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說課稿2.53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指南》告訴我們:“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由於各自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幼兒在外貌、習慣、性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我們要正確對待。《一隻耳朵耷拉的小白兔》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視,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故事極具創意,從問題-衝突-解決都充滿童趣的處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於個體差異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於是它想盡種種辦法讓耳朵豎起來,其實是帶出小夥伴們與小兔子之間的關係。小夥伴們不僅沒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兩次地嘲笑小兔子,於是製造出了更多的問題。最後請小朋友想象故事的結尾。這個故事和生活比較貼近,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個故事同樣也適合我們廣大的家長和老師,讀後發人深省。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認識它,對待它。

2.透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結合相關動詞短句講述故事情節。

3.願意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它。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結合圖片運用相關動詞講述故事情節。

二、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耷拉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角色頭飾若干。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猜測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夥伴們取笑你有一隻耷拉着的耳朵,你會怎樣?你會用什麼方法讓耷拉着的耳朵豎起來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猜測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猜測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遷移經驗,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透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看看這隻小兔子的耳朵和我們平常看見的有什麼不同?(請幼兒討論並說說,學習詞語:耷拉。)這隻小兔子有點特別,他的一隻耳朵總是耷拉着,怎麼也豎不起來,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發生了許多事情。你們想聽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嗎?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a、布布去找夥伴們玩,夥伴們是怎麼對他的?他們怎麼說的?(你的樣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豎起來,你應該和我們一樣纔對。)b、布布的耳朵和夥伴們的不一樣,所以大家都笑話他。如果你是布布,你會怎麼想呢?還會怎麼做?讓幼兒猜猜說說讓耳朵豎起來的方法。

2.講述故事第二段,先講小兔子用的第一個方法,提問:a、布布想了什麼辦法讓耳朵變直?b、你們猜猜看,布布還想了哪些辦法呢?讓幼兒說說故事中的原句(倒掛在樹枝上、把燒湯的鍋戴在頭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裏插胡蘿蔔、把樹枝和耳朵綁在一起、用魚竿把耳朵釣住、用氫氣球綁着耳朵。)它想的這些辦法有沒有用?c、可是小夥伴們還是取笑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爲什麼?

3.講述故事第三段,布布還會用什麼辦法讓耳朵豎起來?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各種各樣的辦法。這些辦法有用嗎?如果你是布布的夥伴,你會嘲笑布布嗎?你會怎麼辦?

4.講述故事結束部分,提問:後來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夥伴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布布是笑得最開心的?最後小夥伴們喜歡布布嗎?

(三)、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夥伴們取笑的心情,使幼兒懂得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獨特性。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透過看課件的形式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有利於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小兔子有着一隻耷拉着的耳朵夥伴們應不應該取笑他?總結: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我們小朋友也有特別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個子很矮,但只有加強鍛鍊,多吃飯,不挑食,身體就會很健康,各自也會慢慢長高;我們看到一些有特別的小朋友也不應該笑話他們。

五、延伸活動:

分組:角色表演。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繪畫:小兔子還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六、說活動反思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幼兒實施語言教育,幫助他們獲得傾聽、表述、欣賞、閱讀等語言經驗,促進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在認知、情感、行爲等方面得到發展。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設計教學,首先教師用猜謎語激發幼兒興趣,接着用講故事的方式講故事的方式引出課題: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兔子,雄的、雌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聰明的、愚笨的。不過所有的兔子都有一對豎着的長耳朵可有一隻小白兔有點特別,它的右耳朵一直耷拉着,怎麼也豎不起來。然後教師透過圖片講解小白兔用倒掛、戴鍋、綁樹枝、綁氣球的辦法它的右耳朵豎起來。最後,請小朋友們想象故事結尾。

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流暢、思路清晰,小結到位。整個教學活動步驟清楚,每個段落,層次結束後,教師都用清晰的語言進行歸納小結。

縱觀集體活動中的師幼對話其實是從教師指向幼兒、再從幼兒返回教師,教師用提問——回答的模式控制着對話,而孩子在學習中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看法的聲音少。最後如果教師能在最後加上一個相關的遊戲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記住故事情節,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不取笑有殘疾的小朋友就更好了。

說課稿 篇2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同學們同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回答板書: 九色鹿:捨己救人不圖回報

調達:見利忘義恩將仇報

二、指導表演課本劇。

(一)、指導人物性格分析。

1、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把它演出來嗎?(想!)

2、要演好課本劇可不簡單,我們應該診所好哪些準備工作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劇中有哪些人物。(根據回答板書:

王妃、國王、烏鴉。)

3、知道人物後我們就要着重分析體會任務的性格特徵。請同學看課本總結王妃、國王、烏鴉的性格特徵,並告訴同學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4、交流,王妃性格特徵。"她纏着國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纏"體現王妃的任性。國王的性格特徵。"國王無奈,只好張貼皇榜,重金懸賞九色鹿。""無奈、只好"說明國王良知未泯。

[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字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字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裏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指導臺詞表白。

1、表演課本劇除了要知道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什麼呢?是臺詞,有感情有個性的臺詞是一出好的課本劇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們怎樣才能讀好、背好、表達好臺詞呢?首先請大家畫出課文中的臺詞。

2、根據回答出示:"救命啊,救命!""謝謝你的救命之恩。……終身受你的驅使……""我救你並不是要你做我的奴僕……知恩圖報了。""如果用這隻鹿的毛皮……更加漂亮。""九色鹿,……捉你來了!""陛下,你知道嗎?……天下人笑話嗎?"

