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說課稿3.27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

可以說是寫馬詩裏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後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爲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緻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惟妙逼真。詩的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託付生命。“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着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爲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將教學目標鎖定在: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朗讀古詩,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體會詩所表達的詩人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再現形象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說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教學中應讓學生積極地誦讀,在誦讀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基於此,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匯入,解詩題

“杜甫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關於他的詩,同學們能背多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背誦杜甫的其他詩作。接着引出課題《房兵曹胡馬》,學生利用工具書解題,胡馬:古代稱來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馬,也就是詩中的大宛馬。教師講解和汗血寶馬有關的故事,讓學生在學文之前就先認識杜甫筆下的雄健之馬,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爲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步感知,明詩意

《語文課程新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因此,我首先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這一步驟來展開學習。自讀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尤其要注意讀出詩句的節奏,解決不理解的字詞。本詩需要注意的字詞有:鋒棱竹批峻堪驍騰

學生採用讀讀、議議、查查、問問等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初步解決後,反饋資訊,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理解詩意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在疏通字意的基礎上,感悟詩意,討論交流這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體會馬的外形,再抓住“風入四蹄輕”“體會馬前進的速度,抓住“真堪託死生”和“萬里可橫行”體會馬的驍勇,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邊讀邊想象這匹馬的外形和它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場面,將詩句在學生頭腦中轉化成生動的畫面,有助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三、細讀品味,悟詩情

透過以上教學,學生對這匹馬有了準確的認識,教師又繼續引導,作者的朋友房兵曹騎着這匹馬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報效祖國,假如是你是房兵曹,騎着這匹戰馬你會做些什麼呢?杜甫騎着這樣的好馬又會做什麼呢?教師介紹杜甫寫這首詩時唐朝國力強盛,他正處於青年時期,銳於進取,胸懷大志。至此,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馬的品格和杜甫的相似之處,詩的意境噴薄而出,在反覆誦讀、感悟中,營造特定的情境,突破了難點,實現學生、詩人文字三者之間的對話。

四、拓展延伸,曉詩人

出示杜甫的另一首詩《春望》,採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聯繫老師介紹的杜甫的生活背景,自讀感悟詩的意境,鞏固學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以時間爲經線,深入認識偉大的詩人杜甫,感悟古詩獨特的魅力。

說教學反思:

1、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舉一反三,注重知識的遷移。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悟詩人的情懷。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品悟出詩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教學中,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詩句想象生成爲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並不失時機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投身於其中,感詩人之所感,想詩人之所想,憤詩人之所憤……於是,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在想象的引領下,噴涌而起,一瀉千里。

3、重視學生的自主意識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意,初步進入詩的情境,透過品析文眼,揣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透過多種誦讀方法,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意蘊,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導”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導”在聲情並茂的情境中,“導”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較好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小學語文課文裏選編了不少介紹城市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透過對小艇的介紹展現了威尼斯這座歷史名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前天太鋼王老師講的《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透過對北京夜晚燈海的描寫展示了北京這座古老城市的繁榮、輝煌、亮麗、年輕及她的勃勃生機,小學語文5年下《拉薩古城》說課設計。今天我執教的《拉薩古城》這一課也是屬於介紹城市一類的文章。

拉薩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呢?她給我們的印象是什麼呢?我想可能在我們一般人的眼裏那就是偏僻、落後、遙遠、古老。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透過仔細地研讀課文,查找了大量的資料,纔對古城拉薩有了更深的瞭解:神祕、聖潔,不但具有她獨特的民族文化,同時也一樣地富有朝氣和活力,一樣地充滿現代生活的氣息。

那麼,如何把城市的這些特點讓學生從課文中讀出來,感悟到,並形成自己深刻的印象?

在研讀課標過程中,新課標第三學段的標準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5年下《拉薩古城》說課設計》。所以第一段我只抓住了三個詞語:“白色的樓房”、“黑色的門框”、“五彩經幡”,也就是緊緊抓住了拉薩民居顏色和造型的特點來理解拉薩這座城市的文化。白色給人以聖潔,黑色給人以神祕,經幡代表奇特的民俗。神祕、聖潔、奇特這正是拉薩古城的獨特之處。

第二段我抓住一組比喻句“整座拉薩古城像一支正要啓航的漂亮而龐大的艦隊,布達拉宮則是無與倫比的旗艦。”透過學生對“艦隊”、“旗艦”的理解,使學生明白布達拉宮是拉薩古城,甚至是西藏的政教合一的中心地位,體會到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最後一段介紹八廓街,我只抓住“宗教的江,生活的河”這一句,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使學生感受到拉薩古城是一座既古老又現代,既神祕又開放,既虛無又真實的富有魅力的城市。

