。選一個好天氣,與好友結伴到郊外走走,去領略大自然。

2。課文仿寫:《歡迎你來到大自然》

八、說板書:

山中訪友——擬人、想象(親切喜悅)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石頭、落葉、小花

陣雨

老柏樹

螞蟻小弟弟

九、說反思: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充滿童心的散文。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至第三自然段,我們會猛然發現作者通篇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將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這節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爲此,我在開篇的時候設定了這樣的環節。“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幾位朋友?”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內容以及結構。

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在於作者是怎麼展開想象與聯想表達情感的,以及體會句子的美妙之處。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鳥兒、露珠、樹”對作者的知心話後,我本來可以引導學生:“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說……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說……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樹,作者卻說……每一棵樹都在望着我。”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說?以激發學生的奇思妙想和深情感悟。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構思新穎、想象奇特,充滿童心和好奇心,富有浪漫色彩。

《山中訪友》位於本單元五篇課文的第三篇,上承《春》、《濟南的冬天》,下跟現代詩《秋天》和《古代詩歌五首》,共同爲我們展現了色彩斑讕的大自然圖景。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能夠增強學生對語文與生活密切關係的認識。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七年級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學生實際及單元訓練重點,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領會文章第二人稱妙用。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3.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擬定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反覆誦讀課文,品味賞析精彩語段,感受美好意境。教學難點是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教學中,應以各種形式的誦讀爲主、點撥爲輔來突出重點,以擬關鍵句、改重點段來突破難點,讀賞結合、讀想結合,從而體味大自然的美好。

4.課時安排

本課屬自主閱讀課文,擬用一課時完成。

5.教具準備

(1)旋律輕鬆優美歡快的VCD音樂,與課文感情基調吻合,烘托氣氛,增加美感。

(2)美輪美奐的山林風光資料片。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本課意境優美、富有詩情畫意的特點,可採用如下教學法:

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抒情散文,應重在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透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情境教學法:透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

聯想想象法:本文想象奇特浪漫,可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文章特色。

2.學法

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要落實“教——扶——放”的原則,引導學生運用“讀議結合,以讀促進”的方法學習,訓練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課上適當練筆能夠活學活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故應積極實踐。

三、說教學程序

1.品讀唐詩,匯入新課

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大屏幕上展示唐代詩人賈島的《尋隱者不遇》,請學生誦讀,比比誰讀得有味道。再依據唐詩內容改編成故事,看誰編得生動而富有創意。隨之教師爲唐詩另起名(《山中訪友》),由此匯入新課。

背景音樂的使用爲學生營造了一個優雅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景。讀詩有兩大功效,一是溫故而知新,二是爲新課的匯入作輔墊。編故事既考查學生的理解力,又鍛鍊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力,一石三鳥。

這樣的匯入自然、水到渠成。

2.反覆誦讀,感知內容

教師先設疑:唐詩中詩人探訪的是一位隱居山林的名士,課文中作者探訪的又是怎樣的朋友呢?既而請學生大膽猜測課文內容,並簡述交流。接着請學生讀課文,前後共讀三遍,要求由淺入深。第一遍的要求是:小聲自由快速地誦讀一遍課文,遇到字詞礙

查工具書解決,思考課題的含義。第二遍的要求是:美讀課文(指名讀)讀出感情來,思考:作者探訪的“朋友”是誰?怎樣探訪的?第三遍的要求是:師生(男、女生)配樂分讀,感受課文的美好意境。

讀前設疑及讀前懸測都是爲了引發學生讀書的強烈慾望,爲後面的三讀蓄勢。三次朗讀,要求不同,方式各異,逐步深入,體現了閱讀的層次性。透過反覆的花樣翻新的讀,學生進入了課文所描繪的境界,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優美的語言和意境,也使學生接受了一次美的冼禮、美的薰陶。另外學生從朗讀實踐中還提高了朗讀水平,增強了語感。

3.想象意境,陶冶情操

伴隨着優美的背景音樂,教師請學生閉上眼睛。以深情舒緩的語調,描述山林的種種美景,讓學生徜徉在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進而與學生討論交流感受,最後歸結主旨:熱愛、珍視大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教學中對學生滲透美育,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本環節力圖營造出一個美輪美奐的虛幻世界,讓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情境再現法運用,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能力,增加了他們的審美體驗。

