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彙編5篇

說課稿3.02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彙編5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內容簡析

直線、射線和角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內容是本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起始課,這節課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擴展和提高。有關線段、角,在第一學段已經學過了,二年級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於直觀的認識,本課內容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徵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繫的認識。本節課在內容編排上,注重了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從直觀過渡到抽象,既讓學生藉助直觀,引入射線和直線的概念,並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繫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這節課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學直線和射線的認識上,關鍵是要讓學生弄清楚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聯繫與區別。對於角,則着重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說明角的含義,至於角的表示法,它是一種規定,可以直接告訴學生。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透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射線、直線的特性。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繫。掌握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直線、線段、射線之間的聯繫、角的形成。

4.突破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來認識射線、直線、線段和角,透過比較,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透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形成對圖形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去,本課教學設計了以學生自學爲主,伴以小組合作爲輔的教學模式,爲了使學生更好的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還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合作,以達到開拓思路,取長補短的功效。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去探究發現、分析比較地構建和獲取,與人合作交流纔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我主要從構建主義理論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教法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 1、猜想發現法2、分析比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體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主動。

在學法方面,我注重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能力。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啓發,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於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三、說學生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圖形的基礎認識,內容比較形象直觀、學生可以透過觀察、比較,認識掌握比較容易。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獲得直觀的感性體驗,再在小組交流中形成知識技能。3幾何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繫,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實施過程。

基於上述認識與理解,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出示毛線,引出線的三兄弟

2. 複習線段的特點(兩個端點,直的)

3.引導學生回顧線段的量法

4.畫線段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線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而放手讓學生用線表示自己身邊的一些事物的簡單特徵。根據學生畫出的各種線,按直的、曲的分成兩類,巧妙的引入了本節學習的內容是認識直的一類線。

(二)認知射線,從生活中引入

1.觀察激光筆

教師開啟激光燈,光線射向教室對面的牆壁上。

提問:在牆上你看到了什麼?(一個光點)這個光點是從哪裏發出的?

再問:如果把激光燈的發射點和牆上的光點看作兩個端點,那麼中間的一條光線可以看作什麼?

提問:如果把激光燈射出的紅色光線射向天空,你還能找到光線盡頭的那個光點嗎?(不能)這條光線會怎樣?(這條光線會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

追問:這條光線還能用線段表示嗎?爲什麼?

講解:對!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光線看作是射線。(板書:射線)

提問:這幅美麗的夜景圖中,那五光十色的燈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線嗎?爲什麼?

2.學生動手畫射線

談話:但圖上只能看到這些光線的一部分,你準備用什麼方法清楚地畫出這些射線呢?請大家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着畫一畫。

反饋時引導學生透過交流、比較,明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有關射線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揭示了線段的概念後,透過光線射向天空,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讓學生初步感受無限。同時,讓學生在嘗試畫射線的活動中理解和體會無限延長的含義,感受並理解射線的.特點。]

(三)認識直線在操作中體會

1.談話:想象一下,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會得到怎樣的一條線呢?你會畫一畫嗎?

2.學生動手畫

3.師生共同評價,並透過討論明確: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

4.講解:(指學生畫出的直線)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板書:直線)

5.討論:那你會把一條射線變成一條直線嗎?

指名在實物投影上把射線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直線。

6.小結:直線有哪些特點?

7.創造三兄弟的肢體語言

【設計意圖】:在對射線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畫直線,使學生對直線的認識建立在實際操作和想象的基礎上。同時,要求學生將射線變成直線,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射線與直線的聯繫與區別。]

(四)形成概念在比較中整理

1談話:我們在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線段、射線、直線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討論。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2

1、說課內容:

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頁的例題,以及相關的練習題

2、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化數”領域的部分。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過直觀、簡單的“找規律”方面的內容,但作爲一個獨立的單元出現在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其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爲素材,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學習這樣的內容,可以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爲了做到這一點,在教學時透過讓學生看一看,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瞭解“規律”,初步建立“規律”的概念。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與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透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6、教具準備

教具:主題掛圖、教學課件。

學具:每位學生準備小棒和石子。

二、說教法

1、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爲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2、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法、遊戲法、動手操作、引探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找出規律。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咱們來做個遊戲好嗎?遊戲名字叫“猜一猜”,請看:

1、出示:

你們猜一猜,下一個氣球是什麼顏色?

2、出示:

請你們猜一猜,中間應該擺上什麼水果才能使它們的排列有順序,且更美呢?

師:你們真棒!能準確地猜出問題的答案。誰來說說,你們剛纔在猜的過程中,是根據找什麼而猜出來的呢?

