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語言《小熊請客》說課稿

說課稿1.7W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小熊請客》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語言《小熊請客》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語言《小熊請客》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小熊請客》選自小班《幼兒用書》主題五的語言活動。衆所周知,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新《綱要》指出:"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我選擇了故事《小熊請客》。此活動故事形象鮮明突出,能夠激發幼兒興趣,學習時不用刻意去記憶,且將表演融入到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同時還能透過活動將幼兒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故事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爲習慣。

二、活動目標

《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包含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幾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2、能力目標:理解故事內容,瞭解請客、做客的簡單禮節,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感受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三、活動重點及難點

1、重點:讓幼兒喜歡傾聽故事,瞭解幾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2、難點:感受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理解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在活動中以提問、表演、模仿等方法來突破此難點,鼓勵幼兒積極表演;表演的同時也加深了對故事的記憶。

四、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讓幼兒提前瞭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2、物質準備:小熊、小貓、小兔、小狗頭飾;多媒體課件;小魚、肉骨頭、蘿蔔圖片等。

五、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與引導者。因此在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提問引導法、視聽結合法和角色表演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2、學法

幼兒始終爲活動的主體。透過觀察、討論、遊戲練習等方法,由淺入深,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演演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六、活動過程設計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課件匯入,激發幼兒興趣;角色表演,學說禮貌用語;活動延伸,提升幼兒能力。

(一)課件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小熊的課件,提問幼兒:

"小朋友,畫面上是誰?"(幼兒觀察後說出小熊)

"猜猜今天他在家要做什麼?"(引導幼兒說出今天小熊要請客)

"小熊都準備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引導幼兒說出畫面中的食物,並讓幼兒根據食物想一想小熊會請哪些客人,以此提高幼兒注意力,引發幼兒興趣)

2、演示課件第一部分,幼兒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討論:"誰來了?它說的`什麼呀?小熊是怎麼說的?小熊會請他吃什麼呢?"討論後得出結論——喵喵喵,喵喵喵,原來是小貓來了,小貓很有禮貌地說:"小熊你好!"小熊也很有禮貌地迴應:"小貓,請你吃魚。"讓幼兒瞭解別人在給你東西時,應該說"謝謝"。

在幼兒理解了故事的第一部分後,爲了讓他們加深對故事的理解、記憶,我又引導他們學一學小貓的聲音和接受食物時的動作,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

3、同樣方法依次演示課件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讓幼兒理解故事並仿編動作。

這一環節的創設,採用提問引導法和視聽結合法,在講述故事時,充分調動幼兒的視覺器官,邊講述邊提問,透過課件再現故事情景,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便於理解故事內容,並以不同的口吻有表情地講述,以此激發幼兒學習故事的興趣,突破了教學重點,此環節用時7分鐘。

(二)角色表演,學說禮貌用語。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講述,請幾名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動物頭飾,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仿小動物進行對話,並加上相應的動作,這樣不僅使幼兒加深了對故事的記憶,更鞏固了對"你好""請""謝謝"等禮貌用語的認識。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幼兒進行鼓勵。

2、幼兒參與其中,成爲故事的主人,在親身體驗中獲得了表演的愉悅性,增強了對故事的理解。表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和加強,以此突破了教學難點。這一環節用時6分鐘。

(三)活動延伸,提升幼兒能力。

充分發揮區角的用途,將圖片、頭飾投放到表演區供幼兒繼續表演。

七、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突破了以往故事教學環節單一,講多動少的弊端。在整個活動中始終圍繞小熊請客的過程,配以課件,圖文並茂,刺激幼兒的視覺,培養幼兒感恩的美德;幼兒能較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並將故事巧妙地與表演相結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自由靈動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語言《小熊請客》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小熊請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我們的動物朋友》中的一個課題。

在孩子們的心裏,動物是可愛的,是可以和他們平等交流、玩耍的夥伴和朋友。如果觀察孩子在動物(包括動物玩具)面前的表現,我們會發現.孩子們會將成人對他們的態度、情感和愛的方式,活靈活現地表現在小動物身上。愛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們常常可以在孩子們的自娛自樂中,見到他們模仿動物的叫聲、動作和神態。在他們的眼裏,動物永遠是可愛、可親的。因此,兒童時期是播種純真、友善,認識動物、認識自然的最佳年齡階段。