4.探究語言,領會手法

請學生構畫文中最喜歡的語句並交流,在此基礎上,重點探究課文奇特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稱的恰當運用兩種手法。前者可透過誦讀、品味賞析第四節來完成,後者可透過討論第三節原文與改文的差異來達到。改編後的第三節如下:我第一個去看古橋。它已經在澗水上存在了幾百年,多少年來,它把無數人馬渡過彼岸,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唯有它,以固有的姿態,屹立在那裏,永不改變。

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獨特的審美體驗。請學生說出個人最喜歡的語句,就是尊重其審美選擇的表現,這也有助於學生養成積累優美詞句、品味賞析精彩語段的好習慣。改寫課文、對比分析是化難爲易、促進理解的一種好方法,本環節中這一步驟的運用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5.學習模仿,練筆實踐

在上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出示兩則課堂練筆,要求學生二選其一,當堂完成並交流。

(1)你躺在地上看過雲嗎?想象你幻化成雲後的情形、感受,寫一段話,100字左右。

(2)國慶節後,太湖廣場一片狼藉。假設你就是廣場上的草木,請你與遊人傾訴心聲,寫一段文字,100字左右。(注意角度)。

加強言語實踐是語文課改的兩大方向之一,練筆的目的意在引導學生讀寫結合,在欣賞完文章語言、手法的妙處後學以致用,較好體現了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的指導思想。兩則練筆各有側重,前者重在想象力的訓練,後者重在第二人稱的運用。讓學生任選其一,折射出教師以人爲本的思想。

《山中訪友》說課稿 篇11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中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位於本單元五篇課文的第三篇,上承《春》、《濟南的冬天》,下跟現代詩《秋天》和《古代詩歌五首》共同爲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圖景。本文放在兩篇精讀課文之後有利於鞏固學生賞析美文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2、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

3、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

品析優美的語言,體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博望山和石海洞鄉自然風光資料片。

一、說教法

1、情景教育法:

透過音樂渲染,圖象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進入情境,體會情感。

2、自瀆點撥法:

本文屬自瀆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爲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

二、說學法

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學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匯入課題。(1~2分鐘)

匯入設計:(老師配樂深情朗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我閉上演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髮長成樹根,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裏旋轉、流淌、最後長成樹籽,被鳥銜向遠山遠水。”

同學們,想象使我們變成了一棵棵老樹,想象真實魅力無窮!今天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與李漢榮先生一起進山訪友吧!(板書:山中訪友)

2、反覆誦讀,感知內容。(10分鐘)

⑴ 解讀課題,猜測作者所訪之友。

⑵ 速讀課文印證自己的猜想,再由學生自由跑上黑板寫出作者所訪之友。

⑶ 課件展示山中衆朋友,是學生進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中。

⑷ 教師有感情的配樂朗讀,學生輕聲跟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3、探究語言,領會手法。(15分鐘)

學生自由誦讀,勾出最喜歡的句子,再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重點探究課文奇特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稱的恰當運用兩種手法。

⑴ 探究奇特浪漫的想象透過誦讀,品味、賞析第四節來完成。

⑵ 探究第二人稱的恰當運用透過第三節原文與改文對比賞析體會。

改文:我第一個去看古橋,它已經在澗水上存在了幾百年,多少年來,他把無數人馬渡過彼岸,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唯有它以應有的姿態,屹立在那裏,永不改變。(課件展示改文)

4、想象意境,體會感情。(6分鐘)

⑴ 伴隨優美的音樂,學生閉上眼睛,以深情舒緩的語調,描述山中的美景,使學生進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中。

⑵ 合作探究:

作者爲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課件展示問題)

⑶ 教師引導學生歸結:熱愛珍視大自然,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5、練筆實踐,拓展延伸。(12分鐘)

⑴ 欣賞博望山和石海洞鄉的資料片。

⑵ 課件出示兩則課堂練筆,要求學生二選一,當堂完成,交流展示。

A、你躺在草地上看過雲嗎?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雲後的情景、感受,寫一段話,寫法自由。

B、把自己幻化成景區內的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想象奇特浪漫

第二人稱親切傾訴

熱愛大自然

珍視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