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行路難》的說課稿設計

說課稿1.05W

一、 教材分析:

《行路難》的說課稿設計

《行路難》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的一首樂府詩。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總有一天會施 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提出“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詩詞、疏通大意、落實背誦;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希望學生能根據作者的生活經歷,理解李白苦悶迷惘憤慨與充滿信心、執著追求交織起來的複雜心態,感受到本詩抑鬱和奮發、失望和希望急劇交替變換的感情基調。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立足課本,拓寬視野,是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在讀懂本詩中李白懷才不遇的心情後,透過綜合知識積累,把握李白詩歌的風格進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 教法學法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透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比較、藝術性創編等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步步推進,在讀、說、賞的`層進訓練中落實教學目標。

四、 教學構思:

新教材入選這首詩歌,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體會作者強烈的苦悶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品讀詩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所以我把這節課定位於鑑賞誦讀課。設計了分層推進式誦讀——拓展積累式鑑賞的板塊教學模式。

五、教學過程:一課時

(一) 故事匯入:

老師講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墨的故事,同時展示在網絡中找到了對於李白身世介紹的片斷。在老師娓娓道來的過程中,學生會有極大的興趣希望能走近李白瞭解李白,從而收到調動學生情緒,烘托課堂氣氛的良好效果,併爲下面理解本詩的情感底蘊奠定了基礎。

(二) 分層推進式誦讀

透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法,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學氣氛。

1. 朗讀:聽朗讀正音,亮開嗓門齊讀。

2. 譯讀:分組對照課下注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全組討論,老師解疑。

3. 品讀:以老師的問題爲開頭回答問題——透過詩歌我讀到了……(讀到了低沉抑鬱的心情、讀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組或幾組反義詞填空:《行路難》是一曲交織——與——的急劇變化的音樂。從而把握詩歌朗讀的感情變化應該是低沉——激昂。

4. 競讀:男女生比賽,自己說說朗讀效果、情感的處理,

5. 自讀:把自己假想成天寶三年時離開長安懷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獨白的方式朗讀。

6. 齊讀:女生齊讀前三組詩句,男生齊讀後三組詩句。

7. 背誦:

葉聖陶說過:“美讀得法,不但瞭解作者想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透過層層推進的朗讀吟誦的教學環節,激活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吟讀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 拓展積累式鑑賞:

我設計了“聽——讀——說——找——寫”五個小環節,透過閱讀老師蒐集到的李白表現懷才不遇情感的同類詩歌,讓學生做一下橫向的比較,從而感受到李白詩歌自然豪放的風格和他獨特的個性。

1. 聽:老師播放這兩首詩歌的錄音,學生做標註。

2. 讀:自己朗讀,對照註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分組討論,老師解疑。

標籤:說課稿 行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