因而我認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確實有不少文章只要我們抓住了關鍵詞句,理解了關鍵詞句,就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而大昭寺一段建築術語、民俗文化特點詞彙較多,既抽象又生僻,所以我採用熱區連結,以圖代講,是現代資訊技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這裏我還要說明的是,僅憑一篇不足千字的短文讓學生真正瞭解拉薩是不可能的。爲此我專門設計製作了《拉薩古城》專題性學習網站。內容包括:情景匯入、課文學習、學海羅盤、學海泛舟、請你欣賞、暢所欲言、知識拓展、佳作展示八個模組。在這裏學生可以瞭解自主學習的要求,瀏覽其中的圖片、文字資料,欣賞其中的視頻影象,還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在聊天室裏發表自己的感受,爲學生開啟了一個更爲廣闊的空間,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的學習的平臺,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

以上是我對《拉薩古城》一課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不到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是《最後的常春藤葉》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一、先說說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定位

《最後的常春藤葉》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說,講述了老藝術家貝爾曼用生命繪製畢生傑作,點燃他人即將熄滅的生命之燈的故事,歌頌了藝術家之間的友誼,以及貝爾曼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教材編寫者將這篇小說放在“珍愛生命”這個專題裏面,希望能引發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深層思考,啓示學生學會珍愛生命,樂觀向上。因此,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爲:理解小說宣揚人性美的內涵,理解歐·亨利小說中幽默與諷刺意味的語言,以及品味歐·亨利式的小說寫法。

二、再說說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想

這篇小說屬於文學作品教學,應突出學生對文字多層面的感知與體驗。所以,我從文字出發,引導學生用速讀法、跳讀法、再讀法等多種閱讀方法閱讀文字,在閱讀中對文字進行理解鑑賞。再透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因此,我的教學策略是啓發誘導法、角色扮演法、探究質疑法。

三、最後說說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1、匯入:都說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最後的常春藤葉》講述的就是一片秋葉與三位藝術家的故事。【設計這樣的導語,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與課文相關的主題及內容,即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不拖沓。】

作家簡介:歐·亨利(1862-1910),美國短篇小說家,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衆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爲“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他採用幽默、風趣、俏皮、誇張、諷刺、比喻的語言,渲染悲劇的喜劇色彩,讓讀者在俏皮的描寫中醒悟內在莊嚴的思想感情,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啓迪,被稱爲“含淚的微笑”。

2、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歐·亨利(美)(《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莫泊桑(法)(《項鍊》、《羊脂球》)、契訶夫(俄)(《變色龍》)【這些知識點比較重要,且與考試有關,具體詳細的資料由學生自己課後去查,既突出重點,又減

3、瞭解小說情節:速讀課文,理清故事發生的四天裏瓊珊與貝爾曼的行爲。

第一天:早晨,瓊珊病重,數落葉;夜裏:貝爾曼畫常春藤葉;

第二天:瓊珊不聽蘇艾勸慰,望葉等死;貝爾曼生病;

第三天:不落的藤葉使瓊珊病情轉好,貝爾曼被送到醫院;

第四天:瓊珊脫離危險,貝爾曼在醫院去世。

【使學生基本瞭解小說情節,有利於接下來的人物分析。】

4、分析人物形象:將學生分成三組,分別扮演瓊珊、蘇艾、貝爾曼。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文作自我介紹。【使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瞭解人物的基本情況及性格愛好】然後,老師提問三組學生:

①問瓊珊:爲什麼你把最後的藤葉能看得那麼重要?

②問蘇艾:醫生對你說了瓊珊的病情之後你是怎麼想的?

③問貝爾曼:當你得知瓊珊的病情後你是怎麼想的?你平時脾氣暴躁,瞧不起別人的溫情,爲何你要去畫那片葉子?

④問瓊珊與蘇艾:你們得知葉子的真相之後是怎麼想的,你們認爲貝爾曼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首先,基於“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在語文的實踐中教和學”的認識,我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習“領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其次,學生將自己與文中人物聯繫在一起,有助於理解人物形象。而且這也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熱烈。】

5、感情昇華: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何感想?

愛是一種純潔的心地,表現爲靈魂的高尚,並由此做出更美的行爲;

樂觀是一種向上的精神,表現爲對人生、對事業充滿信心和希望。

【設計這個環節,是爲了把思考空間留給學生,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

6、品味歐·亨利式的語言:找出幽默、風趣、俏皮、誇張、諷刺、比喻的語言,並分析這樣寫的效果。【讓學生在俏皮的描寫中醒悟作者內在莊嚴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怎樣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啓迪,理解“含淚的微笑”。】

7、品味歐·亨利式的小說寫法:

①貝爾曼畫葉應是小說的重要情節,作者卻沒有實寫,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

②試問小說的結局有怎樣的特點?能找出前面的伏筆嗎?

