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雲雀的心願》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45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雲雀的心願》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雲雀的心願》說課稿範文

《雲雀的心願》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一篇科普童話故事。這個單元是以“環保”爲主題,教育學生保護環境。課文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旅程中經過沙漠、大河上空以及最後回到森林後的所見、所聞、所言,從中感受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和森林的重要性,進而激發學生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說目標:

針對文章的特色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認識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並體會人類植樹造林的美好心願,增強環保意識。

2、使學生在情境說話中自覺地應用課文的語言和句式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內化、活用課文語言。

3、試着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內容是圍繞“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句話展開的,課文不論是寫伐樹毀林森林變沙漠,河水氾濫成災,還是寫森林是個大水庫,是個巨大的空調器,都是爲了突出森林的重要性。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瞭解森林的重要性。由於受到知識水平的限制,我把理解“亂砍濫伐 “定位難點,同時也貫穿了全文。

四、說教法

1、以讀代講法

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透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媽媽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語言生動有趣,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2、情境教學法

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這樣往往比教師單一的講解更深刻。再教學中我多出採用了這一教法,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加深其感受。

3、扶放結合法

在教學森林“水庫”和森林的“空調器“作用時,我由扶到放,給學生表格、填空等作爲自學的柺杖,小組討論交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4、圈劃批註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只有深入文字和文字進行深入的、多層次的對話,才能深刻領悟課文內容。因此,本節課我透過學生用讀讀、圈圈、議議的方法,以讀悟語,以讀促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5、小組學習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多出採用小組學習法,不僅讓學生小組分角色朗讀,也讓他們小組自學,這樣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已經傾聽的能力,這也是現在孩子最缺乏的。

五、說教學過程

整堂課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是複習匯入,瞭解小云雀的心願是什麼?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接着圍繞“森林是在是太重要了”一句展開第二部分的教學,分別透過小云雀在沙漠、大河上空和森林三個地點感受森林的重要性。最後是遷移拓展,實踐 “心願”,透過總結讓學生理解保護森林必須從我做起。

(一)複習匯入,瞭解“心願”

教學的開始,我先讓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說說雲雀的心願是什麼?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沙漠→綠洲)

緊接着,我透過“雲雀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這一問題匯入新課的學習。這樣的匯入,不但能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更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自覺性,激發學習熱情。

(二)精讀課文,感受森林的重要性

1、沙漠

一開始,我會創設旅行的情景激發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跟着小云雀和她媽媽的步伐一起去旅行吧!他們本次旅程的首站在哪裏?接着讓學生讀讀文中描寫沙漠的文字,圈劃關鍵詞語,說說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一部分要引導學生抓住“狂風”“漫天飛舞”等詞語感受沙漠環境的惡劣。接着我會出示沙漠圖片和大風的聲音,帶領學生入情入境:你走在沙漠上,狂風肆虐,你無法睜開眼睛,此時你感覺如何?沙塵暴席捲而來,阻擋了你的去路,你感覺如何?放眼望去,沙漠中沒有綠色植物的影子,你感覺如何?透過創設這樣的情境使學生像小云雀一樣討厭沙漠,朗讀起來也更到位,同時,引導學生了解這樣的沙漠用媽媽的話說就是“貧瘠的沙漠”。在教學“亂砍濫伐”這個詞語時我會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理解沒有節制地砍伐就成爲“亂砍濫伐”。接着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表現出小云雀的埋怨和媽媽的心疼。最後讓學生說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爲___________、教師相機板書:防風

2、大河上空

我會這樣過渡:然而亂砍濫伐的惡果不僅僅是沙漠的擴張,讓我們隨着小云雀的步伐繼續前進。接着播放大河氾濫的視頻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渾黃的河水像――――――咆哮着向下遊衝去。”聯繫實際理解“氾濫成災”接着讓學生讀讀文中描寫大河的課文,找出能讀懂“氾濫成災”意思的詞語,小組分角色練讀。想想洪水淹沒了村莊沖垮了河堤,還淹沒了什麼,沖垮了什麼,從而感受森林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以上教學環節中,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伐樹毀林的危害,並讓他們自由選擇夥伴表演,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精讀品味,感受大水庫、空調器的作用

這一環節中,我先激發學生:“森林就是森林,爲什麼媽媽說是森林水庫呢?”讓學生自由讀讀有關段落(第10小節),並談談讀後感受,然後引導學生體會大水庫的神奇作用,、我出示一張表格,讓學生讀課文找出森林是如何蓄水的,按照“名稱”和“作用”填,同時出示大樹照片,相機理解樹冠、樹幹和土壤。這段話的最後一句是個反問句,我會指導學生將其改爲陳述句,朗讀對比,體會反問句的好處。最後透過朗讀體會森林的蓄水作用。

空調作用的那段則是簡單的透過填空讓學生複述課文,解釋森林是如何做到調節溫度即可。最後趁熱打鐵讓學生談談森林還有哪些作用,用可以、、、也可以說說森林的重大作用,最後引導學生再感情朗讀課文。這也是可有要求學生要掌握的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以上環節中,我採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多次深入文字和文字反覆對話,在反覆朗讀過程中,領悟到大水庫和空調器的神奇,從而對森林升騰起保護之情。這樣,自然而然就突破課文重點、難點。

(三)拓展延伸,實踐心願

最後,我會讓學生嘗試寫一些環保標語,並將自己寫的環保小樹貼到黑板上,讓他們從感興趣的活動中感受到只要人人都栽一棵樹,世界將會綠樹成蔭。

這一部分我有效地將文字與學生實際相連接,將課文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個環保小衛士。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簡潔明瞭,即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我的板書力求達到這樣的效果。

