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一年級畫說課稿

說課稿3.17W

一、說教材特點

小學一年級畫說課稿

《畫》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第一課的內容,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爲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緊緊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裏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認:透過本堂課的學習,認識11個生字。

理解: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過程與方法:

⑴ 透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透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⑵ 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透過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等方法鞏固生字。

⑶ 透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再記住它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反覆朗讀,瞭解古詩內容,懂得這首古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三、說教學策略

1、初讀古詩 ,整體感知

初讀古詩,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這一點非常重要,假如學生連字音也讀不準,哪來讀的感悟。這裏我安排了各種讀法,由於學生已經學了所有的漢語拼音,能夠獨立地拼讀音節,所以我先讓學生自己拼讀,再同桌互讀,接着指名讀(3~5名),然後分小組讀,最後齊讀。透過各種不同讀的訓練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讀好,有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要進行個別指導。雖然這首古詩只有20個字,但是裏面的字比較難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難區分,比如說“色”讀成“shè”,“近”讀成“jìng”,還有“聽”、“聲”、“春”、“驚”。“近聽水無聲。”這一句特別難讀,學生容易把“近聽”這兩個字都讀成後鼻音。我把這些字着重讓學生練讀,分開讀,連起來讀,放在詩句裏讀,直到學生讀好爲止。

2、細讀古詩, 讀出韻味

細讀古詩,就是要讀好古詩。怎樣讀好,讀出古詩的韻味?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琅琅上口。爲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設計了兩個環節:① 讓學生聽讀,我範讀,學生聽;② 標上停頓記號“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劃兩條線的地方聲音延得長一點,劃一條的地方聲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後反覆練讀,採用自由讀,個別讀,男女讀,小組讀,配樂讀多種形式,最後熟讀成誦。

3、誦讀古詩,讀懂詩意:

我這裏所說的“懂”,並不是說要說出每個字詞的意思。根據一年級的特點,我只要求學生初步知道這是一首謎語詩,謎底是畫。“水無聲”、“花還在”描寫的就是這幅畫。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再反覆讀。讀好後,我例舉詩中的'一組反義詞“遠--近”,透過採用各種形式反覆地讀,讓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反義詞,然後到書中找出其他兩組反義詞。

4、背讀古詩,加深體會:

學生透過不同方式不斷的練讀,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能背出了,還不會背的學生,讓他們課後再讀,要求人人會背,這樣就能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5、字詞訓練,反覆認讀:

在教學本課生字時,先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透過前面學生反覆地讀課文,再讓學生圈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所有的字。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識字難度就大大降低了。然後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來,反覆練讀,採用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讀的時候及時正音。然後把拼音擦了,再練讀。透過這樣反覆認讀訓練,達到識字教學的目的。

本節課要學生會寫兩個生字“人”、“火”。寫字時,首先還是要規範寫字姿勢,這是他們入學時就反覆強調的。其次要着重強調寫字的筆順,要求學生一定要嚴格按照筆順來寫。最後要求寫好每一筆,擺好每個字的結構。每課書後面都有“描一描,寫一寫。”我在教學這兩個生字時,自己先在黑板上示範,然後讓學生書空,書筆畫,再描一描,最後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寫一寫,讓學生在課內完成。

透過初讀、細讀、誦讀、背讀、認讀這五部曲的層層深入,完成了讀的教學目標。

當然,以上設計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誠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