《小熊請客》透過歌唱、繪畫、表演等藝術形式展開活動,讓學生感受小熊請客時場面的熱烈和小動物們歡快的心情,可引發孩子們對動物的興趣和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大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同時,提高他們對藝術要素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小熊請客》整課分三教時完成,我今天說的是第一教時。

二、說教學目標:

目標具有導向、激勵功能,它是教師組織開展教學、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體驗的活動指南,又是活動和發展的評判標準。本課,我根據教材特點,以及一年級小學生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到小熊家裏去》。

2、表演《小熊請客》,引發學生對角色的想象與表現能力,體驗集體活動中的樂趣,增強合作意識。

3、感受小熊請客場面的熱烈和小動物們歡快的心情,引發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和關愛。

三、說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到小熊家裏去》,讓學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感受小動物們愉快、活潑的心情。

四、說教學方法:

藝術課程是一門人文課程,它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培養學生尊重、關懷、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與發展。人文學科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體驗式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積極建構的情境中透過嘗試實踐、合作交流,得到真切的體驗。本課的教學方法,我是這樣設計的。

1、教法:

①啓發聯想式教學法;

②體態律動教學法;

③談話引導法;直觀感受法等。

2、學法:角色體驗法

五、說教學過程:

科學地制訂教學目標,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基礎和前提,要真正將學生的藝術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關鍵是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學情境的多邊互動中得到生動活潑的主動的發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感知形象:

多媒體課件展示小熊家請客的畫面。問學生:看圖你知道了什麼?你能展開想象,猜測這個故事是怎樣的嗎?等學生髮揮想象,暢所欲言後,我說:對,今天小熊家裏在請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參加,好嗎?

多媒體依次播放《到小熊家裏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問:聽,是誰來了呀?學生依次回答,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跳出小動物。

下面,讓我們完整地聽一遍歌曲,請小朋友們看着畫面,聽着歌曲,想象小熊請客的熱鬧場面。這裏我透過聽覺和視覺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力。

(二)律動遊戲、熟悉旋律:

1、分角色進行表演

來了這麼多小動物,小熊家裏真熱鬧,哪些同學想扮演小貓?哪些想扮演小狗?哪些想扮演小雞?這裏我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角色進行角色體驗,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讓我們也隨着音樂聲到小熊家去做客。

這時,播放《到小熊家裏去》,帶領學生跳起熟悉的舞蹈。在這裏,我讓學生用自己熟悉的舞蹈,在個性化的遊戲中熟悉歌曲旋律。

(三)學唱歌曲、實踐體驗:

1、教師範唱。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就是愛模仿,模仿力強,範唱可以激發學生模仿的慾望,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演唱中的難點問題。

2、接唱。接下來,老師演唱上半句歌詞,請同學們接唱下半句歌詞。注意,可要緊跟旋律、唱準節拍呀!

3、學唱歌詞。讓學生分角色來演唱三段歌詞。

當學生大部分能夠連貫的唱好整首歌曲後,選取各個層次的學生代表獨唱,我啓發引導學生,“你現在是什麼角色呀?你幫它加上些什麼動作呀?”讓學生進入角色。

學生唱後,我及時發給小動物貼紙,並且同時提出建議,“你唱得很好聽,聲音還要響亮些”、“你節奏把握很好,但是還要唱得連貫些。”“你的音色真好,你再大方些、自然些,簡直可以做小歌唱家了”。用這樣激勵性的語言委婉地提出要求,學生就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也很樂意地接受意見,明確努力的方向。

3、齊唱全曲。(引導學生唱出愉快、活潑的心情,可以加上相應的動作。

(四)再現形象、展現自我。

小朋友們唱得真好聽。小熊家裏來了這麼多客人,一起過節,小熊最開心了。他爲了留住這美好的時光,他要把今天所有的客人都畫下來,就像我們過節時要拍照一樣。現在他已經畫了一個小客人了。多媒體出示小貓圖象。客人太多,小熊來不及,我們來幫他好嗎?然後請學生選擇一種最喜歡的小動物,在空白的頭飾紙上簡單畫出圖形

最後我請學生戴上頭飾配上歌詞,再加上適當的動作。然後邊唱邊表演。

在歡快的歌聲和舞蹈中結束本課,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形象的愉快和學習生活的愉快,從而讓這種愉快的積極體驗來強化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增強對藝術課程的學習需要。

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本課,我偏重於對音樂的感受、感知、表現和創造,但如何將聽覺藝術和視覺藝術緊密結合,全面地開發學生的藝術潛能,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可能還有待其他單元的互補和我的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