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永生的眼睛》說課稿(精選3篇)

說課稿2.67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永生的眼睛》說課稿(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永生的眼睛》說課稿(精選3篇)

《永生的眼睛》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爲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課文中的“我”由當年對父親捐獻母親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後親自捐獻父親的角膜,這是多麼巨大的轉變!這種轉變展現了“我”思想認識昇華的軌跡。

當年的14歲的“我”和現在的14歲的女兒,對親人捐獻角膜的兩種不同的態度,又是多麼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也反映了前輩的耳傳身授對後輩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文章以“永生的眼睛”爲題,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教學本課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爲什麼要以“永生的眼睛”爲題的含義,則是教學的難點。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尤其是“父親”和“溫迪”的語言描寫,體會作者一家人以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2、培養關心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

本冊教材編寫《說明》中明確提出,“略讀課文在內容上理解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用精讀課文課文中獲得的知識和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我的設計理念是以“情”爲主題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有一定內涵句子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結合學生實際,我採用“自讀自悟——交流體會——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議一議、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議”自己感受深的句子,“說”自己已理解的內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課文內容不難理解,應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要讓學生先讀提示語,把握閱讀要求;然後初讀課文,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內容;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並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註。之後,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四)、說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當時我們每位同學、老師及社會上很多有愛心的人爲他們捐款捐物奉獻愛心,才使得今天四川的兒童重返校園、四川人民重建家園,這都是因爲人人心中充滿一顆愛心。愛是永恆的話題,今天讓我們走入課文《永生的眼睛》感受琳達一家人的愛心之旅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開啟書快速瀏覽課文感受作者一家人奉獻了怎樣的愛。(交流)

(預設:父親按他們生前的約定捐母親的眼角膜、我捐父親的眼角膜、溫迪準備捐眼角膜……

三、自讀自悟,品析感悟

1、請同學們結合課前導讀梳理一下今天要解決哪些問題?(交流)

出示閱讀思考:

(1)畫出文中深受感動的語句,並在旁邊批註。

(2)說說作者爲什麼要用“永生的眼睛”做標題?

2、先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解決第一個問題。

過渡:從大家剛纔自讀課語文找語句的時候,老師感覺你們非常認真,誰先來把自己找到的語句和大家交流交流。

3、交流感動的語句

1)抓住父親的語言描寫(自由調控)

句子一:“你能給予他人的……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引導抓關鍵交流體會)課文中提到的有意義的死是什麼呢?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認爲怎樣的死是有意義的?師: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描寫的句子感受父親的愛心,正好抓住本課訓練重點。

小結:可見,這是一位關心他人,爲別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父親。請你帶着平靜的關心他人,爲別人着想語氣讀一讀吧!(生讀)

過渡:父親還說了什麼話?

句子二:“如果一個盲童……那有多麼美妙!”

句子三:“想想看……又會多麼驕傲。

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把你的感受容入句中讀一讀吧。充分發揮想象,父親的眼角膜在一位位盲人身上發揮着怎樣的作用?(交流)

請你讀出父親的美妙,讀出父親的驕傲來吧!(生讀)

2)、深刻體會父親的話

讓我們把父親的話連起來讀一讀。

父親曾平靜地對我說:“____”。

父親曾愉快地對我說:“____”。

父親曾驕傲地對我說:“____”。

你認爲自己讀的最好的一句讀給在座的老師同學們聽一聽(交流品讀說一說:父親曾____地對我說“____”。

3)交流感受“驕傲”的真正含義

(生說)“媽媽,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

(1)、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外公是因捐眼角膜而讓溫迪感到驕傲,想想溫迪爲母親驕傲的原因是什麼呢?(板書:勇於奉獻、)

(3)、你能讀出驕傲的語氣嗎?

4、透過理解課文中的語句,下面你們四人小組共同探討解決第二個問題。說說作者爲什麼要用“永生的眼睛”做標題?(交流)(時間、精神)

過渡:讓我們全體起立深情的讀一次課題以表對他們一家人的敬意(生齊讀課題)

四、迴歸課文感受課文對我們的影響。

1、同學們,讓我們帶着你們的感動之心,再一次走入溫迪一家人的偉大無私的故事。(放FLASH動畫)

看完動畫,你想對他們中的誰說些什麼?

五、回顧課文作者是在課文中多次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語言、神態……)

本節課我們透過感受作者筆下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描寫的句子,感受人間的愛是心的永生的。(板書)

六、最後請同學們欣賞一位盲人獲得眼角膜捐獻,重見光明寫的一首感恩詩。

七、作業超市:

1、找出課文中讓你感動語句,把它摘抄到札記本上。

2、圍繞一個主題,運用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心裏想法。

板書:

永生的眼睛

富有愛心

勇於奉獻感動

熱愛生命

《永生的眼睛》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S版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捐獻眼睛角膜的感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

二、說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讀了這篇課文,應該能夠感受到其中所體現的真善美,也能夠擁有很多感動,所以,教學本課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爲什麼要以“永生的眼睛”爲題,則是教學的難點。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尤其是“父親”和“溫迪”的語言描寫,體作者一家人以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3、瞭解角膜捐獻,對器官捐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結合這個實際,我採用“自讀自悟——交流體會——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議一議”自己感受深的句子,“說一說”自己已理解的內容,“讀一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過程

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獻,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所以,課前我讓學生查找有關角膜捐獻的資料以及做初步的調查,瞭解周圍人對捐獻角膜的看法,爲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教學過程我預設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首先朗誦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而重見光明的人寫的一首詩《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恆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透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讀完後說:這位重見光明的人在呼喚、在尋找給他帶來光明的使者,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誰呢/?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設計這樣的匯入,是因爲這首詩表達了重見光明者內心的感受,配之教師教師深情的朗誦,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文興趣,還能爲課文的深入學習墊定情感基調。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爲學生創設一個自主讀書的情境,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初讀,做到不漏讀,不錯讀,指導朗讀難以讀通的句子,引導學生正音。

