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22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上學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課稿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材第十二冊第 課《古詩詞四首》中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下面我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稱爲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安史之亂迫使詩人攜家帶口流連輾轉,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顛沛流離讓詩人飽受戰亂之苦,風雨漂泊的生活終於在勝利的喜訊中成爲過去,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終於可以過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這些,詩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極而泣,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該詩內容明白如日常談話,卻又蘊含着深厚、強烈的愛國情感。在語言表達上該詩也沒有堆砌的華麗詞藻,沒有生僻難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強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根據對教材的粗淺認識,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古詩;

2、自學自悟,理解故事含義,體會古今詞義的不同;

3、瞭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情感;

4、透過學習,掌握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

古詩時代久遠,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體會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是本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爲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教學中,我首先引領學生:與詩人對話。在課前,我和學生一起進行了大量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從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到本詩的寫作背景,再到詩人的其他作品,以及從古至今人們對於詩人詩作的評價。這個課前預習既爲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資訊的能力,重要的是這樣在學習這首古詩時學生才能體會詩人那種流離漂泊生活的悲苦;在談話匯入,理解詩題,瞭解作者之後,我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感悟,反覆誦讀,體會古今詞義的不同,串詞成句,串句成篇,理解古詩,體會詩人聞喜訊時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複雜心情;透過交流,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爲了激活課堂,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激發情感,我進行了情境創設,如運用電教資源,製作多媒體課件,在音樂,畫面的烘托下拉近時代距離,刺激學生的感觀,從而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詩人當年身處的艱苦環境。由此引導學生走近詩人,走進詩人生活的時代,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透過課外詩歌的延伸整合加深對詩人流離之悲、聞訊之喜的體會感悟;連結詩篇,感受詩人憂國憂民情之深,愛之切;引導學生涵詠詩篇,體味詩人豐富的情感,與詩人同悲同喜,加深理解和感悟。總之,對話、感悟、遷移、運用的教學策略,將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語句簡煉,琅琅上口。古詩的這些特點都要讓學生欣賞、體會。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教學中由學生的初讀,到老師的引讀,再到學生的感悟吟誦這一系列的讀詩過程都意在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品味。當然,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一些輔助教學手段,賦予詩歌生命,觸發學生的情感。如配樂朗讀,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心靈更加貼近詩歌貼近詩人,情由心生,有感而發。同時對學生在詩的節奏和重音方面進行指導,師生共同總結朗讀古詩的方法。這樣,變着法子讓學生讀,學生在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薰陶,受到美的教育。

古詩教學也要力求做到以學生爲主體。實踐證明,“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古詩的閱讀、鑑賞能力的提高,將會使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古詩的學習方法的掌握,將使學生終生受益,使學生真正成爲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

關於本課板書,我這樣設計:在黑板上方正中書寫詩題及作者。下方以“喜欲狂”這個情感線索爲中心,四周分別是“喜欲狂”的各種表現:涕淚交加、漫卷詩書、放歌縱酒、歸心似箭,後面用箭頭指示課文的中心思想:愛國,並用紅色粉筆標示,更加醒目。這樣既簡明扼要的突出了古詩的大致內容,又點明瞭中心,揭示了古詩的思想內涵,一目瞭然,重點突出!

六年級語文上學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詩。這首詩既是學生學習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首詩顯著的特點是通俗易懂,沒有華麗的詞藻,難懂的典故。針對以上教材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涕、洛”,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2、瞭解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會背誦這首詩。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說教法

設計學生讀書、自學、質疑、教師釋疑的環節,教學以“讀”爲本,讓學生多讀,反覆品味。(這一教法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習慣。)

三、說學法

回憶學習古詩的一些學習方法和學習古詩應掌握的一些知識。(意在激活學生的記憶資訊爲古詩的自學提供思路)並鼓勵他們採取適合於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突出教給學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詩句的意思,串詞成句,串句成篇。讓學生在反覆的讀的訓練中學會體會詩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學了。

四、說教學程序

1、解詩題、知詩人,瞭解時代背景。

(1)首先從檢查學生的預習匯入,問學生誰瞭解杜甫?誰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找學生說。不過課上還是要強調一下詩人、寫作背景

介紹詩人:杜甫,唐代大詩人,他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爲“詩史”,他個人享有“詩聖”之稱。家鄉是洛陽。(這裏有必要讓學生回憶“朝代歌”,“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讓學生對詩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對朝代有個時間概念,同時也爲語文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與營養。)

時代背景;當時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失地相繼被收復,詩人聽到這一喜訊後寫下了這首詩。因爲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讓詩人流落四川的劍外,無時無刻不盼望早日結束戰亂,結束背井離鄉之苦,回洛陽安居。

(2)進而解詩題,題目:《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收”,收復。題目的意思是聽到唐王朝的軍隊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幫助學生弄懂作者聽到這個消息後會如此喜欲狂的原因,爲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個很好鋪墊。)

2、抓字眼,明詩意。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透過查讀,完成教學任務,重點指導個別字的讀音。

(2)再讀古詩,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記號(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用筆圈點批註的自能讀書的習慣。)

這裏針對學生的質疑重點明確兩個問題:

A:詩中表示地點的有六個詞語:劍外、薊北、八峽、巫峽、襄陽、洛陽。表示地區的有兩個詞語:河南、河北。學生對這些地名沒有空間概念。利用地圖直觀地向學生介紹它們的地理位置,(介紹時我指着地圖這樣說:安史之亂時,叛軍佔領了這裏:河南、河北。而詩人也由老家洛陽流落到四川的劍外。當唐王朝軍隊平定叛亂,相繼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傳到四川的劍外時,詩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計劃好回鄉的路線,那就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如此介紹學生便有了空間的概念,明瞭了這幾個表示地名詞語之間的關係了。有助於對詩文的深入理解。)

B:古今異義的詞:妻子:古義是妻子和孩子。今義是男子的配偶。青春:古義是明媚的春光。今義是青年時期。

(這裏的設計意圖是:一爲學生自學古詩掃清了障礙,爲“放手”讓學生自學作了鋪墊。二爲學習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理解詩的句意及全詩的詩意

4句詩掃清文字、詞語的障礙之後,引導學生串詞成句,說句意,串句成篇,說詩意。(這裏的設計只是對詩的意境的初步體驗,猶如蜻蜓點水。要使頭腦中對詩的意境體驗更具體、更豐富,真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悟詩情。)

3、想意境,悟詩情

這一環節教學設計的問題是:詩中哪個詞表達了作者當時的心情?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這種心情?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爲了順利解題,我設計了讓學生邊聽配樂範讀,便展開想象,走近作者,完成問題)

4、誦詩句,品詩味

“好詩不厭百回讀”,爲了使學生讀出味來,讀出感受來,我分爲三點進行教學:

①嘗試讀,讓學生自己標上停頓、重音記號,有感情地朗讀;

②示範讀,準確地標出停頓、重音帶讀,要求學生讀出喜悅心情來;

③反覆練讀,採取個別讀,小組讀,男女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最後熟讀成誦,達到詩中情,作者情,學生情三情和諧的共鳴,受到感情的薰陶。

5、擴展延伸。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習這首古詩後,可提問:你還學過杜甫的哪些詩?如課內我們學過的《絕句》,《江畔獨步尋花》,課外可向學生推薦讀杜甫的名詩,如《望嶽》、《春望》、《恨別》等,從課內到課外延伸,增加學習的積累,拓展學習的範圍。

6、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喜欲狂愛國情感

7、隨想:

我覺得用海洋來形容語文知識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語文的學習不應該是爲了學語文而學習。語文知識的攝取應是多角度、夠深度、多層面、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