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七篇

說課稿2.73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模板七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七冊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桂花雨》第二課時。

一、說教材

課文以“桂花雨”爲題,以“桂花香”爲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

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作者琦君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

課文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篇明旨,寫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因爲“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第二到四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五六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金桂,“我”愛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桂花樹下搖桂花的歡樂的情景。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想象搖桂花的歡樂,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於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敢於質疑和樂於釋疑的習慣,自主求知的慾望和能力都比較強。但在創新能力、概括、思維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會不自覺地受到思維定勢的約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不能完全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等。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以《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爲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本班學情特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總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2)能力目標:能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親說的“外地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這句話的含義。

3)、透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四、教法學法

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教師利用電教手段或透過用圖畫創設多種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師基本採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適當的點撥,學生透過動口說、動手錶演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快樂,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3、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在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

說學法

素質教育應強調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在是教學生唸書,而是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因此,教學中我着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訓練指導。

1、質疑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因此學生可以圍繞“作者喜歡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進行提問,然後抓住重點詞語“搖花樂和桂花雨”進行質疑。這樣不僅讓學生主動探究,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讀懂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和探究,注重以讀爲本,做到師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實現共同提高、共同體驗成功歡樂的目的。五、教學過程設計及其理論依據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所說的篇目是紀伯倫《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

(一)說教材:

八年級的第二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散文詩,都是由尋常的事物激起心靈之聲,語言優美且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學生最害怕的就是寫作,長期以來,我們語文常把作文和課文分開來教,其實,在學習課文時,可以透過對文章的賞析,讓學生具有初步欣賞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並用來指導寫作,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樂於寫作。

我的教學設想是:課文《組歌》共有2篇,分別是《浪之歌》和《雨之歌》。爲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浪之歌》主要透過朗讀指導訓練,品味文中的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賞析課文,掌握散文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意象之間的關係,本課只說第二課時《雨之歌》。

《組歌》中的《雨之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但又

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到某種哲理爲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爲簡單道理的形象。在《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着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和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本文的語言清麗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這些都很適合學生學習並運用到寫作中去。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第一,朗讀課文,展開想象,領悟散文詩的思想內涵;第二,賞析課文,揣摩語言,在品味中享受審美樂趣,第三,透過賞析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會學生自己賞析文章,尤爲重要,我把文章的重點定爲兩點: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欣賞文章。2、透過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但是由於學生還是初中生,知識結構等還比較欠缺,爲此,我把品讀文章,體味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作品的藝術特點作爲本文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用指導朗讀、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中同樣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這篇文章時,要注意透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

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物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述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發共鳴。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必須打破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完成賞析文章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準備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加大課堂的容量,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三)說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尋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程序設計:

首先,用雨聲和有關雨的詩文進行匯入。

第二步,進行朗讀感知,回憶朗讀應注意哪些內容

第三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透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

語言,生動的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全班朗讀,在朗讀中進行整體感知。我設計了三個題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麼特點?

2、這首詩從哪節開始出現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現有怎樣的作用?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賞析文章,主要分爲三個步驟:

1、 討論賞析一篇文章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2、 結合所學方式賞析文章。

3、 教師進行小結

第六步:隨堂練筆

請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選取一物,以“之歌”(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模仿寫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第七步:當場寫作,當場與學生評析作文

第八步:佈置作業

1、 摘抄文中你欣賞你喜歡的句子

2、 把模仿的句子整理到作業本上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好,老師們好!

今天說的課題內容是《三峽》。《三峽》這篇課文選自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這篇文章被選入歷屆初中語文課本。編者把這篇課文編在人教版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第一課,是因爲它和本單元的其他幾篇寫景抒情的文章《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觀潮》、《湖心亭看雪》和《詩四首》相比較,《三峽》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不僅僅是一篇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更是一篇文學價值極高的山水名篇。閱讀這樣的作品,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那麼,我們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求學生學習些什麼呢?根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要求,我擬定了三個學習目標,即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彙,背誦課文。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能背誦優秀詩文80篇,《三峽》是指定的背誦篇目。文言詞彙包括一個通假字闕通缺,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二、能力目標: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先總寫三峽的山,按夏、春冬之時和秋的季節順序分寫三峽的水。寫出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並理解作者凝練生動的筆墨,大筆點染細處着墨的寫法。三、情感目標:感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其中,背誦課文和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寫法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那麼,我們如何來實現預定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怎樣來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難點呢?需要多少課時才能完成學習內容,在上課之前有些什麼準備,將採用什麼學習方法和手段以及什麼樣的過程來實現學習目標呢?