2、再讀,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習慣,學習用多種方式去讀書,自己讀懂文章大意。

(三)自讀自悟,品析感悟。

怎麼讀是語文教學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見解,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就離不開閱讀方法的指導,此時,我出示課件指導學生閱讀。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並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

2、彙報交流。

對話與交流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語文課程應重視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因此,我以“彙報朗讀——談談感受——讀出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彙報交流,在交流中品味語言,感悟情感。此時,我會根據學生的彙報隨機出示語句,引導學生透過品詞析句,朗讀與交流,體會思想感情。我預設重點把握兩個語段:

第一個語段: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你媽媽和我都覺得,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這裏,我首先引導學生理解父親和琳達結於捐獻母親角膜的態度是不同的,並找到相關的段落朗讀,議一議:面對捐贈母親角膜這件事,琳達和父親爲什麼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難道父親不愛自己的妻子嗎?讓學生透過對話理解:父親愛自己的妻子,同時也愛別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使學生真正地爲琳達的父親而感動,然後在感動中全班齊讀本段,並以“這時,你想對琳達的父親說些什麼”的方式來表達感動。

第二個語段:在這一刻,我才真正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是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裏的一種驕傲!

議一議:琳達說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那麼,父親留下的更是什麼呢?

引導學生明白父親的言傳身教給後輩帶來的影響,父親給一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用“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裏的一片驕傲”來啓發學生將溫迪與琳達到14歲時的情況進行對比,從而感受溫迪的富有愛心、無私奉獻和熱愛生命。

在學生被溫迪的語言感動的同時,我出示本文後面三個自然段並再一次配樂朗讀,激發學生對溫迪更深的敬意和對課題內涵的更深的理解。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來朗讀信的內容,讀出自己的感動。當學生擁有了感動之後,再回到課題,“永生的眼睛”永生的僅僅是眼睛嗎?還有什麼是永生的?透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白,永生的還有他們一家三代人富有愛心、無私奉獻、熱愛生命的精神。

四、課外延伸,昇華情感。

這時,我出示資料,讓學生了解目前我國角膜捐獻的現狀。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透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同時,呈現另一組資料,說明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也像琳達一家人一樣捐獻自己的器官,記學生對器官捐獻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的的提升。

《永生的眼睛》說課稿3

說教材:

《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八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組課文以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展示着人們對生命的熱愛。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爲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題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則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從更深的意義上理解,“永生的眼睛”體現的就是一種熱愛生命的.情懷。

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說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依此,我把《永生的眼睛》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認識6個生字。

2、透過朗讀、討論、交流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崇高品質。

3、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有感情地朗讀和個性表達的能力。

重點是透過朗讀交流理解琳達的情感變化。

難點是領悟重點語句的含義,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對捐獻角膜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說教學程序:

下面我分三個板塊來教學這篇課文。

一、盲人的渴望——永生的眼睛。

1、我是這樣匯入的:上一課《觸摸春天》中的盲姑娘安靜只能用小手觸摸春天,用心靈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該多好啊!可是像她一樣的盲人,中國就有500萬人,他們在黑暗的世界裏度過了一生,讓我們去看看盲人的生活,聽聽盲人的心聲。

2、課件播放《盲人的生活》圖片。

3、假如你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麼?引出課題《永生的眼睛》。

4、故事主要講了哪些人?他們做了什麼事?

媽媽——捐贈了眼睛角膜

爸爸——捐贈了眼睛角膜

溫迪——也要捐贈了眼睛角膜

二、父母的捐贈——永生的眼睛。

1、自由讀文,弄清琳達的思想態度變化:

2、交流:你讀懂了琳達的心情嗎?——傷心、不滿、不理解到支援。相機指導朗讀這句話:“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意圖:新課標提倡學生的閱讀要有個性化的體驗,體驗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角色感受,在朗讀過程中感受到了人物內心的世界。

3、直到琳達長大成家後,才慢慢明白了父親那意味深長的話。這時出示父親的兩段話,讓學生齊讀。——“一個人所能給jǐ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4、抓住琳達的情感變化填空:從小時候,對爸爸要把媽媽的眼睛角膜捐出去非常傷心不滿不理解;到長大後,爲爸爸即將捐贈自己的眼睛角膜感到自豪;到最後,當聽到女兒溫迪也希望死後捐贈自己的眼睛角膜時,琳達感到了無比的驕傲。

三、溫迪的心願——永生的眼睛。

(1)同桌分角色對話(最後一段)。

(2)討論:“當然,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想想那些盲人是多麼的痛苦!他們看不見五顏六色的鮮花,看不見五彩繽紛的世界看不見一望無際的大海,看不見無邊無際的天空,看不見周圍的高樓大廈,看不見清香的早晨,多姿多彩的世界。

看不見,也看不見……

(3)討論:“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琳達覺得父親還留下了善良奉獻一顆愛心,美好的品質。

此時再次朗讀爸爸的那兩段話,我想在孩子心中肯定樹立起了樂於奉獻的品質。

意圖:這三題的設計都是實實在在的語言和情感的訓練,不知不覺中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的結合了起來。

課的結束,老師動情地講述琳達回憶錄:

“那天,我緊緊摟着溫迪。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爲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週後,我收到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爲你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髮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仍舊不輟chuò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然後讓學生帶着這樣的理解,再來讀課題。並給予簡短的時間討論:“我們身體所能給予他人的不僅僅是角膜,還可以是什麼?”並呈現資料加以說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就是這樣做的。最後師生同唱《愛的奉獻》這首歌,使學生的情感在歌曲中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