1、要想很好的表達出臺詞,首先必須熟記臺詞。

2、生讀臺詞。

3、光讀熟是遠遠不夠的。還透過讀是別人認識人物是怎麼樣的.

4、指導感情朗讀.提示加上動作,配合神情.

(三)、指導修改劇本.

1、要想是我們的課本劇引人入勝,我們還需要適當改動課文.老師送你們一句話

板書: 增加臺詞 減少旁白

2、指導修改。

出示:"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然後千恩萬謝地走了。"如果你是調達,你會起什麼樣的誓言?怎麼樣是千恩萬謝呢?

生嘗試表演。

3、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仿照修改劇本。

[爲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三、當衆表演,學會評價。

1、自由合作練習進行表演。

2、點名上臺表演。

3、點評。

4、評選最佳演員,最佳合作組。

四、誠信格言的補充

[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另外,爲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後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範作用,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五、總結:

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儲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信客》出自聲名顯著的學者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講述的是民國時一位老信客因失信於人,自感“名譽糟蹋了”,幹不下去了,找到年輕人,年輕人最終不好回絕,當了第二代信客。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受到人們的敬重的故事。

說教學目標:因爲 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並在誦讀的過程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感知課文內容,概括人物性格、領悟秋雨散文的質樸而典雅,提高語言鑑賞水平。過程與方法:情景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說教學重難點:餘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體驗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內涵豐富,打動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語言之舟,又負載着思想的重量,把現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內涵體味學者厚重的語言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上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教學難點:揣摩質樸、典雅而又警闢的語言。

說教法學法:

爲了調動每位同學的學習熱情,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我制定瞭如下的“教法學法”.教法:情境創設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學法:通讀感知文意、品讀賞析語言、精讀探究拓展

教學過程:

包括“解題匯入”“探究感悟”“品讀賞析”“拓展延伸“總結感言五個環節.下面,我具體講一講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解題匯入:

俗話說:“科技改變生活,知識改變世界。”當今電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而在20世紀初的浙江餘姚鄉間,對外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很長時期內,信客沉重的腳步成爲鄉村和城市聯繫的紐帶.“他們爲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餘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讀信客的平凡人生.(此導語的設計,使學生從感性上對信客生涯有一個整體印象。)

二.探究感悟:

此環節是透過三個逐層推進的小組活動,來完成對整篇文章思想內涵的感悟.(我利用早讀佈置學生充分預習,解決了生字、詞,熟讀了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爲活動的進行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活動一:“焦點訪談”要爲信客做一期特別節目,題目暫定爲“平凡人生”。請同學們客串編導,速讀課文,小組交流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兩位信客的人生歷程。

附:老信客的一生:有信 → 失信 → 後悔彌補

信客的一生: 從業緣起 → 信客生涯 → 轉行之後(此活動使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感知文意,並把握了全文的脈絡。)

活動二:“創意大比拼”——人 生 “焦點訪談”欄目組對“平凡人生”這個題目不太滿意,請同學們伸出援助之手,再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出最佳創意。要求: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

(師提供事例,拋磚引玉)苦澀 人 生;工作勞苦:終年跋涉;生活貧苦:收入微薄;心靈痛苦:蒙受懷疑、欺凌、憎恨 (此活動使學生立足文字,抓住典型事例,對人物形象進行多角度把握,併爲揭示信客品質做好必要的鋪墊。)

活動三:“小人物-----大精神”由兩個問題引出:1.如果時光倒轉,你會做信客嗎 ?2.你認爲信客應具備哪些品質?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作結,歸納“信客品質”:任勞任怨 、 誠信無私 、 待人寬容、 善良厚道(此活動使學生不僅感悟到信客精神品質,而且也能審視自己,達到德育的目的。)

(此環節三個活動,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輕鬆實現與文字的對話交流,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讀賞析:

品味語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我選了臧克家的《老馬》做比較閱讀。(播放配樂朗誦《老馬》)比較:兩篇文章在主題上同爲讚美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美德,但語言風格不盡相同。除了《老馬》語言的樸實,《信客》的語言又多了些什麼?我重點指導學生從本文中畫出佳句、誦讀佳句、點評佳句,並作必要的點撥: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作者個性氣質、不同的語言習慣決定着不同的語言風格,我們可以從表達(記敘、描寫、議論等)和修辭等多方面賞析語言,看看課文是如何透過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來表現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又是如何透過精彩的句子提升文意的。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秋雨散文“質樸而典雅”“警闢而暢達”的語言風格。(比較閱讀可讓學生了感受到不同的語言風格,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學以致用”,接下來我趁熱打鐵,請同學模仿本文語言,爲兩信客寫“墓誌銘”。全班展示交流後,師出示“墓誌銘”示例。 寫“墓誌銘”既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拓展延伸:

爲了引導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我還提供了餘秋雨的相關資料及作品,編排作品名,連接如下:“《行者無疆 》,從書房《出走十五年》,進行了一次漫長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長河》時,無意撿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發出《千年一嘆》。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進了《山居筆記》”。特別是《文化苦旅》,推薦學生閱讀 ,擴展視野,並鞏固本課所學。

五.總結感言:

蒼涼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種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滿了坎坷磨難,但歷史的滄桑演繹着一個不變的真理:好人終有好報!祝天下所有任勞任怨、寬厚善良、默默奉獻的人們一生平安!