由於本文篇幅不長,一共兩百字不到,語言有節奏感,易於記誦,我只安排一課時即可完成學習任務。但這必須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

說到預習,今天我在這裏要特別地說一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預習指導。一般來講,在上新課之前就給學生說一聲預習第幾課,最大限度在黑板上寫上預習哪一課,等等字樣就了事。指導學生預習光是停留在這個基礎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指導學生預習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要預習什麼內容,要實現什麼目標,要達到怎樣的要求,怎樣來實現這些目標,怎樣來達到這些要求。比如學習《三峽》,要求學生要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認識生字,能理解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要基本能背誦課文。如果老師在上新課之前指導學生達到這些要求,那麼上起課來就很輕鬆,學生的興趣也濃厚,學習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所要準備的教具也簡單,就是幾頁ppt文稿,即三峽的地理位置示意圖一張,瞿塘峽風光圖一幅,夏季三峽風光圖一幅,春季或秋季風景圖一幅。

所用教法,主要以學生朗讀爲主,在朗讀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和寫法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比較學習法。

下面我說教學流程。

第一步,匯入課題。

先從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工程說起,匯入課題,然後展示三峽地理位置示意圖,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對三峽的地理位置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第二步,文學常識介紹。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課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識。這一課,要讓學生了解酈道元是北魏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要讓學生了解他的地理著作《水經注》不光是一部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它還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文學著作。

第三步,展示瞿塘風光圖,讓學生看圖說出三峽風光的特點。提問:那麼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有什麼特點呢?引出課文內容。

第四步,檢查預習。檢查預習不要過於繁瑣,不要面面俱到,就這一課而言,只要學生能認識生字,能理解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基本能背誦課文就可以了。可以採用抽樣檢查的方式。

第五步,四讀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抽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說出本文所寫的內容和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明白本文所寫的是三峽的山和水的特點,作者是懷着一種讚美的感情來寫的。

二讀課文,在學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帶着這樣的感情重讀課文,然後讓學生來評價。

三讀課文,分段背誦,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理解各段,展示各季節風景圖,激發興趣,加深印象。

齊背第一段,讓學生抓住關鍵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歸納第一段是總寫三峽山的雄奇險拔。

齊讀第二至四段,讓學生歸納這三段是寫三峽四季的水清幽秀麗的特點。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二段時,要讓學生抓住一個疾字,來突出三峽的奔放美,同時和課後第三題中所列的李白的《朝發白帝城》比較閱讀,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夏水的特點。把練習題有機地放在教學課文中來,這樣既能有利於課文的理解,也節約了作業的時間,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指導學生背誦第三段,讓學生抓住素,綠,清,影幾個關鍵詞來體會春冬之時的清幽美和良多趣味。

第四段,讓學生抓住寒,肅,悽,哀等關鍵詞和引用漁歌寫三峽的悽美。

將課文的脈絡層次和關鍵詞板書出來。因爲這些內容有不可預見性,所以還是由學生來說,老師板書的爲宜。這個板書清晰明瞭。

26 三 峽

(總)寫山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雄奇險拔

夏 疾壯美

(分)寫水 春冬 素,綠,清,影清幽美

秋 寒,肅,悽,哀悽婉美

四讀課文,熟讀背誦,總結全文。

讓學生談收穫,談體會,讓學生強化理解本文寫的內容是先總寫三峽山的雄奇險拔,然後按季節分寫三峽水的清幽秀麗。讓學生談談,你學了本文以後,你的思想感情有什麼變化,以此來實現情感目標。