《雲雀的心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9課的文章,本單元主要講的是生態環境。《雲雀的心願》文章記敘了雲雀和媽媽進行一場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看到黃沙漫天、洪水氾濫,並逐步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點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文章條理清楚,以擬人的修辭手法敘述整個故事的過程,字裏行間包含着對生態環境的擔憂以及呼籲大家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四年級學生,這個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有着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閱讀分析能力較弱,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學時,教師着重教學生用默讀、略讀、指明讀等方式展開教學,學生跟隨雲雀旅行的過程中看森林消失後的恐怖現象,並逐步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結合新課標對該學段的具體要求,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生字新詞。

2、過程與方法:透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瞭解雲雀旅行的全過程及所見所聞所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透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瞭解雲雀旅行的全過程及所見所聞所感。難點是體會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爲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教學中我採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環節,在上課伊始我將採用談話法進行匯入。同學們,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想帶領大家一同走進動物的世界,來領略動物們優美的身姿。邊看邊跟老師來分享一下,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

聽了剛纔大家的分享,老師覺得每個同學都是一個很愛小動物,很有愛心的人。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種可愛的鳥類,看看它身上有什麼精彩的故事。一起走進今天的課程《雲雀的心願》。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這樣的匯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快速的帶入到課堂中,爲本節課的講解鋪設一個良好的感情基調。

(二)初步感知

對於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習慣,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此環節,我首先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2個環節的問題。

1、初讀課文,學習詞語。土壤枯枝敗葉亂砍濫伐樹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

明確:文章記敘了雲雀和媽媽進行一場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看到黃沙漫天、洪水氾濫,並逐步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點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最終雲雀有一個心願,沙漠變綠洲。

這樣的問題解決學生已經把文字的概況瞭解透徹,爲深入研讀環節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瞭解之後,我安排了第三個教學環節——深入研讀。閱讀是深入地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要想完成多重關係的對話,就需要我們對文字有着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此環節我會引導學生默讀,邊讀邊展開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和與討論:

1、雲雀的心願是什麼?明確:沙漠變綠洲。

2、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請同學們朗讀全文,找一找雲雀和媽媽在旅行中都看到了什麼?

(1)在沙漠上空,漫天飛舞的黃沙,睜不開眼睛。

(2)在大河上空,渾黃的河水咆哮不惜,淹沒村莊。

2、旅行中遇到這樣的場景,雲雀和媽媽有怎樣的感受呢?明確:埋怨、心疼、嘆息、害怕。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3、同學們,面對這樣的場景雲雀媽媽找出了造成這樣場景的原因,你能說一說嗎?明確:人們對樹木的亂砍濫伐,造成上有水土流失嚴重。

4、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們該如何改變現狀呢?明確:植樹,讓森林起作用。

5、小組討論:爲什麼森林能改變現狀?明確:森林有“大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

(1)大水庫:森林可以蓄水,樹冠充當大傘的作用,苔蘚和枯枝敗葉吸收水分存儲水分。

(2)空調器:夏天遮擋陽光,冬天存儲熱量。透過以上深入研讀環節,學生能對整個文字有一個清晰的把握,也能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有所掌握。

(四)鞏固提高:化身森林小衛士,你該如何保護森林?寫幾句標語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本節課我們從雲雀的心願感知到了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現在正值植樹節,希望同學們能從今天開始有實際的行動,爲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業:植樹節去郊外植樹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好的板書應該結構清晰,構思新穎,內容高度凝練。因此,我對本課的板書進行了如下設計。便於學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雲雀的心願》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心願是個溫暖的字眼兒,凝聚着美好的期待與嚮往。雲雀的心願很簡單: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這個簡單的心願卻是對青翠蔥蘢水豐草茂的家園一份永恆的眷戀,是對黃沙漫天洪水氾濫的悲劇一份深沉的痛惜。

這個小小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語言流暢,採用對話的形式,借小云雀和媽媽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述說了伐樹毀林造成的危害,從而說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類與自然、生命與自然的密切關係。美好與毀滅、安居與災難的強烈對比,能喚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說學生

四年級下期的學生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有了前面幾篇環保題材課文的積累,對本課所表達的森林於環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保護環境、保護自然”這一主題比較容易領會和接受。同時,日益被人們重視的環境問題屢屢見諸報端,這使得大部分學生對生存環境惡化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有所瞭解,但對其產生的災難性後果缺乏更深刻的認識和切身感受,自然也不能產生心靈的震撼。另外,隨着年齡的增大,學生對童話故事的興趣有所減弱,但對新鮮事物仍有很強的好奇心,因而,創設情境,讓學生直面美好事物被毀滅後的觸目驚心的災難場面,可以成爲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點和閱讀能力的提升點。

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這篇課文需要兩課時完成,今天我着重要說的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課標》,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能圍繞“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條理地說寫,並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2、能抓住關鍵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充分認識破壞森林給人類自身帶來的危害,強化環保意識,產生植綠護綠的願望。

四、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關鍵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理解“森林水庫”。

五、說教學策略

面對這樣一篇語言生動,意趣濃厚,主題深刻的課文,自然地想到了我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審美化”所倡導的“點”教學策略。“點”教學策略中的所謂“點”,是全部教學內容的着眼點,是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交合點。這個 “點”總是帶起一課書或一堂課的學習任務,“牽一髮而動全身”,使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圍繞它來進行。

《雲雀的心願》這篇課文,其內容與情感都凝聚在“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一句話上。“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就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點。圍繞這個教學點可以進行這樣的質疑:爲什麼說“森林實在太重要了”?因爲它是“森林水庫”,因爲它是“空調器”,所以這篇文章教學的關鍵詞是“森林水庫”“空調器”。而回答這一問題的語段第10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便是這篇文章教學的典型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