本課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過程,教師僅作點撥引導,而以學生的自主閱讀、討論探究爲主,旨在實踐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閱讀欣賞水平!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開花的心》。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法教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開花的心》是王宣利寫的一篇記敘類散文,選自20xx年第4期《文苑》。作者用以小見大手法形象描述了一棵無名小草的生命歷程,揭示了一個永恆的主題:平凡中孕育着神奇,樸素中體現着偉大,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看到自身價值,要甘於寂寞,自強不息,執著追求,還要經得住誘惑,理智取捨,如此,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瀟瀟灑灑,每個人的生命之花就會開得色彩斑斕,絢麗多姿。當然,也離不開親人的呵護,朋友的關愛。

文章篇幅短小(共861字),語言清新秀麗,行文自然流暢,主題積極健康明快又不失文雅,可謂文質兼美,十分適合初中低年級學生閱讀。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將本課的活動目標確定爲如下兩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品味文章清新秀麗的語言。

2、理解文章主旨,體悟文中蘊含的生活哲理。

 二、說學法和教法

學習本文主要運用誦讀法和批註法。

葉聖陶說過:“課文不過是個例子。”透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熟悉這一類文章的常用閱讀方法。像這樣一篇優美散文,指導學生誦讀是十分必要的,因爲誦讀是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不過,由於學生年齡尚小,經歷簡單,他們的朗讀往往流於膚淺,需要在教師指導下、舉例示範,邊讀邊品,讀出感情,讀出韻味。例如:“母親用手欣喜地輕撫那些嬌柔的葉子,笑着說:“這草,它有一顆開花的心呢!”可以引導學生透過重音“欣喜”來體會母親的心情;透過聯想對比來感受“輕撫”所蘊含的母親對小草的喜愛;“這草,它有一顆開花的心呢!”透過逗號的短暫停頓,來感悟母親倖福滿足的心理。

所以,採用誦讀法,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中的關鍵詞反覆涵詠,讓他們漸漸進入文字主旨,這是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語文學習的又一主要方法。精讀課文最常用的方法是給文章做批註,要引導學生從語言賞析,思路分析,主題的理解,寫作方法等方面做批註,既要獨立思考,讀出個性,又要分工合作,共享學習成果。

語文課應該是語言習得課,讀寫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爲調節氣氛,調動熱情,適當變換學習方式很有必要,例如創新複述、仿說、仿寫等。

上述學法和教法體現了“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尊重學生獨立閱讀獨特閱讀的教學思想。

三、說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①朗讀課文,標自然段序號。(便於學生上課交流,也可以指導一位優秀學生課前範讀。)

②利用工具書自學本課詞語。(語言積累首先是詞語積累,豐富的詞彙是思想豐富的前提。當前教學中有意無意忽略了這點。而且,讓學生動手,就應該從最簡單最基本的開始。)

③寫出初步閱讀的感受和體會,格式是,“初讀本文,我印象最深的是-----,或最讓我感動的是------。”(根據心理學研究,初次閱讀能滿足人的好奇心,求知慾,感受最真切最可貴,引導學生寫出瞬間感受,可以維護學生閱讀興趣,從教師角度說,教學指導更有針對性。)

④預習中遇到的疑惑有哪些,可以用紙條記錄,便於上課交流。(學生注意力可以更集中,培養他們探索質疑精神。)

 (二)導語設計:

擬採用時尚熱點人物匯入——朱之文,他先參加山東臺《我是大明星》,後參加央視節目《星光大道》。他1969年出生,是地地道道農民,屬於草根一族。他酷愛唱歌,堅持不懈,孜孜以求,終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該實例既有生活氣息,學生感興趣,又暗合本文主旨。)

(三)明確活動目標,學生齊讀:見前(帶着任務學習,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四)交流預習成果:

找中下等學生交流詞語,找較好學生談初讀感受教師簡評,上課之初,做到由易而難,顧及全體。

點評學生預習成果(鼓勵爲主,體現成功教育思想),轉入誦讀環節:

(五)書聲琅琅識小草。

配樂朗讀課文,同時思考:小草“開花”的原因是什麼?

①齊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明確課標要求和努力方向。)

②找一個優秀學生配樂朗讀全文,音樂鋼琴曲《初雪》(展示優秀學生才華,激勵其他同學跟進。)

③請學生點評朗讀。從語氣、語調、語速、重音等幾方面點評,(引導學習朗讀技巧,努力做到合理客觀評價他人);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誦讀文章,選擇關鍵語段反覆涵詠,探討朗讀技巧。

(六)披文入情品小草。

本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賞析語言,掌握做批註的常用方法,具體方式是小組分工合作。

①你認爲哪些語言優美,請選擇最喜歡的做批註。(例如:賞析文字中的擬人句子“它依然在喧鬧的花香蝶舞中沉靜安然,像個紳士,從容成長”指導學生用固定句式來做批註。)

②你認爲哪些句子比較重要,或自己不理解,找出來共同研究。

例如,你如何理解第六段中母親所說話的含義;表現作者態度變化的句子。

(透過教師引導,學生分工合作,可以完成學習任務,體驗學習的快樂。)

(七)變換角度悟小草:

①小草爲什麼會“開花”,有哪些原因?

