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三篇

說課稿1.43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三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1

一、設計意圖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或毆打能夠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

教材《小小雞》是一首外國歌曲創編而來的一首幼兒歌曲,小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遊戲情景中學習。因此,我所選擇的音樂將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節奏鮮明,形象性強的音樂引起幼兒活動的願望,另外,活動設計小小雞到草地上玩和允許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覆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目標的制定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音樂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多種感知通道參與,特別是大肌肉運動的參與,能有效地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興趣和感知音樂的效果。新教材《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嘔吐能夠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遊戲教材《小小雞》。

皮亞傑指出:在前運算時期(幼兒時期)要發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各樣的遊戲,從娛樂中學、從玩耍中學,脫班幼兒很喜歡一邊哼唱一邊做模仿動作,小動物是幼兒最親密的朋友,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及感興趣,並好模仿動物的動作,因此對這首歌有強烈的興趣成了遊戲的基礎,目標2是目標1的基礎上進行,又是目標1的突破口,而遵守遊戲的規則幽將是成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爲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對音樂的積極性以及幫助他們對歌詞內容的理解,加強節奏感等,我適當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動的教具,本次活動我作了以下準備:

1、情景課件。

2、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設在遊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隻,音帶,錄音機。

四、活動流程

1、引出課題:聽小雞叫,問“誰來了?”幼兒回答,開啟課件引出小雞及音樂。

2、看小雞、聽節奏、做動作。

1、引導幼兒看小雞,模仿學做各種小雞的動作,激發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並學做小小雞。

託班幼兒正處在聽覺感官發展時期,聽覺的發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對音樂能表示出明顯的情緒反應,這一環節是幼兒的聽覺感受及動作感受,使幼兒對音樂有初步的印象。

五、聽歌曲,講解遊戲規則。

1、教師聽音樂,表演小小雞,讓幼兒模仿。

2、引出雞媽媽。教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遊戲規則)

3、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遊戲,遊戲是有規則的。(幼兒表演小小雞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種動作,雞媽媽來找小雞,按音樂旋律進行遊戲)

六、幼兒遊戲

1、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遊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遊戲規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2、在遊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2

一、說教材、說小朋友情況:

1、材料來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來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開、春雨飄灑的季節,讓孩子們更好地體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學對象應該是大班小朋友,透過我對歌曲的瞭解和分析後我發現這歌曲非常具有兒童化,旋律優美、易記,歌詞通俗、易懂,好學好唱。根據歌曲的特點,對於大班孩子可能較簡單了。所以我把這首歌作爲中班的教學內容進行,希望也能達到好得效果。

2、小朋友情況分析:

在此活動之前,我對小朋友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有時讓孩子們聽一些音樂,他們能根據音樂的節奏、旋律感受音樂不同的性質:歡快、優美、或是憂傷。讓小朋友多進行呼吸練習,及怎樣用動聽的聲音演唱。孩子們以前唱歌時,不會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會換氣,通常唱得上氣不接下氣,透過練習以後情況好多了。還鼓勵小朋友常常在聽音樂的同時創編動作。透過觀察我發現,每次孩子們聽到音樂時,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動起來,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膽,不敢把動作做出來。因此,我積極的鼓勵每個孩子去創編動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這些都爲本次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始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具體爲:

(1)、萌發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小朋友理解歌曲內容,初步演唱歌曲。

(3)、培養小朋友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根據教材的內容、小朋友的情況、和目標的制定,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二、說教法與學法:

近些年來,伴隨着社會對教育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爲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爲中心的學習。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作爲一節音樂活動,教師除了用柔美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小朋友外,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給小朋友創設了“情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活動是在一定情景下進行的。透過cai課件的優美畫面和動聽音樂讓小朋友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小朋友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2、在本次音樂活動中還體現了“協作”的要素,在學唱環節中由爲突出。我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導向者,帶領小朋友打節奏,合着旋律朗誦歌詞,並指導小朋友自己把歌詞唱到旋律中。小朋友作爲學習的主體,教師創造條件讓小朋友參加探究活動。然後,孩子們練唱時,用了多種形式,如:老師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小朋友兩人拍手唱、加律動演唱等等,處處體現了協作的精神。

3、活動中,不僅僅是發展小朋友的“音樂智能”,在其他幾個方面也有體現。如:“語言智能”,在活動中讓小朋友把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達到理解歌詞內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在“肢體運作智能”上有體現,小朋友理解歌詞後,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雨和種子”的`動作。用他們的身體表達想法與感受。最後,在“人際智能”方面的體現。小朋友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老師的提問、動作、表情給予迴應,還要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增進了孩子與教師、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遊戲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小朋友獲得對歌曲的理解,萌發小朋友的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傳統的音樂活動總給人感覺比較枯燥,老師教、小朋友唱或跳,常常口乾舌燥。小朋友缺乏興趣,有聲無情,沒有表現力,小朋友無法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境。爲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最優化,我製作了cai課件,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過程爲: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隨着歡快的樂曲跳入活動室,營照了音樂活動的氛圍。接下來,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調做練聲曲,爲後面的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小朋友探索:

利用cai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爲小朋友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化爲具體,把複雜變成簡單。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清晰地印入小朋友眼簾。課件中,我把種子發芽這一漫長、很難觀察到的過程。用十幾秒鐘的時間在小朋友眼前展現,讓小朋友看到種子的發芽過程。因此,孩子們透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在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種子在發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擬人化的動畫畫面,聲象結合富有趣味性,易於小朋友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學習歸納歌詞、理解歌詞的目的。正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才使得小朋友探索的過程顯得輕鬆、愉快。

(三)、學唱歌曲,突破難點:

學唱歌曲,這一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孩子們首先透過看課件,欣賞歌詞,然後在畫面和音樂的帶動下邊打節奏邊朗誦歌詞。有了多媒體教學讓小朋友一看到畫面中的圖象就會聯想到歌詞的內容。孩子們很快地熟悉了歌詞。以往孩子們學唱歌時,都是小朋友跟着老師唱,孩子們顯得很被動,不能發揮潛能。有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我將學唱歌曲這一環節進行了創新,也加大了難度。讓小朋友嘗試把歌詞唱到音樂中,這是小朋友要學習的一個方法,也是難點。正因爲課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現歌詞的畫面配合得很好,當小朋友聽到旋律時,就會看到相應的畫面想到歌詞。所以,透過兩遍試唱,孩子們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課件就輕鬆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小朋友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小朋友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這些在傳統教學中是難以完成的。

(四)、遊戲體驗:

遊戲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小朋友對歌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要進行練習。這裏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種形式進行,增進情感的交融,小朋友也鞏固了歌詞的記憶。而後,請小朋友扮演“小雨”和“種子”的角色,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音樂遊戲。孩子們在課件音樂的伴隨下,看着畫面中出現的“小雨”和“種子”的形象。分別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動作,較好地區分角色進行遊戲。其實,遊戲的過程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就是意義建構的過程。是將整個活動中小朋友的所學透過遊戲的形式加以體現。

四、說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運用cai課件,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在整個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極大地調動小朋友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萌發了小朋友探索的慾望。cai課件讓歌曲中抽象的形象變爲具體可感知的形象,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小朋友能夠較準確的把握住歌曲。多媒體教學能靈活地隨意點擊,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極大豐富了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一個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提高了這次音樂活動的質量。讓孩子們享受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促進小朋友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了小朋友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2、愉快的學習歌曲《刷牙歌》。

3、讓幼兒瞭解怎樣保護牙齒以及健康的牙齒能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愉快的演唱歌曲。

3、根據內容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電子琴、光盤、DVD、電視、牙刷實物、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

1、在本次活動中,我先課件出示了懶羊羊牙痛的表情,來吸引他們的眼球,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活動。提問:“你們看,圖片上懶羊羊怎麼了?”讓幼兒透過想象思考。

2、接着我完整的演唱歌曲《刷牙歌》來驗證他們的猜想,原來懶羊羊難過的原因是因爲他長蛀牙了!

3、接着進行進一步的提問:“你們聽到歌詞裏面唱到了什麼內容?”透過提問讓幼兒初步瞭解歌詞的內容。

4、接着播放光盤《刷牙歌》,同時依次放歌詞內容圖片(牙刷/一隻手拿着一把牙刷/大嘴巴/沒有蛀牙的牙齒)再次激發他們的興趣點,讓孩子藉助圖片來熟悉歌詞,這樣孩子一目瞭然就會記住歌詞的內容,並且對這樣的圖片對唱的方式感到非常有興趣。

5、接下來我就輕聲的藉助圖片帶着孩子一起熟悉歌曲。

6、待整首歌曲的歌詞內容孩子們都記得差不多了,最後完整進行演唱,讓幼兒進行學習。

(二)自編動作律動表演。

師電子琴伴奏,幼兒表演。這樣不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加深了對歌詞的記憶。

(三)教師總結:我們要養成每天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要不然就得象懶羊羊一樣,再也不能吃好吃的東西了。現在誰能給老師演示一下應該怎麼樣刷牙呢?請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演示。

(四)延伸環節:課件出示動畫片懶羊羊吃零食的場景,讓幼兒自己來說吃完東西應該怎樣做?怎樣保護牙齒?有一口健康的牙齒我們會非常快樂。

(五)結束環節:全體演唱《刷牙歌》邊唱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