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別了 不列顛尼亞》說課稿

說課稿7.09K

文章記敘了香港迴歸的盛事。在第八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榮獲一等獎。在衆多香港迴歸的報道中脫穎而出,被選入語文教材。學習本文,有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聞舊知的複習和新知的掌握。二是注意新聞匯聚一般消息類文章所有的特點於一身,並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在深入挖掘其魅力的同時,滲透愛國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根據本文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關於《別了 不列顛尼亞》說課稿

1.瞭解新聞的知識。

2. 品味文章的語言。

3. 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4. 瞭解史實,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加民族自豪感

學生對新聞並不陌生,但是他們缺乏獨立閱讀新聞的能力,鑑於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教學重點:把握文章重要資訊,體會本篇新聞的.突出特點(描寫現實場景的同時,兼顧歷史回顧,使作品厚重感增加)

教學難點:自主閱讀過程中,品味本文是如何將現實場景和背景材料有機融合的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 “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我將採用提問和對話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並配以多媒體圖片,滲透愛國情感教育。

由於香港迴歸是97年的事件,當時雖然很盛大,但距今已有十五年。高一學生對此體會並不深刻。因此,授課前,我會安排學生透過多渠道蒐集這方面的資料,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讓學生在重溫當時迴歸畫面的同時,根據教師指導,獨立閱讀課文、主動發現問題,並透過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

作爲新聞單元的第一篇,首先帶領學生回顧新聞知識,明確這篇新聞的結構。由於作者按時間順序,在抓取重要現實場景的同時,兼顧歷史的回顧,所以重點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現實場景和背景材料加以分析,體會文章中的深含的思想感情。

據以上分析,我將教學過程設定爲以下環節:

(一)、情景匯入 激發興趣 在《東方之珠》歌曲中,展示香港繁榮的圖片。讓學生帶着興趣一起走進新課。

(二)、複習舊知 掌握新知 先提問文體知識,由於初中學習過新聞。所以在這裏簡單複習新聞定義,而《別了,不列顛尼亞》是一篇特寫,所以重點介紹新聞特寫。

(三)、獨立閱讀 掌握字詞 學生獨立朗讀課文,學生讀過後,教師提出需要掌握的字詞

(四)、整體感知 理清結構

1、在排除字詞幹擾和獨立閱讀基礎上,學生找出本篇新聞的結構

2.由於結構中,重點是主體部分,我設定兩個問題:

(1)主體部分按照什麼順序展開的描寫的?(2)這部分寫了幾個重要場景?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行文思路。學生透過自主閱讀,容易明確:主體按時間順序描寫,共抓取了四個重要場景。

在理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對文中重點情景描寫進行分析,找出文章的現實場景和背景材料,學會抓文章的有用資訊,學習作者融合二者的方式。以此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根據文章內容與特點,我設計了歸納式板書,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更好得把握課文。具體的板書設計我將在授課過程中爲大家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