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阿里山紀行》教學反思

篇一、《阿里山紀行》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阿里山紀行》一課,不甚滿意。現列舉十大敗筆:

《阿里山紀行》教學反思

1、導語不熟練,不能做到目視前方。

2、第一個問題應該齊答。順勢引出的課文結構和開頭、結尾的特點應該有更明晰的思路。

3、第三個問題處理倉促又費時,需要找合理引導學生的方法。還有,對於學生回答的內容缺乏必要的點撥,原因在於備課不夠充分,對學生可能說出的答案沒有準確的預測,如“青苔”“林區”,教師沒有架好橋樑而包辦代替,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另外,這是板書的內容,可以不必展示幻燈片。

4、第四個問題神木的涵義理解很表面,忘了挖掘到其深層的意義。

5、第五個問題賞析語言時,

缺乏一個規範的回答模式,如“我欣賞______________(句子),因爲它用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_(好處)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內容或感情)”。

缺乏一個朗讀的提示或指導,以第五段爲例,如“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要輕柔,“靜謐的世界、淨潔的世界、禪的世界”形容詞要讀出重音,語速要慢,如“彷彿要把整個阿里山的空氣都吸進去,不再吐出來。”要讀出喜愛之情。

缺乏一個恰當豐富的激勵性的評價。

當然,語言的特點音樂美和情韻美也有硬塞之嫌。

6、導學歸納在“我欣賞了……”一部分關於五“美”教師有不必要的重複,“我學會了……”一部分除了移步換景、融情於景之外,描寫景物一定要抓住特徵也是非常必要的。

7、反饋訓練時間不夠,沒有起到練習的作用。

8、臨近下課,心理素質太差而語無倫次。

9、不停地爲完成任務趕時間,凝固了思維,漠然了表情。

10、沒有真正融情於課堂,這是最大的失敗。

篇二、《阿里山紀行》教學反思

很多同學對寶島臺灣是心馳神往卻無法前去親眼目睹,所以倍感遺憾。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看到後面有一個導遊詞的學習,所以嘗試在這方面作些探索,上完本課,感覺還是有些收穫的,現做如下反思。

一、查找資料,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去查找關於臺灣的一些資料,尤其是風景名勝,讓學生先對寶島臺灣有個大致的瞭解,激發他們渴望實地一遊的興致。課上交流介紹自己所查資料後,就讓學生看課文,和作者一起去阿里山一飽眼福。

二、利用導遊詞,介紹阿里山風景

課前已經向學生介紹過如何寫導遊詞,所以在這節課上,我讓學生先從文中找到並概括作者所介紹的`景物,並用一些恰當的詞語歸納出景物的特點。全班交流後,讓學生試着選擇其中自己感興趣的一兩個景物,以導遊的身份,對大家作一介紹。要求儘量不照搬文中語句,體現移步換景,語言生動優美,表現景物特點。學生口頭準備幾分鐘後,再在班級進行交流,大家點評,推選出最佳導遊。

在這一過程中,難度較大,花時也長,但因爲課前已經對臺灣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該怎麼寫導遊詞,而且口頭介紹之前先對文字有一個充分的閱讀,所以學生在介紹景物的時候,捕捉到位,語言優美,很好地表現了景物的特點,既掌握了知識,也鍛鍊了能力。所以還是要敢於嘗試。

三、優美語句的賞析與摹寫

作爲一篇遊記,本文語言優美。在我的示範和指導之下,學生在書上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認爲精彩的語句,做賞析批註。最後全班交流補充,並且從中尋找寫作竅門,然後嘗試寫一個小片段,最後交流點評,比一比,誰寫得最好。點評後再重新修改寫到作業本上,繼續提高。

應該說,這節課,並不僅僅是帶着大家欣賞了阿里山的優美風光,更是品味了優美的詞句,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對於以後如何寫景是比較有幫助的。