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跳水說課稿

說課稿2.24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跳水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跳水說課稿

一、把握教材:

1、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的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講的是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上最高的一根橫木的一頭。孩子爲了追回帽子,走上了橫木。在萬分緊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用槍逼着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爲安。充分表現了船長遇事沉着、機智、果斷的品質。本組課文主要描寫了幾位類似船長這樣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的故事。訓練重點是繼續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跳水》作爲本組課文的第一篇,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課文分兩課時教學。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分爲四段。本節課爲第二課時,主要學習課文第三、四兩段,完成課後作業。

2、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要求、學生年齡特點及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第三段、第四段的內容,初步瞭解文章的表達方法;

(2)能力目標:能用“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船長在危急時刻沉着冷靜、機智果斷地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瞭解孩子、水手和船長在同一件事發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體會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

二、學生分析:

作爲五年級學生,閱讀習慣已經初步形成,並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一書也強調“閱讀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同時,在新課程學習中,教師角色已經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結合上述新課程理念,我選用嘗試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嘗試,並透過小組合作探究,讀懂課文內容,落實教學目標。

四、教學流程:

爲了較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我按以下四大環節進行:

1、創設情境設問導學——激發探究興趣

情境性、問題性是嘗試探究性學習的典型特點。合理創設情境,恰當設定疑問不但具有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還有利於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首先,我直接引出課題後,指名複述前兩段大意;(板書要點:水手戲猴,猴子逗孩)再以媒體出示課文插圖畫面,讓學生說說圖意。並引導學生根據畫面提出問題(當時有的學生提出:孩子爲什麼站在桅杆頂端的橫木上?是怎樣上去的?結果會怎樣?等等)。在學生自主發問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出探究問題:孩子的處境怎樣?假如你在場,你會用什麼方法救孩子?(讓學生大膽猜想)

然後小結引入課文學習。(我提出:孩子爲什麼站在桅杆頂端的橫木上?是怎樣上去的?處境怎樣?想知道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三段,把相關的詞語、句子劃下來。)自然轉入第二步。

2、讀議結合體會險境——自主嘗試探究

我指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方法,帶着問題閱讀課文第三段。首先,讓學生粗讀課文,自己動腦筋找答案。從而對課文的內容有個整體感知。然後引導學生透過精讀重點詞句,理解文中描寫猴子戲弄孩子的兩個句子。透過讀一讀、議一議,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這是孩子走上橫木的原因)。再抓住描寫孩子走上橫木的動詞以及描寫水手錶情變化的詞語和兩個複句(燈片打出)。讓學生反覆誦讀品味,以領會孩子遇險,面臨生死的險境,情節達到高潮。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要點:孩子追猴,橫木遇險

接着,引導學生小結學習第三段的方法,進行學法遷移,學習課文第四段。透過“三讀”使學生知道: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麼做的,他爲什麼這樣做。並讓學生歸納出第四段內容。板書要點:跳水得救

《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一書中指出:“透過親身探究獲得的知識是學生自己主動建構起來的”,纔是“真正屬於學生的”。在本環節中,我運用電教手段以及板書等,綜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

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並注意指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使學生學會讀書。(“粗讀”能大概瞭解文章內容;“精讀”是用“勾、圈、點”等方法畫出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詞語,知道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危險處境;“品讀”是進行品詞、品句,深入理解課文,使學生體會到孩子遇險,面臨生死的險境,體會到船長的沉着、機智、果斷。)

3、討論交流發散思維——引導探究創新

人的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求異思維要求學生憑藉自己的智慧與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我在學生學習第四段時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探討搶救孩子的妙法。學生獨立發言後,我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孩子從高高的橫木上跳到水裏,同樣有危險,船長爲什麼還要命令孩子跳水呢?把你想到的辦法同船長的辦法進行對比,說說誰的辦法更好?爲什麼?

透過小組討論、交流與評價,拓寬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多向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發展了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並且深深地懂得了課文以“跳水”爲題的深刻含義及船長的沉着、機智、果斷,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最後以感情朗讀全文結尾,迴歸整體,進一步使學生獲得深層的感悟與體驗。

4、層次作業課外延伸——培養探究精神

教育是一把值得人們警惕的雙刃劍: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可能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堂的內外必須着眼於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對於學生首次獲得的過程或獨立做好的,應該被認爲是創新,應該給予鼓勵。)教學的全過程應着重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重新組合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

(1)、利用層次性作業追問

①這艘航船上,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2)、聯繫生活實際自問

①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像課文發生的事例,你能舉出1、2個嗎?

②說說自己的見解。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呈階梯式,緊扣課文內容用簡潔的詞語形象地表現了故事從“起因——發展——高潮——結果”一步步發展變化的過程。附板書設計:

8.跳水

橫木遇險跳

孩子追猴(高潮)水

猴子逗孩(發展)得

水手戲猴(起因)救(結果)

六、課後反思:

本節課教法學法的採用和教學程序的設計,既貫徹了教學大綱的精神,又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不僅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而且能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有利於培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更適合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使之在學生心中栽培下創造的“小苗”,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素質,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學習第四段時我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探討搶救孩子的妙法,孩子們各抒己見,大膽地發言,接着我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孩子從高高的橫木上跳到水裏,同樣有危險,船長爲什麼還要命令孩子跳水呢?把你想到的辦法同船長的辦法進行對比,說說誰的辦法更好?爲什麼?孩子們討論激烈,敢於爭論,實際上這樣的討論,就使學生的認識深化了一步,思維得到了發展,使他們意識到船長身上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統一。當時有個學生提出質疑:“萬一那孩子在船長命令發出後還沒有跳水,船長會不會真的開槍呢?”馬上就有同學站起來進行反駁,這說明學生的思維有了變通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討論,發展了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

但是在本節課中我的語言比較多,我在思考我的問題出在哪裏,我想做教師的都有這樣的通病,就是生怕講少了,儘量想給學生呈現更多的對閱讀教學的理解。導致有些環節處理地比較粗糙。所以在教學中,無論課堂學生的思緒飄到哪裏,都要把握課堂教學的幾個目標。而且目標要準確,切記過多,否則就會哪個也落實不了。語文教學的目標不是一節課都能盡展,要根據單元,根據整冊教材確立長遠的訓練目標,這樣,長短目標相結合,把對孩子的語文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

還有就是在學生的朗讀上,老師的指導還不夠,沒有促使學生全力投入,盡情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新大綱中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

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今後我要抓好學生的朗讀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學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確立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標籤:跳水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