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阿里山紀行》的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11W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阿里山紀行》的說課稿範文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語文上冊“江山多嬌”單元中《阿里山紀行》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學設計理念、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教學程序幾方面介紹本節課的教學構想。

一、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的閱讀技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課程標準》還指出:“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它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爲此,《阿里山紀行》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技能,掌握朗讀、默讀、瀏覽等各種方法,讓學生在與文字充分對話基礎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提倡教師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對話,藉助語文思想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圍繞認知衝突,更好的解讀文章,提高能力,從而建構新知識。

二、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里山紀行》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江山多嬌”單元主題下的一篇遊記。雲山蒼蒼,江水茫茫,讀山品水,意味深長。人們遊歷名山大川,控訪名勝古蹟,領略風土人情,能夠開闊胸襟,娛悅心靈,啓迪智慧,喚醒無限美好的情感體驗。

教材中安排這樣一個單元,主要目的是爲了要透過朗讀、品析,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登山臨水,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美好情感。

《阿里山紀行》是當代作家、文藝評論家、美學家吳功寫的一篇遊記。這篇遊記透過移步換景,形象地描繪了遊覽阿里山所風的迷人風光,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感受,由衷地讚美了“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讚揚了臺灣人民的生態意識和利用生態發展旅遊的理念,含蓄地表達了兩岸人民的心融合起來的共同願望。

2、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結合新課程理念,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綱”,更要“目中有人”,即堅持以育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作爲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爲本。由此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b、學習移步換景的表現手法

a、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技能

b、培養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的能力

c、會寫一般描寫景物的記敘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阿里山的如畫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高山青》,營造學習氛圍。

板書   阿里山紀行

<>聽讀課文  發現思路

(多媒體展示) 應注意的詞語

一泓  靜謐  紅檜

溢出  孕生  山嵐

作者透過“移步換景”的方法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鮮明特徵的畫面舒展自如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一步步把讀者帶進迷人的阿里山,帶到阿里山的靈魂——神木。

第二板塊 賞讀美文  發現妙處

五、學生討論、交流,找出文中描寫阿里山景色的段落,分別朗讀。

板書  深山水潭   清澈

原始林區   寧靜

曲徑青苔   厚密

木檜林海   神奇

六、反覆誦讀、想像、品味美文、美景。

1、一同學讀文章,同桌閉目想像阿里山美景;

2、欣賞阿里山風光圖片,回味文中描寫的阿里山美景,品味作者用詞及語言美。

七、透過以上誦讀、品味,學生摘抄優美語句,體會語言特色並用固定格式說明原因。這裏準備一些例句,用以啓發學生並提供比較材料,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深化認識。

這一句用          (的方法)描寫(展示、突出、表現------)了。

語言特色

對偶、比喻、排比、設問、反覆 生動形象

整句、散句  長短句——輕鬆舒展

有節奏感

引用、化用——古典氣息

第二板塊  賞讀美文

發現妙處

多媒體配樂

配深山水潭、原始        林區、曲徑清苔、古檜林海等圖片

第三板塊  仿寫練習   總結昇華

八、用自己摘抄的句子的形式與方法仿寫。然後交流、誦讀。

九、總結(在樂曲《高山青》中進行)

本文語言典雅、凝練、和諧、暢達,句式多樣,節奏感強,富於音樂美,具體體現在節奏美、擬聲美、修辭美和音節美等四個方面,同時作者託物抒情、融情於景,又充分展示了情韻美。我們讀這篇文章,會感到其聲音和婉寬舒、柔美,從中可以體會作者的歡樂、愛慕之情。

十、作業

課外蒐集阿里山的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