第六步,拓展訓練。佈置學生在課外寫一處風景,以寫促讀,以此來鞏固《三峽》的寫作方法。

最後一步,用一兩句話介紹三峽大壩建成以後的三峽風光,希望大家有機會去觀賞來結束課文教學。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爲主體,教師重在指導閱讀,透過四次朗讀來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學習難點。學生閱讀文章要多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文言文,如果不讓學生熟讀,那麼學生聽起來就像聽天書一般。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充分理解《三峽》不光是地理著作的名篇,它也是一篇文學價值極高的寫景美文。

最後,我特別要說明的是無論課件也好,還是教學流程的設計也好,都要有兩種準備,一種是我前面所說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學過程設計的準備,另一種就是傳統的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手段的準備,比如掛圖或卡片,以備停電用。大家都知道,我們的ppt課件是要用電腦和數字投影儀的,但如果遇上停電或電腦壞損怎麼辦?所以傳統的教學手段也要預備好。我昨天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就遇到了這種情況,突然電腦死機了,不能用,只好臨時啓動預案。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內容,說得不好,請大家多批評。謝謝!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選自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的一篇基本閱讀型的課文。

對於古典詩歌的學習,除了要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還要提高學生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從這兩個方面出發,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 通曉背景,整體感知全文,初步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 透過反覆誦讀課文和疏通詩文,提高學生閱讀古典詩歌的能力。(教學重點)

3、 評析詩歌的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藝術特色,深入體會作者寫作詩歌時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解讀法

三、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作者簡介(生平略、作品風格詳)、寫作背景(利於學生理解詩文)

整體感知:聽課文錄音,注意字詞的讀音,體會詩句的語氣,語調與長短句式變化的關係。

分析課文:從題目的“難”字着手,提問:作者爲什麼說“蜀道難”呢?“難”在哪裏?文中有多少處直接提到“蜀道難”的?我到這裏爲止提了三個問題,對於前兩個問題,學生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出來,等我們在疏通完課文之後,再解決。但是第三個問題,學生是很容易能夠回答得出來的。因此我只要求學生馬上回答我的第三個問題,順着這個問題,看看作者在文中三處直接提出的“蜀道之難”是否一樣。這樣,就進入詩文的疏通了。

教材的註釋爲我們提供了詳盡的解釋,有助於我們疏通詩文。在詩文的疏通時,把更多的機會交給學生。重點詩句、字詞,多讓學生嘗試着翻譯,我及時點評、引導。同時還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詩句,分析詩句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句式特點。

課文從三個角度寫了登蜀道之難,而每一段剛好爲一個角度。在疏通完一段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出來。這裏就是解決了上面提到的作者爲什麼說“蜀道難”和“難”在哪裏這兩個問題了。

第一課時疏通到課文的第二段止。

第二課時

按照第一課時的方法疏通第三段。

結合課文當中的詩句讓學生說說詩歌是怎樣體現李白詩歌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

總結《蜀道難》這首詩的重點字詞,再次理清“三難”。

佈置作業:

出默寫題,課後再背誦課文。

總結:

我的教學設計抓住了詩歌當中的“三難”,以此爲線索,展開詩文的疏通。對於詩歌當中用來表現 “三難”的詩句,也是李白詩歌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體現。所以用這些詩句可以總結出“三難”的結論,也可以用這些詩句賞析李白的詩風,讓學生欣賞對蜀道難的想象和描寫。學生在讀懂了詩文才能夠賞析,但是我們也可以融賞析於理解的過程當中。

說課稿 篇5

《從垃圾入桶開始》這一活動主題來自教科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材第五單元主題一-—“我身邊的環境”中的第一個話題。

《新課標》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因此,本課透過室內室外的綜合性活動,跳出平時全堂室內上課的模式,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寓教於活動中,因地制宜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體驗、感悟。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人的生活離不開環境,優美的環境和髒亂差的環境給人的感覺迥然不同,從而初步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活動。瞭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並初步掌握垃圾分類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透過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認識身邊的.環境。

