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窮人》說課稿

說課稿2.45W

篇一:窮人說課稿

有關《窮人》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爲大家帶來的是選自人教版初中一年級的《窮人》。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歸納、教學過程和教學心得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教材 首先是教學分析,《窮人》這篇文章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說。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表現了桑娜和漁夫的勤勞、善良,以及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

學生情況方面,本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比較遠,我把着眼點放在讓學生獨立閱讀上,從字裏行間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感受作品中蘊含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基於以上兩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透過對欣賞故事的認知,提高總結歸納、學習人物描寫方法的能力,並進一步昇華情感,用心感悟人物的心靈美。而這恰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維理念。 教學重點則定位在感悟人物的高貴品格方面,教學難點則是賞析描寫人物的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 人教版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我也認爲,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使所有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積極參與、動腦思考。因此,在具體講習時,我用到了這樣幾種教學方法:

開放式探究 、啓發式引導 、互動式討論 、反饋式評價。 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播放歌曲《愛的奉獻》匯入新課,使學生對小說中的人物的美好心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給學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這點是語言和文字無法描摹的。

二 檢查預習 本環節採用詞語小擂臺的方式,檢查學生對文中重點字詞如:擱板 魁梧 洶涌澎湃等詞語的掌握,以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從而完成認知目標。

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三個環節:走進窮人故事。學生透過預習、小組合作學習概括故事的主要情節,感知大意,總攬全局,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從而實現了“長文短教”。

接着進入第四個環節,走進故事中的人物,欣賞人物美。讓學生透過誦讀課文、小組討論等形式總結歸納文中的窮人以及他們的品格特徵,發現人之情,品味人之美。整個過程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教師稍作點撥,再以圖片呈現總結,形象生動,一目瞭然。最後再融入學生形式多樣的有感情的誦讀,至此,這節課的重點品味人物的高貴品格可以說得到了很好的闡釋。

下面進一步探討文章的描寫手法。首先觀賞《窮人》的課文Flash情景朗讀視頻,在進一步感受桑娜和漁夫美好心靈的同時,探討表現人物品格的方法。本環節透過小組討論加之教師適時的點撥來解決。這樣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也瞭解了語言的表達方法,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質。至此緊扣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展現人物性格的描寫方法。

進一步引申探討,文章寫到桑娜和漁夫收養孩子後,便戛然而止,他們以後的生活會怎樣?會遇到怎樣的困難?這一個個未知的疑問牽動着學生繃緊的心絃。學生至此對人物的感悟達到高潮,進入當堂寫作訓練:展開想象,續寫窮人。這一環節至關重要,因爲它凝聚了學生整堂課的聆聽、思索和感悟,也是對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強化。

而課後作業,則對整堂課起到了一個鞏固作用,也提升了學生對人生的感悟能力。

最後,我的教學心得是:感受窮人生活的艱難、悽慘,即一個“窮”字,生活上的貧窮。品味桑娜和漁夫的善良、堅強,即一個“富”字,精神上的富有。從聆聽歌曲到欣賞故事,從觀賞課文情景朗讀視頻到品讀人物,與學生之間的心靈碰撞和情感共鳴,是我這節課最大的收穫。

篇二:《窮人》說課稿

尚義縣大營盤中心小學:康慧敏

一、說教材

《窮人》是義務教育課標版第十一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是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課文透過寫窮人雖然很窮,但有一顆善良的心,側面反映出窮人在精神上很富有。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透過學習體會人物的心理品質。

3、學習作者透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裏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從環境和人物對話、心裏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教學課時:第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我主要運用以讀爲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開頭並輔以情景教學法。課堂中,透過課件演示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字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的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受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薰陶。

1、情景教學法。

2、以讀代講法。

3、自主探究法。

三、說學法

爲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法方面我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透過讀悟結合,以讀爲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班級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先引入窮人的世界,感受窮人,播放視頻《窮人》。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視頻中出現《窮人》。以此匯入新課,易於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激發學生探究文字的慾望。同時,也爲學生朗讀文字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指導學生聽課文,

明確:(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兩位母親?