生:找規律。

師:對!你們找到了它們的排列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師:像這樣有規律的排列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規律,就能解決很多疑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的排列規律。

(二)創設情景、認識規律

出示教學主題圖:小兔樂園

師: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一下:小兔樂園!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師:請你們把在小兔樂園裏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組裏的同學說說。

2、觀察數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每行物體有多少個,它們的排列有什麼特點?

教師依次提出教科書上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按三部分分別數一數,分別得出兩種物體的個數,然後按問題順序,根據學生數的結果,分別板書三行,顯現出各是多少。

3、比較發現

(1)師:比較每行兩種物體,你能發現什麼規律?先和你的同桌說說。

(2)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發現了什麼規律,教師幫助學生把話說通順,清楚。

4、歸納規律

(1)師:透過觀察、比較、交流從、我們發現“小兔樂園”的情景中有怎樣的規律?

(2)學生歸納規律。

(三)理解規律

擺一擺,比一比,誰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1)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學具,用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間擺一個石子。數數小棒的根數和石子的個數,看看有什麼發現?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同桌,並與前面發現的規律比一比,一樣嗎?

(2)組織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新知再現,對新知起到檢查、鞏固、提高的作用,對規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四)實際舉例,體驗規律美

1、生活處處有規律

師: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仔細想想,先跟同學說一說,再告訴全班同學。

2、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美

展示生活中規律美的畫面

(設計理念: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也開啟了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爲了鞏固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

1、小明放學回家經過一段馬路,他發現馬路的一邊有10根電線杆,且還發現每兩根電線杆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你能幫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廣告牌嗎?

2、河壩的一邊了7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3、沿圓形池塘的一週栽了2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設計理念:前兩題是基礎鞏固題,最後一題是拓展延伸題。這樣的設計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對所學知識起到檢查、鞏固的作用,同時也發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創造規律

同學們可真行!能夠找到了規律,還能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現在老師考考你們:誰能以我們班的一部分男同學和一部分女同學進行排列,並使他們排列有規律可尋?

(設計理念:運用現在的學習資源,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七)總結歸納

師:你能告訴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學生舉手發言)在生活中,在數學王國裏,還有更奇妙的規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學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定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平均數》,設計本課我遵循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環節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於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理論依據,我確立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學生能理解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 難點: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四、說學情

由於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平均分的基礎知識,所以應着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容易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五、說教法和學法:

由於平均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儘量透過讓學生探索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創造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

在學法指導上,我重視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和討論法等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培養學生善於思考,並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獲取新知的途徑。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課件

1、 觀看微視頻,學生自主學習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兩種不同的方法。(設計意圖)

2、 展示ppt課件 (設計意圖)

3、總結:

求平均數的方法:

(1)移多補少法

(2)常用方法 先求總數÷份數=平均數

整個教學設計,我根據教材特點與四年級學生實際,做了很多的預設。因爲學生是具有不同知識經驗的生命個體,備課時我充分考慮不同的學生有着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會出現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策略。爭取在課堂教學中,在組織學生討論、評價,讓學生在生成知識的同時,生成學習經驗,生成情感體驗,使整個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大家好:

《角的認識》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蘇教版第七冊長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其主要內容包括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的概念。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爲本單元學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做準備,還爲後面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打下了基礎。不但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1、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遵循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和原有的知識水平出發,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新理念,擬訂以下教學目標:在線段的基礎上,認識射線、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聯繫與區別;認識角,知道角的大小。

2、利用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透過比較、判斷、概括等數學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和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知道它們的聯繫與區別以及對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爲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科學合理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節課計劃利用教具的直觀演示,學具的實際操作,引導學生採用小組學習的形式,透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從而實現知識的“再創造”。

基於上述設想,故設計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變抽象爲直觀。 學生在低提級已經視頻認識了線段。這節課的教學就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學習射線和直線,重點放在射線知識的構建上。知識不能靠傳遞,只能靠學習者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的構建。新知的構建必須有效的聯繫舊知,找到新知的“生長點”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開始用一根繩子,引出線段,進一步認識線段的特點,教學射線相對比較抽象,沒有多媒體的直觀形象的演示,此時,我用學生常玩的激光燈,先投射到牆壁上出現一個亮點,這個亮點與燈泡之間此時是一條什麼線?接着慢慢將亮點移到了窗戶上,投射到窗外,這時射出的光線還是一條線段嗎?發揮學生想象,那個亮點已經無限的處延長了,學生透過看亮點移動,想象可以射的很遠很遠,從而發現射線的特點是隻有一個端點,無限長。再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射線,畫射線,加深對射線的理解,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角”做好鋪墊。學習直線直接從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體會直線的特點,由於有了射線做基礎,學生對學習直線自然輕鬆了許多。