2、品德與行爲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激勵他們爲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初步學會處理垃圾的方法。

說課稿 篇6

說教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生動有趣的科幻小說,情節全然出於幻想,理念卻發人深省。教學時,引導學生把握情節,以漫畫的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尋找關鍵詞,以畫“情節鏈”的形式走進文字,在此基礎上 瞭解課文,感悟文章的主旨。另外,深入品味文字想象豐富的特點,並學以致用,透過續寫課文,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科學的情趣。對於本節課的難點突破採用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的方法。

說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教學方法的引導下,主動探究進行學習。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理念:依據新課程標準設計本節課。在本節課中,以多媒體先進教學手段爲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在課上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採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設計本節課。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提高課堂效率。

一、匯入新課 ( flash動畫匯入更直觀,激發學生的興趣。)

1、 颱風吹倒了一座小廟,廟底下露出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於是,各色人物圍着它紛紛表演,它成了人們丟棄廢物的垃圾桶??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幻小說,它充滿了神奇的想像,同時也會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導語 開門見山的匯入有利於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引入文字。)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讓學生簡介作者和文學體裁。

作者星新一,日本現代小說家。

文學體裁:科學幻想小說,簡稱“科幻小說”,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着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爲其三要素。

(讓學生自學的成果在課堂上展現出來,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激發起主動自學的積極性。)

二、出示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方向性。做到有的放矢。)

【學習目標】

1熟悉課文,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把握文意。

2研讀小說的結尾,理解文章的深意,領會文章所講的道理。

3續寫結尾,讓故事所表達中心更明確。

三、把握故事情節

1、大屏幕展示漫畫,激發學生的聯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動起來。 )

2、閱讀課文,找關鍵詞, 畫出“情節鏈”

廟塌——洞現——洞深——叫聲——小石頭——柵欄——記者——科學家——看客——警察——用繩量——用強音測——商人買下——填洞??

3、學生根據編寫的“情節鏈”向周圍同學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先自己結合“情節鏈”講述,然後在小組中交流,最後,進入角色在全班表演課本劇。(透過找關鍵詞, 畫情節鏈,表演的方式教會學生篩選課文的主要資訊,透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細緻的佈置講述樣式,運用“兵教兵”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都會。透過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疑點探究 (從學生最容易產生疑問的結尾入手,探知文章主旨,是最爲明智的選擇。)

1、提問:在小說的結尾,那奇怪的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裏來的?小石頭掉下來以後,接下來可能還會發生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各組,傾聽學生的意見、看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教師提示:可聯繫上下文,理解結尾的含意。

明確:叫聲和小石頭都從那個深不可測的黑洞裏來。最初一個年輕人對着洞使勁地大叫了一聲:“喂──出來!”後來,他撿了一塊小石頭扔進洞裏,叫聲就是他當初叫的,小石頭就是他當初扔的。

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傾瀉進洞裏的原子能反應堆廢料就要傾瀉到人們頭上,原先扔進去的機密檔案就要扔到人們頭上,還有動物屍體和流浪者屍體,還有廢物和污水,還有日記本、照片、假鈔票、犯罪證據,都將接二連三地傾瀉到人們頭上。甚至更爲嚴重的讓整個城市遭受滅頂之災。

2、提問:想一想,這個虛構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生1: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能飽嘗自己釀成的苦果。

生2:誰製造禍害,禍害就會加在誰身上。

生3:我想起一句古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生4:破壞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懲罰。

生5:這個故事講的是人類與自身生存環境的問題。不顧環境污染,漠視環境污染,苟且偷安,終究要自食苦果。

教師小結,出示教學板書。揭示主旨。(板書設計簡潔明瞭,直觀揭示了本節課的重點。)

五: 想象訓練,續寫小說結尾。

提示:

1、重點想象當時垃圾如潮水般涌來時的惡劣場景以及當時人們的反應。

2、想象符合作者本意。

由本文揭示的道理讓學生去想象人會遭到怎樣的懲罰。使環節過渡自然。 加強指導,使學生的想象更有方向性。當堂鞏固訓練已達到對文章主題的深入理解,堂堂清的教學目標已經完成。