(2)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懷着怎樣的感情?

(讓學生明確窮人是誰?體現在哪些地方?)

設計意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透過朗讀課文,聽課文錄音,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全文。

(三) 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感悟

1、感悟桑娜的美好心靈

出示課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感悟漁夫娜的美好心靈

出示課件: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掻掻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3、感悟窮人的美好心靈

出示課件:桑娜坐着一動不動。“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設計意圖:我在教學中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透過讀悟結合,以讀爲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當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應抓住契機進行適時的引導、點撥,梳理與歸納,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學習寫法

在教學中用到了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讓學生學會用運。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並做到在習作中會靈活運用,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同學們,桑娜和漁夫有美好的心靈,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有這樣美好的心靈呢?下面請欣賞《愛的奉獻》

2、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預設:聽完歌,學生結合實際談想法。

設計意圖:“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泄情感的時空,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從而引起學生心靈上的震撼,不斷加深,不斷昇華,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

窮人

貧窮 富有

設計意圖 :

板書是整節課的眼睛。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做到了簡潔明瞭點明文章的中心,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總結:

總之,我想透過以上“目標的簡明、環節的簡化、內容的簡約、方法的簡便”真正實現“簡單教語文,完全爲學生,紮實促發展”。

篇三:《窮人》說課稿

寶山中心小學 劉紹君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 窮人》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作者是俄國被譽爲文壇泰斗的列爾夫.託斯泰。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2)教學目標在深入鑽研課本,瞭解單元的訓練目標後,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3.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練習續寫課文。

(3)教學重、難點

我認爲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並深刻理解窮人夫婦善良、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於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情感線索,採用激趣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三、說學法:

學生走進文字,親近文字,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有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以此實現學生與文字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程

(一)設疑激趣、匯入課文

走上講臺,出示課題後,我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待學生髮表完自己的見解,情緒高漲之時,我趁機匯入:“本文是被稱爲?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並在此簡介作者,“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麼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

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導課設計,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目的之二,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喚起同學們對他的崇敬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三)精講細讀,體會感情。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爲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關鍵詞句的分析理解,以點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

學習第一段。我先用課文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關鍵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幹。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並在此設定疑問:這裏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易理解。所以我讓學生繼續聽配樂朗讀,瞭解故事的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作者對桑娜行爲、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爲

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描寫桑娜此時心理活動傳神的寫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號爲突破口設計問題,說明這樣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並指出這正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的具體表現。這樣,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訓練重點,而且學以致用,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哀。爲了幫助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自行品味。

文章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學生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謀而合之時迸射出的燦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全文教學完畢,在此解決第一段設下的疑問:爲什麼這間漁家小屋“溫暖而舒適”?使學生認識到,是因爲主婦桑娜的勤勞能幹,更主要的是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裏還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溫情!

這一環節教學使學生深刻地領會了全文所蘊含的真摯情感和寫作特色,並強化了重點訓練項目。

(四)情感朗讀、加深體會。這一環節旨在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再次感受文中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行文思路和獨具匠心的寫作特色。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拓展:“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開啟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

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課堂教學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樣設計板書,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爲一體。使課文內容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一目瞭然,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篇四:窮人說課稿

《窮人》第二課時說課稿

城關二小 黃娟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窮人》第二課時。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七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高尚。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窮人》正是達成此目標的寶貴教材。

本文作者是俄國被譽爲文壇泰斗的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在字裏行間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調,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此外,還透過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展現主人公的性格,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如自主預習、邊讀邊畫邊批註、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等,但我們農村學生對窮人的生活背景沒有形象的瞭解及切身體驗。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心靈。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因爲課文中人物刻畫生動形象,作者主要透過人的神態、語言、心理活動來反映人物的特點,這種寫法值得借鑑,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定爲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神態、語言的描寫,感受窮人夫婦的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

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並深刻理解窮人夫婦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四、說教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是學生、教師、文字、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採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透過朗讀、默讀、等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桑娜與漁夫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五、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我校“211”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預習階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在展示環節以朗讀爲主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