②結合題目和文章的結尾說說本文要表達一個什麼主題。

③從母親或小草視角創造性複述故事。

(上述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從語言到主題再到寫法,層層深入的學習課文,在賞析文章中掌握學習方法。這樣,培養了他們的閱讀習慣,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

 (八)聯繫生活學小草:說說自己的經歷體會或感悟。

(九)佈置作業:書面完成說話訓練,再擬一個新穎形象的題目。

上述兩項設計遵循了“由課內到課外,由課文到生活”的原則,把學文章和學做人有機統一在一起。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清晰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記憶理解文章脈絡。(圖表略)

 後記:

本文是參加區級說課比賽原稿。遺憾的是我並沒能獲得什麼獎項。清楚記得我是第一個選手。按要求比賽完又徵得評委許可,我旁聽了接下來幾位選手的說課比賽。平心而論,遠不及我。有的根本不得要領。

然而我也不敢竊喜,因爲,這樣的比賽既有公開的比賽流程,也有私下交流的因素。回憶兩年前,全區組織教學能手比賽,我校兩位老師參賽,比賽結束後,一人積極與主要評委交流,一人按兵不動,結果後者名落孫山;此番比賽結束後,另一名參賽老師找我商議相關事宜,我以“安能折腰事權貴”的風範婉言拒絕了。結果很快出來了,名落孫山的那位毫無爭議的讓位於我了。好在我並不在意。辦公室同事議論此事,說:“某辦公室某某和你一樣,也沒把私下交流當回事,和你一樣結果。不重視和領導溝通,真是性質很惡劣,後果很嚴重。老夫子,這回領教了吧。”我一笑了之。晚上和哥們喝酒聊起這事,一哥們嘲笑我,比賽分三階段,你只完成前兩項,答題不完整啊,就你這樣不懂規矩,罰酒一杯。我哈哈大笑,舉杯揚頭,一飲而盡。有酒有朋友,嬉笑怒罵,無拘無束,何其瀟灑。其實我也不差錢兒。只不過,我以爲,錢是用來買快樂的',不是用來換尊嚴的。

唉,本性難移,追記如上,聊以釋懷。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瞭解兩個或幾個數的和、積的奇偶性,初步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規律。

2、使學生經歷舉例、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總結等數學活動過程,感受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發現方法,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累積數學活動經驗,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增進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二、說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判斷和與積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說教學難點:探究和與積的奇偶性,歸納出判斷和與積的奇偶性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

1、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摸獎遊戲

2、介紹遊戲規則:從這兩個口袋裏各摸一個乒乓球,然後把乒乓球上的數加起來,結果是多少?中獎圖中相應數字的禮物就是你的。

3、學生試過後都沒有得到,引起學生們的思考。

4、老師引導學生髮現:“謝謝”都在奇數的位置上,“獎金”都在偶數的位置上,每次摸出的兩個球上的數相加結果都是奇數,所以只能得到“謝謝”,而得不到獎金。

5、透過剛纔的遊戲你發現了什麼?

讓學生體會到: 奇數+偶數=奇數 (板書)

(二)探究與發現1:兩個數和的奇偶性。

1、師:剛纔我們摸獎遊戲中的數只是10以內數。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這樣的規律呢?還需要我們進一步來舉例驗證。

學生藉助計算器用大一些的數,舉例驗證奇數+偶數=奇數

2、師:你能再舉一些例子,驗證自己的發現嗎?

(1)猜一猜:開啟數學書,任意翻到第幾頁,左、右兩邊頁碼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2)說一說:任意兩個相鄰自然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3、奇數+偶數=奇數,那麼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呢?你也用舉例的方法,找找規律,說說你的發現。

交流發現: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板書)

4、知識運用

(1)不計算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10389 + 20xx

11387 + 131 268 + 1024

(三)探究與發現2:幾個數和的奇偶性。

1、用計算器計算,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你發現了什麼?

(1)268 + 1024 ,再加6,再加30,再加96,再加712……

(2)11387 + 131,再加5,再加43,再加89,再加253,再加387……

(3)1+2+3+4+5+6+7+8+9+10

(4)31+22+3+14+25+6+72+89+10

2、任意選3個、4個、5個或5個以上不是0的自然數,寫成連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再看看加數中有幾個奇數。

學生填寫活動表

觀察舉的例子,再討論一下,和是奇數還是偶數,與加數中奇數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2、教師總結:

規律1:加數中有1個、3個、5個……奇數時,和一定是奇數。

規律2:加數中有2個、4個、6個……奇數時,和一定是偶數。

3、知識的運用:判斷加法算式,和是奇數還是偶數?爲什麼?

1+3+5+7+……+19 1+3+5+7+……+29 1+2+3+4+……+100

(四)自主探究:幾個數積的奇偶性。

1、幾個數的乘積,什麼情況下是奇數?什麼情況下是偶數? 你打算怎樣進行研究?

2、學生舉例探究,小組討論發現。

3、教師總結:

規律1: 乘數都是奇數,積也是奇數;乘數都是偶數,積也是偶數。

規律2: 幾個乘數中,只要有一個偶數,積一定是偶數。

(五)回顧與反思

回顧探索發現規律的過程,你有什麼想法?

說課稿 篇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湍急、高山峻嶺、增援、妄想、詭計、擊潰、心驚膽寒、紅褐色、震耳欲聾、瘋狂、政委、千鈞一髮、號召、奮不顧身、浩浩蕩蕩、狼狽、奔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瞭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題目是《飛奪瀘定橋》,作者爲什麼以主要篇幅描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令人膽寒這兩方面的內容。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詞黑板、課件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新課:

1、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重點理解“飛”、“奪”)

2、現在,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組織自讀:

1、學生小組學習:

(1)學習生字詞;

(2)思考剛纔提出的問題;

(3)對課文再質疑,由記錄員負責記錄。

2、交流自讀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對字音、字形、字義的掌握情況。

(2)剛纔提出的問題,哪些已經讀懂了?

(3)在讀書的過程中,你還發現了哪些新的問題?

3、課文重點寫的是什麼?