【設計這個環節,是爲了引導學生探究小說情節構思的巧妙,理解歐·亨利小說“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意外結局。】

8、佈置作業:老師將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離奇的故事》的結尾略去,同學們根據文章中的伏筆,自己寫個結尾,看看跟原文有多大出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歐·亨利小說的結尾寫法,加強閱讀能力,同時給學生提供寫作機會。】輕學生負擔。】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金字塔》一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語言平實流暢,描寫細緻。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築歷史,寫出了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採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借物寫人,借“金字塔”建築,謳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以及勤勞。兩篇課文在結構、內容上都有許多相似之處,許多內容互相印證。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自主學習文中的“譯、愧”等10個生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祕,從本課語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4)瞭解兩篇課文介紹金字塔的不同方式,發現兩篇課文中相互印證的內容。

(5)蒐集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金字塔。

3.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瞭解兩篇課文介紹金字塔的不同方式,發現兩篇課文相互印證的內容

三、說學情:

小學生對金字塔比較陌生,對金字塔的有關資料瞭解很少,針對這一情況,教學前,引導學生蒐集與金字塔有關的圖文資料,目的是透過閱讀資料和欣賞圖片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1)質疑激趣法:本節課開始,我引導學生交流了解我國古代的名建築,這樣透過引導學生了解比較熟悉的事物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2)直觀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爲突破這一難點,我製作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透過觀察直觀形象地瞭解金字塔,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2.說學法:

(1)讀中感悟法。在學生理解金字塔的特點時,我透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爲。

(2)合作探究法。在理解不可思議的金字塔這部分時,引導學生結合資料合作探究,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爲突破教學難點,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聰明與智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說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匯入課題。

1.引導學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國及勤勞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國人民創造了令人驚歎的偉大文明,瞭解中國古建築。並自然地把話題轉向埃及。

2.透過問題交流,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埃及的圖文資料。

3.透過展示資料匯入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鼓勵學生透過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詞語,掃除字詞障礙。爲進一步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習《金字塔夕照》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圈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

①引導學生感受文章採用描寫式開頭的寫法,透過把對金字塔壯麗景色的描繪作爲文章的開頭,用形象的描繪推出說明對象,給讀者以形象、具體的感受。

②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對意境的描繪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說是得益於其對音樂、美術、攝影等的借鑑上。作者十分善於捕捉和表現瞬間性的、局部性的特色,並且充分運用文字表現色彩、光線及其帶來的感受。

③交流感受作者描寫生的特點,及其作用。瞭解這些文字調動了讀者的視覺和聽覺,透過這些極具色彩的景色描寫,使得文章資訊含量巨大,加上光與影的刻畫更細緻入微,給人呈現一種立體畫面感。高超的表現藝術與表現技巧造就了文章絕美的意境。

④引導學生在閱讀交流中感受作者的感受及人類偉大創造的歌頌。使學生感受到金字塔不愧是熠熠發光的珍寶,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它無疑比金子還要貴重。

(3)教師透過小結使學生了解到《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風貌通訊”,又是一篇獨具匠心、極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暢又飽含韻味的文筆下,展現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陽照耀下的美麗圖景,描述厚重文化遺產,歌頌人類偉大創造。

2.學習《不可思議的金字塔》。

(1)鼓勵學生自由閱讀課文,藉助課文旁邊的`批註讀懂課文,也可以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學會藉助批註理解課文,進一步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2)透過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的形式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交流。

①引導學生藉助具體數字從金字塔的重量、體積、底面積瞭解到金字塔的龐大。感受作者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的好處是用具體數字進行說明,準確地說明了金字塔重量大、體積大、底面積大的特點;使人感受到修築工程的浩大、艱鉅,其規模的巨大而令人驚歎。是學生在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的同時學習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

②引導學生藉助具體數字瞭解建造金字塔過程中的採石、運輸、施工等工程的浩大,感受金字塔的建設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③閱讀了解“塔身是由一塊一塊的石頭疊加而成的”“中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黏着物”“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從而感受工藝的精湛,讚歎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巧。

④引導學生閱讀了解發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數字“巧合”,透過這些數據未解之謎感受金字塔這一奇蹟。

⑤瞭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如農業、文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精湛的造船技術、石窟陵墓、神廟等,進一步感受古代埃及人的智慧。

3.引導學生了解兩篇課文中的相互印證的內容。

(1)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金字塔的建造位置”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使人瞭解到尼羅河造就了古埃及輝煌的古代文明。

(2)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金字塔“周圍的環境”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以“似乎一切金色的來源,都是從它們哪裏放射出來的”“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術。這些船能在尼羅河上航行。

在尼羅河上游,考古學家發現了古埃及人的採石場遺蹟。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還有石窟陵墓、神廟等多種令人驚歎的建築成就。

”告訴人們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發源地。

(3)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人類“智慧的結晶”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激發人們對古代勞動人們勞動和智慧的讚歎。

