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雞兔同籠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71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雞兔同籠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雞兔同籠說課稿範文

雞兔同籠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課標》中指出:數學廣角重在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教材在本單元安排“雞兔同籠”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本課的教學與其它解決問題的課的區別在於,要把數學思想方法貫穿始終,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編排特點:

1.注重彰顯數學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體現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材從數據較小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嘗試解決。體現了學生從猜測到用“假設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同時也表達瞭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同時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題思路。

3.拓寬對“雞兔同籠”問題的認識,明確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說學生

雞兔同籠”問題,思維難度大,學生難以理解,特別是對於那些智力水平屬於中下的學生來說更是不易。但是有一些學生在課外書中或在奧數班裏已經學習了相關的內容。因此,教學這一內容時,學生的程度會參差不齊,而一部分學生對於解方程的基本功比較差,有一定難度。三班的學生思維不夠靈活,學習起來會有難度,四班的學生思維活躍,敢想,但很多學生不敢說,有一定的小組合組經驗和合作能力,教學效果會好於三班。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學生初步認識“雞兔同籠”的數學趣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學習我國傳統的數學文化。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並能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並體會各種方法解決此問題的優劣。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說教法與學法。

我本着“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的目的,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的原則,採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並且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以學生的學爲主導。這也是我們的科研課題“發展性課堂教學手段研究”所要求的留有空白和師生對話所要求的。

五、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利用課件,從《孫子算經》匯入課題。目的是爲了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濃厚的數學文化氣息,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環節:學生嘗試探究

出示例1,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從這個題目中你瞭解到什麼資訊?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交流。

第三環節;師生互動,討論交流

教師首先要充分預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種種情況,真正瞭解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可接受性,學生的思維方式及學習習慣,分析可能產生的差異。根據兩次的課堂教學實踐,我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做了6種解決問題方法的預設。

課堂中學生的生成是寶貴的資源,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成,根據學生的思考來研究問題,真正做到以學生的問題導學,以學生爲主。

解答《孫子算經》的原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感受假設法和列方程的方法帶有普遍性,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閱讀文字,瞭解古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

第四環節:聯繫生活,應用練習。目的是讓學感受《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五環節:總結歸納,暢談收穫。

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恰當地給予學生評價,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思考,如在學生能夠自己想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激勵性的評價,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六、說板書設計:板書以假設法和列方程爲主,凸顯兩種解題方法。

透過本次的網絡研討活動,使我對數學廣角的教學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認識:

1、“數學廣角”不等同於“奧數”。

“數學廣角”中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奧數”教材中才出現的'內容,比如“雞兔同籠問題”、“植樹問題”、“抽屜原理問題”等等。但是數學廣角不等於奧數,它的目的是想透過這些簡單的事例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透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數學廣角”要面對全體學生。

數學廣角”中的內容相思維難度要大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特別是對於那些智力水平屬於中下的學生來說更是不易。在學習“數學廣角”這部分內容時,要跟學習其它內容一樣面向全體學生,使絕大多數的學生透過教學都能夠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

3、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探索過程,同時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提醒、點撥,激勵學生克服困難,戰勝困難,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感悟,初步掌握“數學廣角”內容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雞兔同籠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雞兔同籠》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三節。本節安排1個課時。

教學重點:根據等量關係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

教學難點:

1.讀懂古算題;

2.根據題意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二、說目標

知識目標

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技能;

能力目標

使學生掌握運用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運用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組)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進一步豐富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進一步形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2.透過"雞兔同籠",把同學們帶入古代的數學問題情景,學生體會到數學中的"趣";進一步強調課堂與生活的聯繫,突出顯示數學教學的實際價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透過對祖國文明史的瞭解,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爲中華崛起而學習的信心。

三、說學情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少年期,已具備了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要培養他們敢於面對挑戰和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鼓勵他們大膽嘗試,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激情。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方程的思想;

(2)能整體地系統地審清題意,找出等量關係;

(3)能從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

(4)熟練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1)本課是在學生已對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法有了足夠的認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也學過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大部分學生學習本課應該沒有太大的困難的。

(2)初二的學生已經初步的具備了初步的抽象、想象、邏輯思維能力,初步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法

採用"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精講釋疑——鞏固提升"的模式展開教學。充分利用實際問題、古代的趣題,儘可能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實踐性;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實物等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生動活潑地展示所學內容;強調學生的動腦思考和主動參與,透過豐富多彩的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促自主探究。

五、說教學程序

(1)教學媒體準備

1.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雞兔同籠"、"以繩測井"等一系列圖片、動畫。

2.課前讓學生準備細繩一條,以使他們體會什麼是三折、四折等。

(2)設計思路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在本節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爲學生的動腦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作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路人;透過恰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用自己的大腦去親自探索,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3)教學流程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引入課題;第二環節:典型例題;第三環節:闖關練習;第四環節:反饋練習;第五環節:感悟和收穫;第六環節:作業佈置。

雞兔同籠說課稿3

大家上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中—《雞兔同籠》教學內容。下面,我運用新課標理念,從以下幾個方面: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教材在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安排“雞兔同籠”的教學內容,之前安排在六年級重點掌握用方程方法來解決,現在下移至四年級,重在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因此,在教學此內容時,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假設法的一般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段目標”的“第二學段”中提出:“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會獨立思考,體會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

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經歷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瞭解列表法、假設法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增強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

二、說學情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於理解,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雖然具備了應用逐一嘗試法、列表法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但是在理解假設法解題思路時還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我結合畫圖法,形象直觀地將畫圖法和假設法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假設法的算理。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利用多媒體展臺,ppt課件引導學生探究發現、小組合作交流、畫圖分析、歸納推理等方法,進行嘗試、探究、自主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

學法:運用“四四教學模式”課堂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老師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三位一體”的“四四”課堂學習活動的基本結構,我設計有四個學習活動(①情境體驗,引發興趣;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③實踐運用,拓展創新;④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第一個學習活動:

①情境體驗,引發興趣;

利用ppt課件,從《孫子算經》中的一道古代數學趣題入手,從而引出課題並板書課題。目的是爲了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濃厚的數學文化氣息,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由於“雞兔同籠”的原題中數據較大,不利於首次接觸該類問題進行探究,因此將數據變小,出示例1。

第二個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利用ppt課件出示例1: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從這個題目中你瞭解到什麼資訊?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例1中的問題。我讓學生大膽的進行猜測、嘗試,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歸納總結出解決例1問題的列舉法和假設法

第三個學習活動:實踐運用,拓展創新

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解決《孫子算經》中“雞兔同籠”問題,同時介紹古人解決“雞兔同籠”的方法。之後引出日本的“龜鶴算”,讓學生比較“龜鶴算”和中國的“雞兔同籠”,揭示“龜鶴算”其實就是從“雞兔同籠”演變而來,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第四個學習活動: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引導學生回顧、梳理本節課所學知識,交流本節課的收穫,學生在相互提醒和分享中進一步明確本課知識重點難點,將知識融入自己的認知體系中。

下面我將談談自己對三位一體四四教學模式的理解。首先它與新課標的理念是相符的,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接着《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把育人爲本作爲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我和我們學校“以生爲本”的課堂的要求是一致的。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促使我這節課的設計理念始終將學生放在了第一位,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來呈現他們的思路,最後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來解決此類問題。

二是四四模式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老師提供合適的問題情境,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發現解決問題的策略;之後學生運用獲得的數學活動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應用意識。老師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充當的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