課文重點寫了“飛”、“奪”:

§2——5:飛

§6——8:奪

學生根據重點分清課文的條理:

§1:起因

§2——8:經過

§9:結果

三、學習起因:

1、爲什麼要“飛奪瀘定橋”?學生找出課文中說明“天險”的詞句。

2、朗讀體會。

四、引導學生理解奪橋的艱難:

1、佈置自讀:找出描寫瀘定橋的句子,然後說說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2、組織交流,重點體會奪橋的艱難:

(1)分小組閱讀,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奪橋的困難?

(2)交流:橋險、水急、敵狂

(3)朗讀體會。

3、作者是怎樣介紹瀘定橋的?有沒有順序?

先寫橋面——下——岸(近——遠)

五、佈置作業 :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

1、瀘定橋是一座橫跨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誰能介紹大渡河的有關情況?(多媒體顯示湍急的水流撞擊兩岸高山峻嶺圖象,播放陣陣水流聲。)

2、紅軍爲了北上抗日,必須奪取被敵人佔領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瀘定橋(畫面切入瀘定橋),可是敵人妄想阻擋我軍北上抗日,他們想出了什麼詭計?我軍如何粉碎這一陰謀?

3、命令只要求“奪下瀘定橋”,那課題爲何要說“飛奪瀘定橋”?(緊扣題眼飛和奪,顯示:搶時間攻天險)

二、指導學生理解“飛”:

1、輕讀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圍繞“搶時間”嘗試提問。

2、顯示: a、爲何要與敵人搶時間?

b、戰士們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把敵人拋在後面,在搶時間一戰中取得勝利的?

3、提問:戰士們碰到什麼困難?怎樣克服?這兩部分內容可以用“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語串聯起來。戰士們的精神可歌可泣,誰來讚一讚他們?

4、顯示:雖然,但是。他們啊!

5、小結:戰士們個個英勇,個個機智,他們與敵人鬥智鬥勇,靠着英勇與機智,在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這一關鍵的一戰中取得了勝利。(顯示:英勇機智)

6、指導朗讀:要求:讀出戰士們克服困難的決心,語氣堅定。

三、指導學生理解“奪”:

1、雖然兩個旅的援兵被我軍拋在後面,沒能趕來支援防守瀘定橋的兩個團,但這兩個團的敵人仍然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他們憑的是什麼?

2、指讀第六節,思考。

3、用“因爲/所以”這組關聯詞明白敵人瘋狂的原因。(一:天險;二:人險)

4、顯示瀘定橋,出現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對比畫面,播放震耳欲聾的濤聲,體會敵人的險惡用心。

5、面對敵人的瘋狂,我軍馬上發起總攻,他們是怎樣進行這場惡戰,攻下天險的?

6、輕讀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戰士們奮不顧身的句子多讀幾遍。

7、顯示: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 )短槍,( )馬刀,( )手榴彈,( )敵人( )的槍彈,( )向對岸衝去。

(1)指名填寫(同步顯示答案),學生動手完成課後填空。

(2)指導朗讀,重讀突出英雄大無畏的豪邁氣概。

(3)分組讀(四組比一比,看哪組讀得最有氣勢)

(4)戰士們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顯示:勇往直前)

8、播放錄像,感受當時的戰鬥場面,注意觀察二連突擊隊員們的表現。(注:本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9、顯示:戰士們有的;有的;有的。

10、練筆:發揮想像,渲染激烈的戰鬥場面。

11、學生交流。

12、他們的英勇行爲真令人欽佩,讓我們來贊一下二連。顯示:他們!

13、說話訓練:說出戰士的英勇氣概,你的讚美之情。

14、突擊隊員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終於衝到了對岸,可是戰鬥卻並沒有結束,戰士們又碰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克服的?戰鬥結果怎樣?

15、引讀第八自然段。(由點及面)

16、結合所看過的戰鬥畫面,想象戰士們衝進城去後的激烈搏鬥場面。口頭練說。

四、學習結果

1、奪下瀘定橋,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軍北上畫面。(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2、輕鬆、愉快的語氣齊讀。

五、複述課文

誰能嘗試按事情發展順序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六、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蒐集抗日故事,班內召開故事會。

說課稿 篇7

  尊敬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渭南市實驗初級中學楊玲娜,能參加這次送教下鄉活動,我感到十分高興,同時也非常珍惜這樣一個難得的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整式的加減第一課時。

以下我就五個方面來介紹這堂課的說課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後,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併、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併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後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合併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併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說合並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啓下的課。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

(2)使學生掌握合併同類項法則。

(3)利用合併同類項法則來化簡整式。

2、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透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瞭解數學分類的思想;並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透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並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併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爲簡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②讓學生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享受透過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②透過教學,使學生體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一認識規律,接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教育。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難點: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併同類項。

三、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爲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我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結合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發現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並適時運用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以此來達到他們對知識的發現,並自我探索找出規律,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啓發下充分發揮主體性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慾強,想象力豐富,對實際操作活動有着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欲較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因此,在學習上,應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能動作用,讓學生自己透過觀察、類比、活動、猜想、驗證、歸納,共同探討,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利用課件和實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應用意識和發散思維。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景引入

創設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數學中的情境匯入設計,既要挖掘其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又要注重數學的內在聯繫與本質,既能促使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想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本節課以給汶川捐款的這個具體生活情景爲背景,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好奇心及求知慾。既從側面教育了學生,又使學生體會到體會到分類思想,順利的引入新課。

總之,不管創設什麼樣的數學情境,核心是蘊含其中的數學問題。教師不僅要善於將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在情境的問題中,爲學生造成心理上的懸念。而且問題的創設不能偏離課本,它爲學習新課而服務。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才能促使學生一開始進入創新思維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更能提高我們的課堂效果,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第二環節:目標解析