六、說教學流程

共由複習匯入——核心項目解讀——拓展延伸三個環節組成。

一、複習匯入

《窮人》的作者托爾斯泰曾說過:“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窮人》這篇課文向我們描述了兩個不幸的家庭:漁夫家和西蒙家。我們一起回顧課文,描述一下這兩個家庭的不幸。

(我借托爾斯泰的名言來展開第二課時的教學,讓學生再一次熟悉課文內容,並從文字中提煉資訊,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讓學生合理想像西蒙的境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從“不幸”着手,讓學生感同身受,感受窮人的窮,爲深入窮人的精神世界做好鋪墊。引用托爾斯泰的名言,爲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二、 核心項目解讀

透過品讀環境描寫,人物語言描寫、心理描寫體會窮人雖窮卻很溫暖的家庭;雖窮但很善良的品質;雖窮但很高尚的靈魂。

1:是啊,這兩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在不幸的物質生活的掙扎中,窮人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寒冷的夜晚,走進桑娜的家。(課件出示: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着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着風暴,外面又黑又冷,丈夫清早駕着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2:讀讀這段,畫出你喜歡的詞語,從這些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對啊,我們細細地品味語句,我們會發現文字能傳遞很多資訊。你會怎樣讀這段?

4:讀讀這段,再看看課文題目,這段環境描寫印證了題目裏的哪個字?

5:與屋外的又黑又冷相比,屋內的情景有些不同。(課件出示: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着白色帳子的牀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着。)

誰來讀這幾句話?怎麼讀?

6:與前一文段相比,這一段文字所描寫的環境給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從這段文字裏,你又有什麼收穫呢?

7:從這些環境描寫中我們可以知道,桑娜把寒酸的房子收拾得溫暖舒適,這說明,她很愛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下面,我們通

過人物的心理描寫、語言描寫一起走進窮人的精神世界。(課件出示: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了???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8: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這個段落,並劃記最能體現桑娜內心感受的詞語。

9:你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嗎?

這一段描寫,把桑娜內心的忐忑描繪得淋漓盡致。讀這一段心理描寫,你聯想到了哪些詞語?

10:她爲什麼會忐忑不安?

11:對啊,桑娜的心潮就如屋外的海一樣“洶涌澎湃”,她爲自己的這種做法感到“心驚肉跳”。她是那樣“忐忑不安”。你能試着讀出桑娜這種複雜的感情嗎?

12:讀了這一段,有哪一個字會讓你眼眶一熱,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請讀這一句話。你們能用寧願——也不——說一句話嗎?

13:是的,讀讀這段,再看看課題,桑娜是一個窮人。她擔心漁夫不同意,漁夫知道西蒙去世的消息後,他是怎麼說的?找出來,讀一讀。

14:從這段語言描寫裏,你覺得漁夫都想到些什麼?

15:與桑娜的願挨“揍”同樣感人的字是這一段裏的哪個字?

篇五:復六年級語文窮人 說課稿

感受語言的魅力 沐浴人性的光輝 ——小學語文十一冊《窮人》說課

汨羅市黃柏鎮中心學校 周 穎

一、說教材,說學情

(一)教學內容分析 《窮人》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漁夫和妻子桑娜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揚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人“窮”到什麼地步,讀者卻能從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小說裏沒有一句直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托爾斯泰用充滿魅力的語言,使善良的主人公散發着人性的光芒。這是一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美文。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的想法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他們也具備一些學習能力,能自學生字、詞語,能預習課文,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正在學習怎樣參與小組討論,怎樣與他人合作。所以仍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與能力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2.學習作者透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以讀爲本,透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透過抓重點語句,感受人物的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感動,樹立講誠心,動真情,樂意用自己的愛心幫助別人的風尚。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理解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從中感受她的高尚品德。

二、說教法、說學法

(一)教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所涉及的教法有:創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自學指導法、讀寫結合法。

(二)學法:學生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抓住重點詞句反覆朗讀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

