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角的分類》說課稿文章

說課稿1.4W

一、先說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說課稿文章

《角的分類》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中第三課時的內容。關於角,學生在二年級《教角的初步認識》裏已有了初步的接觸,對於直角已經有了一些瞭解,但是大多是屬於直觀的描述。本冊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徵,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在學生一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二、說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於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爲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從實際出發,透過互動學習,讓學生認識直角、平角、周角、銳角、鈍角這幾種常見的角,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理解角與角之間的關係,並能根據一定標準將角分類。

2、過程與方法:先創設情境,透過學生玩一玩、量一量、畫一畫,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自主與合作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協作與交流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說重、難點分析:

1、重點:認識幾種常見的角,要引導學生能按一種合理的標準對角進行分類。

2、難點:周角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爲周角比較特殊,角的兩條邊重合,教師在教學前要準備一些實物和教具或多媒體課件(如摺扇、用硬紙做的活動角等)。教學時,可以拿出摺扇慢慢開啟,使學生看清扇子把轉了一圈,然後,透過活動角演示,並劃出書上的周角,讓學生觀察周角的畫法,指一指周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從而明確周角的兩條邊重合在一起。

五、說教學方法:

1、體驗數學原分類的過程,體現從簡單――複雜――簡單的過程,突出探究活動,重視合作學習。

2、以角爲內容,生活化情境匯入、形體動作體驗、探究生活與科學數學的轉化規律,突出課堂的平等對話。

3、使用學具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進而透過師生互動,探究科學分類法。同時使用課件,創設情境,探究銳角與鈍角的意義與特點,提升學生的認知與思維層次。最後使用表格,讓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整理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總之,整個設計整合多種資源,拓展空間,凸現數學的探究活動和學生的體驗。

六、說教學過程:

本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體驗中獲取新知的思想,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感知直角。

課件展示:長方形畫框、時鐘9:00時整等現實生活情境,然後用紅色的直角閃動,同時去掉背景,抽象提煉出直角,再讓學生動手操作,量出直角的度數,接着讓學生找出三角板中的直角。

2、主動探究、合作交流,體驗角的分類。

課件出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角,有大有小(鈍角和銳角),提問:你們都認識這些角嗎?這裏真是角的世界,角的世界豐富多彩,我們一起去探究一下攪得種類,好嗎?――教師板書課題――接着教師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將信封開啟,拿出10個角(其中兩個直角,四個銳角和四個鈍角),合作目標:根據什麼將這些角分幾類?――學生彙報、交流。這裏在做字上寫功夫,設計各種學習活動爲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和形成;然後讓學生交流、辯論,重視課堂的開放對話與動態生成。後面加以鞏固聯練習,認識紅領巾上的角,認識鐘錶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不同的角。

3、感知平角和周角。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人教版數學《角的分類》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人教版數學《角的分類》說課稿 ⑴課件演示一個摺扇繞着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動態演示由小到大的角,銳角――直角――鈍角――平角。)這時,老師提問,這時角嗎?學生討論交流。老師:既然它是一種特殊的角,我們發揮自己的智慧給它取個名字好嗎?最後從學生們的答案中優化出一個好名字――平角,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量出平角的讀書。

⑵課件演示另一種摺扇,扇子把旋轉一週成圓形,兩條邊完全重合,這時,老師提問,這時角嗎?學生討論交流。最後取名周角,並說出它的度數,讓後讓學生觀察周角的畫法,然後讓學生操作手中學具(活動的角)來表示平角和周角。心理學家皮來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平角、周角是怎樣的角,概念在操作中產生,角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爭辯中昇華,這時一種學習數學的新境界。

4、探索直角、平角、周角的關係。

透過學生小組合作,操作量角,對比比較,交流辯論,自主探究得出結論:1周角=2平角=4直角。

5、重新體驗,溝通角與角的關係,形成知識網絡,探究科學分類的方法。

課件演示從小到大的角,讓學生說出角的名字,按角的大小,學生整理板書。(先演示銳角在座標軸的區域,思考:這些角的度數不同,但它們都是銳角,那麼,銳角有多少個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來認識鈍角。)最後,課件分別演示平角和周角,然後教師質疑:平角、周角是不是鈍角?學生討論交流,最後得出結論,平角和周角不是鈍角,它們單獨各分一類;繼續質疑:現在看,我們前面說大於90度的角是鈍角,對嗎?科學嗎?應該怎麼改?學生討論交流,在交流中發現思維的漏洞,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修正自己的`知識建構,數學學習變成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溝通角與角的關係,形成知識網絡。從小到大,按角的度數的大小分類。教師提問:你覺得這樣分是以什麼爲標準?(角的大小或度數)教師小結:按照角的度數的大小,對角進行分類整理,這種方法真好,分類常常有一個合理的標準。接着做遊戲,師:下面我們做個遊戲,好嗎?規則是,老師說一個角,你們做一個動作表示,好不好?進一步提高學習的興趣,在玩中學,在遊戲中鞏固對角的認識。

6、鞏固聯繫。

⑴填空。(內容略)

⑵出現一個活動的剪刀,抽象成兩條直線相交,形成四個角,其中1=70度,求2、3、4的度數。

⑶鐘錶上的問題。(課件演示)

①現實生活中的鐘,時針、分針轉動,形成不同的角,讓學生說出角的名稱,如: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②鐘面上時間停在3:30,你知道時針與分針之間的夾角是什麼角嗎?有多少度?用你喜歡的方式測量出來。

③時針每小時走( )度,分針每小時走( )度,分針每分鐘走()度。

7、回顧與小結、評價。

這結課,我們學會了哪些知識?我們是怎樣學習的?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嗎?誰學的最認真?

8、總結:大千世界有無數個角,我們藉助分類的方法,就可以整理的清清楚楚,用你的雙眼看看周圍,角無處不在,說明角的知識很有用,有的學問大着呢?

標籤:說課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