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楓葉如丹》說課稿

說課稿3.07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楓葉如丹》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楓葉如丹》說課稿

《楓葉如丹》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課是當代著名作家袁鷹的作品,是一篇敘事散文。作者透過記敘訪問澳大利亞時,照一張照片的經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表達了對自然界及人世的態度和看法,即“楓葉如丹,顯示着長久的生命力”;“‘霜葉紅於二月花’,經歷了這個境界,纔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紅紅的楓葉,顯示着它生命力的長久;經霜的楓葉,比初春的紅花還鮮豔。經歷了寒冷的考驗,楓葉才變紅了,成熟了,達到了真正美的境界。自然界(楓葉)如此,人生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經歷了長大、挫折,人才能變得成熟。而成熟的美,纔是真正的美。從結構上來說,文章前後呼應,十分嚴謹。開頭部分由遠到近,由淺及深, “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一句承上啓下,引出下文對楓葉的有關回憶;結尾兩段議論、抒情,既呼應了題目,又深化了題旨。

聯想豐富、虛實結合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由春聯想到希望、青春、生命,由秋聯想到成熟、收穫,由楓樹聯想到“一位悽苦的老人”,由澳大利亞的紅葉聯想到北京香山的紅葉、南京棲霞山的紅葉,由此及彼,此伏彼起,由實及虛,虛實相生,爲我們編織與展現了一個既富有詩情畫意,又蘊涵着生命哲理的藝術境界。全文將描寫景物與抒發人生感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對自然與人生的雙向思辨。

文章語言生動,敘議結合。第一部分邊敘邊議;第二部分以敘爲主,先敘後議。能很好地抓住景物和事件的特點,恰當地揭示了景與事中蘊涵的哲理。另外,文中大量運用比喻、排比、擬人、對偶、引用等多種修辭方法,使得文章語言整齊之中又有多樣變化,體現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於生字、詞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學能力。所以,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學。對於散文這種體裁,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有所接觸。但是,這篇課文語言簡練,含義深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作者對自然界及人世的熱愛,包蘊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由於年齡及閱歷所限,對此,可能不易理解。所以,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同時,抓住學生樂於質疑問難的特點,讓學生多問,多交流,老師及時點撥引導,從而讓學生透過學習本篇文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養成愛動腦,愛思考,愛提問題的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爲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至理名言、 心曠神怡 、絢爛、靜憩”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照照片的經過,以及對自然界與人世的看法,體會作者的感悟。

3.培養積累語言,體味語言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三、說教法學法: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本課時,引導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感、讀中悟、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積極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激趣匯入——選讀探究——品讀畫面——迴歸主題——積累語言”的教學模式。

(一)激趣匯入

心理學研究表明:色彩豔麗的圖片或實物更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力。因此,上課時,我出示了一片紅紅的楓葉,讓學生觀察後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的特點,然後引用杜牧的詩句《山行》揭示課題,釋題、質疑——“丹”:紅色。整個課題合起來就解釋爲楓葉好象紅色,這樣的解釋顯然是不合理的,疑問在學生的腦中產生,教師抓住時機引導“丹除了可以理解爲紅色,在這裏究竟還有什麼別的意思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

(二)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皮亞傑認爲,兒童如果不具有自主意象活動,教育就不能成功。因此,本節課我立足於學生自主讀書能力的培養,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學習方法,透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選擇,自主探究

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展開閱讀,理解“至理名言、 心曠神怡 、絢爛、靜憩”等詞語的意思,引導他們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批註自己喜歡的理由,找出不懂的問題,自己嘗試解決。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教師要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2、互動交流,深入探究

有了自己的一番摸索,學生或者成竹在胸,或者是略有所悟,或者是困惑不解。所以一旦進入合作探究階段,就會全身心投入。在這裏,我讓孩子們自己尋找合作伙伴進行探究,給學生自由發展、暢所欲言的空間,在學生思維碰撞、自由交流的熱烈氛圍中,文字也就不再是一堆堆語言材料了。

3、彙報交流,品讀感悟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爲了讓學生體驗文字的語言形式,更要讓學生領悟文字所蘊涵的情感,實現語言文字與人文情懷的同構共建。讓學生在探究中進行感受,在品讀中有所感悟。