開始上課時,教師三言兩語,或用投影顯示,準確地揭示學習目標(注意不是教學目標)。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有了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學生纔能有序、有方向的進行學習。科學制定學習目標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習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科學合理的目標可以使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要知道“怎樣才能學好”,“ 學到什麼程度”,併爲課後評價學生“學的怎麼樣”提供依據。

所以,我制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瞭解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2、瞭解合併同類項的法則,熟練進行合併同類項。

第三環節:出示核心問題

數學課堂中的問題是數學課堂的靈魂。數學課堂中問題設定的恰當與否,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成敗。若教師能把數學內容進行加工,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提出適合學生認識水平的問題,便積極誘發學生的思維。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設計核心問題有兩個:一是什麼叫同類項?二是掌握合併同類項的法則,並會合並同類項。

第四環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力;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能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信心;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志力;能保護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爲了降低難度,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我以有趣問題爲導向,使學生產生好奇並迫切解決問題的心理。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心靜、腦動、自主分析、解決問題,並對疑點問題進行標註。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入到有關情境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求的思維活動。

所以,本節課第一個知識是同類項的概念,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找朋友遊戲,讓學生觀察給出的單項式,要求把你認爲相同類型的式子歸類,並說出分類依據。關鍵是這個分類依據,直擊概念。這樣讓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後,分組討論,互相交流,然後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概括這兩組單項式的特徵.教師傾聽學生交流,在學生概括出上述幾組單項式的特徵之後,提出同類項的概念,緊接着進行強化訓練,透過想一想,溫馨提示,判斷同類項,考考你,延伸拓展題來達到對概念的理解。

設計意圖:學生直接參與到同類項概念產生的過程,不僅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理解同類項的含義,而且能使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歸納、抽象概括的能力.爲鞏固同類項的概念,我設計了一道判斷題,由學生一個個單獨完成,並簡單闡述理由,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關注每一個學生.透過這個活動加深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爲後面合併同類項打好基礎.另外還設計一道開放性題目,讓學生自己動手寫出兩組同類項,組內交流寫出的項是否符合要求,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參與指導,幫助加深理解同類項的含義,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第六環節: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着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着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有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係,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就是我們所期待的課堂。

這個環節,主要針對核心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保持緘默,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思考、交流。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既要確保學生圍繞核心問題思考、合作交流討論,又要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便於點撥,也可以根據情況適時進行個別輔導。

本環節,先引導學生利用兩種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合併同類項的概念。再問學生這一運算過程像之前學過的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嗎?

設計意圖:透過對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

以生活實例爲切入點,透過對簡單的、熟悉的數量運算,激發學生學習合併同類項的慾望,從而較自然的引入新課題合併同類項。分解難度,設計過渡問題,使學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則的探索過程。

然後,趁熱打鐵,出示課本例題1,能根據乘法分配律合併同類項。教師追問,如果每次這樣是不是很麻煩,你能試着總結合並同類項的法則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得出法則。

然後進行課本例題2,學生扮演,善於利用錯誤資源來讓學生加深理解。以設計意圖:一道例題的訓練爲橋樑來得出合併同類項的一般步驟。透過具體的練習讓學生初步掌握如何運用合併同類項法則。

接着用一道“看誰算得快”一題,讓思路不同的兩位同學板演,從中體會先化簡再求值的簡便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設計意圖:在比較兩種方法的過程中,體會合並同類項對運算的簡化作用。

第七環節 :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經過充分的自學和討論,學生對本節內容、重難點及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並具備了一定的應用本節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本節知識點的內涵、外延、本節知識與前後知識的聯繫及本節知識的進一步應用還不能達到本節的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對本節的重難點、本節知識點的內涵、外延、本節知識與前後知識的聯繫及本節知識的進一步應用,用精練的語言進行進一步的闡述和強調,使學生對本節知識形成清晰的網絡,能熟練的應用本節知識解決有關問題。但是講解不可過多,僅僅針對學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師認爲比較重要的、應用比較廣泛的問題進行講析和強調。

第八環節:課堂小結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懂得適時課堂小結更是一門藝術。俗話說:編簍編筐,重在收口;描龍畫鳳,重在點睛。“收口”和“點睛”是小結的神聖使命,需要藝術創造。設計好的課堂小結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渾然一體,顯示出課堂教學的和諧和完美;可以誘發學生積極思維,進行深入探究,從而餘音繚繞,回味無窮。課堂小結不單可小結本課知識點,也可適時小結學法,也可由教師提出啓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小結,甚至也可把生生間的互評帶到課堂小結中來。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本節課透過1.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2.本節課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3.本節課你還有什麼疑惑來達到對本課知識的總結和歸納。

設計意圖:由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讓學生鞏固基本知識,滲透數學分類思想;使知識結構更完善。

第九環節:目標檢測

課堂檢測是教師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手段,它是教學效果的反饋,在教學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透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鞏固所學,拓展知識,形成應用能力。

本環節主要是針對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行檢測反饋。學生在經過自學、置疑、解疑、教師點撥後作一套本節的檢測題。做完後,教師或學生給出答案,並給予簡單解析。教師對檢測成績做以簡單的統計,瞭解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檢測題必須精心設計與安排,因爲學生在做經過精心安排的檢測題時,不僅在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能獲得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要充分發揮檢測題的功能,設計檢測題時應由淺入深、難易適當、逐步提高、突出重點與關鍵、注意題型的搭配。在試題設計上,應將知識、素質、能力的考查統一起來,既有知識性、分析性題目,又有應用性、直覺形象性題目。提高創新性題型的比重和難度,少問“是什麼”,多問“爲什麼”、“對某些問題,你以爲如何”等,增強答案的發散性。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和彌補知識缺陷,起到課後鞏固和反饋作用。