(4)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金字塔的不解之謎”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使人感受金字塔的神奇。

(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金字塔。

引導小組同學互相討論: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鼓勵學生藉助課文內容,大膽推測,指導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意見。鼓勵和引導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培養了學生大膽想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識。

六、說作業設計:

試寫調研報告。以課堂學到的知識爲主,介紹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聯繫你的課外知識,加以介紹。

讓學生撰寫探究報告,既是課內的總結,又是課外的延伸。鼓勵學生透過課外查找積累資料,把研究引向更大的課堂,引向更深的層次。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潔明瞭,既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直觀而輕鬆地瞭解課文內容,又十分自然地突出了課文的主旨,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開闊而雄渾的畫卷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還貴重

懷古的幽思

金字塔 埃及人的勤勞和智慧

工程的浩大、艱鉅,其規模的巨大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 建造工程未解之謎

數據未解之謎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以及在座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是《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課。

首先,我來說一下教材: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魯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句,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羣島的瑰麗風光和豐富的特產,抒發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羣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而具體。

下面說我的教學目的與要求: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重點,結合學生的智力和年齡特點,我首先確定了教學目標:

1、認識“饒、嶼”等14個生字。會寫“藍、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五光十色”等21個詞語。

2、瞭解我國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豐富語言的積累。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有感情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能在讀中想,讀中悟,有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說學生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和富饒,感受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學習課文裏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對平頂山的學生來說:對西沙羣島一帶海水顏色鮮豔、異常美麗缺乏實際的感受;對海里魚的品種、數量之多以及其他豐富的海域物產,也大都缺乏感性認識。因此這些都是本課的難點。爲突破這些難點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

再來說我的教法:

由於智障孩子接受能力較差,以及課堂容易分神等學習特點,所以,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和閱讀理解法來進行課堂教學。

一、直觀吸引,激發學習興趣

觀看有關西沙羣島、海底世界的圖片、錄象。強化學生的直觀效果。當學生從屏幕上欣賞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便由衷的發出了感慨“大海真美,真漂亮!”以此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和學習的興趣。觀看了圖片、錄象,學生大腦裏已經形成了一些印象,對接下來學習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二、細讀品味,理解文章內容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和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智障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多讀,更要變着花樣讀,激起孩子讀書的慾望。所以,除了採用個別讀、齊讀的同時,我也運用了比賽讀、配音樂配畫面讀等多種方式,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讓孩子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加深對課文的領悟理解。

我的教學流程是:

一、激情匯入,感悟海底的美麗、富饒

伴隨背景音樂,引導學生觀看一段錄象: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戲的魚羣,披甲的龍蝦,美麗的珊瑚,龐大的海龜。。。。學生一邊觀看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邊聽我的導語,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繽紛的神奇世界之中。此刻,我抓住時機,說道:這就是富饒的西沙羣島,同時板書課題,匯入新課。這種運用現代媒體手段,創設意境,由畫入文的匯入方法,促使學生產生渴望學習的內趨力,形成學習衝動的教學效果。

二、分段朗讀,從讀中理解課文

智障孩子不如智力正常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強。所以,我班的孩子,一節課大概學習1—2個自然段。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從兩個層次入手:〈1〉你從哪兒看出海水五光十色?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明白課文具體描寫了海水的各種顏色,有深藍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着。學生把這些詞句聯繫起來,想象海水呈現的各種顏色互相交錯的景象,就比較具體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2〉思考:海水爲什麼會五光十色呢?引導學生理清第1、2句與第3句之間的因果關係。爲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因爲海底有(高聳的山崖),又有(低陷的峽谷),所以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透過這個練習,使學生懂得海水的顏色與海面的深淺息息相關,感受祖國南海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班裏只有11個學生,所以我有充足時間對孩子進行個別輔導。在分段學習的時候,我不但注重孩子的讀,更注重孩子的說。雖然智障孩子比正常孩子要差一些,但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同樣的豐富多彩。我會讓每個孩子都說說,你讀了之後,都明白了什麼?程度好的孩子,可以完整的說出各種物產和美麗景色,程度差的學生,連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引領着他,我說一點,他補充一點,慢慢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就是我校一直倡導的個別化教學手段。

三、邊玩邊學,在玩中感受課文的中心思想。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整節課都用來學習課文,孩子容易失去興趣。所以,在課時進行三分之二的時候,我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小遊戲,讓孩子透過玩,來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我將學生分成兩個尋寶英雄隊(即太陽隊和月亮隊),對西沙羣島進行一次考察大比拼。看哪個小隊說出的西沙羣島的物產最多,除了文中說的,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嗎?這個時候,孩子一下子就亢奮起來了。大家都躍躍欲試,爭先恐後的說起來,使課堂氣氛頓時進入了高潮。透過這個小競賽,不僅讓學生在玩的同時,更牢固的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更深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各位評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衷心地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