爲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要做以下教學準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設計學案,佈置學生課前預習,預習時要求熟讀課文,完成課

後第二題,找尋相關的課程資源,製作多媒體課件。

三、說教學設計

根據實施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及語文課程所獨有的特點,本課時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具體有以下幾個步驟:1、創設情境,奠定基調;2、瞭解環境,感受窮人的生活;3、揣摩心理,感受桑娜高尚的品德;4、理解對話,感受漁夫高尚的品德;5、品讀文字,感悟語言的魅力;6、想象寫話,唱響心靈的讚歌。

一)情境匯入,奠定基調。

窮人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是這樣的:當時,俄國正處於歷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鬥爭日趨高漲,逐漸形成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在這個時期,貴族、資產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道德墮落;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然而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這些離學生的生活非常遙遠,爲了讓學生披情入文,上課伊始,我將出示課件展示一些圖片和資料,把學生帶到那個黑色的年代,帶到那又黑又冷的海邊,帶到那間漁家小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和文字對話。

二)瞭解環境,感受窮人的生活。

我讓學生默讀課文一二自然段,找出描寫環境的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學生找出這些語句後,教師用課件出示,集中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文中主人公命運是那樣的悲慘,即使是在這樣寒冷又遇上大風暴的天氣,爲了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也要出去打漁。但他們並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依然那樣勤勞,能幹。屋子裏條件簡陋,但收拾得乾乾淨淨,讓人覺得舒適,妻子熱愛丈夫,家裏充滿着濃濃的親情,讓人覺得溫暖。也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而朗讀可以促進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將引導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語瞭解當時的環境,帶着對窮人的同情和讚美走進文字。特級教師錢正權也曾說過:“閱讀教學最要緊的是引領學生與作者的心靈會晤。”

三)揣摩心理,感受桑娜的高尚品德

桑娜抱回孩子後,心理忐忑不安,一頭是深夜未歸,生死未卜的丈夫,一頭是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天性的善良使她把天平傾向了兩個孤兒,她毫不猶豫的抱回了孩子。但是貧窮的生活讓她不能不面對現實,所以她的心理異常複雜,各種各樣的思緒一齊涌上心頭。讓不諳世事的學生理解這種複雜的心理是一個難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採取了下列方法:

1、熟讀桑娜的想法,瞭解她都有哪些想法。

2、完成填空練習,瞭解桑娜爲什麼有這些複雜的想法。習題是這樣的:

桑娜想,如果不把兩個孩子抱來( ), 如果把兩個孩子抱回來,( ),

她寧可( ),也要( )。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

實踐,要讓學生親歷閱讀。練習時,我將引導學生聯繫實際想象,多兩個孩子,會給桑娜自己,給漁夫,給他們這個家帶來什麼。從而,讓學生理解桑娜寧願自己受苦也要收養兩個孩子的高尚品德。

3、指導學生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讀出她的擔憂,(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她受的了),讀出她的害怕(是他來啦,不還沒來!),讀出她的迷茫(我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讀出她的自責和堅定(他會揍我的,誰叫我自作自受呢,嗯揍我一頓也好)。我相信,有前面的練習,同學們一定能讀出感情來。特級教師於永正指出,“讀”是語文教學的法寶。讀出感情來了,學生自然就懂了。

四)理解對話,感受漁夫的高尚品德。

漁夫回來後,他會怎樣對待收養孩子這件事呢?我組織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分角色朗讀對話,理解對話內容。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專家指出,小組合作不是一個空洞的的詞語,老師要從2人合作開始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多人合作。這裏,我將指導學生3人合作,朗讀課文。

1、邊讀邊議。在分角色讀對話前,我將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談一談怎樣讀出感情。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漁夫深夜歸來,惡劣的天氣使他覺得有點後怕,沒有捕到魚,網被撕破了,還差點丟了命,他的心情會怎樣?他會帶着怎樣的語氣說話?桑娜心中忐忑不安,她又會怎麼開口?只有當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他才能正確評價、欣賞別人的朗讀。

標籤:說課稿 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