第十環節:作業佈置

爲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課本中調選了幾道題.第一題是合併同類項,第二題求代數式的值,既能鞏固同類項的概念,又可利用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進行計算,起到鞏固新課的目的.第三、四題是實際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運用數學意識.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完成課後作業,老師批改,做好批改記錄,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效果,便於進行課堂教學優化。

說課稿 篇8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學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學中的重點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爲學生學習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而二力平衡的學習是學生探究摩擦力、力和運動的關係以及浮力、壓強知識的重要基礎,更爲高中學習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鋪墊,所以,本節知識是聯繫新舊知識的紐帶,在力學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是解決力學問題的理論基礎。

(2)對教材的處理

關於平衡狀態的概念,本教材是直接給出。但是生活經驗和直覺告訴學生:靜止的物體是平衡,而對於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也是平衡狀態卻沒有這種認知。爲此,在教學過程中,先由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得出靜平衡,透過老師的演示實驗,發現受平衡力的物體也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來完善平衡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我根據初二學生的好奇心,將書上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在硬紙板的不同位置打了八個孔,學生用兩端帶有掛鉤的細線,根據自己的意願任意選擇兩個受力點,實驗操作簡單方便,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增強了實驗的全面性。

課本中對於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這種平衡狀態的受力情況沒有探究,爲了幫助學生能直觀理解,我在課件中增加了演示實驗,學生透過觀察演示實驗,會對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認識。

透過探究和演示實驗,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和演繹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爲今後研究問題奠定了能力基礎。

2.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對新生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善於觀察,熱衷於動手實驗。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相關概念和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爲本節課的學習做了知識鋪墊;他們也經歷了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3.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能說出什麼是平衡狀態;

②對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能進行受力分析,認識平衡力的概念;

③會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解決水平和豎直方向上的簡單平衡問題。

【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培養分析、歸納的能力;

②透過分析與討論生活中的平衡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中領略物理的簡捷之美,獲得成功的喜悅;

②透過分析生活中平衡的物體受力情況,培養關注科技的意識;

4.重點難點

二力平衡條件是本節的重點,是透過實驗探究得出的,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和後繼學習的基礎性;而學生剛剛接觸到力,對實際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受力分析,學生感到比較生疏,因此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就成爲學生學習的難點。

5.教法分析

爲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在教學中採用情境引入、引導探究、指導討論、演示突破的方法爲學生搭建支架,學生主要以觀察現象、親歷實驗探究、組間協作、討論歸納等方式來獲取新知識。

6.教學資源

教師:多媒體課件、示教板、彈簧測力計

學生:兩端帶有定滑輪的木板、帶孔的硬紙板、細線、鉤碼

二、教學過程分析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設計爲以下六個環節:

環節一: 圖片引入

從學生感興趣的真實情景出發,激疑生趣,引發學生思考,很直接的引出平衡的概念。

環節二:觀現象、究本質→認識平衡與平衡力

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結合對周圍物體的觀察,列舉出他們認爲平衡的物體,例如:桌面上的物理書,懸掛的燈管等,進而得出靜止的物體是平衡狀態。這是學生看到的表面現象,究其本質是什麼呢?老師立刻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對他們所列舉的幾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對平衡物體的受力有個全面地認識,進一步指出一個物體如果只受兩個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既澄清了概念,又明確了本節課的主要任務。

環節三:師生合作、解讀探究

在這一環節裏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

活動一:學生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猜一猜] 引導學生從力的三要素方面考慮,猜想二力平衡的條件。

[議一議] 在猜想的基礎上,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結合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設計實驗,並說明合理的實驗步驟;

[做一做]在老師的指導下,參照老師提供的實驗探究卡,分組合作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具體做法:讓學生按照投影上的步驟去操作,根據學生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填空。然後讓學生總結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兩個力的大小、方向關係和同一物體、同一直線以及合力。

活動二:對比演示、觀察歸納

◇ 與學生實驗對比,老師對硬紙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學生觀察硬紙板的運動狀態,進一步體會同一直線的深刻含義。

◇ 硬紙板處於平衡狀態,用剪刀將硬紙板一剪兩半,鉤碼和半張硬紙板會向兩側掉下,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學生透過討論、補充的方式完整得出二力平衡條件:一個物體、同一直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活動三:深入探究、完善概念

◇ 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受平衡力的物體一定靜止嗎?老師演示鉤瑪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學生透過觀察,深信不疑的得出:受平衡力作用的物體也可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學生熟悉的廂式電梯中間的執行過程就是勻速直線運動,實驗結合生活,學生清楚了平衡狀態,不僅侷限於靜止,也有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但完善了平衡狀態的概念,更清晰了平衡狀態與平衡力的關係,爲學習力和運動的關係作了很好的鋪墊。

環節四: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爲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具有穩定性,實現正遷移,我設計了三個梯度的討論問題,檢測不同層次學生達標情況,面向全體,激勵內化。

【議一議1】:爲什麼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表示物體所受重力?