六、課外拓展

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嗎?》的MTV。

設計說明:進行思想教育,使學到的知識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樹立環保意識。歌曲是最能引發人們共鳴的藝術形式,所以此環節學生定能有所觸動。

七:作業設計

1、課外開展“舉手之勞爲地球”的活動。

2、推薦閱讀星新一的另外一篇科幻小說《奇妙的花朵》。

設計說明: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實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爲地球的事情,才把思想教育落到了實處。課外閱讀加深了學生對科幻文體的印象,激發了閱讀的興趣。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種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質,有助於學生系統掌握硫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本節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初中的《常見的酸——硫酸》基礎之上的,對其物理性質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是在高一上學期學習過電離理論及氧化還原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一步認識濃硫酸的性質。硫酸中的硫元素處於最高價,在濃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這就決定了它有別於稀硫酸的性質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強氧化性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質,硫酸是強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這部分內容,既是重要的基礎知識,又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硫酸是工業三大強酸之一,最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它在工業上和實驗室都有廣泛的應用,被譽爲“化學工業之母”。掌握硫酸的性質可以更好的認識它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上的重要用途,爲學生將來能在工農業生產中解決實際問題創造了條件。

2.教學目標分析

2.1知識目標:據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將教學目標細化爲以下幾個方面:⑴、透過複習回憶鞏固稀、濃硫酸的共性:酸性;⑵、探究識記濃硫酸的物理性質;⑶、透過探究理解掌握濃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⑷、閱讀自學,透過對硫酸性質的認識明確其用途。

2.2能力目標:⑴、培養學生透過觀察、思考發現問題,透過實驗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⑵、透過實驗等途徑獲取有用資訊,並能用化學語言表達、交流的能力;⑶、學會運用比較、歸納和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的能力。

2.3情感目標:⑴、對學生進行“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⑵、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求異的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依據教學大綱,“濃硫酸的化學性質”爲D級水平,要求能夠達到分析知識的聯繫與區別、能夠綜合運用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濃硫酸是強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是本節的重點;濃硫酸的吸水性有別於脫水性,二者一字之差,容易混淆,所以這也是本節的重點。由於學生初中已學習過硫酸的酸性,易受定勢思維的影響,不易理解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是+6價硫表現出來的,所以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也是本節的難點。

二.教法分析

教是爲了不教。此前學生依次學習了部分氧化還原知識、離子反應及物質結構的理論知識後,其抽象邏輯思維正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其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明顯加強,學習的動機更加穩定,不再滿足被動的接受知識。所以本節內容準備變原來的驗證性實驗爲探索性實驗,採用了啓發——實驗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大量的實驗中感受濃硫酸的特性,並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去發現問題,發現的問題可以不當堂解釋,供學生在課後進行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學法指導

結合教材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力求把教師的講授轉變爲啓發誘導,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化爲主動探索。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促使學生去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認識過程統一爲一個整體。

四.教學程序

爲了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反饋矯正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計劃安排爲:

第一環節: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流程圖:

舊知新析匯入新課

展示樣品探究歸納

探究濃硫酸的吸水性

演示實驗,仔細觀察

回憶對比明瞭吸水性

創設情景,探究特性

物理性質

探究濃硫酸的脫水性

展示資料,自我探究

對比分析明瞭脫水性

探究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對比探究,演示實驗

歸納分析明瞭強氧化性

探究演示“黑麪包”實驗

明瞭濃硫酸的吸、脫水性劇烈程度;

引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與碳反應)。

應用知識解惑釋疑

1.舊知新析創條件:明確本節學習內容

透過複習討論,引導學生回憶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追問爲什麼稀硫酸會表現出酸性,指導學生從電離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然後引導學生討論酸性的具體體現,進而由老師引導學生按H+價態是否變化進行分類小結。一類是與鹼、鹼性氧化物等反應,H+價態不變;二是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H2,H+價態變化,體現出酸的弱氧化性。這樣小結爲後面學習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作了鋪墊。同時指出,硫酸和其它物質一樣,既有事物的普遍性(酸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濃硫酸的特性)。這樣既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又順利實現知識點的過渡,引入濃硫酸的學習。