學生在彙報第一部分時,引導學生反覆讀、悟,抓住“春、秋”兩季的不同,而這衆多不同中,學生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秋草木的顏色不同,春天播種、秋天收穫,由此體會到“綠、丹”兩色的不同意義:綠是播種者的顏色;丹是收穫者的顏色;綠是是青春,是生命,是希望;丹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顏色。“自然界中的植物由綠變紅經歷了哪些季節,每個季節中的植物有些什麼變化?”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用實際生活經驗來理解文字,又用文字的語言文字材料推動學生的語言發展。

這一部分最後短短的兩句話體現作者對自然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時會出現認知障礙,教師除了讓學生讀、悟、議,還和學生展開對話,精心誘導,承接上面的教學思路,層層深入“自然界的植物經歷了哪些生長過程,人的人生歷程又是怎樣的?”再次用學生的實際經驗去叩擊文字,產生和作者相同的認知——自然和人世處處相通。

(三)品讀畫面,感悟生命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文章的第二部分具有極強的張力,讀着作者的這些文字,在頭腦中就會出現一幅幅色彩豔麗的秋景圖,教學時我重點抓住“走到院裏,迎面是株楓樹,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悽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這兩個句子,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感悟缺少的是什麼。再引導學生想象小莉貝卡在楓樹下來回跳躍的畫面,將兩幅畫面形成對比,再來體會缺少的是什麼。在學生多次讀、悟、想的基礎上再細細品讀13自然段,感悟自然與人世的處處相通,感悟孕育新的生命的顏色之美,感悟經歷長大、挫折後的成熟之美。

(四)迴歸主題,昇華情感

在學生學完文章的段落後,再來質疑課題“丹,還是一種怎樣的顏色?”聯繫全文,學生感悟到它也是一種生命的顏色,如果說綠色代表的是生命中的春天,那丹代表的就是秋之生命,是經歷風霜後的成熟的生命的顏色,人生也如這紅色的楓葉,只有經過長大、挫折後才能真正的成熟。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人生中的挫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五)積累語言

最後引導學生選背文章的精彩段落,體會文中排比、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讓學生積累這些句子,能在寫作中運用這些修辭手法,體現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

《楓葉如丹》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楓葉如丹》一文將靜穆的自然和彌散着生命力的人,織成了美妙的圖畫。將自然之理與人生之理巧妙的融爲一體進行哲理思考。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哲理性語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根據以上分析以及學生特點和課標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幾文中關鍵語句的作用。

2. 掌握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3. 引導學生對於人生價值、生命意義有正確的思考。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所包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怎樣理解“成熟的美、正確的美”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以學生爲主,以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爲主,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讓學生自讀自悟。並使學生在自讀自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相互配合,努力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課後引導學生完成習作,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利用朗讀加深學生對文章整體感知的能力。培養學生邊讀邊想、善於積累格言警句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古人用“霜葉紅於二月花”來表達對楓葉的喜愛。那你們喜歡楓葉嗎?爲什麼?

現代作家袁鷹又對楓葉寄寓了怎樣的情感呢?

(教師出示古詩《山行》及楓葉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

1. 學生齊讀課文,感知文意

2. 自由讀文,劃分層次並勾畫疑難

3、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對課文有個初步的認識

指出文章使用的修辭手法)

(三)、質疑問難研讀賞析

1.爲什麼說“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

(指一名學生讀文,然後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彙報成果教師小結)

2、第二部分敘述了一件什麼事?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作者對R先生家的楓樹印象有幾次變化,原因是什麼?

(從原文中找到答案,再師生齊讀段)

4、也就在這一剎那間,我恍然明白了什麼?

(感受文章的哲理性語言特點)

5、什麼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積累文中富有哲理的話。

2、用一段富有文采的話寫出你讀文後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楓葉如丹

袁鷹

自然

人生 經風雨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突出本課重點)

《楓葉如丹》說課稿3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楓葉如丹》一文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作者透過記敘訪問澳大利亞時,照一張照片的經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表達了對自然界及人世的態度和看法。

(二)教育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詞的意思。

2、熟讀課文,瞭解作者照照片的經過,以及對自然界與人世的看法,體會作者的感悟。

3、培養積累語言,體味語言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點·難點:

1.體會“楓葉如丹,顯示着長久的生命力”的內涵。

2.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

二、說學情

(一)學生對優美的文章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情節,而忽略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

(二)學生已有較好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缺乏文學中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解讀文字,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方法。①從興趣入手,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②運用情景教學法,透過課件,使學生進入情景,瞭解楓葉如丹的秋天的確很美,然而有了跳躍、歡樂的生命,有了真正豐富的內涵,纔是更完美的。③運用啓發式教學,精心設計富有啓發性,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④訓練以讀爲本,以學爲主,精心選擇運用與讀書相關的演示,講解、提問、議論等方法,使學生以讀促寫,以讀學寫。

四、說學法

1、充分運用讀、思、議、練的方法學習課文,做到以讀的爲本,注重讀的效果;

2、透過學習課文的語言文字,瞭解“楓葉如丹,顯示着長久的生命力”等句子的含義。

3、注重課堂交流,做到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同學投入到交流中,共同體驗成功的歡樂。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qing談話,匯入新課。

1.你們見過楓葉嗎?它是什麼樣子的?(學生交流)教師出示實物:楓葉。是啊,楓葉紅,紅在深秋!(課件出示火紅楓葉圖)師問:大家看,這是什麼?(板書:楓葉)還記得杜牧的那首《山行》嗎?(師生齊背)我國著名現代作家袁鷹也非常喜愛楓葉。在一次遠遊中,楓葉又與他不期而遇,並讓他對自然、對人世有了新的發現與感悟。想和作者一起分享這些收穫嗎?那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這楓葉如丹的秋天,細細品讀袁鷹的《楓葉如丹》。(補充完整課題,齊讀)

2.解題:如、丹

(二)初讀課文,感悟美。

1.題目就如詩如畫,文章一定會帶給我們與衆不同的感受。請同學們開啟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

2.讀後學生交流讀書收穫。

3.老師收集學生的收穫、疑問,相機處理、解決。

4.小結。

(三)細讀課文,體會美。

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這一部分。

2.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既像畫家,更像一個哲人,用眼睛、心靈做畫筆,向我們描繪了幾個季節的色彩?

3.這裏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大家:作者說,(課件出示)

“春天,綠的世界……

到夏季,綠得更濃、更深、更密。”

(1)老師不明白,同樣是“綠”色,春天的“綠”和夏天的“綠”還有不同嗎?

(2)師:大家說的真好。可以看得出,平日大家非常留心周圍的事物,真是個有心人。

(3)交流:那麼,你喜歡那個季節的綠?爲什麼?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4.春與夏是一個綠色的世界,秋天的色彩又是怎樣的?

5.師指板書:同學們,喜歡這樣的顏色嗎?欣賞這樣的秋天嗎?帶着欣賞的語氣,讀讀這段吧!

6.讀了這一段,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7.色彩的變化總能激發人們的想象與靈感。看着這如丹的楓葉,你想到了什麼?

8、讀了這一段:大家有問題嗎?

學習第二部分。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的第二部分,邊讀邊想:(課件出示)

(1)作者回憶了一件什麼事?

(2)用眼睛定格畫面,用心記錄感受。

(3)在讀不懂的地方標上“?”

2.學生自讀,小組交流。

3.學生彙報,師點撥:

(1)剛纔讀書,同學們用自己的眼睛和畫筆,記錄下了最感人的畫面?誰來談一談哪一幅畫面最讓你感動?

鏡頭一:

課件出示: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

師:好美的一棵楓樹啊,就在這紅紅的楓樹旁邊,你發現了什麼?

鏡頭二:(課件出示:)

點撥:

(1)能談談你拍下這幅圖畫時的感受嗎?請你畫出表示小女孩動作的詞,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2)兩幅圖畫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幅?

(3)指導朗讀。

4.小結。

5.“秋之生命”?爲什麼要起這個名字呢?(學生交流)

齊讀倒數第二自然段。

作者明白了什麼?

6.自然是這樣,人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想一想,你是如何長大的?(學生交流)

7.在這堂課快要結束的時候,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欣賞李廣田在《秋天》中的一段話——(課件出示)

希望每一個同學都擁有一個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實實在在的人生,就像這如丹的楓葉!

六、說板書設計:

楓葉如丹

自然:撒種發芽吐葉開花結實

人世:孕育誕生長大挫折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