既學習了豎直方向的受力分析,又實現了測量物體重力方法上的逆向遷移;

【議一議2】播放視頻

起重機豎直勻速吊起重2×104N的貨物,在空中水平勻速移動3m,又豎直勻在這三個階段,起重機的拉力大小關係:

注重方法教學,指導思維過程,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議一議3】利用二力平衡知識,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測一下物理課本沿水平桌面移動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目的:應用知識、遷移能力

環節五: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以解決雜技椅子頂爲話題,總結出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條件,又結合圖片,利用平衡知識解釋生活中其他的平衡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應用意識。

環節六:巧布作業,動手動腦

作業的佈置從學生實際出發,分層佈置,學生既動手,又動腦,不但鞏固新知,而且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價值。

總之,這節課學生從已有認知出發,以觀察平衡現象爲切入,經歷探究、分析、歸納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和動手活動,不但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而且提升了情感。

以上是對這節課教學設計的闡述,謝謝各位!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大象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學期第5單元第一課。內容包括停電對生活的影響,認識電的作用,電從那裏來,停電的原因,節約用電的倡議等五大部分。

二、說教學目標

a. 知識與技能:瞭解電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初步瞭解能量可以轉換。

b. 能力與方法:經歷一次簡單的調查與數據整理的過程,培養學生根據一些生活經驗對事物發生、發展的原因和結果的猜想能力。

c.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電的有關內容的興趣和慾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電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初步瞭解能量可以轉換。因爲這些猜想活動與之前的猜想活動有很大的不同,這些猜想是較以前的猜想的加深,學生需要擁有更多的課外知識,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進行推想,從而發現這些知識:而調查活動則是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對電器的工作作必要了解,並集中彙報。

四、說教學難點

本課教學難點是經歷簡單的調查與數據整理的過程,培養學生根據一些生活經驗對事物發生、發展的原因和結果的猜想能力。學生能調查並整理數據,但是對於他們,用電多少爲什麼停電,平時他們熟視無睹,知之而不問,教師要從中引導他們根據生活中的點滴現象,啓發他們認識電的作用大及停電的主要原因等問題,從而爲安全用電節約用電打好思想鋪墊,完成知識的積累。

五、學生分析

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課學習,在日常生活經驗的影響下,對電有初步的認識,關於電的作用,電的轉化,停電的原因等內容略有所知,但受年齡特徵的影響,他們對電的認識是不完善也不夠深刻的,依然存在着許許多多的問題,本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引導學生親歷一系列的活動,促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

六、說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學情,我確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法:情境體驗法,談話引導法,問題激疑法,舉例分析法,媒體展示法等

學生的學法:體驗交流法,猜想舉例法,查閱資料法,調查統計法。

七、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停電後居民情況的錄象,電的作用、電的來源錄象,停電的原因新聞報道等,鋁線(各小組一根),並事先印發好P53電器調查表。

(2)學生準備:學生課前調查家用電器的作用,調查停電原因。

八、 教學過程;

1、關於停電的猜想(11分鐘)此環節教學目標是認識停電後對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推想停電對社會生活巨大的影響和危害,從而認識到電與人民生活密不可分。

教師的活動有:播放停電後居民生活錄象,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推想停電給社會造成的影響,組織學生進行統計後交流。

學生活動:觀看錄象,進行討論談感受,猜想停電給社會造成的影響,並交流。

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創設情境,進行猜想,彙報交流。

2、電器大調查(15分鐘)此環節教學目標是認識電在電器中所做的工作,認識電能可以轉化,透過調查分析,從而感受電在人們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爲停電原因的猜想活動作好鋪墊。

教師的活動有:引導談話,播放錄象,組織交流,舉例分析,分析小結。

學生活動:猜想問題,觀看錄象,填寫家用電器完成工作表格單,思考修改表格單,小組統計分析表格單中數據並彙報。

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問題激疑,舉例引導探究,統計分析彙報。

3、停電的原因(12分鐘)此環節教學目標是透過以上的教學作知識鋪墊,猜想停電的原因,並透過相關資料的分析,驗證停電的原因,並聯系生活實際,擬寫倡議書.

教師活動:談話激疑,播放錄象,證實猜想,再次播放錄象,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節約用電,安全用電.

學生活動:學生傾聽,猜想停電原因,觀看錄象,回憶生活事例進行討論,寫倡議書進行彙報.

教學方法是:談話引入,錄象引入問題情境,回憶生活,交流彙報.

九、課堂小結(2分鐘)

此環節教學目標是透過此環節,用以瞭解學生對學用知識的掌握情況,並對每個學生作一評價,把握本課主要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談話法

學生活動: 交流彙報.

教學方法: 談話創設問題情境.交流彙報,評價激勵.

十、教學設計

停電的影響

設計意圖:透過板書設計是學生能清新準確的把握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十一課《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北京,祖國的首都,一個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稱和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本課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 過程與方法:

透過朗讀、看圖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熱愛祖國、熱愛北京的感情激發。

二、說教法、學法

採用看圖片、朗讀課文的形式以達到對課文的理解。透過自讀、範讀、展示讀等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由於大多數學生沒去過北京,但對北京有一種自然的嚮往之情,教學中透過口述、看升旗儀式插圖,點燃這種激情,逐層加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和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現在談談我如何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 複習舊知識:

1) 齊聲背誦上一節課學過的課文《日月明》。

2) 聽寫生字,叫兩位同學板演。

2、 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認爲這篇課文的課題命得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小學生——《我多想去看看》,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這也是文章的內容所在。提出的問題能不能自己解決呢?仔細讀讀課文,試試自己行不行,好嗎?學生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於是就會興趣盎然地去讀。

3、 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學生現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們完全有能力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於是我首先採用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認爲難讀準的字或難讀通的句子標出。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然後,指名讀、範讀,學生越讀越有味,越讀越有感情。

4、 學生字:

我板書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13個生字,並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出這些生字,然後讓他們把音節寫在生字上,最後叫學生讀生字,根據學生讀的情況,我在領讀,加深學生的記憶。

5、 佈置作業:

讀熟並且背誦本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