二、 質疑討論,深化理解。 “學習了三種線,你還有什麼問題嗎?”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惑,充分的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質疑。“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在質疑時,思維處於亢奮狀態,所有學生的思維都被調動起來,給學生較大的自權和獨立性。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經過討論自己解決,教師選取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討論。學生在討論的同時,增強了合作的意識,產生了“我要學”的慾望,產生了積極的數學情感。

三、 民主平等,激發學習的動機。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同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下學習這樣學生學的將更會主動、積極,更富有創造力。學完三種線的聯繫與區別後,我讓學生在五秒鐘內過一點畫直線,比一比能畫多少條?從一點出發畫射線,看誰畫的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透過畫射線,從無數條中選區出其中的兩條,組成角,引入本課的重點內容教學過程,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透過找“角”、畫“角”,你還想學習角的哪些知識?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篩選出其中有價值的兩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明確學習目標,自覺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

四、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做中感悟。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對於“角”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利用活動角,分組討論、交流,透過實驗、操作、觀察、交流、概括等數學活動,積極構建新知。彙報時,學會質疑,學會分享,學會反思,達成共識。根據活動角的操作,發現“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緊接着比較邊長短不同的角,先讓學生猜猜,然後驗證猜想,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做中感悟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五、精心設計。逐層提高。 學數學就是要學以致用,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體驗數學價值。本課計劃安排不同層次的練習,一方面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另一方面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實現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第一層次,找線段、直線、射線和角,在比較中強化對特點的理解。第二層次,判斷練習,透過辨析比較,進一步強化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層次是提高開放練習,透過數“線”、數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新知的能力,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

我說課的主要內容結束了,相信我的教學設想,能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構建成新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謝謝!我的說課完了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2、教材分析: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後透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接着,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最後透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徵的印象。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藉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難點: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二、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爲主,輔以談話啓發、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運用了“創設情境——操作活動——建立模型(這節課主要是建立線的模型)——實踐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透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注重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行觀察——思考——想象——交流,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三種線的理性認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發現生活中哪裏有線?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引出課題:線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有直的,有彎的,數學中同樣也有直的線和彎的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直直的線。板書“線的認識”。

(二)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直線、線段和射線。

播放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孫悟空圖片,讓學生說說孫悟空手裏的寶貝是什麼?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兩端分別點一個點,表示金箍棒的兩頭,從而認識線段,並介紹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接着追問學生,金箍棒有什麼本領?並及時透過動態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頭放在地上,讓它向另一個方向延伸,從而認識射線。再在黑板上畫一條線表示金箍棒,一端點上端點,讓它向上變長,讓學生體會它可以變得無限長,我們是畫不完的,所以只畫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後讓學

生繼續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橫着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麼方向延伸?讓學生試着到黑板上畫這樣的線,並認識直線。這樣,藉助金箍棒的神奇變化,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三種線的特徵,並加深了對“無限延伸”的理解。

接着,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門、射燈、斑馬線、鐵路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圖形的特徵,從而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進一步區分三種線,

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課件向學生出示表格,讓他們明確這三種線的特點:端點、延伸情況、與直線的聯繫。我先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以四人爲一小組共同商討,把商量好的結果填寫在表中。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找出三種線的聯繫與區別,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交流活動中來,進一步加深他們對這三種線特點的理解,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四)三種線的讀法

在教學用字母表示直線,射線和線段時,由於前面學生對這幾種線的特徵以及端點的概念比較明確了,再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線爲什麼只能從有端點的一端讀起,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理解。

本環節我先對線段的讀法作以示範,然後射線和直線的讀法讓學生自己嘗試,並說說爲什麼射線要從有端點的一端讀起。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效果。

(五)實踐運用,強化理解。

讓學生自己試一試,過一點能畫多少直線,過兩點呢?

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許多條路,哪一條最短,要求學生獨立。

另外,增加了一些練習,如判斷題:

(1)直線AB長30cm。()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3)線段CD長5cm。()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透過練習,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這些內容更有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是讓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抽象出三種數學圖形,深刻感悟數學來源於生活;在探究其特徵的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使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在判斷正誤的練習中,三種平面圖形的特徵更進一步紮根於學生的頭腦中,昇華成認知;在“試一試”、“量一量”活動中,讓學生把認識用於解決問題,最終形成技能。整堂課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既富有挑戰性,又較易達到目標,這樣設計,較高地達成了本課的知識、技能、情感三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