2.觀察辨析獲認知明確硫酸物理性質

展示兩瓶等體積的濃硫酸、濃鹽酸 ,讓學生觀察、比較、實驗。在此基礎上,分析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出濃硫酸的物理性質。然後提問如何稀釋,學生回憶後再加以強調。用FLASH動畫進行模擬錯誤操作,現象如同生活中 “水滴入灼熱的油鍋”引起飛濺一樣,加深學生對濃硫酸稀釋大量放熱的印象,同時強調實驗安全。這樣學生自我感知,識記深刻。

3.精心創設情與景突破學習重、難點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爲了突破重、難點,將問題精心設計,爲學生的探究創設情景,透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讓學生有成就感。

3.1新舊實驗來對比——明確硫酸吸水性質

增加演示CuSO4·5H2O與濃H2SO4作用失水的實驗,然後展示失水最終結果圖片;回憶初中學習過的CuSO4·5H2O加熱失水實驗,根據現象分析認識本質,說明濃H2SO4具有強吸水性。用FLASH動畫模擬改進實驗,加深對濃硫酸吸水性的認識。(用FLSAH動畫模擬的原因:該實驗所需時間較長,約爲二天;濃硫酸未與硫酸銅晶體接觸,說明濃硫酸只體現吸水性。)性質決定用途,可知濃H2SO4可作乾燥劑,師生小結濃H2SO4能夠乾燥的氣體及不能幹燥的氣體。因爲濃硫酸呈酸性所以不能幹燥鹼性氣體:NH3,“爲什麼不能幹燥還原性氣體如H2S、HI、HBr?”設定疑問,爲後面學習濃H2SO4的強氧化性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繼續探究。

3.2展示資料設疑問——自我探究脫水性質

展示“劉海洋用硫酸潑熊事件”的資料及圖片,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然後引導學生分組演示實驗6-3,提示面板與紙屑、棉花、木屑一樣都是有機物,含C、H、O等元素,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對濃硫酸的脫水性有一定的瞭解。(提示學生硫酸的脫水性可能帶來的傷害,加強道德教育和防止實驗中的意外傷害。)

3.3探究演示“黑麪包”——分析比較激發興趣

學生分組,分別用稀硫酸、不加水用濃硫酸、加水後再加濃硫酸來進行對比探究實驗,明確 “黑麪包”實驗發生的條件。演示“黑麪包”實驗,引導學生觀察蔗糖由白色逐漸變爲棕色、最後變爲黑色及體積膨脹如同一個“黑麪包”;用手感受燒杯的溫度,讓學生感受到濃硫酸的吸水和脫水的劇烈程度。這樣識記更牢固、認識更深刻。從分析實驗現象入手,認識反應本質。提示:從試劑瓶標籤可知蔗糖的化學式是C12H22O11,濃H2SO4與紙屑、棉花、木屑、蔗糖等有機物作用,濃H2SO4按水的組成比脫去它們中的氫、氧元素,從而碳化生成“C”,說明了濃H2SO4具有脫水性。適時講解若不慎沾上濃硫酸後的應對措施,辯證認識問題,消除學生恐懼心理。

在學生明確瞭解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後,引導學生歸納。透過分析比較,增強學生概念間的比較能力,理解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的本質區別。

爲什麼蔗糖脫水後還會像麪包一樣呈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產生了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呢?進一步的推進設疑,告訴學生必須學習濃硫酸另外一個重要性質——強氧化性,爲後面探究濃硫酸與非金屬碳的反應埋下伏筆,做到一個實驗兩個用途。

3.4演示歸納明實質——突破學習目標難點

爲了說明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探究演示稍作改進的銅與濃硫酸的實驗。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產生的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石蕊溶液變紅,所得溶液稀釋呈藍色,冷卻有白色晶體析出。這些直觀感知到的實驗現象爲後面的分析歸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作好了鋪墊,這樣既提供了直觀的現象,又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爲什麼實驗要稍作改進?一是保持了操作的連續性,減少了二氧化硫的逸出,加強了環保;二是減少副反應的發生。學生在觀察實驗時會發現有灰黑色物質產生,此時教師應加以引導觀察。同時本着科學的精神,少數能力強的同學肯定會對副反應感興趣,首先引導學生先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課後在學生分組實驗七中師生再共同探究,這樣爲後面的研究性學習發現了問題,同時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步步設疑,層層推進,分析歸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在演示改進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爲什麼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能夠與銅片反應?表現出什麼性質?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化學方程式。情景的創設和興趣的激發,將使學生帶着強烈的求知慾投入學習。此時教師不失時機的利用氧化還原的知識加以點撥、評析、歸納得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表現在濃硫酸+6價的硫上,從而與稀硫酸的弱氧化性形成對比。追問能否與活潑金屬反應,在常溫下演示鋁與濃硫酸的實驗,然後加熱。引出“鈍化”現象,加以解釋。最後按金屬活動順序表師生共同小結,及時總結成規律,便於學生識記。

3.5應用知識解疑惑——加深印象有成就感

引導學生回憶“黑麪包”實驗,根據現象分析可知,濃硫酸使蔗糖脫水後,放出大量的熱,進而氧化了生成的木炭。反應方程式爲:C+2H2SO4(濃) CO2↑+2SO2↑+2H2O。從而明瞭濃H2SO4在加熱條件下,不僅能跟大多數金屬反應,而且還能跟一些非金屬物質起氧化還原反應。因爲蔗糖脫水生成的碳被濃硫酸氧化,有大量氣體生成,使“麪包渣”發酵,現象才如同一個“黑麪包”,讓學生恍然大悟。

引導學生回憶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然後追問濃硫酸爲什麼不能幹燥H2S、HI、HBr。學生會水到渠成的知道是因爲濃硫酸有強氧化性的原因,不能幹燥這一些還原性的氣體。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哦,原來這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呀!

回憶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體現出的弱氧化性,進而與濃硫酸的強氧化性進行對比小結,加深學生印象,認識本質。

至此,在教師的層層誘導,精心的創設情景下,問題前後呼應,環環相扣,學生步步突破,掌握教學目標⑵、⑶則水到渠成,教學目標順利突破。

4.指導學生閱讀自學運用性質明確用途

在理解物質性質的基礎上討論用途自然水到渠成。所以安排學生透過對硫酸性質的回顧整理,進而自學,歸納出用途,以增加他們的自學能力,同時滲透性質決定用途的思想。然後對照教學目標,課堂小結,使教學目標在學生心中進一步深化。到此,初步實現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達標測評

爲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鞏固新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熟練應用,並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將達標試題(見後)投影出來,要求人人達標,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把問題消滅在課堂上,提高課堂效率。

第三環節:佈置作業

佈置作業不是目標教學的必要環節,但爲了及時鞏固、強化識記,提高應用能力及規範書寫;同時爲發揮個別同學的潛能和培養他們勇於求異的創新精神和對化學的愛好。我是這樣安排作業的:

1.傳統作業:P134,三、四題。

2.研究性學習:

①.根據所給的實驗裝置,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碳與濃硫酸反應的各種產物;

②.利用學生實驗七中銅與濃硫酸的實驗,對以下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

⑴.銅片(足量)與濃硫酸反應過程後,銅片上的黑色物質是什麼?能否與濃鹽酸反應?體現了濃硫酸的什麼性質?

⑵.反應完後,觀察溶液的冷卻過程,將你觀察的現象記錄下來,加以分析,得出該實驗的反應步驟。

⑶.1mol銅與2mol濃硫酸(98.3%)充分反應,銅是否真的有剩餘?爲什麼?

⑷.爲使該實驗現象更爲明顯,硫酸濃度多大最爲適宜?課本演示實驗能否進一步進行改進?如何改進?

在本課時的學習中,學生認識到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有目的地觀察,自覺主動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生能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